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呂不用的轉變

第239章 呂不用的轉變

勤政殿。

大明國身在南京城現有的文官武將,此時全都齊聚在這裡。

而這個時候,程德還沒有趕過來。

因爲程德在趕來的路上,遇到了一直跟在馬秀英身邊伺候的丫鬟雲霓,而云霓很是慌張地告訴程德,說馬皇后突然暈倒了,程德心急如焚,第一時間便趕往馬秀英所住的坤寧宮,行色匆匆。

此時,整個勤政殿文官武將,見程德還沒有過來,紛紛開始議論開來。

李善長不經意間,將目光看向武將一列站在最前面的李三七身上。

李三七似有察覺,便對望了過去,而李善長卻沒有移開目光,他的視線始終定定地望着李三七。

而李三七見此,便只是搖了搖頭。

見此,李善長的目光透露出一絲失望。

就連李將軍都不知道嗎?

那麼,陛下突然召集大家來勤政殿商議事情,莫非與那件事有關?

原來,李善長早在趕往勤政殿之前,就被府中的管家告知,在街上,他看到了一個騎着馬的士兵風塵僕僕地趕往皇宮內去了,而且根據自己府中的管家所說,那名士兵身上神情很疲憊,顯然是趕了很長的路。

李善長仔細琢磨了一會兒,暗暗猜測這個管家口中的士兵,會不會與黃州那邊有關?

而黃州,有馮將軍坐鎮,應該不會出什麼岔子。

想到這裡,李善長的視線,慢慢地移到了自己身後站着的呂不用身上。

自從李善長擔任禮部尚書後,李善長便發現這呂不用越來越看不透了。

首先,李善長可是聽說了呂不用在前些日子,將家裡的侍妾全都休了,還給了每位侍妾一筆豐厚的銀兩安家。

其次,李善長還聽說,呂不用竟然將府中的丫鬟全都辭退了,每個人他也都介紹了好的去處。

最後,呂不用的府中,只剩下了幾個聾啞的老人在跟前伺候着。

莫非,這呂不用知道收斂自己的性子了?

想到這裡,李善長不禁感到一陣失笑。

怎麼可能呢?

一個和自己在權力方面都有着極強貪慾的同類人,怎麼可能會一夜之間變成了對權勢毫不在乎的人?

因爲李善長就是這類人,所以他對這類人天然的有一種排斥,還有一種理解。

總而言之,對於自己這種人,他看得極爲通透。

再者言之,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此乃亙古不變之理。

如此,真相自然就浮現出水面了。

那就是呂不用正暗暗憋着勁,正等着自己,好在關鍵時刻,給自己來個致命一擊。

他選擇的策略,便是隱忍,以圖謀將來更大的權勢。

李善長自覺自己洞悉了其中的真相,心裡也漸漸地謹慎了起來,不禁開始回想這段日子自己處理的事情,是否出現了什麼紕漏。

對於呂不用,他可不敢大意,也不會輕視。

一個不慎,或許就跳入了一個大坑,那樣的話,自己如今的權勢,或許就會被呂不用所代替,這種事情,李善長怎能允許它的發生呢?

