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退“耕”還林

門口的幾口鍋,正熱氣騰騰地冒着香氣。

旁邊的日晷和天文裝置已經轉移到老樹那邊的小廣場,屋子門口的空間寬闊了不少,能容納幾個爐子和一些木柴,作爲一個臨時廚房也足夠了。

風裡希靠在門口坐下,她一邊編織麻線毛衣,一邊看着自己的配偶做飯。

她花了兩個月的時間,終於弄明白織毛衣的技巧了,她想織一件麻布衣服給自己的配偶。

陳昊揭開一個鍋蓋,熱氣散去,只見鍋裡是豬蹄燉黃豆。

到屋裡拿了一罈果酒,澆了一些酒到豬蹄黃豆上,又撒上一把野蔥花和紫蘇,頓時,整鍋豬蹄黃豆都得到昇華,一股濃郁的香味四散而去,令人食指大動。

“真香。”風裡希聞到香氣,口水都要流下來了,自己的夫君真是厲害,煮的東西實在太好吃了。

陳昊拿着木勺搗了搗,便提鍋入屋。

黃豆不易消化,要燉很久才容易吃,豬蹄燉黃豆,有姜、蔥、鹽、豬油、紫蘇、果酒等調料搭配,總算能掩蓋公豬肉上的重味道。

公豬沒有經過閹割,肉有一股怪味,對於部落人來說可能不算什麼,但陳昊卻總是有些介意,古代的豬沒有經過閹割,所以不好吃,豬肉便是下層人吃的肉食。

陳昊將鍋放在桌子上,夾了一塊豬肉嗅了嗅,覺得還算可以,便吃了起來。

“真不錯,等有時間我得把醬油弄出來。”

陳昊又吃了一些黃豆,黃豆也不錯,醬油便是用黃豆發酵而成的,他覺得可以釀造醬油。

吃了豬蹄,陳昊又吃了一些青菜。

今日的青菜非常有油水,吃起來也特香口。

中午的時候殺了一頭受了內傷的豬,陳昊挑了一些肥肉熬了豬油渣,這也是難得吃的一次油了,這時代吃的油都是動物油。

華夏人稱用有角動物熬的油爲脂,無角動物的油就稱爲膏,華夏人在漢朝時才吃上植物油。

“大豆能制醬油,也能熬大豆油,可是大豆的出油率並不高,一百斤大豆能出六七斤油就不錯了,也就是說,一畝大豆才產出六七斤油,現在吃植物油實在太奢侈了。”

