第三十章鬼道之途

碧綠鬼火,在虛無灼燒。

黑白院落,似乎充斥着不詳與怪誕!

陰森森氣機,在這片老宅廢墟之內,流連不去。

徹骨冰寒,令人血液、骨髓,都有些凝固的感覺。

大和尚雙掌合十,盤膝坐在荒涼的廢墟院落之間。

絲絲金色亮芒,在大和尚呼吸吐納之中,不住孕育。

“揹負?”

一聲呢喃,似遠似近,似上似下。

令人無法捉摸,無處捉摸!

“俺們兄弟,五條性命,你憑的什麼,去揹負?”

“你……憑的什麼?”

那一道道陰魂念頭,猛然發出陣陣強烈的震動。

頓時間,周匝數丈之地,掀起一道又一道氣浪。

這些氣浪,盤錯交縱,在翻滾之間,刮的大和尚,身上披着的百衲法衣,獵獵爭鳴。

這位了通和尚,一身法力神通,儼然是佛門之中的頂尖人物。

是隻差毫釐,就可涅槃無餘,證就佛果自在的高僧大德。

一身佛法,不說通天徹地,也是當今難得,世所罕見。

還是第一次有妖孽,敢當着面,去指摘他的所作所行。

只不過,了通大和尚自詡大肚能容,也是有些理虧,纔不與這些陰魂鬼祟計較。

“貧僧了通,”

他不緊不慢,每一字,每一句,都恍如泰山諸嶽般,沉重之極,萬鈞無當。

“添爲,大慈安寺,監寺僧,”

大慈安寺!

放眼天下,一十三洲,佛道修行之流內,可能都算不得,是什麼龐然大物。

但,倘若只是在這益州之地,數千裡沃土大地之上。

大慈安寺,還是有些聲名的。

這些聲名,都是慈安寺,一輩輩,幾百年間,辛辛苦苦,積攢下來的精神底蘊。

這雖然有些,以勢壓鬼的意思。

但了通和尚,在此時也無法可想。

當初王七二,爲了奪取方老六的里正之位,下手極爲果決狠戾。

這幾道陰魂,就是王七二登上里正之位的祭品。

亦是方老六,這位坐地虎,盤踞上河村,數十載的忠實擁屯。

這些陰魂,按理說,應當在經歷‘頭七’之後,魂飛魄散,永遠消逝在世間。

但是,如今卻不知,在經歷了何等重大變故之後,竟然在短短的幾個月時間內,就成了氣候,成爲了如今的氣象。

正所謂冤有頭,債有主。

若非是此時的王七二,本命淡赤,有着一分先天氣數在庇佑。

讓尋常陰魂鬼祟,不敢侵犯近身。

恐怕此時的王七二,屍身早就涼了!

不過,聽到大和尚,自報的名號之後。

這一尊鬼祟,似乎沉吟了片刻,才自語自言道:

“是大慈安寺的麼?”

這鬼祟,前身只是一介村漢,雖然有了些不爲人知的際遇,獲得了一身極強的法力修爲。

但是,到底時日尚短,一些關於修行界的常識,尤其是益州本土修行界的常識,是一知半解。

更何況,錦平府與靖遠府,相差八百里,中間可是還隔着一個長青府。

這讓一輩子,只知道在山間地頭上,打滾打混的漢子。

如何知道遠在千里之外的,大慈安寺的威名?

只不過這尊鬼祟縱然不知,亦有其他鬼祟,知道大慈安寺的根底。

鬼氣一動,幾道陰魂念頭一觸即分,將大慈安寺諸般信息,傳給這尊領頭的鬼祟。

隨即,他驀然笑道,道:“哦,原來,是錦平府的賊禿到了,”

“嚯嚯嚯,怎麼,難道你們慈安寺的爪子,想伸向靖遠府了?”

