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回 謝侍郎燕京死節

謝疊山先生枋得,原故宋江西招諭使,知信州,宋亡,更姓名,遁入建陽。元世祖至正二十五年,廉訪使程文海訪江南人才,薦宋遺士三十人於朝,枋得在其中,枋得曰:“某所以不死者,以有母在耳。今先妣考終,某自思無意人間事。某至愚極暗,決不可以辱召命也明甚,堅拒不行。既而翰林承旨留夢炎,亦以枋得纔可大用,力薦於朝。枋得聞之,復遺書留夢炎,言:“江南無人才,示有如今之可恥者,春秋以下之人物,本不足道,今欲求一人如瑕呂飴甥、程嬰杵臼,卒不可得,”

辨論凡數千百言,亦卒不行,隱居唐石山,廉訪使程文海與福建參政魏天-,交章薦之,天-遣差官至山中,再三催促請行,枋得乃以書辭雲:某所以寧爲民不爲官者,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此天地間常道。蒙大元以禮招徠,上有堯舜;下有巢由。上有湯武;下有隨光、夷齊。某所以效虞人之死而不往,學夷齊之死而不仕者,正欲使天下萬世,知大元之量可與爲堯舜、湯武,能使謝某不失臣節,視死如歸也。茲蒙鈞旨雲,欲訪問某何事?

某決不敢。魯有公父文伯死,而母敬姜不哭,室老曰:‘焉有子死而不哭者?’其母曰:‘孔子聖人也,再逐於魯,而此予不能從。今其死也,未聞有長者來,內人皆行哭失聲,閨中自殺者二,此子也,必於婦人厚,而於長者薄也,吾所以不哭?

’君子曰:‘此言出於母之口,不害其爲賢母也,若出於婦人之口,則不免爲妒婦矣!’言一也,所居之位異,則人心變矣!

某義不出仕者也,今雖有忠謀奇計,則人必以爲妒婦矣,恐徒爲天下所笑。

時劉忠、齊仕元爲相,亦薦枋得於朝,謂加以重任,必有奇效。枋得亦以書報之雲:某江南一愚儒耳,自景定甲子,以虛言賈實禍,天下號爲風漢。先生之所知也,朋友自大都來,乃謂先生以賤姓名薦,朝廷過聽,遂煩旌召。某乃丙辰禮闈一老門生也,先生誤以“忠實”二字褒之,入仕廿一年,居官不滿八月,斷不敢枉道隨人,以辱大君子知人之明。今年六十二矣,某斷不可應聘者,其說有三:一曰:老母年九十三而終,殯在淺土,貧不能備禮,則不可大葬。妻子爨婢,以某連累死於獄者四人,寄殯叢冢,十一年矣,遊魂漂泊豈不懷歸?弟侄列國者五人,體魄不可不尋,遊魂亦不可不招也,凡此數事,日夜關心,某有何面目見先生乎?此不可應聘者,一也。某在德-時,爲監司,爲帥臣,曾握重兵,當一面矣。自丙予以後,已解兵權,棄官遠遁,即不曾降附,宋朝文臣降附表,即無某姓名;宋朝帥臣監司寄居官員降附表,即無某姓名;諸道路縣所申歸附人戶,即無某姓名,如有一字降附,天地神祗必殛之。甲申歲,大元降詔,赦過宥罪,如有忠於所事者,八年罪犯悉置不問,某亦在恩赦放罪一人之數。子若貪戀官爵,昧於一行,縱大元仁恕,哀憐孤臣,予有何面目見大元乎?此不可應聘者,二也。某前後累奉太母詔書,並不回奏,惟有繳申二王,乞解兵權,盡納出身以來文字,生前致仕,削籍爲民,-逃山林,如殷之逋逃臣耳。

聞太母上遷久矣,北向長號,恨不即死,然不能寄一功德疏,如任元受故事,今日有何面目,捧麥飯灑太母之陵乎?此不可應聘者,三也。今朝廷欲跟尋好人,某決不可當此選,願與太平草木同沾聖朝雨露,生稱善士,死表於道曰:宋處士謝某之墓。雖死之日,猶生之年,感恩感德,天實臨之,先生亦可以察某之心矣!

又與廉訪使程文海書雲:大元制世,民物一新,宋室孤臣,只欠一死。某所以不死者,以九十三歲之母在堂耳,先妣以今年二月,考終於正寢,某自今無意人間事矣!苫塊餘息,心死形存。小兒傳到郡縣公文,乃知大元欲求至誠無僞,明達治體,可勝大任之才,執事薦士凡三十,賤姓名亦玷其中,執事薦異才而及某,非其人,非其人,貽笑於天下,取譏於後世,非大元夢卜求賢之意也?

