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七一章 佔地

“生命必有一死”的鐵律,很快會被顛覆,這一預期足以帶給人類起碼的信心。

客觀世界的運行規則,永不改變,但人類的認識卻會不斷進步,或許有朝一日,就連“熱力學第二定律”這樣的真理,

都可能被更宏觀的定律所取代。

到那時,人類,或許才能更有把握的宣稱,“自己已戰勝了死亡”。

但不管怎樣,那終究是遙遠的未來,眼下,在“混沌”地下城裡參觀,方然更關注的還是眼前,這座剛動工沒幾年,預計還要至少十年才能大致建成的龐然大物,究竟是否能滿足人類的意識棲居之需要。

“混沌”的地位,一望可知,再怎樣強調也不爲過。

除附近要塞裡的激光炮,再者,選址時避開地質災害活躍帶,地下城本身的結構也完全以應對“滅世級”災難來設計,爲此而不惜代價。

安全等級越高,單位面積的建築施工成本,自然也越大。

一座意識模擬器,承載區區一個人的意識,這樣的東西,在1502年時還佔地四百平方米,體積大約八千立方,加上所需的供電、管理、維護等支持系統,只有更龐大,用這種東西來讓兩千多萬民衆長生,恐怕一點也不現實。

而今,經過十幾年的科技研發,呈現在阿達民眼前的“意識模擬器”,則是以承載兩千六百萬個體意識爲遠景目標,初期容量也在1,000,000以上的龐大系統。

承載一個人的意識,或者說,等效爲人類自我意識的運行,這樣的計算機系統應該配置多少算力,舊時代的學術界很有分歧,但現在,這已不成其爲一個問題,現有的“意識模擬器”全都是模擬式並行架構,沒什麼“算力”可言。

十幾年的時間,在這期間,人類文明的科技水平,其實沒有一個飛躍性的提升,意識模擬器的體積、功耗乃至可維護性之提升,主要還是優化的結果。

用微電子系統去模擬人腦,要想在現階段,做到與人腦體積大致相仿,

還完全是一種奢望。

取而代之的,則是體積在二十立方米左右,重量約五十噸的模塊,每一個這樣的模塊,大約包含十萬億個模擬式神經連接,根據前期實驗,承載一個典型人類之意識的冗餘度約100%,白大褂們認爲這已經足夠。

人的自我意識,不同個體,視經歷、思維、能力乃至記憶的不同,必定有所區別,佔用的模擬空間肯定也大小不一。

但是,這種差別,主要體現在記憶與思維的組織、而非意識活動的規模之上。

一個很典型的證據,是人的大腦,不論聰明還是愚蠢,完全失憶、還是博聞強記,本身的體積差異都很小。

不同個體的腦組織體積差異,事實上,也和智商、記憶力等指標,沒有什麼相關度,這要麼說明人腦有極大的冗餘度,要麼說明這些特質,都與意識活動的基礎——神經元數量關係不大,後者纔是正確的解釋。

至於說,舊時代一度流傳的“人腦只開發了百分之一,愛因斯坦也不過開發到百分之三”之類謬論,

方然則根本懶得駁斥。

自然演化,正如歷史上所表現的那樣,是一種極端“懶惰”的東西。

除非確有必要,意思是,某種特質對物種的延續、繁衍有明確的好處,否則任何令人驚歎的基因突變,都不會被殘酷的自然選擇保留下來。

譬如人類的智力,硬件基礎,顯然是腦組織,而一塊像人腦這樣大的神經組織,消耗的氧與能量甚至高於同體積的肌肉,耗費如此巨大能量,卻只爲接近10000%的冗餘度備份,這種演化策略在自然界基本等同於自戕,

根本就是不現實的。

所以,新時代的研究者們,可以很有把握的認爲,人腦這樣的體積、重量與功耗,就是生命形態承載自我意識所需的“最小規模”。

而人類的仿造品,“意識模擬器”,一開始顯然達不到這樣的精密度,二十立方米、五十噸的指標也還湊合,ASA告訴行走中的阿達民,這樣算來,“混沌”地下城的意識中樞,佔用空間會在兩立方公里左右。

