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出身寒微,不是恥辱

第223章 出身寒微,不是恥辱

轉眼間,便已經過去了半個多月,時間已經來到至正十三年五月三日。

整個大明國的前程,正蒸蒸日上。

大明國境內的百姓,也愈發對這種安穩太平日子更加嚮往。

只要不發生戰爭,他們都堅信自己的日子一定能好起來。

但他們也都知曉,除非天下一統,不然這戰爭還是離他們很近。

程德也覺得這天下若不出現一個統一的政權,那麼,這種和平穩定的日子,只會是曇花一現。

唯有統一,方能真正爲百姓帶來天下太平。

可是,這統一的大業進程上,程德不得不面對幾個大敵——陳友諒、劉福通,還有元朝。

至於張士誠的大周,卻是不被程德放在眼中,在他心裡,這張士誠帶給他的威脅,遠不如陳友諒所產生的威脅大。

之前,程德早已發信讓人將何三五請到南京城。

沒想到,何三五趕到南京城的時候,已經過去了半個多月,遠超原定計劃的日子。

程德接到下人稟報何三五來到南京城的時候,纔剛過卯時時分,於是,程德便悉心吩咐人將他安置在將軍府旁邊的一處府邸歇息,等何三五歇息好後,再見他。

與往日一樣,程德前往書房辦公。

馬六一與羅天跟隨在身後。

程德走着走着,忽然頓住了身形,他的目光投向一旁的馬六一:“本王聽說這南京城裡面有讀書人對我不滿?”

馬六一低着頭,目光不敢直視程德的眼睛,只是低聲回道:“回稟淮王,屬下派人瞭解過,這些議論淮王不是的,都是狂妄之徒,若論真本事,沒有幾個是有真才實學的,他們不過是想要藉着淮王之名給自己揚名而已。依屬下來看,這些讀書人,都是吃飽了撐着的,各個就像跳樑小醜。”

程德下意識地眉頭一皺:“是嗎?他們談論些什麼?你有了解嗎?”

馬六一沉默少頃,這纔回道:“他們所說之話,無非是揪着淮王出身,藉此嘲諷淮王泥腿子出身,而擡高自己。至於原話,屬下以爲過於刺耳,還是不要髒了淮王的耳朵。”

程德臉色一沉:“混賬!本王要知道這些人所說的所有內容,待會兒你上一道摺子給本王。”

馬六一聞言,面色有些發苦,他真的不想寫東西,尤其是還是寫摺子。

而且,他寫的那手字,更是慘不忍睹。

馬六一頓時有些擔心,自己寫出來的字,這淮王到時候會看得清嗎?

畢竟,對於自己的字有多醜,他都是心知肚明的。

不過,淮王之令,誰敢不從?

即使寫的再怎麼醜,他也只能硬着頭皮寫了。至於後面會有什麼後果,就不是他現在所操心的事情了。

目前,他只想先解決眼前淮王所叮囑的事情。

這一切想法,都是馬六一在電光火石間想到的。

於是,馬六一便點了點頭,程德見此,便繼續前行。

望着程德的背影,馬六一緊跟其後,並示意一旁年紀看着較小的羅天跟上。

程德進入書房後,發現龔伯遂早已在書房外等候着了。

龔伯遂見是程德到來,便連忙朝着程德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禮:“微臣拜見淮王!”

程德瞥了龔伯遂一眼,望着龔伯遂精神抖擻的樣子,臉上露出幾分滿意的神色:“不必多禮。你今日倒是來得比之前早了很多。怎麼,不多休息一些,目下,還未到你們處理政務的時候。”

龔伯遂心想:我就是想要在淮王面前多表現一下,今後若有升職的機會,淮王纔會想到我。不然,隨着淮王手底下的人才越來越多,到時候自己不被淮王記住,恐怕也是一件尋常事情了。

當然,有關這些話,龔伯遂並沒有宣之於口,而是開口回道:“微臣爲淮王臣子,自當盡心盡責,早些來,便能多處理一些政務,進而爲淮王多分點憂。”

