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六七章 換頭

一旦考慮無限長的生命,對永續的身體,慢性病便等同絕症。

譬如阿爾茲海默症,發病機理,至今尚未明確,一般認爲其與年齡呈較強的相關性,年齡越大則發病率越高,症狀惡化的也越迅速。

這一特性,對追尋永生之人而言,發病率以時間軸的積分便會趨近於1.0。

只要生命延續到無限長,任何慢性病,原則上的發病率都會趨近於1,說白了,就是遲早會中招,而阿爾茲海默症的情況,又與高血壓、高血糖等“表徵性”慢性病不同,直到現在也沒有很完善的治療、控制措施。

雖然NEP大區的研究機構,已能將95%以上病患的病情,控制的相當不錯;

但,如果未來某一天,發現自己屬於那藥石罔效的5%,又或者隨着時間的推移,一百年,一千年,病情始終在緩慢而持續進展,則最終仍難免一死。

正因這種考慮,對阿爾茲海默症之類的威脅,方然更願將其視爲“灰犀牛”,

而非凡人意識裡,不知哪一天會中招的“黑天鵝”。

現在無法被治癒的阿爾茲海默症,未來,可會有一天被征服嗎,或許會,或許不會,倘若對人類文明抱有信心,至少對NEP的科研抱有信心,將眼光投向未來,方然則承認這種可能性的確存在。

可是儘管如此,若自己未來罹患阿爾茲海默症,是身亡於此、還是被治癒,卻終歸是一個孰先孰後的概率問題。

而概率,正是所有追尋永生之人,最厭惡的東西。

阿爾茲海默症,以及,危及身體存續的凡此種種,是看似久遠、卻的的確確存在的威脅,應對之法,也無非逐一去研究治癒之術,或者,想方設法將意識從其賴以棲居的牢籠——身體之中,解放出來。

相比於結構複雜,容易出岔的身體,腦,一般而言還是比較耐久的器官。

一個人的身體,從配子發育到幾十萬億細胞的集合,過程中難免有各種錯誤、瑕疵與外界影響,繼而,所有人的身體機能,都不可能達到理論上的百分之百,在漫長的一生中,這些缺陷逐漸顯現,最終將身體摧毀,生命宣告結束。

在從生到死的這一過程中,應該說,相比於身體其他器官,腦,如未罹患惡疾,總歸是比其他器官支撐的更久。

故,從舊時代延續至今的研究方向,延長人類的壽命,着眼點往往便在身體器官、而非腦組織,只要將身體維護妥當,理論上講,一個未遭受阿爾茲海默症侵襲,也沒有腦血管疾病的腦,很容易堅持到一百二十歲的壽限。

但在那之後呢,一百年,乃至一千年,這看似穩定的腦,也終將如身體般衰亡。

人的衰老,絕不僅僅侷限於身體層面,體力的下降,新陳代謝能力的降低,這些都是表象,隨之而來的智力衰退,從神經反應速度到語言表達、邏輯思維能力的全面滑坡,纔是身爲一個人,更深層次的衰老之跡象。

意識層面的衰老,毫無疑問,是由於腦這一器官的衰老所致。

身體中的某一器官,乃至其整體,在今天的東北太平洋大區,已經有能力將其替換,但是對於腦,“自我意識”的棲居之處,情形就完全兩樣。

簡單粗暴的“換頭術”,用另一個人的年輕頭腦,替換衰老的頭腦;

稍加思考,就會明白這只不過是一種“換體術”,根本沒有對那衰老的頭腦做任何事。

更進一步的策略,“換腦”,則是NEP_774研發的核心內容。

類比於計算機,傳統的身體器官、乃至整具身體的移植,相當於將計算機中除存儲器意外的某一部件、或者整體,用完全相同的配件替換,無須重裝系統,開機之後,對使用者而言也感覺不到任何變化。

