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零章崩殂(上)

十一月,

轟——

轟——

炮火轟鳴,兩岸之上,火炮炸響,一顆顆炮彈,炸起巨大水浪,渭水一帶,血色浮蕩。

荀少彧佩劍着甲,眉目幽深,望着渭水戰況。

這南北之爭,兩方都調用,無數人力、物力,已然是一場南北氣數之爭。

固然,荀少彧想一戰,徹底擊潰劉長勳十數萬魏軍,打斷腥檀胡虜的脊樑。

但魏庭三萬浮屠鐵騎,也是天下頂尖精銳,縱橫北地不敗。荀少彧縱有數十萬大軍,但想要渡過渭河,也要用無數血肉,徐徐的消磨。

此時,距離荀少彧,宣告《諭中原繳檄》,已然過了十數日。雖然這十數日間,越軍數萬水師,大敗魏軍,橫斷渭水,攔腰斬斷了魏軍,對黃河下游沿岸的掌控。

然而,越軍雖於渭水,打得魏軍節節敗退。但想要登岸,大魏十萬強勁戰卒,三萬浮屠鐵騎,就是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尤其三萬浮屠鐵騎,更是強橫兇殘之極,似如狼羣奔襲。十數日交鋒,越軍戰卒大多,都折損在浮屠鐵騎上。

兩方糾纏不休,猶如絞肉機械一般,雙方血液染紅了渭水,數十萬兵甲都殺紅了眼。

一艘艘越軍戰船,運乘着大批甲士,在對岸炮火中,搖搖晃晃,飄搖不定。

荀少彧目睹着兩方攻防,一個個鮮活生命,在他視線範圍,就此化作焦土。但他仿若視若無睹一般,眸子中一片冷漠,只有捏着劍柄的右手,微微緊了一緊。

不過,這些年的南征北戰,殺伐無數,荀少彧雙手,早就佔滿血腥,心也在不知不覺,變得極爲冷硬。就是修羅景象,荀少彧也能面不改色,心不跳的,坦然面對。

此時,中軍大將魯明達一聲長嘆,道:“大王,這魏庭浮屠鐵騎,不愧能鎮壓北地羣雄,讓羣雄束手無策。末將往日,還想着是否北地無人,才讓蠻虜肆意逞兇。”

“今日一見,浮屠騎兵果然了得,當得軍國重器了!”

幾名軍中大將,都面色深沉,對浮屠鐵騎的厲害,已是深有感觸。

這些浮屠鐵騎,渾身着甲,就連戰馬也是附甲,彷彿一個個鋼鐵巨人,肆意橫衝直撞。

他們這些大將,縱橫疆場數十載,何等強兵沒有見過。然而似浮屠鐵騎這般無敵鐵騎,還是第一次見着。

荀少彧環視左右大將,緩緩道:“浮屠鐵騎雖強,但也只有三萬衆,死一個少一個。孤王不信,這魏庭能耗得起吾大越。”

浮屠鐵騎中的騎兵,都是實打實的突勒人。以突勒人闔族,不過幾十萬的體量,三萬浮屠鐵騎,就是突勒人,最後的一口元氣。沒了這三萬浮屠鐵騎,突勒人哪來底氣,面對幾千萬宋人。

所以,哪怕十萬越軍,換這三萬浮屠鐵騎,荀少彧也認爲值得。

有精通水戰的大將,面色遲疑:“只是這一戰,不能長拖,一旦節氣驟變,天氣轉冷,再想渡渭水,就更是難了。”

一旦天氣驟變,尤其是在落雪之後。因着靠近渭水,這空氣中的溫度,也尤爲寒冷,甚至可能達到大寒的程度。

在如斯天氣下,想要徹底擊潰,魏庭的十數萬大軍,也會變得極爲困難。到時候,恐怕兵卒傷寒凍病,都要比尋常的戰損,還要來得多的多。

荀少彧喃喃囈語:“是啊,速戰速決,纔是謀勝之道。但劉長勳這頭老狼,可不會輕易就範啊!”

自古就是北強南弱,但今時今日,則是南強北弱矣!

