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六四章 讀出

總而言之,作爲一臺生化計算機,腦的性能受諸多參量影響,是極其複雜的變量。

而當今時代的人類,漫長演化過程中,已經逐漸將腦這一極其重要的器官塑造爲接近完美的狀態,大量研究都證實,現代人的大腦,假使有條件進行改造,不論調整上述參量中的哪一個,都很難帶來明確的性能提升。

甚至,在大多數情況下,這種調整非但對提升性能沒有幫助,還可能會幫倒忙。

譬如說,將一個人的大腦,簡單粗暴的進行“擴容”,神經元數量從一百四十億提升到二百八十億。

這是否能帶來性能的極大提升呢。

如果是芯片,設計水平不變時,晶體管的數量提升一倍,是可以帶來相當的性能提升。

但這種性能提升,在人腦,卻並不適用,原因在於隨着神經元數量的提升,其彼此互聯的難度,以及血液供能的難度都將加大,腦區之間的聯繫也會更多。

進而,讓從胼胝體到腦白質的“線路”不堪重負。

不同於發展潛力很大的IC、集成電路,已演化到完美狀態的人腦,幾乎毫無擴充潛力。

提升神經元數,性能反而會下降。

物理法則的限制,讓人腦無法通過“擴充”來進一步提升性能,但這並非唯一的限制。

撇開物理上的禁錮,腦的運作,是極其複雜的過程,事實上也根本無法用“體積”、“神經元數”甚至“表觀處理能力”之類參量,去估計其實際的能力。

在這方面,NEP_774機構的實驗,驗證了舊時代科學家的一系列成果,在對照測試中,面對同樣的待解決問題,智力較高實驗者的完成效率更高,然而腦部監測卻顯示,他們的大腦神經活躍度、生物電的瀰漫程度,反而比智力平庸者的大腦更低。

在思考、解決問題時,參與其中的神經元越多,表現反而越差,這一特性顯然與計算機大相徑庭。

根本原因,在於腦的模擬式處理特性,與計算機並不盡一致。

正是出於這種認識,對於生化層面的腦外連嘗試,動機,並非要不切實際的提升一個人的智力水平,這顯然也做不到。

而是在此基礎上,探索、嘗試,試圖弄清在這種情況下,原本存在於實驗者腦中的意識,那流淌在實驗者腦內的生物電,隨時間的推移,會不會、或者說會怎樣逐漸瀰漫到外聯部分的腦組織之中。

撇開DNA的差異,外接腦組織,與實驗者的腦是同一類東西。

實驗者的腦,或者不如說其“自我意識”,會怎樣看待這一外掛載的“新大陸”呢,NEP_744機構進行的諸多研究,給出了大致的圖景。

外接腦組織,很顯然,並非研究機構憑空製造出來,而源自其他實驗者。

根據現有的意識理論,在將一部分腦組織從實驗者的大腦上切割、剝離後,這部分腦中,便不再存有實驗者的自我意識,其中流淌的生物電,即便殘存,也必定十分紊亂,被破壞而完全喪失殆盡。

站在實驗者的立場上,這一過程中,他、或者她損失了部分的自我意識。

“自我意識”,奇特之處就在於,即便因意外、疾病、手術等原因,其承載體被部分破壞,作爲一個整體的自我意識仍能倖存,某種程度上,有點類似於全息影像。

部分缺失的自我意識,顯然,不會毫無變化。

但這並非研究者的關注點。

相比於失去一部分腦組織的實驗者B,接受腦種植的實驗者A,會有什麼反應,纔是774機構裡白大褂們最關心的。

不再有自我意識的腦組織,接入實驗者大腦後,一開始,並未引發關注。

除異體移植多少會出現的排異反應,以及腦部手術的若干後遺症,一般而言,接受腦組織種植的實驗者,在最初幾周內“幾乎不會意識到發生了什麼”,當然對這些窮兇惡極之徒,研發機構會使用鎮靜藥物,使其反應遲鈍,表達能力也受到一些影響。

