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天下何種人最爲快活?

第225章 天下何種人最爲快活?

張七九聞言,便連忙開口道:“回稟淮王,那些罪證,目前都在來南京城的路上。”

程德目露疑惑:“嗯?”

張七九繼續道:“啓稟淮王,屬下在搜查罪證的過程中,倒是查到了一重要的人證,由於該人證知曉諸多機密,屬下擔心會出現不可預料的結果,便率先帶人將他押到了南京城。此刻,此人在南京城詔獄中關押着。”

“額?不可預料的結果?”程德的目光望着張七九道。

張七九回道:“屬下在將此人帶回南京城途中,曾遭遇三次刺殺。那些刺客,根據屬下的猜想,全都是奔着人證而來。不過,那羣刺客要的是人證的命。”

程德看着張七九問道:“那如你所言,你搜查到的罪證,那羣人會不會有所行動?”

張七九應道:“淮王明鑑,屬下暗中將那些罪證早已移交給絕聲衛的人馬。至於明面上,則是爲了吸引那些叛亂分子,目的就是爲了引出他們,然後再將他們一網打盡,順勢摸清他們的底細。”

程德讚道:“這事,辦的不錯。待會兒,你去夫人那裡領賞銀一百兩去。”

張七九聞言大喜,連忙道:“多謝淮王賞賜。”

“你說的人證,確定知曉諸多機密?”程德忽然問張七九道。

張七九接話道:“啓稟淮王,屬下所言,並無半分不實。”

程德笑道:“如此甚好,本王倒是想要見一見他,看能不能從他嘴裡知道一些所謂機密。”

張七九欲言又止。

程德瞥了張七九一眼:“有什麼事還沒說嗎?”

張七九老老實地回道:“啓稟淮王,此人口出狂言,出言不遜,屬下擔心此人會對淮王不敬。”

程德笑了。

“此人,你可查出有什麼違法之事?”

張七九迅速回道:“沒有。”

程德的笑容僵住了。

“沒有?你確定?”

“屬下萬分確定。”

“這樣啊,那本王倒是更想見一見他了。”

張七九無奈地點頭道:“那屬下去安排一下。”

程德點頭道:“午時後,本王便去見他,到時候由你帶路。”

張七九高聲應道:“遵令!”

“好了,你先下去吧!”程德衝着張七九擺擺手道。

張七九向程德恭敬地行了一禮後,便快速離去。

程德在屋裡徘徊一陣後,目光閃爍着寒意,嘴裡喃喃道:“本王倒是要看一看,究竟暗地裡有多少人想要對本王不利?”

大明國南京城詔獄一角。

一處昏暗不見天日的牢房裡。

這間牢里正有一人正對着牆壁打坐,目光緊閉。

四周黑漆漆的,沒有一絲光亮。

這處牢房,似乎與其他牢房不同,周圍很寂靜,也顯得有些陰森,一陣陣涼意不斷襲來,此人眉頭緊皺。

良久。

此人忽而睜開了眼睛,他的目光非常亮,就像是黑暗中的一處燈火,照亮了四周的黑暗。

下一瞬。

一聲幽深而悠長的嘆息聲隨之響起:

“有安天下之才,不若有安天下之命!”