站在計算機的立場,替換外圍部件,並無損於存儲器中的內容。

但倘若存儲器也嚴重老化,不加處理,則遲早會宕機、數據損失殆盡,怎麼辦呢,對計算機而言這很簡單,只要準備同規格的存儲器,將數據完整複製。

驗證無誤後,即可將老化的舊存儲器與其中(已備份過)的數據,一併銷燬或丟棄。

而人腦的衰老,對“自我意識”的滅失威脅,與計算機的情形相似,區別只在於,將衰老腦組織中的“數據”讀出、再寫入到新的腦組織之中,是行不通的。

一方面,人類尚未掌握這樣的技術,另一方面,這樣複製出來的東西,是“贗品”,只對旁觀者有意義,對棲居於衰老大腦之中、亟待續命的“自我意識”,並沒有任何幫助,未來這種技術成熟後,也只能用來“複製”人才,而無助於永生。

NEP_774的工作,則爲此提供另一種不同的思路:

在衰老的腦組織上,逐次“種植”新的腦組織,直到拼接爲一個基本完整的腦,待意識逐漸擴散到這新的腦之後,再將衰老的腦整體剝離。

意識,是腦中流淌的生物電,只有用這種循序漸進的方式,纔有可能遷移。

整體思路大致如此,具體的手段,774機構的白大褂們一直在努力,迄今爲止的研究,尚未發現致命性的缺陷,看起來一切還算順利。

當然,這種“一切順利”,很大程度上是依賴於NEP大區充足的“實驗材料”。

事關人類的意識,很顯然,傳統的研發流程並不適用,即便在動物身上驗證這一系列環節,充其量也只能觀察手術效果,而無法確證意識的遷移程度。

完全從效果上考慮,類似實驗,從一開始就用活人進行,是最好的選擇。

爲這些研究提供“材料”,方然毫無負罪感,冷酷無情嗎,也許,但有時他則會想,對NEP_R934拘留點內的人間渣滓,施加制裁,一顆花生米,一管致命性毒劑,抑或用機械探針、電刀在腦袋裡切來切去,這些手段的區別究竟在哪裡。

“爲人類的科學研究而獻身”,如此一來,簡直都並非制裁,而是立地成佛呢。

自幼年時代,一直竭力掙扎到今天,是非觀,在阿達民心中早已被生死觀所取代,自然罔顧那些在電鑽“吱吱”聲中體味莫大恐懼的“材料”,轉而詢問負責人,現有意識遷移手段的可行性與副作用如何。

第四三二章 兩類第四七四章 區別第八九五章 稀缺第七九〇章 缺陷第一三四章 探索第七七一章 佔地第八二六章 光斑第八七一章 路基第六九二章 同類第八章 無限第八八三章 紀念第五十四章 泥潭第二七二章第三九二章 備份第九十六章 低潮第七七七章 考覈第三二八章 勉勵第四四八章 破獲第三六五章 能耗第四四〇章 交集第四九四章 創造第二六八章 堅持第一八四章 郊野第五二〇章 推進第五二八章第二八一章 活動第四九六章 學數第三六六章 區別第七八三章 傳輸第八三一章 共享第二十七章 端粒第四九一章 自縛第三九五章 攔截第二七七章 車隊第八三三章 推進第六四〇章 遷徙第八〇五章 矩陣第五一八章 接觸第二二〇章 培訓第三六〇章 貓仔第七四四章 心情第八二九章 醒來第三七七章 攔截第三二四章 國際第五七七章 回收第八九〇章 乘馬第五七四章 炮灰第四二五章 用教第七八三章 傳輸第四九四章 創造第四七六章 幻夢第八二二章 疾病第二四九章 年齡第七八二章 基地第二三四章 無用第七一一章 規劃第八〇五章 矩陣第七九四章 皁色第一〇二章 猜想第八二六章 光斑第二八九章 穩定第四六三章 兵力第二六六章 互動第五四二章 階梯第二七八章 維爾第五一二章 超越第十二章 壽限第二七九章 同僚第八七五章 加速第四十八章 位置第四四六章 遊蕩第四六九章 態勢第三六一章 區別第六九五章 維持第六一二章 中陸第三四五章 中繼第六九二章 同類第四五七章 用人第六五二章 使命第一六三章 替換第二章 消失第九五四章 字符第二〇四章 內鬥第三六六章 區別第七七七章 考覈第三二六章 時刻第四五二章 地緣第二一六章 手套第一九六章 應聘第八九一章 天頂第四三七章 比例第八九八章 蹊徑第七九一章 改良第六六六章 人口第八九〇章 乘馬第二十二章 容器第四五八章 霍肯第八五二章 見面第八二一章 物種第七〇六章 全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