至於李善長心心念叨的呂不用,此刻以一種平淡的目光望着李善長。

在呂不用眼中,李善長一直盯着他發呆,或許是還在防着自己。

呂不用想到這裡,也只是輕輕一嘆,權勢,終究是矇蔽了太多人的人心。

如果換做是以前,呂不用肯定會想去爭上一爭。

可是,現在,呂不用卻是能避則避。

至於爲何這中間發生了這麼大的轉折,這一切跟一卦,一夢有關。

卦象還是當初從聾啞村出來的卦象,可是夢裡的場景,卻讓呂不用膽寒不已。 一望無際且看不到盡頭的水,水的顏色幽深得可怕,彷彿裡面潛藏着巨大的危險。

更爲可怕的是,在夢中,他似乎看到自己呆在一條船上,而且夢中的自己神情落寞而憂鬱,彷彿是一個被世界遺棄之人。

當然,這還不是讓呂不用突然改變這麼大的原因。

最主要的是,在夢中曇花一現的場景中,他看到自己被從水裡冒出來的一隻巨大的怪魚給吞了。

而那隻怪魚的身影,就像是一座高山一般大,讓人膽寒、恐懼。

夢醒之後,呂不用本來也不以爲意。

然而,幾次腦海中都有着同樣的夢境時,呂不用開始認真對待了起來。

他想將夢境中的危險,提前扼殺在初期中。

可是,想破腦袋,他也沒有絲毫的頭緒,爲此,便將目光瞄向了南京城那些道觀、寺廟,尋思着:南京城有這麼多的寺廟和道觀,自己總該能遇到一兩位真正的高人罷!

之後,呂不用開始暗中在南京城內尋找寺廟、道觀,最終在一座破落的道觀中,他遇到了一位高人,那位高人給他指點迷津,呂不用才恍然大悟。

一切有因必有果,夢境只不過是未來的一種可能,而夢境的場景發生原因,只因他呂不用有一顆對權勢極爲迷戀的心。

之所以如此,與他早些年因爲耳疾遭到同窗、同僚恥笑,哪怕他自己再如何努力,始終得不到他們的認同,便憤而辭官歸隱聾啞村。

而自己,雖然明面上表示看透了官場,但心中卻不作如此想,反而對權勢愈發迷戀,一心想要爬上更大的權勢,想要向天下人證明,即便他身患耳疾,他是一個有功於社稷,是有遠大志向之人。

呂不用回想起自己從那座道觀回來後,便一心埋頭在書房裡書架陳列的一本本史書中。

當他走出書房時,他第一件事做的便是休妾,和辭退丫鬟、小廝,只留下幾個忠心耿耿的老人在身邊。

而且,他也不再像以前那樣跟官場上的同僚在私底下多次走動,拒絕了同僚的各種名義邀請,而且言辭極爲堅定,爲此,呂不用與這些以前打得火熱的同僚,漸漸地形同路人。

對此,呂不用是喜在心頭。

他也看開了,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再高的權勢地位,終究不過是過眼雲煙,最後也只是塵歸塵,土歸土。

他已經決定了,等大明國一統天下後,他要效仿張良,辭官修道。

尤其是,那位給他指點迷津之人,讓他很想多跟他交流一番。

可惜的是,那位道人,卻是告訴他,他的行蹤不定,遍及天下,若是有緣,自然能相見。

在呂不用心裡,那位道人,可稱得的是一名真人。

而且,他心裡還埋藏着一個疑惑,莫非他所見的那個道人,並不是人,而是仙?畢竟,有誰見過蒼蒼白髮,卻面色紅潤之人,且目光深處彷彿是繁星密佈,一言一行間,與凡人迥異。

因爲他轉變後,曾多次去那破落的道觀,想要再次拜訪那位道人,可是那位道人的蹤跡卻是消失不見了,哪怕是一點痕跡,他都沒有追尋到。

念此,呂不用心頭閃過一絲失落。

就在這時。

勤政殿響起了一道聲音。

“陛下駕到!”

“微臣(末將)拜見陛下!”

呂不用趕忙收回心神,學着李善長躬身而拜。

同時,呂不用的眼神悄悄地瞄了程德一眼。

望着程德神情凝重的模樣,呂不用目光一凝。

莫非,又發生了什麼大事不成?