作爲說明材料,在方然眼前的投影屏幕上,展現的是ID爲744000903A741號實驗者的日常表現。

看起來,除腦袋被特製頭盔、繃帶等遮住,其人的一切行爲並無異狀。

在接下來的幾周時間裡,經各種測試,研究者們逐漸發現,實驗者的自我意識開始“滲入”種植的腦組織,這種“滲入”,不僅包括在藥物刺激之下,神經元間的接觸從無到有、逐漸增多,也包括意識層面的若干跡象。

這些跡象之一,“記憶獲得”,還解決了一個長期困擾腦科學家的謎題。

實驗者的“記憶獲得”現象,是在自身腦組織與種植腦組織接觸後,兩者逐漸融合,流淌在腦中的生物電體系——自我意識,逐漸擴散到其中的一種過程。

這一過程中,實驗者會“憑空”獲得,種植腦組織之供體所持有的一些記憶碎片。

說白了,就是種植到實驗者A之大腦上的腦組織,來自於實驗者B,而實驗者B又對某一事物M存有記憶(已事先確認過),那麼在手術後的至多兩、三個月內,實驗者A就會逐漸“想起”關於M的某些信息。

這一過程,顯然意味深長,不過首先便解答了這樣的謎題:

人類的頭腦,在存儲同一客觀事物的思維映像時,究竟有沒有某種統一的格式。

或曰,用直白的問題來呈現:

同樣的紅色,在不同觀察者的頭腦中,是呈現爲相同的印象、所思所想在物理上近乎完全一致呢,還是有可能他們“看”到的顏色,根本不一致,只是都被社會環境所教授,才知道那種知覺是“看見了紅色”。

A腦中的紅色,與B腦中的紅色,會是同樣的思維映像嗎。

這類問題一經提出,很快,學術界便基本達成共識,認爲其“無法回答”。

畢竟人腦的意識活動,在舊時代,直到蓋亞大戰前夕仍未被完全認識,涉及到頭腦中的主觀印象,似乎更是一個見仁見智、無法判定的問題:

誰也不敢保證自己看到的“那種顏色”,在腦海中的映像,會和別人看到的顏色、形成的印象完全一致。

第五四〇章 迥異第二八四章 懸崖第二三四章 無用第七〇五章 箴言第一七五章 回顧第五章 希望第二十二章 容器第二四六章 城區第四四四章 囚徒第二二七章 價格第三三五章 告別第二五七章 奴隸第一五〇章 無價第二四五章 全產第二〇八章 改造第八八七章 地殼第二八〇章 缺陷第九五八章 流星第五二三章 盤桓第七〇六章 全境第五十章 條件第八五五章 稀缺第五五一章 必然第七五七章 聚變第三九六章 爭奪第一一五章 軟件第五一六章 划算第七五一章 智能第二八八章 解僱第一九七章 城區第二九一章 案件第七九八章 火種第七〇五章 箴言第二〇五章 規則第一〇二章 猜想第七七四章 階段第八十四章 生意第八二一章 物種第四十五章 建樹第一五五章 保密第六一〇章 海軍第五〇二章 滑坡第五二八章第七三九章 人均第八十七章 保密第七六八章 火種第一四五章 隱匿第六三五章 階段第三九七章 拋棄第七一二章 工程第四三六章 整容第五〇三章 治療第四四〇章 交集第四七〇章 時刻第八八六章 聯結第一五三章 密室第三十九章 合流第五六〇章 信號第二八七章 奴僕第三〇三章 眼界第一七五章 回顧第四九九章 存儲第二十七章 端粒第一〇九章 效率第八四三章 技術第八一六章 貨櫃第五七三章 伊甸第二〇〇章 核武第六四四章 鐵壁第四六六章 環境第七一〇章 建設第三三四章 辦法第五九二章 答案第八三五章 轉變第四一八章 舊識第五二七章 實力第七一九章 病患第四八四章 朵拉第八四六章 刷新第四九三章 思維第七五四章 預計第五十九章 清零第五〇八章 費馬第二三二章 消長第二七五章 鐵路第八三〇章 睡眠第七六五章 物質第五〇〇章 陰雲第三六八章 大腦第二七二章第三七七章 攔截第五一五章 強韌第四六五章 漂移第三七七章 攔截第二四八章 自絕第八二五章 波束第一九八章 逆轉第七一七章 蔑視第二五九章 軸心第七四二章 掌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