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衍聖公人選

十日後。

南京城城外十里,程德送鄧友德、李三七等人,大軍即將開撥。

此時。

程德看向鄧友德、李三七,說道:

“無論如何,一定要平安歸來。”

“若是大戰不利,以保全自身爲重。你們要記住,以如今大明國的實力,對上大周和方國珍他們,朕可以輸掉多次,但他們卻輸不起一次。而朕只要贏了他們一次,這南方必然全歸了大明。”

李三七、鄧友德目露感激,只覺有一股暖流在心間流淌。

他們心中各自發誓一定要擊敗方國珍、張士誠。

“好了,朕就說這麼多了,你們保重。”

李三七、方國珍重重地點頭。

李三七:“陛下,您多加保重。我李三七一定會爲陛下拿下江浙行省的,將那方國珍的腦袋擰下來給陛下當尿壺。”

程德瞥了李三七一眼,“你也是爲人父了,行事說話要穩重些。”

李三七面色一怔,訕訕一笑,“這不都說習慣了嗎?軍中弟兄都是這樣說的。”

程德不再理會李三七,而是看着鄧友德:“我聽秀英妹子說,你的夫人已經懷了,已經有兩個月了。眼下大明需要你出力,至於你的夫人,朕會讓秀英平時多加照顧些,朕也會讓太醫院的太醫每隔幾日就爲你的夫人把把脈。你放心在前線打仗,朕會讓你無後顧之憂的。”

“總之,你們就放心打仗,朕的人會照顧好並保護好你們家人的。那些刺客,絕對沒有下手的機會。燕妃之事,讓朕明白了,對於至親好友,還有你們這幫弟兄,必須多加保護和防範才行。”

李三七、鄧友德點點頭:“多謝陛下。”

程德轉身,帶着李儒等人離去。

李三七、鄧友德目送程德離去。

爾後,李三七與鄧友德彼此對視一眼。

“鄧友德,羅田一戰你打的很好。希望這一次討伐大周之戰,你也能夠打得很好。”李三七面帶微笑地看向鄧友德。

鄧友德聽到這話,目露高興,“李大哥,這一次你討伐方國珍,我也希望李大哥能夠將江浙行省拿下。到時候,我們都凱旋返回南京城的時候,我們再痛飲千杯。”

“李大哥,告辭!”

“告辭!”李三七點點頭道。

隨後,鄧友德帶着二十萬大軍往南京城以東的方向出發。

而李三七則是帶着二十萬大軍向南京城以南方向出發。

車轔轔,長數十里。

馬嘶鳴,聲傳九霄。

程德返回勤政殿後,就忙着處理政務。

韓伯高、宋濂、龔伯遂、王仕林、洛公甫全都被程德召見了過來,而內閣成員劉伯溫與胡惟庸,則是隨大軍出征就去了。

程德掃了韓伯高、宋濂、龔伯遂、王仕林、洛公甫一眼,“朕召你們來,是爲了南孔一事。”

剛說到這裡,程德從一張大案上拿起一份奏摺,說道:“這份奏摺是黃顯發來的,你們都看一看”。

一旁的李儒從程德手中接過奏摺,走向宋濂,將奏摺遞給了他。

宋濂接過,當場看了起來,接着,他又將奏摺遞給韓伯高,韓伯高看完了,又遞給龔伯遂,龔伯遂看完後,將它遞給了王仕林,王仕林看完又遞給洛公甫。

等衆人看完後,程德才開口問道:“你們以爲,這奏摺上黃顯說的,朕要不要同意呢?”衆人聞言,都陷入沉思。

宋濂沉思片刻,便開口道:“回陛下,微臣以爲這黃顯所說的孔仁此人,或可召來南京,然後陛下當面考察他一番。如果真如黃顯所說,他如今品行都很好,那麼,這孔仁應該可以擔任衍聖公。”

話音未落,韓伯高則是出聲反對:“回陛下,微臣以爲不可。此人曾經在三年前,因怒而活活杖殺了下人,此人兇殘成性,雖然如今名聲較好,但微臣以爲此人德行有缺,不能擔當衍聖公。”

龔伯遂接話道:“陛下,微臣以爲那孔壽,或可考慮一番。此人品行無暇,只是略有口吃,應該問題不大。”

王仕林道:“陛下,臣等也以爲那孔壽值得考慮。至於孔仁,此人前後秉性相差太大,微臣始終認爲此人不妥。”

洛公甫見衆人看向自己,也發表自己的看法:“陛下,微臣以爲,孔壽此人或可擔任衍聖公。雖然有口吃,但這問題不大。”

程德沒有表態。

他掃了一眼衆人,又從大案上拿起一份奏摺,就說道:“你們再看看我手中這份文書。”

程儒接過奏摺,遞到了宋濂手上。

宋濂接過,翻看起這份奏摺,看完後,神情凝重。

然後,他不發一言地將它遞給了韓伯高。

韓伯高看完後,眉頭緊皺。

衆人看完後,所有人都沉默了。

程德瞥了一眼衆人,“你們說說,朕該如何決斷?”

衆人都一聲不吭。

“這份奏摺是當地的錦衣衛千戶親自寫的,情報屬實。這孔壽雖然衆人稱讚,但此人卻背地裡做了這麼多人神共憤的事情,實在是令朕失望至極。”

程德話才說完,宋濂就接言問道:“那依陛下之意,該選何人呢?”