(本章完)

第210章 康茂才陣前倒戈,拿下集慶路第204章 康茂才:在座諸位不知幾人能活?第38章 佃農艱苦,田主黑心第137章 泗州軍事學院講學第203章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第183章 劍指金陵第61章 坐鎮淮安李三七,金湖先鋒常遇春第127章 微服高郵城察民情,收服李孝慈第217章 當塗城八百里急報第99章 戰無強敵,攻無堅城第208章 泗州軍才下江寧縣,陳埜先便獻計攻第236章 分權第215章 駭人聽聞的匿名舉報信第163章 陳友諒:當我高高在上的時候,無人第152章 論歷史定律與周禮,崔瑩歸心泗州軍第164章 陳友諒:收我漢人之土,揚我漢人之第161章 爲何丞相不將汝中柏留下,卻偏偏將第270章 大肆封侯羣臣喜,徵夷將軍驚衆臣第269章 欲造鄭和,尋得糧種第181章 君子約定第98章 整備衣甲器械與戰前動員第97章 才設軍機處,便有緊急軍情到第225章 天下何種人最爲快活?第43章 日月所照,皆爲漢人第4章 泗州城東門守軍第168章 和馬黎諾里的一場交易第47章 按計攻滁,直奔淮安第191章 徹裡不也欲重掌軍權第268章 高俸養廉,徹查泗州第24章 賈魯圍定遠第80章 泗州英靈祠第19章 泗州軍第109章 《泗州日報》第102章 大丈夫有所不爲,有所必爲第229章 攻佔安慶路之謀隔而不圍第123章 姚廣孝用雞鳴狗盜之徒,行離間計第183章 劍指金陵第162章 驚現三十二個傳教士第138章 李孝慈主動提出學兵法,淮安路八百第149章 夜襲泗陽城,李孝慈斬殺達魯花赤第113章 羅茂贊程德: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第119章 你我有緣,十年後再見第144章 龔伯遂:既然丞相無情在先,那麼就第93章 朱重八跑了,竹籃打水一場空第126章 爲緩泗州軍缺糧之困,姚廣孝獻計攻第57章 淮安城半日遊第241章 親征之議第18章 人心難測,不如不測第30章 蒼天佑你不佑我第170章 科舉之儒科第一場第52章 見敵之虛,乘而勿假第42章 臨別敲打,往橫澗山第122章 我不爭一時,惟爭千世萬世第13章 雄心第71章 泗州律法,改革官制第200章 計除徐壽輝第83章 聞悲聲不悲第57章 淮安城半日遊第102章 大丈夫有所不爲,有所必爲第135章 我本農夫,深知民間疾苦第269章 欲造鄭和,尋得糧種第55章 元朝欲招安第223章 出身寒微,不是恥辱第164章 陳友諒:收我漢人之土,揚我漢人之第25章 賈魯退,圖魯亡第53章 整編俘虜,穩定軍心第182章 高記酒肆第237章 刑部欲增設三司第145章 哈麻:陛下是千古未有之皇帝第2章 成爲牌子頭統領第73章 城隍殺戮,義子沐英 徐司馬第249章 黃州大戰(二)第274章 徵虜大將軍人選,東北王真實身份第59章 金湖論戰,方母教子第281章 程儒回明第111章 張士誠白駒場起事第52章 見敵之虛,乘而勿假第232章 聖武元年第206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82章 李善長的謀劃,程德的憤怒第152章 論歷史定律與周禮,崔瑩歸心泗州軍第155章 反攻清河城 清江城前的安排第101章 夜襲元軍,揚泗州軍之名第269章 欲造鄭和,尋得糧種第64章 利之所在,無所不趨第87章 英雄何須問出處第188章 真州大捷第235章 治國,就是治吏第210章 康茂才陣前倒戈,拿下集慶路第113章 羅茂贊程德: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第90章 韓伯高的投名狀第244章 陳友諒:你要相信朕的眼光第75章 施耐庵拜見上位第18章 人心難測,不如不測第18章 人心難測,不如不測第235章 治國,就是治吏第125章 七萬大軍歸心第180章 羅茂遭刺殺有驚無險第229章 攻佔安慶路之謀隔而不圍第28章 經天緯地呂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