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異動

多謝書友zcf516scz昨晚的月票。

對於一直駐守在最前線的段祺瑞和馬龍標等人來說,自從駐守河南的南部地區來說是比較枯燥的,整整半年的時間,作爲軍事主官的師長都是要一直釘在戰線上面,防止前線出現任何突發情況。

至於士兵還好一點,有着輪休的時間,不斷的將一支支軍隊輪流防守,雖然在這半年的時間裡面,雙方在明面上從來都沒有開戰。

但是在私底下,小規模的交火卻從來都沒有停止,南方想要知道北方的軍隊佈置情況,北方何嘗也不是如此。

私底下,雙方的偵查部隊早就進行了多次的交火,當然其中大部分都是王賓這一方獲得勝利,滿清的斥候們往往會被全殲。

◆тtκan◆¢ Ο

當然最初的時候,全部是以王賓這一方的斥候勝利爲主,但是在後來,逐漸逐漸的南方滿清的斥候也是慢慢開始成熟了起來。

往往在斥候的十次交鋒當中,滿清的斥候總能扳回一兩次的面子,從這些方面,王賓這一方的軍隊主官就明顯的發現,滿清的軍隊在一定程度上面有所提升。

而王賓在知道了這個消息之後,當即便知道必然是有列強在後面偷偷的幫助的滿清政府訓練士兵。

要知道一個合格的斥候,可不是經過數個月的交鋒就能夠培養出來的,這數個月的交鋒頂多就是讓滿清的斥候對於現代化的偵查方式有了一定的經驗和了解,並且開始對斥候這個工作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

但是並不可能完全的掌握,而滿清這一方的斥候很明顯的,就是有人在爲這些滿清的斥候傳授關於斥候的現代化偵查這方面的經驗和知識。

在結合滿清在到了南方之後,多和日本人以及英國人有所接觸,所以不難判斷出來,在滿清軍隊裡面必然存在這一定數量的日本教官和英國教官。

不然的話光憑滿清那羣落後的軍事思想,又怎麼可能跟得上現代化軍隊的步伐?

斥候的不斷交火,使得段祺瑞等人對南邊的軍隊有了那麼一點的瞭解,在王英楷所駐紮的山東對面則是端方的兩個新編陸軍第七鎮,以及第五鎮。

而位處信陽、南陽、汝寧這三個地方的陸軍第四師、第七師還有第八師的狀況可不是太好。

河南的最南面作爲突出來的一塊,四面環敵,即便是王賓都不得不在河南放上了三個師的軍力才能夠放心。

河南的最北部地區直接面臨着來自湖北、安徽、陝西三個方面的敵人,尤其是段祺瑞從斥候的探查中得到情報,在信陽的最前方,滿清軍隊便有三個鎮。

安徽和陝西則各有一個鎮,直接將王賓手下三個師的軍力全部釘在在河南南部,無法從防守的任務當中脫離出來。

而其中的信陽則是更爲重要,此刻駐紮在信陽的便是段祺瑞的第四師,也只有讓段祺瑞這位身經百戰的老將親自坐鎮,纔會讓王賓有所放心。

段祺瑞自從坐鎮信陽之後,自然也是提高了警惕,每天都不斷的派出斥候,儘管斥候的損失比較高,但是還在段祺瑞接受的範圍之中。

爲了更好的瞭解敵人的情況,段祺瑞還特意向王賓申請了一個偵查大隊的編制,彙集軍中的偵查好手歸屬段祺瑞直接管轄。

對於段祺瑞的這一請求,王賓自然沒有反對,於是在段祺瑞的手下便多出了一支師直屬偵查大隊。

這支偵查大隊每天都將蒐集到的敵軍動態送到後方,而這些動態在經過整理之後,都是由段祺瑞的副官李大同親自送到段祺瑞的辦公室裡面。

此刻段祺瑞便是在自己的辦公室裡面看着桌子上面的地圖,陷入了長久的沉默當中,思考者,如果他是南方滿清的指揮官,一旦決定進攻的話,自己會從那裡發起攻擊,爲自己這一方形成一個有利的開局。

就在段祺瑞模擬進攻態勢的時候,突然之間自己辦公室的門被敲響了,聽着這頗有節奏的敲門聲,段祺瑞原本在腦海中所思考的一些戰術步驟頓時被打亂了。

不由的,段祺瑞的眉頭便緊皺了起來,感到了一絲的不快,不過既然有人敲門,那麼就必然是有什麼重要的事情需要自己決斷的。

當即,段祺瑞縱使是自己的戰術思考被打斷了,但是還是用他那中氣十足的語音說道:“進來。”

話音剛落,這門便被李大同推了開來,段祺瑞的副官李大同手上拿着一份公文慢慢的走到了段祺瑞的面前,開口說道。

“師長,這是前方偵查大隊剛送過來的文件。”