孔子有父母之喪,君命三年不過其門,所以教天下之孝也。傳曰:求忠臣必於孝子之門。爲人臣不盡孝於家,而能盡忠於國者,未之有也;爲人君不教人以孝,而能得人之忠者,亦未之有也。某親喪未克葬,持服未三年,若違禮悖法,順執事之意,其爲不孝莫大焉,決不可以辱召命也。昔丞相史嵩之父歿,天子詔起復,太學生叫闖闔而攻之,其詞曰:天子當爲國家扶綱常,爲天地立人極,奪情非令典,起復非美名。是故,忠臣論事,必識大體,君子取人,先觀大節,執事不可稱非其人,而辜大元求才之意。某不可進不以禮,而誤執事知人之明。傳曰:爲人子,止於孝。爲人臣,止於忠。某不能爲忠臣,猶願爲孝子,惟執事亮某之心,使某幸而免不孝之名,是成我者之恩,與生我者等也。

程文海得書,見枋得十分堅拒,不好再強。惟參政魏天-心中大有不快,暗思圖之。又值壽春、漢陽兩處用人孔急,天-入朝,力薦嶽燕超於太傅伯顏,及回福建,則枋得日賣卜於建陽驛橋,與嶽燕超不時往來。魏天-心中暗喜,以爲一箭雙鵰,及燕超去後,暗思:必枋得縱之也,紿入衙中,以一室禁錮之,久之釋歸,仍設卜肆。至正二十六年,會當入朝,天-欲逼以北行,於是又命差官來啓曰:“奉參政命,請先生入城演易。”枋得遂收行李,令其子定之隨侍左右,然後笑謂差官曰:“謝枋得死期至矣!”差官愕然,同入參政府中,見天-磬折以待,枋得舉手就座,天-益恭,茶罷,始啓曰:“大元肅清區宇,肇造諸夏,制度文物,未遑議處。故側席求賢,各路設廉訪以聘名士。先生乃故宋黎老,焉敢播棄?前者程廉訪天-,俱有薦章,開罪於先生,先生豈無意乎?”枋得曰:“亡國之大夫,不可與圖存。李左車猶能言之,況稍知詩書、頗識義理者乎?參政有薦章,枋得亦有小啓,參政想應諒我矣!”天-曰:“不然,箕子乃是懿親,尚陳洪範九疇,先生何吝玉至此?”枋得一聞以商況宋,以周比元,艴然不悅曰:“枋得若貪戀官爵,昧於一行,縱大元仁恕,天含地容,哀憐孤臣,不忍加戮,枋得有何面目見大元乎?故夷齊不仕周,食薇亦知武王之德;四皓不仕漢,採芝亦佩高帝之恩,大元之赦枋得屢矣!枋得受大元之恩,亦厚矣!請參政勿勞說辭。”天-左右思慮,俱不能動,日以詩酒盤桓,時而遨遊考亭山水;時而選勝武夷洞天;時而幔亭張飲索詩,枋得則俯首無語;時而衙齋設筵論道。枋得又帶刺行譏,相處月餘,天-俱容忍之。枋得每當酒後,好論樂毅、申包胥、張良、諸葛亮事,若抱千古不平之恨者。天-乃譏之曰:“人情責人則明,責已則暗。古今人大抵如斯。”枋得怒曰:“慷慨就死易;從容赴義難。若輩惡足語此。”天-亦不能堪,怒責曰:“封疆之臣,當死封疆,安仁之敗何不死?”枋得曰;“程嬰、公孫杵臼二人皆忠於趙,一存孤,一死節,一死於十五年之前,一死於十五年之後,萬世之下,皆不失爲忠臣;王莽篡漢一十四年,龔勝乃餓死,亦不失爲忠臣;司馬子長有云:‘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韓昌黎亦云:‘蓋棺事始定’。參政寧知此也?”天-無可回答,乃曰:“強辭。”枋得曰:“昔張儀語蘇秦舍人雲:當蘇君時,儀何敢言?今日乃參政之時,枋得復何言?”枋得自此以後,絕口不飲食者二十餘日,不死,乃復食。一日魏天-起行入京,逼與俱往,由建寧路起行,枋得舊日交遊,俱來送別於建寧縣之鳳凰臺,相持泣下,餞詩甚多,疊稿盈幾,內有張子惠者,與枋得更爲知已,餞詩獨出人意表,曾有句雲:此去好憑三寸舌,再來不值一文錢。

枋得會其意,甚稱賞之,惟令其子定之護送,謝別衆人,臥眠轎中而去,不日抵太平府,渡採石磯,瞿然曰:“不食矣!”自此每日只少茹菜果,日就-贏,猶勉強起立,南向再拜慟哭,積數月,困殆益甚。四月初一日,始至燕京,天-見枋得如此,亦未便奏聞。至初五日,枋得卒於驛中。天-始奏知元主,世祖深嘆:“其人死不屈節!”令歸葬故里,以成其志。

