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分封百官

第212章 分封百官

呂不用看了一眼手中的冊封文書,心中大爲吃驚。

但衆目睽睽之下,他只得履行自己的職責——正式宣讀冊封。

“封李善長爲正四品中議大夫,領吏部左侍郎。封呂不用爲正四品中議大夫,領吏部右侍郎。”

“封朱升爲正四品中議大夫,領刑部左侍郎。封呂奇爲正五品奉議大夫,領刑部右侍郎。”

“封羅茂爲正四品中議大夫,領兵部左侍郎。封姚廣孝爲正五品奉議大夫,領兵部右侍郎。”

“封施耐庵爲正四品中憲大夫,領宣傳部左侍郎。封羅貫中爲正五品奉議大夫,領宣傳部右侍郎。”

“封章溢爲正四品中憲大夫,領商部左侍郎。封卞仲亨爲正五品奉議大夫,領商部右侍郎。”

“封方銘爲正四品中憲大夫,領戶部左侍郎。封魏楓爲正五品奉議大夫,領戶部右侍郎。”

“封宋瓚爲正四品中憲大夫,領禮部左侍郎。封呂思麒爲正五品奉議大夫,領禮部右侍郎。”

“封倪瓚爲正四品中順大夫,領工部左侍郎。封何昱爲正五品奉議大夫,領工部右侍郎。”

呂不用唸到此處,便頓了一下。

在場文武百官,聽到自己名字的人,面色極爲激動,眼裡都放光。

呂不用心裡極爲複雜,在這些名字後面的低級文官,呂不用則是花了半個多時辰才唸完。

不過,當他的目光直接停留在冊封文書上的內閣那一行時,他的目光頓時凝住了。

因爲呂不用忽然想起昨夜程德交代他必須要念內閣上的封賞名單,而且還多次強調了此事。

呂不用不經意間,掃了眼底下衆人都伸長脖子,似乎想要聽到自己名字的樣子,心裡不禁感慨萬千。

呂不用目光緊緊地盯着內閣上的名單,然後字正腔圓地念道:“增設內閣,內閣成員名單——封劉伯溫爲正七品內閣大學士,封胡惟庸爲正七品內閣大學士,封宋濂爲正七品內閣大學士,封韓伯高爲正七品內閣大學士,封龔伯遂爲正七品內閣大學士。封王仕林爲從七品內閣書辦。封洛公甫爲從七品內閣書辦。”

當呂不用唸完後,底下文臣武將紛紛詫異萬分。

內閣,究竟是做什麼的?

許多人對此,都相當疑惑。

而且,他們對於其中的宋濂和胡惟庸,還有龔伯遂、王仕林、洛公甫幾人都是有所瞭解。

宋濂是有名的大儒,還擔任着泗州學院院長;胡惟庸與各部官吏每個官員都有所聯繫,姿態放得很低,平易近人;龔伯遂是將軍眼前的紅人,在將軍身邊出謀劃策;王仕林與洛公甫是將軍府出來的,是將軍的家奴。

這些,是在場文臣武將對這些人名字的印象。

至於劉伯溫和韓伯高,在場文武百官只有少部分人才有所瞭解。

呂不用心裡也極爲不解,將軍這增設內閣,或許有着他不明白對於用意在內。

又過去半個時辰後,在場衆人只聽呂不用說道:“以上是九品以上文官的任命,下面是武官的任命。”

“南京改國都,設大都督府。泗州軍治下各地各軍統一改爲五軍都督府。五軍即即中、左、右、前、後軍。五軍都督府各設左、右都督。正三品;都督同知,從三品;都督僉事,正四品。以中軍都督府斷事官爲五軍斷事官。五軍斷事官爲正五品,總治五軍刑獄。分爲五司,每司設稽仁、稽義、稽禮、稽智、稽信5人,均爲正七品,各理其軍之刑獄。五軍都督府歸大都督府掌管,本將軍自領大都督府大都督。”

“封李定國爲中軍都督府左都督。封鄧友德爲左軍都督府左都督。”

“封馮國用爲右軍都督府左都督。封何九四爲前軍都督府左都督。”

“封何三五爲後軍都督府左都督。”

“封耿再成爲中軍都督府都督同知。封楊威爲中軍都督府都督僉事。”

“封羅二虎爲左軍都督府都督同知。封劉重五爲左軍都督府都督僉事。”

“封李孝慈爲右軍都督府都督同知。封徐七爲右軍都督府都督僉事。”

“封程瑩爲前軍都督府都督同知。封徐達爲前軍都督府都督僉事。”

“封魏曉爲後軍都督府都督同知,封張遇爲後軍都督府都督僉事。”

“封常遇春爲正三品泗州軍第一先鋒。”

“增設軍機處,軍機處成員皆授予正六品,成員有馮章、劉遠、葉兌、葉琛、何文輝”