回想這一段時間發生的事情,如夢如幻,哪怕到了現在,彷彿置身於一場夢境一般,令人不敢置信。

想我餘世傑參加泗州科舉入仕,擔任淮安城吏曹書佐,作爲戶曹的左右手,本想施展一身才學,奈何遭到上司打壓,還被同僚孤立,漸漸地,他也就心灰意冷了起來。

不過,一次無意整理賬冊時,他竟然發現淮安吏曹林塵竟然貪污了不下十萬兩,這簡直出乎餘世傑的意料之外。

爲了查證此事是否屬實,他便暗中蒐集一切有關林塵的情報。同時,儘量讓自己表現如常,並未被林塵發現什麼異常。

令他萬萬沒想到的是,隨着蒐集到的證據越來越多,他發現自己無意中牽扯到了一件謀反的大事情中。

這種事情,一個弄不好,他可能就會粉身碎骨。

思之再三,他決定寫一封匿名舉報信,並且藉着前往南京城彙報淮安城各種賬目的機會,便暗中向刑部投了一封匿名舉報信。

再之後,他完成彙報賬目的任務後返回淮安城。

可是,他剛返回淮安城沒多久,他便被錦衣衛找上門,然後就被控制住了。

根據錦衣衛那名頭目所言,他們要帶着他去見如今的淮王。

對此,餘世傑也頗爲期待想要見一見淮王。

怎料,這一路上,他們一行人便在路上遭遇了多次刺殺,這讓餘世傑的心中膽寒不已。

經歷過這樣的刺殺後,餘世傑心中對於見到淮王的心思也愈加堅定了,他要爲大明除掉林塵這樣的毒瘤。

他暗暗猜測過,這一路上刺殺他們一行人的刺客,或與林塵有關。

爲了鋤奸,也爲了保住自己的小命,他必須要竭盡所能除掉林塵一行人才行。

只是,錦衣衛的人馬將他帶到南京城後,便直接將他押到了這暗無天日的詔獄。

根據那名錦衣衛頭目所言,他人只要呆在這裡,必定無比安全。至於他想要見一見淮王的請求,他會代爲轉達。

“唉,希望他真能和淮王說這件事,不是在敷衍我吧!”

就在這時,餘世傑發現四周多了一道微弱的光亮,耳旁也聽到了一些聲響。

下意識地,餘世傑心中驟然間有了幾分緊張。

他此時考慮的問題是刺客難道摸進來了,這頓時讓餘世傑有些吃不準。

淮王還不清楚林塵那罄竹難書的罪行,他還不能就此死去,他心中也極爲不甘。

該怎麼辦?

不過,就在餘世傑思忖的當口,程德一行人已經來到了牢房外。

“餘世傑!”

餘世傑聽到這一聲,心中驚慌之下,忽而臉上帶着一些驚疑不定,接着,他整顆心便放鬆了下來。

餘世傑聽出來這聲音明顯是之前那錦衣衛頭目發出的,想到這裡,餘世傑迅速轉身,望向大牢外。

此時,張七九與一旁的幾名錦衣衛手中都舉着火把,這火把燃燒的光芒,倒是讓餘世傑覺得有幾分刺眼。

餘世傑往張七九的身上望去,接着,他目光的瞳孔陡然一縮。

因爲他看見張七九忽然屈身,將位置讓了出來,然後退至一旁,一道新的人影出現在餘世傑面前。

當程德的身影剛出現時,餘世傑臉上大喜,連忙跪地朝着程德行禮道:“餘世傑拜見淮王!”

程德見到一個面色有幾分蒼白的年輕男子忽然跪倒在自己身旁,便淡淡地開口道:“你且起身說話。”

餘世傑聞言,不慌不忙地站了起來。

與此同時,張七九不知從哪裡搬來一張椅子,恰到好處地放在程德身後。

程德便直接一屁股坐在椅子上,他的左邊站着的是張七九,右邊站着的其餘幾名錦衣衛。

程德瞥了一眼餘世傑,又望向張七九道:“你留下,其餘人守在門口,沒有我的命令,不允許有任何人靠近這裡。”

張七九點點頭,連忙給其他錦衣衛做了幾個手勢,很快地,場中便只剩下程德、張七九、餘世傑三人。

餘世傑這時候也完全看清了程德的樣貌,只是,程德不怒自威的模樣,倒是讓餘世傑不敢直視他,反而低着頭目視地面,一副極爲恭敬的模樣。

程德直接開門見山地說道:“刑部收到的匿名舉報信是你寫的?”

餘世傑一愣,便立即應道:“回稟淮王,正是在下。”

程德看着餘世傑,在來到詔獄的途中,張七九已經向程德介紹了一番餘世傑,通過張七九的口子,程德對於餘世傑的印象便是此人是有自己堅持的一名讀書人。

“那封匿名舉報信,本王看了後,極爲震驚。本王從未想過,竟然在自己治下,會出現這種事。而且,此事不僅僅是一名戶曹貪污十萬兩的事情,反而還牽扯上了一番謀反之事。本王捫心自問,並未虧待過那些官吏。可是,他們不僅貪污鉅額的銀錢,還想要造反,要本王的命。餘世傑,本王聽說你也是有才之人,你來說說,他們爲何會這樣做?”

聽到程德相問,餘世傑心中不敢大意,他開始細細揣摩與思索。

少頃,餘世傑便回道:“萬丈深淵終有底,惟有人心不可測。啓稟淮王,我以爲這些人無論是貪污,還是造反,只因爲他們的心一開始就不在淮王這裡,他們加入淮王的陣營,一開始應該是別有目的的。甚至我大膽猜測,這其中,或許有其他勢力參與了也說不定。”

“畢竟,這天下爭霸,誰都想要成爲最後的勝者,爲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也不是不可能。”

程德面露淡淡的笑意,對於餘世傑的話不置可否,反而繼續問道:“天下何種人最爲快活?”