枋得子定之始得護骸骨,歸葬於信州弋陽,爲題曰:宋處士謝疊山先生之墓。定承父志也。枋得生平,無書不讀,爲文章高邁奇絕,自成一家,學者多師之,所著有《詩傳註疏》行世,其精忠勁節,與文少保如出一轍,論者謂扶綱常於夷狄亂華之時,振風化於宋柞將傾之際,身雖死,而英氣凜凜,至今猶存,此公可謂遵孔孟之訓者矣!此信傳至廣南,嶽燕超聞之,臨風悲奠,慟悼不已,急奏知涪陵王,涪陵王亦泣曰:“先朝節義之臣,國家之元氣也。”親爲設祭,復其官爵,諡曰文節。遺吉安知府親臨信州弋陽,築墓表阡,致奠畢,厚恤其家。

第四十九回 嶽招討計賺長沙第一回 元世祖貶聖伐陵第七十八回 元世祖入夢崇聖第二十八回 劉先鋒修書取漳州第三十一回 白映雪奇緣有幸第三十九回 嶽燕超練兵演陣第二十八回 劉先鋒修書取漳州第六十五回 雲貞女萬里傳書第四十四回 周處臺馬陵伏妖第五十回 慕容長鏖兵武陵第十六回 楊孝伯擊楫過洞庭第十三回 智深獻策掠廣陵第五十三回 扈先鋒收復岳陽郡第九十回 許廉訪請頒葬制第四十七回 鳳凰臺大開武選第六十二回 衆夷國入貢武都第八十六回 吳草廬不序藏經第三十六回 冤構冤万俟蠣殺身第五十八回 牡丹鈿玉奴擇婿第二十六回 涪陵公兵進邵武第十三回 智深獻策掠廣陵第十三回 智深獻策掠廣陵第七回 楊鎮龍兵犯牛渚第三十八回 淳于丹論史匡君第十一回 徵曰本蒙古喪師第五十五回 兩先鋒分剿雲夢第八十二回 令狐韜當殿論璽第四十六回 賈平章壽陽篡位第六十七回 宋主重立元祐碑第四十一回 謝侍郎燕京死節第四十六回 賈平章壽陽篡位第三回 冬青樹記換君王骨第三十九回 嶽燕超練兵演陣第一回 元世祖貶聖伐陵第九十六回 劉伯溫望氣遊西湖第二十一回 嶽燕超官辭參政第九十一回 趙完普焚香告天第五十九回 耿星星兵敗海門島第三十六回 冤構冤万俟蠣殺身第八十二回 令狐韜當殿論璽第九十一回 趙完普焚香告天第七十七回 範僕射登臺觀星第七十四回 王太常詞慰幽魂第二十九回 趙涪陵聘賢龍首第五十一回 西冷橋樊生遇豔第二十一回 嶽燕超官辭參政第十回 棲霞嶺皇甫惇題詩第六十三回 蘇公堤朝雲集句第一回 元世祖貶聖伐陵第六回 秦錦帛起義紫金山第二十九回 趙涪陵聘賢龍首第五十六回 嶽招討怒打襄陽第六回 秦錦帛起義紫金山第六十九回 韓太尉罵死留夢第七十七回 範僕射登臺觀星第七十五回 寇節度力戰青龍嶺第三十九回 嶽燕超練兵演陣第九十二回 潞安王出守歸國第五十八回 牡丹鈿玉奴擇婿第四十九回 嶽招討計賺長沙第八十四回 楊妃井太真洗心第五十八回 牡丹鈿玉奴擇婿第九十回 許廉訪請頒葬制第三十七回 涪陵王大興屯田第六十七回 宋主重立元祐碑第二十九回 趙涪陵聘賢龍首第七十九回 黃金河大破元兵第一回 元世祖貶聖伐陵第二十三回 襄陽城賈羽辛授首第八十五回 宋昭帝詔求直諫宋第七回 楊鎮龍兵犯牛渚第五十三回 扈先鋒收復岳陽郡第八十三回 廿四堆宋主掃墓第九十回 許廉訪請頒葬制第七十一回 寶林寺韓昭毀佛第四十二回 梅參政淮南召兵第九十七回 脫脫決議開黃河第十三回 智深獻策掠廣陵第二十七回 範國昌入夢承簡命第十回 棲霞嶺皇甫惇題詩第二十九回 趙涪陵聘賢龍首第三十六回 冤構冤万俟蠣殺身第六十七回 宋主重立元祐碑第六十四回 七星巖焦芳殉節第十回 棲霞嶺皇甫惇題詩第八十七回 三清樓公孫醉酒第八十一回 趙孟釗腖魏捅第三十七回 涪陵王大興屯田第二十七回 範國昌入夢承簡命第二十二回 狄招討二徵羅浮第六十一回 炎宋興復設方鎮第八十七回 三清樓公孫醉酒第八十九回 烏蒙僧巧設騙局第五十五回 兩先鋒分剿雲夢第六十八回 孝伯誤陷金鎖陣第五回 寇復雷大鬧臨安郡第二十八回 劉先鋒修書取漳州第六十四回 七星巖焦芳殉節第七十二回 摩天嶺三將隕命第五十九回 耿星星兵敗海門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