荀少彧從不會認爲,這一場南北之爭,自己會是輸家。但傷亡過於慘重,南方元氣損耗過重。這休養生息,也需要許多心血。

“劉長勳駐守渭水,沿途重病巡防。吾等想要謀求,正面破敵之機,以那頭老狼的心性,未必會讓吾等如願。”

劉長勳少年從軍,其南征北戰,兵法超卓,功勳累累,是爲當世名將之一。想要大破魏軍,這劉長勳就是一道,必須面對的阻礙。

三萬浮屠鐵騎,纔是荀少彧這一戰的目標。若能留下三萬浮屠鐵騎,則天下一十三州,自此大定矣!

…………

大魏,天京,

大寧宮!

寢宮之內,衆多內侍宮娥,面無血色的,顫顫巍巍跪着,兩股戰戰不已。

一名華貴婦人,一襲宮裝,皓腕明眸,嬌軀豐腴,玉容粉黛略施。

莊帝躺着龍榻,面色蒼白,冷汗津津,神志不清。

青羽道人在一側,面色沉着似水,伸着手指,按着莊帝的脈搏。

華貴婦人凝聲,道:“國師,汗王的病情如何。好端端的,如何突兀昏厥?”

青羽道人緩緩收手,躊躇一番,道:“娘娘,汗王他……”

南方赤龍反噬之說,太過玄乎,不能取信人前,不好當面詳說。

想了一想,青羽道人徐徐搖頭,道:“怕是,已經不行了……”

“大膽……”

皇后慕容氏鳳眸一瞪,數十載母儀天下,養就的鳳儀,令青羽道人心頭一沉。

突勒人習俗不類宋人,母系氏族的權利,不下於父系,甚至在某些時候,還猶有過之。

固然,突勒人入主中原,受宋人習俗影響,母系氏族的影響力,有了一些衰落。但在莊帝,無法理事的當下,慕容氏甚至可以直接取締太子,臨朝聽政,執掌大魏權柄。

所以,青羽道人縱有國師業位,但在皇后慕容氏面前,也要陪着三分小心。

青羽道人伏身叩首,直言不諱道:“娘娘,事關汗王龍體,青羽不敢妄言。此時汗王,油盡燈枯,隨時都會……”

“住口……”慕容氏玉容,已是愈發難看。

能穩坐鳳位數十載,慕容氏不但家族顯赫,其正治手腕也極爲不凡。敏感如她,當然知道,一旦莊帝逝世,大魏即將要面臨的險惡局面。

雖然慕容氏在軍中,不乏擁囤部衆。但汗王拓跋氏,纔是大魏正統,大魏的數十萬強兵,亦只認拓跋氏一脈。

一旦汗王駕崩,汗王諸子們爭奪汗位,大魏必然要歷經一場內亂,極大損耗魏庭元氣。而在南北對峙,決定魏庭百年氣數的當下。倘若突勒內亂,就更是要命了。

青羽道人沉重的道:“汗王突發惡疾,一旦消息泄露,諸子各懷心思,必會讓前線,軍心動搖。”

“娘娘,不可久拖啊……大魏需要這一場大勝,汗王也需要這一場大勝,娘娘您……更需要一場大勝。”

慕容氏神色變化,鳳眸定定的看着青羽道人,沉吟道:“本宮,暫且信你,也希望你,不要辜負了本宮的信任。”

她環視寢宮周匝,瓊鼻微皺:“來啊……”

一羣黑甲衛士,涌入寢宮,個個佩刀帶甲,神情漠然。

“封鎖大寧宮,任何人不得出入,違者……殺!!”

…………

魏軍大營,

劉長勳端坐中軍大帳,眸中隱含血絲。

十數萬大軍,穩紮穩打,一連十數日激戰,雖日夜不休,人疲馬乏。但也牽制了數十萬越軍,不得寸進。

“老夫世代承蒙皇恩,如今國難當頭,正是老夫精忠報國之時。”劉長勳頂着心氣,排兵佈陣,封鎖渭水沿岸。

劉長勳雖是宋人,但對魏庭幾乎就是愚忠。

兩方交戰之初,荀少彧也試探着,發出幾道勸降文書,但劉長勳的攻勢,反而愈發猛烈,讓越軍損傷不少。久而久之,荀少彧也就死了招降的心思。

“報!!”

“大帥,八百里加急!!”

一甲士入帳,單膝觸地,高舉着文書。

劉長勳一愕,心中倏然涌起一抹陰霾,起身道:“加急?哪來的加急?”

甲士垂頭,回道:“來自天京!”