似乎是在嘲笑着,這大和尚的自不量力一般。

“嚯嚯哈哈……”

這鬼魅,放聲怪笑,鬼泣之音,一如金戈齊鳴,刺耳尖銳。

陰森森氣機,緩緩匯聚。

鬼氣似雲煙,只不過是成黑紅氣機,匯合一起,濃郁繚繞,久久不散。

此時,在這黑煙雲藹之內,一尊若隱若現的虛影。

虛影容貌,模糊不清,一副鄉間村漢打扮,正雙手插腰,怪笑桀桀。

陰森鬼氣之中,四名大漢正臉色蒼白,衣衫襤褸的,跟在這漢子身後。

瞳孔間,不時閃過的碧綠鬼焰,顯示着這幾位漢子的身份。

這些鬼孽,雖初入鬼道,但其氣勢,儼然不比一些積年老鬼,要弱上半分。

要知道,這凝聚鬼氣,煉就鬼軀,白日顯形的神通,看似是毫不起眼。

但實際上,卻是鬼道之途上,最大的一道門檻,是區分鬼修強弱的,一道分界線。

通常來說,就是百年老鬼,若無特殊機遇,都無法煉就鬼軀,白日顯形。

正是因爲,這鬼軀難得。

故而一旦煉就鬼軀,對於鬼修的戰力,亦會有着一次重大躍遷。

一如煉氣士之中,那【高功】一級的道人般,法術神通,拈手即來,揮手即就。

而鬼修能有一具鬼軀,甚至可抵抗武人的血魄陽剛,從而干涉陽世。

這,就是質的差距!

‘這鬼孽,怎會如此了得?”

“怕是臻至惡鬼大成,距離鬼王之道,亦不遠矣!’

這大和尚暗自心驚,臉色沉凝。

鬼道之途,雖不似仙道清貴,神道殊榮。

然而,三千大道,本就不分高低,無有上下!

一如鬼道之路般,只要踏入終點。

其最終成就,未必會比其他修行之道,遜色半分。

鬼道之途,與人類煉氣士等同,都有着四重境地。

分別有着,陰魂,厲鬼,惡鬼,鬼王幾重境地。

正是對應着,修道煉氣之士中的,法師,鍊師,高功,真人幾大境地。

往往一尊惡鬼,煉就鬼軀,白日顯形。就能霍亂,一鄉一村之土,危害之大,遺禍深遠。

甚至,一些積年惡鬼,鬼術強橫,可以精神干涉物質,殺人與無影無跡之間,極端可怕。

就是道門真人,或是佛門高僧這般存在,對上一尊可以白日顯形的惡鬼,也不會輕忽怠慢。

正所謂旌旗十萬斬閻羅,一尊惡鬼,往往不會單獨存在,麾下必然會有幾十數百鬼兵陰魂依附。

只要一經動亂,在數百成建制的鬼兵面前。

一村一鄉之地,根本就是等同於‘紙糊的’一般,不堪一擊。

至於其上的鬼王,威脅程度,更數十上百倍數遞增。

前宋之時,就有鬼王攻破一府,血屠十萬的先例,着實不可小覷。

這種場景,每逢天下亂世,社稷重器更移之時,都會頻頻出現。

自有史載,六千春秋以來,都是如此!

了通大和尚心寬體胖,也不動怒,只是頗爲平淡,道:“阿彌陀佛,我佛慈悲廣大,”

“不以,生老死病;不以,動靜災禍;不以,貧富遠近……”

“我佛,無分別心,無分別念,”

“施主,何以用地域之分,遠近之別,阻我佛門,廣大善緣?”

大漢頓然怒喝:“賊禿,”

“任你舌綻蓮花,天花亂墜,老子就是要他王七二,以命償命!”

“……以命償命!”

猩紅色瞳孔,在一簇碧綠鬼焰包裹下,愈發深邃,愈發幽暗。

言詞激烈,語氣斷然,分明是沒有迴旋餘地。

不惜飛灰湮滅,也要讓王七二去抵命。

一尊惡鬼與四尊厲鬼,這般勢力、實力,在靖遠府地界上,都是頗爲可觀的。

了通大和尚幽幽嘆息,道:“貧僧苦口相勸,爾等卻屢屢折辱,奈何……奈何……”

“……奈何良言,勸不得,該死之鬼啊!”

轟!!!