其餘衆人紛紛皺眉思索,卻難以抉擇。

程德眯了下眼,“朕爲何要在他們二人之間選擇呢?”

衆人滿腦子疑問,都不解地看向程德。

程德不緊不慢地開口道:“根據黃顯奏摺上所陳述的情況來看,南孔後人可不止他們二人,除了他們二人之外,不是還有孔攸、孔聞可以選嗎?”

衆人頓時一怔。

“陛下,那孔攸與孔聞都是南孔家庶子,而且,他們如今也就十歲,這怕是於禮不合啊!”宋濂提出了反對。

程德笑了,“十歲嘛,爲何就不行?至於他們南孔家庶子身份又怎樣?在朕眼中,衍聖公這種頭銜,只能給德才兼備之人,至於嫡庶之分,朕絲毫不在意。而且,朕還要下旨成文,在朕之後的每一任大明皇帝,封賞衍聖公,必須要慎重考覈,無關嫡庶。”

宋濂等人沉默了。

“孔攸與孔聞,朕想讓他們到大明學院去讀書,等他們學有所成,到了弱冠之年,朕纔會在他們二人之間擇選一人作爲衍聖公。”程德忽地補充道。

龔伯遂、韓伯高兩人都目光一閃,但都始終保持着一聲不吭。

宋濂深思此舉背後深意,似有所悟,便不再提出反對。

王仕林、洛公甫,他們心中一直堅定要支持程德,他們如今的一切,都是程德給予的,對於程德的任何決定,他們都毫不猶豫地支持到底。

所以,他們更沒有反對的理由。

程德環視了一圈後,就開口道:“既然你們都不反對,那就讓龔伯遂擬旨,發往建德南孔家。”

第193章 詐城計策失敗第51章 千載一時,不可失也第65章 元使突至第120章 《泗州日報》之白毛仙姑第152章 論歷史定律與周禮,崔瑩歸心泗州軍第115章 法之大務在治,治必在罰第266章 沈萬三求見,國庫再進賬五百萬兩第59章 金湖論戰,方母教子第23章 夜奪定遠第178章 程德赴約人間醉,意外見到沈萬三第188章 真州大捷第80章 泗州英靈祠第260章 大明朝議,御史大夫黃顯第234章 餘闕死,安慶下上架感言第127章 微服高郵城察民情,收服李孝慈第17章 入世第220章 暗謀十萬紅巾軍第20章 救治第215章 駭人聽聞的匿名舉報信第226章 深夜暗流第102章 大丈夫有所不爲,有所必爲第253章 黃州大戰(六)第211章 封王大典第71章 泗州律法,改革官制第198章 朱元璋的野心青史留名第100章 破局的關鍵——洪澤城第146章 洪澤商人主動提議開港招商,汝中柏第83章 聞悲聲不悲第33章 王霸之基第100章 破局的關鍵——洪澤城第217章 當塗城八百里急報第156章 大周勤政殿君臣論憂愁,劉仁決定繼第18章 人心難測,不如不測第81章 元廷暗流涌第196章 一日三捷第17章 入世第184章 兵分四路第91章 孔家子弟來相投,誓摘孔聖公名頭第131章 拿下江都缺糧困境解,一番安排後返第22章 馮家寨收英才第160章 託身已得所,千載不相違第13章 雄心第264章 朝會佈置,滅張滅方第110章 程德聞名天下,張士城欲起事第207章 虎山破陳兆先大軍,泗州軍奪下江寧第125章 七萬大軍歸心第199章 陳友諒欲建漢稱帝第179章 科學院試驗火器第41章 洪澤之殤第185章 心狠手辣的陳友諒第76章 諫言十疏第142章 方丈贈五徒,泗州軍再增五猛將第258章 奪取陳漢地盤佈置與班師回朝第69章 返回泗州前的安排第204章 康茂才:在座諸位不知幾人能活?第62章 勝不驕,敗不餒第79章 劉家認親第181章 君子約定第164章 陳友諒:收我漢人之土,揚我漢人之第42章 臨別敲打,往橫澗山第164章 陳友諒:收我漢人之土,揚我漢人之第133章 張七九心甘情願做紅娘,程德計劃在第66章 拒絕招安,城外刺殺第118章 馮國用捨生忘死,終下滁州城第27章 仁義之道第66章 拒絕招安,城外刺殺第3章 我有個願望第242章 對外國策雛形第269章 欲造鄭和,尋得糧種第243章 虎口關困境第88章 胡惟庸的正確用法第90章 韓伯高的投名狀第216章 內閣之用與馬車失控第98章 整備衣甲器械與戰前動員第237章 刑部欲增設三司第179章 科學院試驗火器第184章 兵分四路第131章 拿下江都缺糧困境解,一番安排後返第193章 詐城計策失敗第73章 城隍殺戮,義子沐英 徐司馬第222章 羅二虎之妻劉氏臨死前的請求第5章 狐假虎威第78章 防備計略定,程德教義子第170章 科舉之儒科第一場第188章 真州大捷第212章 分封百官第268章 高俸養廉,徹查泗州第23章 夜奪定遠第234章 餘闕死,安慶下第218章 追封泗州郡侯第77章 元廷詔令第248章 黃州大戰(一)第74章 天作之合,賓主盡歡第193章 詐城計策失敗第50章 欲謀大事,需有謀主第187章 全椒捷報第24章 賈魯圍定遠第50章 欲謀大事,需有謀主第19章 泗州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