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義陽三關

多謝書友panggeyu一大早的打賞了。

看到如此的情報,段祺瑞先是在自己的心中思慮了片刻之後,這緊皺的眉頭才終於是慢慢的舒展了開來。

李大同看到這一情景,頓時就知道肯定是師長想出了什麼辦法,不然的話這緊皺的眉頭是不會舒展開來的,就在李大同還在這麼想着的時候,段祺瑞的話已然在他的耳邊響了起來。

“傳令下去,讓軍隊加強戒備,晚上的巡邏哨增加一倍,還有告訴偵查大隊務必要仔細的將義陽三關的具體情況探查出來,此外將這個消息傳給執政,還望執政早做準備。”

“那師長,我這去告訴通訊連。”

在段祺瑞吩咐完之後,李大同立馬說道。

隨即李大同便離開了段祺瑞的辦公室,而段祺瑞的目光在李大力離開的之後,便死死的釘在了武勝關上面。

武勝關目前已經成爲了段祺瑞心中的一根刺,只要義陽三關一天還在滿清的手中,河南便一直都會是四戰之地,使得自己必須釘在這裡。

就在段祺瑞在自己的辦公室中盯着地圖思考自己該如何面臨這一情況的時候,李大同也是來到了通訊連裡面,將段祺瑞的吩咐告訴了發報人員。

很快義陽三關異動的消息,便以電文的形式送到了王賓的手上。

而王賓的此刻也是剛剛從馬自楷的情報部門中得知,在南方的滿清朝廷當中,北伐的聲音開始逐漸的多了起來。

結合這一次段祺瑞所發過來的電報,王賓基本上可以確定距離滿清的北伐已然不是太遠。

義陽三關的異動就是一個很好的佐證。

在得到了這個消息之後,王賓便順手將這份電報交給了在自己一旁的王英楷,想要看看王英楷對這份電報有什麼看法。

王英楷這一次來執政府是在和王賓商量山東的防務問題的,卻沒想到剛到這裡才坐下來,就得到了這麼一個勁爆的消息。

看着手上的文件,王英楷也是沒有想到南面的清廷竟然如此的急躁,不過半年的時間,最多就是讓他們整合一下軍隊,使得軍隊能上戰場而已。

至於到了戰場上面能有多少的戰鬥力沒有人之後,可偏偏這滿清就是這麼的急不可待,新軍才訓練好幾個月的時間,一顆北伐的心就早已按捺不住了。

看完了手上的文件之後,面露難色的王英楷先是斟酌了一下語氣之後才緩緩的說道。

“按照情報部門上面的內容,先是滿清朝廷當中傳出了北伐的消息,隨後便是義陽三關出現了異動,照這樣看來,這即便是滿清還沒有正式下達北伐的命令,但是這北伐已然是成定局了。”

而王英楷之所以面露難色,則是因爲這北方目前正在蓬勃的發展,一切都已經走上了正軌,只需要再發展個三四年,不一年就行了。

到時候自己這一方的華夏憲政政府簡直就是吊打南方的滿清不要太輕鬆,王英楷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是有着根據的。

別的就不說了現在北方的軍隊,將近半數都是上過戰場的,在戰鬥力上面便是一個巨大的優勢。

還有完整的兵役制度,和大規模發展農業,到時候軍隊數量都是保質保量的上來的,經濟方面也是可以支撐起長時間的作戰。

還有這個什麼預備役軍隊,可以充分的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武裝力量,吊打滿清不成問題。

而現在呢,隨着滿清的這些舉動,這一切的一切都不得不暫時停止,還有靠近戰場的河南山東等地,老百姓不知道要蒙受多少的損失。

經濟方面不知道要承受多少的壓力。

“王叔說的沒錯,這滿清的即便是還沒有發佈北伐的通告,但是這一切也都要快了,這一次我想聽一聽對這一次滿清的北伐王叔有什麼建議。”

王英楷一聽這話,琢磨的一下之後才說道。

“這個建議嘛,倒是可以重點防範河南,河南的位置處的不是太好,偏偏整個河南南部突出來一大塊,和南方諸省中的四個省都有所接壤,整個河南的南部都不是太好防守。

出現這種情況也是要怪老夫當初只是一個心思的想着拿下河南,卻沒有將心思放在如何防守河南,白白將義陽三關給放棄了,等到想起來的時候,這陳夔龍卻已然先老夫一步,派兵佔領了義陽三關。

不然的話只要義陽三關在我們的手中,河南也不至於像現在這般如此的被動,不得不朝裡面投入三個鎮的軍力平衡局勢。”