鬼氣驟然一亂,爲首惡鬼,在大和尚話音剛落之時,搶先一步出手。

只見,鬼氣環繞,在他一掌翻出之後。

一隻蒼白陰寒,絮繞周匝的骨爪,向下方了通拍去。

骨爪五指,每一根手指,都恍如樑柱般,坍塌落下,發出的悲鳴呼嘯。

漢子蒼白的面孔,漸漸浮出一抹冷意。

“白骨神爪……”

這一門鬼道神通,就是漢子,能臻達惡鬼之境的依仗。

錚!錚!錚!

道道金芒,環繞周匝,白骨落在金芒之中,不時間,就有金芒生出,又有白骨潰滅。

了通大和尚,捏金剛無畏印,發內外獅子吼:“冥頑不靈!!”

百衲法衣,烈烈鼓動,一百零八枚法珠,順着金剛無畏印,環繞在大和尚周匝,

“貧僧好意,爾等不識,尚且百般阻撓,”

“一意孤行,該殺!”大和尚沉聲說道。

只見,一百零八枚佛珠,圍繞了通周匝,化作一道圓光,將了通大和尚,護在中間。

這一百零八枚法珠,每一枚之上,都有絲絲金芒纏繞遊弋。

倘若仔細觀看,就會發現,每一枚佛珠表面,都微雕着一副羅漢之相。

一百零八枚佛珠,就是一百零八尊羅漢相。

各個相貌迥異,神態不一。

或臥,或坐,或躺,或立,不一而足!

第二二一章神道征伐第四七五章一元初始早睡,早起,第四一二章未雨綢繆第二二四章天災滅世第三八二章沉痾痼疾第一三三章人道九州第三五二章五臺寶剎第二九一章茅山太陰第一一零章神魔武學第三二零章天心不測第二三六章劍光雷音第三三二章五品神兵第一三四章狹路相逢第五九三章亂象叢生第五五九章人人如龍第六六六章域外體系第五八零章離經叛道第一二九章香火符錢第四七七章金烏驕陽第三零二章龜息無劫第六二三章大羅天尊第二八六章天仙聚會第六一零章幽冥教主第四九三章魔佛一念第七十九章驟然風雨第二九三章道無止盡第六二四章餘澤甚遠第四十六章囊中之錐(中)第六一四章定海秘辛第二九七章金蟬脫殼第五一四章殺心自起第六五九章一念遠遁第一九八章徵兵重安第五零一章崩盤之局第三五六章仙道劫數第三零零章南陽風雲第二零七章東嶽鍾起第五六三章行萬里路第三三五章君臣心跡第六十二章抽筋拔骨第一二一章香火神道第五七六章莫名之機第五二九章地上佛國第三四零章重箭似雨第三一八章勢猛如虎第八十八章困虎(下)第四四零章青雲直入【中】第四四七章中央天州第一一八章虎兜出柙第四七七章金烏驕陽第一八七章浴日冥海第三三四章聞師老矣第五七二章各有來頭第三一七章苦境佛徒第四五三章世界之外第六一一章交易一場第三十三章石鏡驟動第五九三章亂象叢生第一四一章上下離心第一五零章虎亂(上)第一零九章面厚若拙第五九九章唯恐不亂第六七五章晉升(中)第二零三章何時天厭第五六六章世間四苦第二六八章名分之諾第五五三章生身恩仇第一四一章上下離心第二七三章飛來石峰第一八零章蓄勢久矣第二五七章性命之道第二七五章上古吳回第四四一章青雲直入【下】第七十三章厲兵秣馬(下)第六三六章玉石俱焚第五四八章佛門大勢第六二二章一念解脫第五四五章天地同壽第五三二章一錘定音第一三二章上古真血第六三一章圖謀輪迴第四七五章一元初始第三九七章混元不死第四五七章妖運騰空第五六一章法網恢恢第六一七章寄生胎盤第四六一章天地神人第四零二章勢如破竹第六零二章翻臉不認第一零二章白虎(下)第六六六章域外體系第四零五章刀劍之爭第五九二章殺身滅門第四二二章虛空戰爭第六零二章翻臉不認第二十二章明哲保身第一五五章橫縱連橫第六八一章餘音(中)第四二二章虛空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