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政體

“諸位,今日本執政邀請你們前來,沒有什麼太大的事情,就是來商議一下目前這個政體的問題。”

在王賓看來,既然已經同滿清分裂了,自己總不能還是用着滿清延留下來的政治體系以及官制、官職等東西,因此王賓在經過一系列的整理之後,便召開了今天的這次會議。

王賓的話在說完之後,下面的人都有些面面相覷,不知道該怎麼開口,畢竟要是發佈命令的話,他們只需要按照命令去做即可。

這個討論政體的事情,讓他們自己去摸索的話,怎麼說也得摸索個一兩週的。

而熊希齡在聽了王賓的話之後的第一反應便是,大人必然是有了一個大致的方法,不然的話怎麼會極爲突然的召開這個會議。

的確,在確定成立憲政政府之後,王賓就一直琢磨着改變一下目前的官職,總不能打着憲政的名義,卻還使用滿清那一套封建的官職。

於是在第一時間,王賓便將中央的官職給改掉了,全部變成了各部總長和行政院院長,雖然官職變了個名字,其本質上並沒有什麼改變。

所以爲了讓其他人感覺到自己所成立的政府和滿清有着根本的不同,王賓纔想起來將滿清在北方的政治體系全部更換。

“大人,關於官職體系的更替,屬下認爲大人應當是有了一個大致的解決方法,不然的話也是不會召開這一次的會議的。”

熊希齡的話一說完,下面的總長們也是紛紛點了點頭,這讓他們來想怎麼更替滿清的官制,還不如先聽一聽執政的想法,然後自己這些人再點頭同意就行了。

此刻王賓看着下面各個總長的眼光,也就沒再說些什麼,而是直接將自己這幾天所想出來的官制,給下面的人說了說。

在國體上面王賓會對外宣佈成立一個憲政政府,並且決定叫作華夏政府,,政體方面決定建立執政制。

由自己擔任最高執政官,最高執政官是國家的元首、軍隊的最高指揮官和政府首腦,並且總攬政務以及軍隊。

在下面則是由行政各部以及各部的總長組成內閣,內閣作爲行政中樞,處理政務,輔佐執政。

在當內閣處理完政務之後,還要向最高執政官提供當天的處理文件,由最高執政官進行最後的確定。

王賓在提出這一點之後,下面並沒有提出不同的意見,因爲王賓所提出來的這個什麼內閣和執政都是虛的。

因爲目前政府的運作方式和王賓所提出來的內容根本就是一模一樣的,只不過是披上了一層憲政的光輝,本質上來說這個憲政政府還是王賓的一言堂,只不過是下層的官員多了一些自主性。