兩立方公里,聽起來似乎不大,換算成常見建築的建築面積,則高達四十萬平方米。

這還只是“意識模擬器”的核心部分,加上供電、維護、對外接口等模塊,一整套體系所佔的建築面積飆升近百倍,達到三千五百萬平方米左右。

35,000,000平方米,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數字,對蓋亞淨土而言,倒也不是多麼沉重的負擔。

但是,倘若一切都以高標準來設計、建造與運行,三千多萬平米的“混沌”地下城,則是施工量空前龐大的超級工程。

“混沌”地下城,可以想見,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會持續運行,從無間斷。

這樣的關鍵建築羣,哪怕在人類發動“第五次蓋亞大戰”時,都不能終止運行,換句話講,這座地下城的建築標準,與GMC前期開工的幾座試驗城市一樣,

都必須以“隔絕任何微生物”爲準繩。

一邊施工,一邊隔絕微生物,工程量陡然提升了許多倍,忙碌的施工現場,方然在“秋分”地下城也見到過,只不過這裡的工作面,更加寬闊,畢竟不是在做實驗,而是建造實打實的蓋亞文明核心設施。

以“隔絕微生物”的標準,建造“混沌”,並不是一種必須,在第五次蓋亞大戰中,一道清理這裡的微生物也無不可,卻會平添許多變數。

對這種風險,阿達民並不願意承擔,相信蓋亞淨土的民衆也是一樣。

地下城的建設,如火如荼,另一邊,老邁民衆的意識遷移工作,也在有條不紊的準備中。

“意識遷移”,在1516年的今天,基本上已可以視爲一種很靠譜的操作,只要不計成本,花上十八到二十四個月的時間,一個人的自我意識,就可以借“腦外連”技術轉移到意識模擬器上。

在這一過程中,時間越長,操作規程越達標,遷移者的記憶保存的越完整。

第五八六章 痛恨第四八六章 牴觸第七二五章 重逢第四一九章 安息第五五七章 要求第三九四章 核戰第一〇二章 猜想第五四三章 止步第八〇七章 意義第五二五章 旗幟第三四四章 戰火第二八五章 全產第四十八章 位置第四三四章 庫房第六六一章 記憶第七七六章 高教第七二〇章 秋分第四六一章 研發第六十章 凱恩第六十七章 進餐第七七〇章 命運第六四二章 貨物第五九四章 投降第一八七章 退貨第五九九章 逝去第八十章 生意第三二三章 冷僻第八五七章 音樂第八二八章 告別第六五六章 身後第六九〇章 想法第八三九章 差異第一五五章 保密第四二〇章 分配第二九六章 妥協第四三六章 整容第一一四章 自動第七三一章 人文第七〇一章 擯棄第六七二章 變故第三一六章 不見第六九二章 同類第一八二章 租賃第六七七章 意願第七七〇章 命運第八九六章 幕牆第五四一章 塑造第五〇五章 保護第四七五章 退化第一〇九章 效率第二二七章 價格第一九二章 安全第七七〇章 命運第二五五章 衝突第六三五章 階段第五五九章 意識第一〇二章 猜想第七九九章 人爲第七九二章 雙眼第五一二章 超越第八九三章 交往第五七五章 廢物第五十三章 替代第五八五章 抗爭第六六三章 枯燥第六一一章 忍耐第八六六章 拖沓第一六一章 替換第五三二章 牢記第四八四章 朵拉第四九〇章 認知第四三六章 整容第八三二章 巨力第一三二章 寂滅第六一六章 收復第五三〇章 遠東第五九〇章 前景第六章 渺茫第三三〇章 懷疑第五六〇章 信號第一四〇章 侷限第四十一章 目標第三七七章 攔截第八七七章 木星第三二三章 冷僻第五一四章 智能第四〇七章 腳步第三二三章 冷僻第三一一章 荒謬第八章 無限第八五七章 音樂第二十一章 寄生第三九九章 帕克第八七六章 潮汐第四五三章 分析第二八四章 懸崖第四九三章 思維第五三六章 藉口第一四四章 篤定第九十七章 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