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幕僚(一)

在王賓進入奉天之後,城中一切安穩,城外的剿匪也在進行着,一邊的日俄雙方在接到了國內的停戰命令之後也開始逐步的從奉天地區撤離。

就在日俄雙方都離開之後,王賓也第一次召開了自己的幕僚會議,討論關於奉天改革的一些問題,首當其衝的還是財政的問題,儘管之前王賓得到了三百多萬兩的白銀,但是錢這個東西誰又會嫌少?

再加之目前奉天地區的財政狀況的確很大,剛剛進駐奉天就要有很多地方需要用錢,這恢復民生便是其中的大頭,很大一部分的錢王賓都投在了這個上面,很難再挪出部分資金來供應軍隊,所以王賓不得不將幕僚聚集到了一起,集思廣益來解決這個問題。

“在做的諸位都好好的說一說怎麼樣才能夠解決目前的難題?”

下面的這羣人,有些事老部下了,有些則是自己招募過來的還有一些則是他人推薦過來的,不管怎麼來的這些人算是王賓目前爲止的幕僚班底了。

今天來的幕僚當中熊希齡就不用說了,乃是工會總局的總辦,還有負責內政的樑子龍。

除了這兩個人之外還有農林總局的崔雲,崔雲這個人所學的專業乃是與農業技術相關的,再加之還是從國外的大學堂畢業回來的,對與現在地廣人稀的奉天來說這樣的農業人才是極爲需要的,於是王賓毫不猶豫的將崔雲從戶部的手中要了過來。

還有就是剛剛建立的教育總局,全權管理奉天全省的學堂,對於擔任這一職位的人必須要有一定的功名在身而且對於新式的思想也要有一定的理解,這樣的人還是比較難找的,不過雖然難找但是在奉天還是有這樣的人的,此人名叫馮永明乃是本地的一個舉人,但是眼界卻是極爲開放的,頗能吸收外來的有用的學識,此人在家的時候多支持鄉里的學童教育,自己也是不斷的學習新式的理念,所以說雖然由這樣的一個沒什麼資歷的人來擔任教育總局的總辦,但是王賓卻是極爲放心的。

除此之外在座的諸位當中還有一個熟悉的面孔,那就是李榮。

在李榮爲王賓完成了重機槍手的訓練之後,王賓左右琢磨這個李榮除了會操縱機槍之外什麼都不會,但是怎麼說李榮都是屬於跟隨自己很久的老人了,還是屬於自己剛來到這個時代了第一批班底,怎麼說也不能虧待人家。

於是王賓便任命李榮爲自己的護目頭領,專門負責自己的人身安全。

“大人要說這個財政的問題,這個稅收是極爲重要的,目前爲止這個鹽稅是其中的一個大頭了,還有大人可以適當的增加一些商稅。”

先開口說話的是被王英楷推薦過來的樑子龍,這個樑子龍在到了王賓的手下之後,王賓也是看出了樑子龍的能耐交給樑子龍的每一件事情都能夠有條不紊的做完,而且樑子龍還能夠提出一些自己的見解。

這個聽樑子龍說可以在稅收上面下一下功夫,王賓頓時就看向了熊希齡。

熊希齡自從擔任了王賓的幕僚以來便一直在努力着手對奉天破敗的財政情況進行改革,首先要想將財政狀況該變好這個稅收便是其中的大頭,於是熊希齡在聽了王賓的問題之後應聲說道:“大人,這個稅收屬下也仔細研究了一番,之前對於商稅的徵收比例着實有些低了,屬下認爲如果能夠將商稅的徵收比例在增加一倍也是可以的這樣一來每年的稅收在增加個一百萬兩也是可以的。”

熊希齡的話確實有些道理,這個增祺自從上任以來就沒怎麼關注商稅,這主要是和增祺的個人思想有關,重農抑商嘛,這樣一來即便是增祺在任期間商業有所發展,以增祺的腦子又怎麼會想得起來給商戶加稅,這樣就導致這些商戶每年只需要交一點點的商稅。

在熊希齡說完了商稅的事情之後,又繼續開口說道:“大人,還有根據屬下這些天的整理除了商稅之外還有一些雜稅也應該有所削減,尤其是個農稅,現在的奉天剛剛經歷戰亂農業還沒有什麼進足的發展這個農稅也是沒有什麼必要性了,再加之奉天百廢俱興正處於發展的時期,一些不必要的稅收也可以暫時停止徵收。”

熊希齡的這一番話,將他這些天對於稅收的想法都說了出來,而熊希齡的這些想法也得到了王賓的贊同,隨即王賓對熊希齡說道:“這個加收商稅一事就叫給你了,加稅的方案出來之後直接召集商戶通知一下即可。”

在對熊希齡說完了這些之後王賓又看向了一旁的樑子龍問道:“鹽務的事情整理的如何了?”