程德飽含深意的目光落在龔伯遂身上,但他卻沒有多說什麼,只是淺淺地點了下頭,便徑直朝着書房走去。

龔伯遂望着程德推開書房進入後,便不再遲疑,跟在程德身後邁步進入了書房。

在龔伯遂進入後,馬六一與羅天兩人便迅速將書房的門掩上,隨後,兩人一左一右守候在書房門口左右,都筆直地站立着,目光警惕地望着四周。

程德在龔伯遂進入書房後,並未直接坐到屬於自己的伏案旁坐下,而是揹着龔伯遂淡淡地說道:“本王手底下的人告訴本王,這南京城有許多讀書人都對我不滿,他們以本王起於微末之身世這點對本王多有不滿。龔伯遂,你告訴本王,可有什麼辦法能夠讓那些人將嘴閉上呢?因爲本王不喜這些讀書人。”

龔伯遂面色一變。

他從程德的平淡語氣中聽出來了許多東西。

一來,淮王對那些攻訐他的讀書人不滿,尤其是攻訐淮王的理由還是他的出身時,這點,想必是淮王極爲在意的。

二來,淮王似乎有意想要讓自己負責處理此事,不然,不會就此事詢問自己。雖然名義上是問自己,但龔伯遂知道,接下來他若是說出來了辦法,恐怕淮王定然會將此事交由他處理。

想到這裡,龔伯遂心裡還是有些欣喜的。因爲同樣地,他對南京城那些議論淮王的那些讀書人也極爲不滿。

這一切都是因爲那些讀書人,都罵過他龔伯遂,他們都罵龔伯遂爲不忠不義之徒,並言唯有他龔伯遂以死謝罪方能讓世間多一些道義。

當然,那些讀書人對他還沒有那麼客氣,原話過於難聽,龔伯遂即便有養心多年的功力,也難免心裡總會有些膈應。

不過,眼下,倒是一個機會。

淮王對他們不滿,這,正是大好時機。

龔伯遂沉思片刻,便開口道:“回稟淮王,微臣倒是思得一計,或可奏效。”

程德聽此言,便微微轉身,目光盯着龔伯遂道:“說!”

“微臣以爲出身寒微,不是恥辱,淮王爲拯救天下黎明百姓而立志驅除胡虜、恢復中華,方是大丈夫。微臣敢斷言,我們大明國國內百姓,他們心裡都對淮王是十分敬重和擁戴的。至於那些議論淮王之徒,不過是一羣不擇手段的追名逐利之徒,不足爲懼。”

“不過,若是任由這些人繼續貶低淮王,恐怕會讓不明就裡的百姓看輕了淮王。所以,微臣以爲,對於這些敢貶低與嘲諷淮王之人,當重重懲之。淮王以仁善著稱,但淮王是大明國的君王,豈可容一羣宵小之徒抹黑淮王?”

“微臣建議:對於這些對淮王不敬之讀書人,當永遠剝奪科舉資格,今後三代以內不得參加大明國舉辦的科舉考試。若是非大明本國讀書人,還當驅逐之。當然,這些非大明本國讀書人,在驅逐前當調查一番,若是這些人都是其他勢力派來我大明挑撥是非的,微臣以爲當斬而以儆效尤,並震懾非大明國之士人。”

程德滿意地望着龔伯遂,嘆道:“本王聽聞,一個合格的君主,他治下的讀書人是不會抹黑他的。本王思索良久,還未曾想到自己有哪點是沒有做好的。那麼,有問題的不是本王,就是這些挑撥是非的讀書人了。這件事,就好好地交給你去辦了,務必把這事情給辦得漂亮些。”

龔伯遂重重地點了點頭:“遵旨!微臣必然妥善處理好此事。”

程德欣慰地望着龔伯遂,忽然道:“本王可是聽說你的長子很有學問,四書五經,無所不精。這樣好了,就讓他今後在本王跟前辦事,暫時就讓他負責幫本王擬旨成文,幫忙傳達一些本王的旨意,你意下如何?”

龔伯遂不敢置信地望着程德,心中極爲高興,於是跪地拜謝道:“微臣謝淮王恩典,淮王萬歲萬歲萬萬歲!”

程德一愣,乍然間聽到龔伯遂的話,讓他的思緒如飛。

稍頃,程德便接話道:“你先下去好好辦本王交代給你的事情吧!”

“是!”龔伯遂應了一聲後,便連忙出了書房。

走出書房的時候,龔伯遂心花怒放,今後他龔家未來前途,必然是一片光明。

即便有朝一日他離開了,龔家也能富貴長久,一直以來壓在他心底中的包袱,倒是於今日沒了,怎能不讓龔伯遂歡喜呢?