“南京新設京軍護衛南京城,京軍分三千營、神機營、討虜營、騎兵營。此四個營兵馬會從各地調精銳之兵充入,各營各有五萬兵額。花雲領騎兵營,封正四品定遠將軍。馮勝領討虜營,封正四品雲麾將軍。周德興領三千營,封正五品忠武將軍。郭興領神機營,封正五品忠武將軍。”

“南京增設水軍,泗州軍水軍人馬皆併入水軍,共計七萬人,水軍分前軍與後軍,各設一都督府。水軍前軍都督正四品湯和,水軍後軍都督由中軍都督府都督同知耿再成兼任。”

“封胡海爲正四品歸德將軍,領討虜營副將。封馮四七爲正四品雲麾將軍,領討虜營副將。”

“封陳霆爲從六品振威校尉,領騎兵營副將。封朱元璋爲從六品振威校尉,領騎兵營副將。”

過了約莫一個時辰,九品以上的武將全都封賞完畢。

此時,已經過了午時,衆人腹中早已飢腸轆轆。

接着,衆人便重整隊伍,簇擁着程德和馬秀英回南京城,去將軍府接受各家起義軍使節的賀拜。

途中。

朱元璋與陳霆並排騎行着。

此刻,朱元璋滿懷心事。

陳霆似乎看出了朱元璋的異樣,便開口問道:“朱元璋,我們都被封爲從六品的校尉了,應當是值得開心的一件事,爲何我從你臉上卻並沒有看出半分的高興呢?”

朱元璋輕嘆一口氣道:“哎,我想爬的更高一點,這樣我娶妻時,才能讓我的老丈人不至於對我輕視。”

陳霆聞言,便說道:“我可是聽說,你娶妻一事,可是有將軍爲你做媒的。怎麼,有將軍出面,你的老丈人連這個面子都不給嗎?按理說,有將軍出面,這意味着將軍對你的未來是極爲看好的。如果你的老丈人稍微有點智慧,想必他也不會給你甩什麼臉色看。”

朱元璋苦笑道:“希望如此吧!”

下一瞬,朱元璋神情多了一些堅定:“以後的大戰,我都要參與進去,唯有在戰場上多立功,我纔能有機會爬的更高。或許,將來,我還真能成爲一個名留青史的大將軍呢!”

陳霆瞥了朱元璋一眼,心中則是回想起朱元璋這段時日來的表現。

每日除了日常軍營訓練外,朱元璋都把空餘時間用來讀兵書,每日都讀到深夜。

碰到不懂的字或者句子,都會拿這些來問自己。

陳霆從一開始的不以爲意,到後來的震驚,直到現在的敬佩,他也不知道自己短短時間內爲何會有這樣的變化。

但他知曉這朱元璋是一個了不起的人,他以一種非同尋常的進步,對於兵書的理解達到了很深的地步。

當然,此事,目前也只有他知曉朱元璋的可怕。

試問一個人短短几個月就能迅速成長到讓他都覺得可怕的地步,這不正恰好說明朱元璋的天賦異稟嗎?

或許,正如朱元璋所言,將來,他真的會成爲一個大將軍。

可是,他陳霆呢?

將來,又該是何職呢?

至少,他不想輸給朱元璋。

他心裡深處的真實想法,也是成爲一個大將軍。

看來,朱元璋有一句說的好,現在想要往上爬,只能多加立功了。

“沒想到,我們泗州軍竟然有這麼多能人,在我們職位之上的那些人,都是立下過汗馬功勞的。陳霆,你覺得咱們大王下一步會打誰呢?”朱元璋嘆了口氣後,便將視線落在陳霆身上。

陳霆目視着前方那輛豪華馬車的方向,準確地說,他是盯着大明淮王程德的背影,心不在焉地回答道:“或許是張士誠吧!”

朱元璋搖搖頭道:“我卻不認爲這樣。那陳友諒對我們泗州軍的威脅顯然更大,而且,我聽說過這陳友諒是一個厲害的能人、狠人。面對這樣的對手,我覺得應當集合所有兵力,先將他消滅了再說。至於張士誠,從我聽過的事情中,我倒是推斷出此人胸無大志,只是個偏安一隅的人。此人,註定走不長遠。”

“一旦將軍打敗了陳友諒,那麼,再擊敗張士誠,就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那時候,將軍將會一統南方,接着,將軍再北驅胡虜,趁勢一統天下,到時候,百姓就會迎來好日子了。整個天下,也就咱們將軍對百姓的好,是真心實意的好。”

“咱們將軍,我相信,將來肯定是能走到最後的那個人。”

陳霆聽着朱元璋的這些話,心中觸動很深,並點頭道:“沒錯,你所說的,也正是我心裡所想的。將來整個天下再無戰事,那該是怎樣的一番場景啊?”