鹽務在歷朝歷代都算得上是稅收的大頭了,只不過在清末的時候這個鹽稅關稅都是各省自主處理的,所以雖然鹽稅的收入每年都要上交清政府,但是實際上面每年的鹽稅都被各個省份私自截留了。

就以奉天爲例子,在增祺擔任盛京將軍的時候就沒有給朝廷上交過鹽稅,全部都被增祺私自截留了下來充當自己的金庫了。

在王賓問出了鹽務的整理之後,樑子龍也是開口說道:“回大人目前奉天的鹽務實是在有些敗壞,在日俄雙方開戰的時候上任盛京將軍並沒有對奉天的鹽務進行過管理,所以現在屬下還要先將鹽務的情況捋一捋才行,不過根據以往的鹽稅情況每年收上個一百萬兩還是不成問題的,如果說今年能夠將鹽務的情況整理清楚的話,屬下估計年末的時候,對於鹽稅的收入還能夠在提升一部分。”

鹽務的情況王賓早就預料到了,以增祺那貪生怕死的性格又怎麼會在日俄開戰的時候派人來管理鹽務的事情?

所以在當樑子龍提出來重新整理鹽務的時候,並沒有太多的驚訝,畢竟自己纔剛剛接手,不過對於樑子龍說這個鹽稅還可以多收上一些王賓則是有些不敢認同了,現在奉天的情況王賓也是知道的,地廣人稀那裡有鹽稅給你收?

第272章 那年那人(上)第20章 交易第160章 準備剿匪第157章 慈禧的後手第137章 崔富貴入朝鮮第225章 俄國人的反應第201章 談判第282章 慈禧病重?第153章 密談(三)第301章 工商業的發展第158章 分崩離析的北洋第237章 擴軍第47章 兵工廠第6章 步兵訓練方針第56章 資敵賣國(一)第238章 段祺瑞的誓言第183章 時代的更替第165章 反心第125章 駐軍奉天(一)第73章 差距懸殊的戰鬥(一)第103章 旅順,旅順(一)第202章 分歧第301章 工商業的發展第169章 收服段祺瑞(一)第119章 資本家的聯合第43章 軍事會議第108章 改變第138章 挑釁第133章 合作(四)第42章 晚宴第66章 迫擊炮的威力(二)第11章 袁一翔剿匪記第98章 141的建立(二)第260章 南滿我收回了第113章 盛京將軍第232章 陰你一波(一)第43章 軍事會議第282章 慈禧病重?第310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233章 陰你一波(二)第166章 陰謀(一)第286章 雙雙離世第7章 進擊的馬自楷第74章 差距懸殊的戰鬥(二)第63章 清剿匪患第181章 黃雀與螳螂(二)第13章 錦州新軍(二)第175章 佐藤一郎的陰謀(三)第247章 王賓的對策第46章 歷史的拐點(二)第79章 三方會談(二)第265章 消息傳來第91章 軍費第278章 王伍到來第321章 長驅直入第112章 定局第98章 141的建立(二)第63章 清剿匪患第169章 收服段祺瑞(一)第312章 解圍(上)第237章 擴軍第216章 虎山第178章 黃雀捕,蟬螳螂在後(一)第77章 一方來使第108章 改變二十三章 空間變化第180章 黃雀與螳螂(一)第186章 小動作第181章 黃雀與螳螂(二)二十八章 火炮與紗廠第18章 我也不知道該叫什麼標題第131章 合作(二)第220章 虎山之戰二十九章 募股建廠一十六章 下馬威二第221章 坑的就是你三十四章 遭遇伏擊第236章 要擴軍的王賓五十四章 新式火炮二五十四章 新式火炮二第196章 拖延時間第63章 清剿匪患第198章 軍事會議(二)第47章 兵工廠六十四章 新兵們的進攻第275章 擴大生產第224章 虎山大捷第322章 最後一戰第312章 解圍(上)第154章 密談第265章 消息傳來第217章 試探(一)第158章 分崩離析的北洋第164章 天下大勢第221章 坑的就是你第139章 心服口服第224章 虎山大捷第294章 揮軍直隸第156章 亂局初顯第60章 無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