不過,淮王交代給他的事情必須要辦得漂漂亮亮才行。

馬六一和羅天望着出來面帶笑容的龔伯遂,兩人面面相覷。

因爲一直以來,這龔伯遂給他們的印象都是不苟言笑的,現在他們眼前所見的這副場景,倒是他們不曾想到的畫面。

他們見龔伯遂笑得如此開心,各自心中都有些猜測。

馬六一心道:莫非是龔大人被淮王賞賜了美人?

羅天則是心道:莫非是龔大人抱孫子了?

(本章完)

第30章 蒼天佑你不佑我第123章 姚廣孝用雞鳴狗盜之徒,行離間計第117章 張邋遢:天意難測第231章 聯周抗明第252章 黃州大戰(五)第214章 大明用兵戰略第96章 以德爲本治理方略論(二)第195章 和州終克第38章 佃農艱苦,田主黑心第280章 所謂君臣一心第264章 朝會佈置,滅張滅方第130章 血染夕陽別樣紅,江都城宣告失守第242章 對外國策雛形第88章 胡惟庸的正確用法第262章 朝會封賞侯爵激勵羣臣,好學皇帝向第242章 對外國策雛形第106章 商議反攻揚州路第38章 佃農艱苦,田主黑心第256章 黃州之戰(九)第277章 大魏太祖何三五?第43章 日月所照,皆爲漢人第263章 羅燕遇刺而身亡,程德悲痛殺心起第144章 龔伯遂:既然丞相無情在先,那麼就第3章 我有個願望第11章 起事第49章 濠州之殤,初聞噩耗第112章 馮國用的心病第265章 衍聖公人選第112章 馮國用的心病第183章 劍指金陵第115章 法之大務在治,治必在罰第266章 沈萬三求見,國庫再進賬五百萬兩第235章 治國,就是治吏第280章 所謂君臣一心第83章 聞悲聲不悲第38章 佃農艱苦,田主黑心第39章 病來如山倒第264章 朝會佈置,滅張滅方第165章 泗州城科舉試點選拔第15章 鄧友德第15章 鄧友德第266章 沈萬三求見,國庫再進賬五百萬兩第80章 泗州英靈祠第261章 南孔北孔第47章 按計攻滁,直奔淮安第52章 見敵之虛,乘而勿假第105章 從今往後,我就叫朱元璋第141章 覺醒:施主看上去頗有慧根,與我佛第153章 元軍再攻淮安城被擊退,泗州科學院第90章 韓伯高的投名狀第182章 高記酒肆第279章 何三五使計而劉張妥協,大魏吏部尚第215章 駭人聽聞的匿名舉報信第72章 泗州軍事學院第159章 《大週日報》第5章 狐假虎威第94章 一個和尚,能造成什麼威脅第106章 商議反攻揚州路第191章 徹裡不也欲重掌軍權第180章 羅茂遭刺殺有驚無險第26章 天下無飢第260章 大明朝議,御史大夫黃顯第272章 宣政殿武將請戰,對付東北王人選第162章 驚現三十二個傳教士第145章 哈麻:陛下是千古未有之皇帝第187章 全椒捷報第253章 黃州大戰(六)第170章 科舉之儒科第一場第247章 深夜訓傅友德第206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166章 沔陽的先手佈置,少兒軍主將藍玉第124章 鞏卜班中計慘死,七萬大軍來投第105章 從今往後,我就叫朱元璋第39章 病來如山倒第230章 陳友諒:殺你,只因爲你阻擋了我第27章 仁義之道第269章 欲造鄭和,尋得糧種第252章 黃州大戰(五)第37章 淮安戰略定,將十萬衆現第62章 勝不驕,敗不餒第125章 七萬大軍歸心第126章 爲緩泗州軍缺糧之困,姚廣孝獻計攻第99章 戰無強敵,攻無堅城第31章 滁州敗,濠州謀,馬秀英現第219章 蕩雁磯預施毒計第232章 聖武元年第128章 深夜商議攻江都,爲攻金陵招一萬水第84章 大丈夫當雄飛,安能雌伏第277章 大魏太祖何三五?第229章 攻佔安慶路之謀隔而不圍第17章 入世第260章 大明朝議,御史大夫黃顯第13章 雄心第181章 君子約定第102章 大丈夫有所不爲,有所必爲第101章 夜襲元軍,揚泗州軍之名第275章 仁厚之君第124章 鞏卜班中計慘死,七萬大軍來投第119章 你我有緣,十年後再見第124章 鞏卜班中計慘死,七萬大軍來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