“不過,我朱元璋要在那之前,得爲自己後世子孫謀取一番富貴才行。”朱元璋眼裡閃過一些野心。

陳霆沉默着並沒有接話,他想的是,等戰爭結束了,他該何去何從呢?

回到了南京城將軍府後,程德便開始接受各路使節的賀拜。

只是,令所有人沒想到的是,這元朝竟然也派使節來賀拜程德稱王。

這件事,出乎衆人意料之外。

(本章完)

第118章 馮國用捨生忘死,終下滁州城第215章 駭人聽聞的匿名舉報信第234章 餘闕死,安慶下第247章 深夜訓傅友德第146章 洪澤商人主動提議開港招商,汝中柏第167章 程德認李文忠爲義子,郭天敘犯事出第29章 鴻門宴借糧第118章 馮國用捨生忘死,終下滁州城第64章 利之所在,無所不趨第250章 黃州大戰(三)第215章 駭人聽聞的匿名舉報信第190章 陳兵樑縣,伺機奪廬州路第95章 以德爲本治理方略論(一)第45章 周七三叛變,圖赤魯憤怒第134章 李善長與呂不用交鋒敗,《泗州律法第214章 大明用兵戰略第257章 黃州大戰落幕(陳友諒:今日我雖死第219章 蕩雁磯預施毒計第107章 劉伯溫獻計,太陽打西邊出來了?第257章 黃州大戰落幕(陳友諒:今日我雖死第58章 初談科舉,未來孤臣第119章 你我有緣,十年後再見第56章 其興也勃,其亡也忽第190章 陳兵樑縣,伺機奪廬州路第199章 陳友諒欲建漢稱帝第216章 內閣之用與馬車失控第6章 楊威投靠第239章 呂不用的轉變第132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105章 從今往後,我就叫朱元璋第5章 狐假虎威第163章 陳友諒:當我高高在上的時候,無人第31章 滁州敗,濠州謀,馬秀英現第171章 宋濂弟子張定生,未來大科學家倪瓚第2章 成爲牌子頭統領第259章 主帳議事,口頭許諾第268章 高俸養廉,徹查泗州第142章 方丈贈五徒,泗州軍再增五猛將第36章 治蝗綢繆,火銃佈局第20章 救治第48章 東明之圍,蝗災初現第32章 終得濠州,錦衣衛登場第83章 聞悲聲不悲第64章 利之所在,無所不趨第218章 追封泗州郡侯第284章 一統天下,神武元年第105章 從今往後,我就叫朱元璋第278章 天下三分,處置何家第110章 程德聞名天下,張士城欲起事第52章 見敵之虛,乘而勿假第90章 韓伯高的投名狀第220章 暗謀十萬紅巾軍第114章 安東州告急第257章 黃州大戰落幕(陳友諒:今日我雖死第165章 泗州城科舉試點選拔第180章 羅茂遭刺殺有驚無險第100章 破局的關鍵——洪澤城第169章 科舉各科主考官第57章 淮安城半日遊第154章 程瑩夜下奪宿遷,馬秀英深夜召泗州第140章 溫馨相伴聊家常,李呂相爭鬧將軍府第112章 馮國用的心病第101章 夜襲元軍,揚泗州軍之名第238章 張士誠的背刺第239章 呂不用的轉變第201章 陳友諒行毒計,欲削弱泗州軍第118章 馮國用捨生忘死,終下滁州城第238章 張士誠的背刺第275章 仁厚之君第80章 泗州英靈祠第141章 覺醒:施主看上去頗有慧根,與我佛第16章 回村第49章 濠州之殤,初聞噩耗第61章 坐鎮淮安李三七,金湖先鋒常遇春第166章 沔陽的先手佈置,少兒軍主將藍玉第219章 蕩雁磯預施毒計第37章 淮安戰略定,將十萬衆現第105章 從今往後,我就叫朱元璋第36章 治蝗綢繆,火銃佈局第274章 徵虜大將軍人選,東北王真實身份第123章 姚廣孝用雞鳴狗盜之徒,行離間計第67章 刺殺餘波第189章 爲陳霆解惑第253章 黃州大戰(六)第170章 科舉之儒科第一場第206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130章 血染夕陽別樣紅,江都城宣告失守第180章 羅茂遭刺殺有驚無險第284章 一統天下,神武元年第152章 論歷史定律與周禮,崔瑩歸心泗州軍第19章 泗州軍第283章 醉後吐真言,善農吳喜農第129章 脫脫:我定要讓那程德後悔不迭第229章 攻佔安慶路之謀隔而不圍第62章 勝不驕,敗不餒第73章 城隍殺戮,義子沐英 徐司馬第92章 李善長教弟,雨夜說官場第144章 龔伯遂:既然丞相無情在先,那麼就第17章 入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