尤其是這個內閣,在一定程度上面可以對國家產生決策,當然前提是王賓不對內閣發出的行政命令進行否決。

政府的上層體制在做好了決議之後,接下來王賓所提出的便是下層的政治體系。

在下層憲政政府依舊使用的是滿清的官制,諸如巡撫、按察使、布政使、都督這一類的官制。

但是在滿清的官制當中作爲巡撫則是可以掌握一省的軍政大權,讓下面的巡撫掌握軍隊,王賓是不想看到的。

但是想出一個個的新的官職實在太費腦細胞了,於是王賓便直接將後世那一套軍政分離的概念給搬了過來。

將巡撫改爲省長,管理一身的政務,至於軍隊則是統一的歸陸軍總長也就是王賓自己所直接管理。

巡撫以下的官職,全部按照後世的官職全部改個名字就行了。

反正在經過王賓這一系列的講話之後,將自己對於改變官制的想法統統說了出來,雖然將滿清所留下來的官制改了個變,但是從本質上來說並沒有什麼改變。

只是把滿清的官職換了個名字,而下面的官員聽了半天也是琢磨出來了,這執政大人明面上說成立了這個執政政府,和滿清對着幹。

還把滿清的官制給改了,顯示自己這一方和滿清的不同,本質上來說並沒有什麼不同,卻還能夠得到一些民心,何樂而不爲。

頓時在王賓說完之後,下面的官員全部表示了贊同。

見到自己的想法被贊同之後,王賓自然是心安理得的,自己提出來的方法又不是什麼洪水猛獸之類的東西,有什麼值得反對的。

於是在說完官制這個問題之後,王賓便開始今天的最後一項提議:國旗和國歌還有軍隊的服裝等一些雜項問題。

這些問題早在之前成立憲政政府的時候,王賓就交給下面的人去做,今天無非就是看一看誰拿出來的方案更好一點。

王賓的話剛說完,下面的幾個官員便早早的將自己的看法給說了出來。

其中樑子龍的國旗很簡單就是一個大黃旗繡上一條龍,偏偏這個國旗還得到了不少人的贊同。

龍作爲中國神話傳說中的神異動物,爲百鱗之長還常常用來象徵祥瑞,是中華民族最具代表性的傳統文化,所以以龍的形象作爲國旗自然是沒有什麼人反對。

但是王賓在聽了樑子龍的想法之後,卻是提出了反對,這豈不是和滿清的國旗十分相似了,於是王賓直接否決了這個提議。

最後還是王賓拿出了一個主意,後世的國旗是不能照抄過來了,不過這個星星的標誌還是可以拿過來的,還有這個五色旗也是可以的。

於是直接將五色旗拿了過來,並且在每一色上面添加了一顆五角星,雖然王賓沒有告訴下面的這些人這國旗的意思是什麼,而且也不好告訴。

總不能說這是本官抄襲的吧,王賓在抄襲了國旗之後,所幸一抄到底,反正也沒有人知道。

最後王賓又將後世北洋政府的國歌卿雲歌,還有軍徽什麼的都直接抄了過來,直接解決了目前的所有問題。

在解決了政體、官制等一系列的問題之後,作爲最高執政的王賓便於當天發佈了第一道政令。

在政令當中王賓首先廢除了纏小腳等一系列的陋習,取消了人頭稅等苛捐雜稅,並且還在整個北方下達了剃辨令。

可以說通過這些舉動,滿清在北方的根基已經被王賓徹底的打散,沒有任何的聲望可言。(。)

二十三章 空間變化第169章 收服段祺瑞(二)第210章 安平渡口攻防戰(一)第131章 合作(二)第293章 謀其國(三)第243章 二選一第10章 戰爭的車輪第219章 立見尚文的異動第18章 我也不知道該叫什麼標題第46章 歷史的拐點(二)第122章 笑話般的遼陽戰場(一)第103章 旅順,旅順(一)二十九章 募股建廠一第81章 匆匆數月第135章 來自朝鮮的請求(二)第305章 南清的謀算(下)第314章 王賓的想法第202章 分歧第101章 最後的比試(一)第93章 鎮壓(一)第15章 下馬威(一)第310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260章 南滿我收回了第104章 旅順,旅順(二)第231章 九連城之戰(二)第121章 學堂第164章 天下大勢第274章 戰後瑣事第78章 三方會談(一)四十一章 無題第116章 改革第316章 九里關的陷落(一)第307章 義陽三關第67章 戰後總結第17章 訓話第261章 忍讓中的日本人第307章 義陽三關第227章 戰前準備第191章 應對第146章 經濟的發展第44章 會後二十九章 募股建廠一第194章 複製軍火(續)第66章 迫擊炮的威力(二)第254章 圖謀九連城第287章 亂第233章 陰你一波(二)三十二章 錦州學堂第300章 平衡第308章 王賓的打算第159章 東三省總督第155章 驟變第317章 九里關的陷落(二)第63章 清剿匪患第103章 旅順,旅順(一)第13章 錦州新軍(二)第兩百九十七章第130章 合作(一)第144章 打他一票(二)第169章 收服段祺瑞(二)第三白零三章 全面發展二十六章 錦州日常第280章 視察新兵營第262章 毫不鬆口第207章 各方反應第318章 投降主義二十四章第8章 平步青雲路伊始第210章 安平渡口攻防戰(一)第44章 會後第165章 反心第88章 夜談(四)第8章 平步青雲路伊始第113章 盛京將軍第63章 清剿匪患第95章 亂民結局第3章 前去赴宴第53章 新式火炮(一)第57章 資敵賣國(二)第226章 誰人得利?第165章 反心第104章 旅順,旅順(二)第3章 前去赴宴二十九章 募股建廠一第231章 九連城之戰(二)第180章 黃雀與螳螂(一)二十二章 王青天很忙第265章 消息傳來第87章 夜談(三)第235章 失算的立見尚文第168章 陰謀(三)第50章 招安(二)第209章 立見尚文第8章 平步青雲路伊始第310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270章 強朝阻日第99章 挑選(一)第69章 軍事會議(二)第13章 錦州新軍(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