餘世傑面色一滯,認真思索了一會兒,才答道:“知足常樂者?”

程德搖搖頭道:“依本王來看,這天下最快活之人,便是畏法度者。”

餘世傑面露思索,隨即目光愈來愈亮,接着餘世傑開口道:“淮王英明!”

“這權力,天下何人不愛?只是,有些人面對一些誘惑,卻是無法堅守本心,反而追求奢侈之風,爭相攀比,置國法於不顧,甚至生出不該有的心思來,最後一步步走上不歸路。那林塵不就是如此嗎?”

餘世傑沉默着沒有接話,他在仔細體悟程德的話,在餘世傑看來,淮王是話中有話。

“本王聽說,你呆在林塵身邊已經有一段日子了,對於林塵是如何走上這條不歸路的,你可知曉其中原因?本王想要藉機整頓一下大明官場上的風氣,讓其他官吏警醒一番。”

餘世傑聽到程德的話,立即開口道:“回稟淮王,此事緣由,我曾私下多次思索過,依屬下來看,這林塵走向這條不歸路,其因有三。”

程德目光一亮,看着餘世傑的目光瞬間多了幾分滿意。

“你且一一道來,本王倒是想要聽一聽。”

“是。”

餘世傑繼續道:“其一,權力的變化和誘惑,使得林塵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也放棄了堅守本心。在林塵成爲官吏前,他也曾想要爲天下施展一身才學,爲天下百姓謀利。只是,當林塵擔任官吏後,他深感自己的權力能讓他備受他人尊敬,卻忽略了他人只尊他手中的權力,並非他本人。”

“在與他人打交道的過程中,別人拿錢來求他辦事,一開始他也是拒絕的。但那些找他辦事的人,卻是打着其他名義,今天送他美人,明天送他金銀玉器,後日又送他銀兩。一旦他收下了其中一項,那麼,將意味着,這種事情,將會繼續發生,絕無杜絕的可能。因爲幫了其他人的忙,漸漸地就覺得被人送禮是應該的,是他應得的。久而久之,就會做出許多不法之事。”

程德讚許地望了餘世傑一眼,便示意他繼續往下說。

餘世傑得到了程德的鼓勵,膽子也變大了些,便繼續說道:“其二,林塵自認爲沒有胡亂辦事,別人送錢送美人送禮等都是出於真心誠意,屬於人情往來。依屬下和林塵多次的接觸中,這點,或許是他做出這麼多不法之事的直接原因。甚至,他還因此生出了一些不該有的心思,想要造淮王的反。”

程德點了下頭。

餘世傑:“這第三,便是林塵心存僥倖。他認爲自己所做之事天衣無縫,絕無被他人發現的可能,自認爲掌控了一切。殊不知,天網恢恢疏而不漏,這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爲。古訓之言,實乃發人深省。可悲可嘆,這林塵早已忘了一開始選擇出仕的本心。”

程德深深地看着餘世傑:“天理昭彰,人心難昧。餘世傑,你很不錯。只是,本王倒是很好奇,將來有朝一日你會不會像林塵一樣呢?”

感受到淮王程德的目光如刀一般望着自己,餘世傑額頭冷汗直冒,心裡頓時七上八下。

餘世傑思之再三,對上了程德銳利般的目光,坦然地回道:“還望淮王明鑑,我餘世傑所守者道義,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節。而且,屬下曾經答應過故去的雙親,絕不做逆臣,也不會成爲一個貪官污吏。屬下只會用自己一身才學,想爲這天下做出一些改變,僅此而已。此心,天地可鑑!”

程德緊緊地盯着餘世傑半晌,忽而發出爽朗的笑聲:“將相無種,聖賢豪傑亦無種。只要人肯立志,都可做得到的。本王會看着你餘世傑的,本王倒是想要看一看,你是否言行如一?若你一生堅守此點,待本王平定天下後,本王保你後世子孫一生富貴。”

餘世傑望着程德遠去的身影,連忙高聲道:“恭送淮王!”

望着淮王程德的背影,餘世傑心中愈發堅定了自己的信念。

“將相無種,聖賢豪傑亦無種。只要人肯立志,都可做得到的。淮王之言,可真是鞭辟入裡,發人深省啊!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而淮王正是古今之大英雄!此生,我餘世傑必追隨淮王,此志不渝!”