在說這句話的時候,李大同朝着桌子上面看了一下,發現桌子上面正擺着一份地圖。

地圖上面,還殘留着許多圈圈畫畫的痕跡,一看就是剛剛纔畫上去的。

一看到這樣的情景,李大同就知道似乎自己進來的時間似乎有些不太對。

但是此刻還是硬着頭皮站在桌子面前,將偵查大隊所送來的文件遞了上去。

文件剛遞到半空中的時候,段祺瑞便直接拿了過來,剛看到文件上面的內容,段祺瑞原本有些皺起來的眉頭變得更加的緊皺。

即便是站在段祺瑞面前的李大同也是感覺到了一絲絲的嚴肅,頓時在心中想道:看來這一次偵查大隊所送來的文件裡面所講的必然是什麼難事。

李大同所想的內容的確是對的,在這偵查大隊送過來的文件裡面只有寥寥幾句,總體來說就是掌握在滿清手中的義陽三關最近多有不安,似有清軍在不斷增兵。

信陽這個地方,古稱義陽,地處大別山、桐柏山兩大山脈會合處,自然形成三個險要隘口。東爲九里關,西爲平靖關,中爲武勝關,又由三關爲豫楚分界,與信陽互爲首尾,東西呼應,因此得名“義陽三關”。

三關均爲南北來往交通要道和軍事重地,又是古代南北抗衡的軍事關隘,向來是兵家必爭之地。

此三關互爲犄角,地當南北要衝,南襟江南,北蔽中原,與郡城勢如首尾,自古爲南北兵爭的首奪要隘。

其中的武勝關更是尤爲的重要。

武勝關位於河南、湖北兩省交界處,北距河南信陽45千米,是河南省與湖北省間的交通咽喉。

此關雄踞於峽谷之中,地處險要,扼控整個通道。關城以山爲障,鑿山成隘,城牆堅固。

用一句最爲簡單的話來說,那就是北屏中原,南鎖鄂州,扼控南北交通咽喉。

滿清的交通動脈京漢鐵路便是要經過武勝關,欲克湖廣之地,則必先下武勝關。

武勝關的重要性,代表着在王賓和清廷決裂的初期則必須要拿下,但是奈何身爲湖廣總督的陳夔龍並不是一個傻子。

當即便派出了自己手下的軍隊,及時的進駐義陽三關,將王賓死死的堵在了河南無法南下。

而沒有拿下義陽三關,則代表着王賓必須時刻警惕清廷在義陽三關的動靜。

不然的話,王賓也是不會讓自己手下作戰經驗最爲豐富的段祺瑞親自坐鎮信陽,防備義陽三關清軍的舉動。

這偵查大隊所送來的情報,提及清軍在義陽三關有所異動,並且認爲清軍極爲可能是在增兵,又怎麼不會讓段祺瑞有所擔憂,這清軍是不是想要朝着信陽發動攻擊。(。)

第8章 平步青雲路伊始第104章 旅順,旅順(二)第250章 一探究竟(二)第290章 王英楷告密?第221章 坑的就是你第195章 至關重要的情報第322章 最後一戰第43章 軍事會議第149章 倒黴的岑春煊第79章 三方會談(二)第150章 明升暗降第119章 資本家的聯合第252章 陰謀第136章 入朝人選第265章 消息傳來第140章 訓練事宜第218章 試探(二)第251章 突襲得手第240章 無題第152章 密談(二)第3章 前去赴宴第315章 東平州的危局第148章 稅收第138章 挑釁二十四章第220章 虎山之戰第242章 朝鮮大起義第73章 差距懸殊的戰鬥(一)第264章 明治天皇的聖斷(下)第270章 強朝阻日第4章 軍演前的準備第140章 訓練事宜第176章 佐藤一郎的陰謀第286章 雙雙離世第322章 最後一戰第176章 佐藤一郎的陰謀第98章 141的建立(二)第179章 黃雀捕蟬,螳螂在後(二)第277章 肺癆?小事一樁!第84章 袁世凱的視察三十六章 反手一擊二第260章 南滿我收回了第222章 算計第97章 141的建立(一)第260章 南滿我收回了第224章 虎山大捷第248章 查探結果二十三章 空間變化第198章 軍事會議(二)第1章 新的自己第82章 出乎意料的客人第147章 一年的發展第239章 帷幕第254章 圖謀九連城第260章 南滿我收回了第3章 前去赴宴第三白零三章 全面發展第72章 打還是不打?第256章 立見尚文的困境第43章 軍事會議第112章 定局第119章 資本家的聯合第259章 坑一波英國佬第254章 圖謀九連城第134章 來自朝鮮的請求(一)第209章 立見尚文第257章 日本政府的決定第73章 不打你能忍?第45章 歷史的拐點(一)第97章 141的建立(一)第46章 歷史的拐點(二)第2章 叔侄第213章 撤退二十三章 空間變化第122章 笑話般的遼陽戰場(一)第306章 異動二十八章 火炮與紗廠第158章 分崩離析的北洋第181章 黃雀與螳螂(二)第208章 視察前線第43章 軍事會議三十八章 到達新民第274章 戰後瑣事第244章 對策第112章 定局第13章 錦州新軍(二)第51章 紗廠與水泥第230章 九連城之戰(一)第14章 關外練兵大臣第151章 密談(一)第235章 失算的立見尚文第82章 出乎意料的客人三十七章 反手一擊三第191章 應對第131章 合作(二)第69章 軍事會議(二)第253章 安平渡口的陷落第254章 圖謀九連城第311章 怒火第304章 南清的謀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