陳昊想了想,便打消了榨大豆油的念頭了,但醬油還是值得製作的。

畢竟大家的主食是粟,其次纔是比較難消化的大豆,用大豆釀造醬油或者做豆瓣醬也算物盡其用,等有時間就把它們造出來。

吃完飯,陳昊收拾好碗筷,將吃剩下的飯菜放入土冰箱裡保存。

這個土冰箱能夠保持比較低的溫度,在炎熱的夏天,食物放進去,過一夜,也不會變壞,是一種非常好用的“電器”。

冰箱裡面還有一罐豬油渣,這罐豬油渣非常寶貴,這可是今後一個月的油料,每頓飯有油水,人才不容易餓,而且油裡面含有人體需要的脂肪和元素,吃油對人很有好處。

洗了碗筷,陳昊早早就睡覺了。

第二日早上,各個隊長和部落高層在老樹下開了一個早會,主要是分配各個隊長的任務。

現在部落產生了工農業,所以要有明確的分工,比如要造多少個藤籃,要造多少個地籠,要殺多少隻雞、收多少菜等都需要進行分配。

而今日,大家要搞大事情。

部落北面,一片低矮的山坡,上面長滿了雜草,中間有一條小溪,這裡便是部落之前用刀耕火種的方法種粟的地方,此時已荒廢了,上面長滿了雜草。

留下一部分人在這裡砍草燒荒,陳昊和女族長就帶着剩下的人繼續往北進入到樹林裡。

路過香菇地,大家過去採集了香菇,很不錯,每個人都割到一些。

割完花菇,又來到枇杷林。

這片枇杷林是野生的,枇杷樹亂生,有大枇杷樹,也有小枇杷樹,也有其它的樹和雜草,小枇杷樹長在大枇杷樹下面得不到陽光,所以不會結果,也長不好。

大家決定修整這片枇杷林,在這裡割草和砍掉多餘的樹木,並且將小枇杷樹挖出來移植到枇杷林邊緣,讓它們好好長,將來好結更多的果子。

現在部落擁有足夠的糧食,除了去種田外,大家都有很多時間,陳昊和族人們商量過,一致認爲去修整野生的果林,將野生果林納入部落管理的範圍,不再限於野生採集。

他們除掉果林裡的雜草,又撒上灰灰菜種子,以及在果樹的樹身塗上一層石灰漿,不讓害蟲爬到果樹上面。

修整完枇杷林,大家又繼續往北走,來到了蕁麻地。

蕁麻地也要開發,他們將蕁麻地的範圍再擴大,砍掉樹木,燒掉野草,再撒上蕁麻種子。

蕁麻地西面的一個山坡上還有樹莓叢,大家也將這裡多餘的樹木砍掉,山坡上只留下樹莓樹,並且也給樹莓的腳塗上一層石灰漿防蟲害。

野柿林那邊比較遠,也不順路,大家就放棄改造野柿林,主要還是野柿不好吃,吃起來也麻煩,大家也懶得過去修果林了。

接下來,大家又回到之前刀耕火種種粟的山坡。

這片山坡被焚燒好,上面滿是黑漆漆的草木灰。

這次大家卻不是要種粟,而是要種樹,阿虎等人在數日前就到慄陸氏族、陰康氏族那邊挖了不少的樹苗回來。

主要是漆樹、板栗樹、鹽膚木,還有水蠟燭。

水蠟燭已在碼頭附近種下,今日主要是過來種植漆樹、板栗樹、鹽膚木,另外還有枇杷樹和樹莓。

一行人在這片“田地”上種上各種的樹木。

這些山坡都是非常適合作物生長的地方,由於地勢原因,它們更容易積聚養分,而且向陽防風,是很好的種植山坡。

之前部落人一直在這裡種田,現在大家要在這裡種上樹,開發林業,陳昊形象地稱之爲“退耕還林”。

果樹能結果,漆樹能提供生漆、鹽膚木能提供鹽,這些都是經濟作物,只需三五年,基本上就能應用起來。

種樹雖然要很長一段時間纔能有收益,但種收益卻是低成本的,只要這裡的樹木長起來,基本上不用怎麼管理。

“終於搞定了!”陳昊看着種滿樹苗的山頭,不由地笑了起來。

這片山頭和其它的果林是不派人進駐的,只需隔一段時間就過來管理一下,修剪枝條、刷上石灰漿、有時間就除除草,實行粗放式、低成本管理。

第213章 原始“化肥”廠第47章 度量與時間第33章 潑水抓魚第415章 風俗節日第114章 咬人草第269章 竹林第134章 撿雁蛋馴鵝第52章 狩獵(一)第220章 遷徙的柏皇氏族第13章 小溪抓魚忙第229章 出口農具第36章 私有制初現第427章 搬石頭砸自己的腳第416章 教育第269章 竹林第533章 風白城守衛戰第345章 白狐女第403章 十二年春第531章 扶風族人的陰謀第228章 稅第356章 停戰第244章 居龍氏第6章 粟食第396章 女媧失利第333章 點兵出征第428章 銅與錢第109章 嫁接果園第286章 六年秋收第481章 奴隸的秘密第360章 神秘來客第35章 地籠第153章 香菇與樹莓第180章 戒指第451章 核心技術和核心材料第312章 相遇第442章 十四年秋第276章 石器與豆製品第114章 咬人草第442章 十四年秋第349章 能源第250章 訓練與遊戲(上)第552章第329章 車第541章第358章 給奴隸上課第270章 植物城牆第553章第438章 收編第318章 防具 (上)第384章 市場與外貿(上)第417章 私塾與姓氏第43章 陶器是部落的第240章 鹽貿(上)第115章 新飼料第74章 捕鱷第232章 產鉗第140章 大漆(上)第357章 割地賠款第515章 狡與詐第13章 小溪抓魚忙第248章 五年春耕第508章 運勢之戰第524章 攻城戰第280章 男人的地位第545章第456章 戰略物資第126章 採藥第211章 退“耕”還林第247章 產鉗的應用第25章 燒山種豆第405章 縣鎮八部第517章 軍中暗涌第136章 網罟第315章 河道圍殲(下)第486章 心中理想的目的第556章第108章 春事第318章 防具 (上)第56章 魚藤第492章 奸細第239章 初級貿易(月票突破二十張加更)第316章 兩難之境第487章 關外異族第338章 佔山爲王(三)第441章 端午龍舟第40章 先祖的指引第535章 守衛之戰第402章 進貢第98章 歲星第369章 奴隸市場(上)第200章 文化知識輸出第121章 蒲草與製品第399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130章 黃皮子第114章 咬人草第416章 教育第512章 埋坑與談判第362章 牛族第531章 扶風族人的陰謀第491章 奇怪的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