“天京?”劉長勳身子一晃,那一抹陰霾,幾乎壓的他喘不過氣。

劉長勳大軍,這十數萬魏軍,已是大魏近乎三分之二的兵力。掌握如此軍權,看似意氣風發。但幾人知道,劉長勳的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一朝不慎,就是抄家滅族,九族盡誅的下場。

劉長勳陰着臉,胡亂的翻着文書,看着文書中的內容,面上愈發陰厭。

“混賬,混賬,”劉長勳咬着牙,幾乎就要當場發作。

這份文書的到來,無疑是徹底打亂了,劉長勳的戰略部署,讓劉長勳既咬牙切齒,卻又無可奈何。

這是天京的加急文書,而這份文書,出自誰手,劉長勳也心知肚明。

正是因爲知道,出自誰手,他纔會如此的失魂落魄。

緩緩摸着,只有兩字的加急文書,劉長勳滿臉苦澀:“速、戰?”

這區區兩字,可謂是把劉長勳,多日以來的心血,一朝喪盡。

由於魏軍勢弱,劉長勳一直保持着,守大於攻的戰略。盡其所能的,消耗着越軍的元氣,讓越軍無法橫渡渭水。一旦越軍登岸,就是浮屠鐵騎迅速襲擾,擊潰無法立足的越軍。

這一份戰略,雖是把渭水拱手相讓,但同時也斷絕了越軍,進襲潼關的出路。雖是進取不足,但守成有餘,也不失去爲扶保魏庭的絕佳策略。

“速、戰!”

劉長勳囈語着,耳畔不斷響起,火炮的轟鳴聲。一時之間,劉長勳儼然有些失神。

第三二五章且舍且得第一九二章封神金榜第二七一章六百慄倉第二一八章長江儲君第一九二章封神金榜第四十章未雨綢繆第一六九章惡夫兇道第五九二章殺身滅門第四五四章打破虛空第五八零章離經叛道第三五五章太上感應第五二八章氣運佛字第六三三章中央大日第五一八章永生門戶第四五七章妖運騰空第四五二章強者盛宴第一九八章徵兵重安第九十五章揚州諸侯第六二六章時代之因第六一八章坐蓮臺者第四四八章機遇臨門第二二一章神道征伐第三九五章至強肉身第四六八章明鏡高懸第五四六章多寶如來第一八七章浴日冥海第四九二章遁走之機第四五五章四象道劫第二五九章爭名幾時第二七零章共氏陰霾第八十七章困虎(中)第八十章武無止境第五五八章叩心之問第一五一章虎亂(下)第六八三章大羅(上)第八章道家至寶第一七一章嗷嗷待脯第四三八章原始神魔【下】第六七零章破局之舉第五一九章殺劫重重第六六七章各揣心計第六一八章坐蓮臺者第六三九章混沌鐘身第一一七章紛至沓來第二一七章日夜遊神第九章真形五嶽第四二七章鳳皇古界第三五八章最後一步第一七三章十載末劫第六一九章諸佛烙印第五六九章血染十方第三章真耶僞耶第五九四章噩夢任務第六三零章至尊至貴第四二三章大羅無劫第一五九章天刀雛形第一八二章道人注視第六七二章蛇吞象(中)第二六七章黑水銳士第一七六章舊時餘毒第一四七章人心詭譎第六四六章大日扶桑第五七四章萬天之天第五六三章行萬里路第四八一章中州天子第四六二章三千虛空第三九七章混元不死第四八零章太平天國第四八九章險惡猜忌第五五八章叩心之問第四十章未雨綢繆第六五零章大羅道輪第五六五章超脫之道第五九三章亂象叢生第四三八章原始神魔【下】第三二二章佛門索求第十一章按圖索驥第二三三章五雷天心第六四四章贏家通吃第一五零章虎亂(上)第六五七章潛龍出淵第五一九章殺劫重重第三四八章強國之始第三三八章第二神刀第九十五章揚州諸侯第六四二章物盡其用第十章周天骨骼第一零八章勇猛精進第八十五章不器(下)第一零三章社稷(上)第四二九章參演神變第四四零章青雲直入【中】第八十章武無止境第三五零章玄都門人第六四二章物盡其用第二八六章天仙聚會第三四二章武威昭彰第五五七章人情債來第三九零章神祠兵冢第五四五章天地同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