(本章完)

第229章 攻佔安慶路之謀隔而不圍第280章 所謂君臣一心第232章 聖武元年第43章 日月所照,皆爲漢人第234章 餘闕死,安慶下第52章 見敵之虛,乘而勿假第174章 程德檢查義子四書功課,章溢書房夜第113章 羅茂贊程德: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第150章 江山路,喧鼙鼓第47章 按計攻滁,直奔淮安第50章 欲謀大事,需有謀主第94章 一個和尚,能造成什麼威脅第255章 黃州大戰(八)第126章 爲緩泗州軍缺糧之困,姚廣孝獻計攻第137章 泗州軍事學院講學第210章 康茂才陣前倒戈,拿下集慶路第200章 計除徐壽輝第29章 鴻門宴借糧第151章 設局誘崔瑩入城,程德深夜準備收服第166章 沔陽的先手佈置,少兒軍主將藍玉第126章 爲緩泗州軍缺糧之困,姚廣孝獻計攻第6章 楊威投靠第110章 程德聞名天下,張士城欲起事第105章 從今往後,我就叫朱元璋第66章 拒絕招安,城外刺殺第4章 泗州城東門守軍第48章 東明之圍,蝗災初現第69章 返回泗州前的安排第216章 內閣之用與馬車失控第39章 病來如山倒第23章 夜奪定遠第168章 和馬黎諾里的一場交易第214章 大明用兵戰略第47章 按計攻滁,直奔淮安第280章 所謂君臣一心第276章 父子相談,用心良苦第50章 欲謀大事,需有謀主第32章 終得濠州,錦衣衛登場第134章 李善長與呂不用交鋒敗,《泗州律法第139章 元軍猛攻致清河 清江失守,程德欲領第187章 全椒捷報第24章 賈魯圍定遠第107章 劉伯溫獻計,太陽打西邊出來了?第164章 陳友諒:收我漢人之土,揚我漢人之第111章 張士誠白駒場起事第4章 泗州城東門守軍第251章 黃州大戰(四)第68章 朱元璋的消息第255章 黃州大戰(八)第249章 黃州大戰(二)第153章 元軍再攻淮安城被擊退,泗州科學院第132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102章 大丈夫有所不爲,有所必爲第129章 脫脫:我定要讓那程德後悔不迭第19章 泗州軍第31章 滁州敗,濠州謀,馬秀英現第147章 汝中柏心中的野望,淮安城慘烈的攻第223章 出身寒微,不是恥辱第261章 南孔北孔第219章 蕩雁磯預施毒計第176章 吳儉夜見章溢吳家存,與沒有泗州軍第244章 陳友諒:你要相信朕的眼光第187章 全椒捷報第88章 胡惟庸的正確用法第181章 君子約定第68章 朱元璋的消息第29章 鴻門宴借糧第148章 請徵虜將軍三思第138章 李孝慈主動提出學兵法,淮安路八百第123章 姚廣孝用雞鳴狗盜之徒,行離間計第205章 開路先鋒耿再成第131章 拿下江都缺糧困境解,一番安排後返第225章 天下何種人最爲快活?第277章 大魏太祖何三五?第37章 淮安戰略定,將十萬衆現第216章 內閣之用與馬車失控第270章 大肆封侯羣臣喜,徵夷將軍驚衆臣第37章 淮安戰略定,將十萬衆現第13章 雄心第8章 暗涌第120章 《泗州日報》之白毛仙姑第192章 徐達獻計攻和州第143章 戰火重燃在淮安,此去不勝絕不還第56章 其興也勃,其亡也忽第31章 滁州敗,濠州謀,馬秀英現第108章 先攻其心,再採用圍師必闕和四面撓第187章 全椒捷報第33章 王霸之基第56章 其興也勃,其亡也忽第72章 泗州軍事學院第151章 設局誘崔瑩入城,程德深夜準備收服第244章 陳友諒:你要相信朕的眼光第218章 追封泗州郡侯第140章 溫馨相伴聊家常,李呂相爭鬧將軍府第262章 朝會封賞侯爵激勵羣臣,好學皇帝向第107章 劉伯溫獻計,太陽打西邊出來了?第225章 天下何種人最爲快活?第158章 脫脫的退意第88章 胡惟庸的正確用法第266章 沈萬三求見,國庫再進賬五百萬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