王英楷在說這句話的時候,多有懊惱,不怪乎王英楷如此懊惱,義陽三關堪稱南北門戶,只要當初拿下了義陽三關,現在所被動的就是滿清而不是自己這一方。

王賓見王英楷如此懊惱,當即也是安慰了一下。

“王叔不必如此,這義陽三關的白白放棄小侄也是有一定的責任,沒有在第一時間意識到這三關的重要性。

現在再說這些已經沒什麼用了,倒不如好好的商議一下怎麼面對即將到來的北伐。”

一邊說着,王賓便一邊將自己身後的簾子給拉了開來,這個簾子剛拉了開來,所露出的並不是一扇窗戶,而是一張佔據了小半個牆壁的巨幅地圖。

地圖上面,對於目前的南北兩方的局勢有着一定的記載,清軍在南方大致的佈防情況在這上面也是被標記了出來。

從這張地圖上面可以清晰的看出,在河南信陽的正對面是義陽三關,駐紮着滿清陸軍第九鎮。

後面的湖北更是在武昌周圍駐紮大約三個鎮的軍力。

這三個鎮隨時可以通過京漢鐵路運抵義陽三關,對河南的南部地區展開攻擊,根據剛剛得到的情報,王賓又站在板凳上面在義陽三關那裡標記了一個問號,表示義陽三關的具體軍力發生了不變化,而且不知道義陽三關的清軍數量是多了還是少了。

而王英楷在看到了王賓的這一舉動之後也是有些驚訝,萬萬沒有想到在執政府裡面還有這麼一副精細無比的地圖。

而且從地圖上面,可以十分明顯的看出目前南北雙方大致的軍力的對比,和一些相關的軍事情報。

通過這份巨大的地圖,不難看出這份地圖的出現,馬自楷的情報部門費了不少的情報渠道。(。)

第267章 簽訂協議(續)第220章 虎山之戰第223章 夜襲第306章 異動第105章 二零三高地(一)第74章 差距懸殊的戰鬥(二)第183章 時代的更替第137章 崔富貴入朝鮮第268章 巡視鳳凰城第133章 合作(四)第310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191章 應對第125章 駐軍奉天(一)第199章 軍事會議第17章 訓話第296章 南清朝第262章 毫不鬆口第282章 慈禧病重?第180章 黃雀與螳螂(一)第119章 資本家的聯合第310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246章 重新恢復的補給線第280章 視察新兵營第50章 招安(二)第151章 密談(一)第211章 安平渡口攻防戰第43章 軍事會議第17章 訓話第3章 前去赴宴第98章 141的建立(二)第15章 下馬威(一)第60章 無題第78章 三方會談(一)第299章 防務(續)第7章 進擊的馬自楷第283章 慈禧真的病了第276章 肺癆第183章 時代的更替第101章 最後的比試(一)第300章 平衡第144章 打他一票(二)第88章 夜談(四)第240章 無題第56章 資敵賣國(一)第215章 交接軍火第95章 亂民結局第97章 141的建立(一)第241章 王賓的反擊第123章 笑話般的遼陽戰場(二)第192章 軍火之憂第207章 各方反應第220章 虎山之戰第124章 結束的戰爭第314章 王賓的想法第293章 謀其國(三)第51章 紗廠與水泥第128章 幕僚(二)第232章 陰你一波(一)第141章 樸次茅斯和約第319章 投降主義(續)第166章 陰謀(一)第311章 怒火第102章 最後的比試(二)第259章 坑一波英國佬第1章 新的自己第二百零六章第57章 資敵賣國(二)第299章 防務(續)第218章 試探(二)第92章 民變第7章 進擊的馬自楷第279章 治療肺癆第122章 笑話般的遼陽戰場(一)第132章 合作(三)第176章 佐藤一郎的陰謀第242章 朝鮮大起義第77章 一方來使第227章 戰前準備第322章 最後一戰第118章 對馬海戰(二)第118章 對馬海戰(二)第135章 來自朝鮮的請求(二)第183章 時代的更替第98章 141的建立(二)第204章 王英楷的來訪第146章 經濟的發展第302章 政體第214章 撤退第65章 迫擊炮的威力(一)三十章 募股建廠二第188章 決斷第120章 講武堂第137章 崔富貴入朝鮮第186章 小動作第191章 應對三十四章 遭遇伏擊第117章 對馬海戰(一)第254章 圖謀九連城第318章 投降主義第兩百九十七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