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八三章 限制

爲了鞏固自己的統治,避免篡權的風險,從而禁止一些IT高危領域的研發,所有的管理員真的都會這麼做嗎。

倘真如此,眼前的所謂“和平”,倒看似可以維持。

只不過這種博弈,並非假設所有人的選擇都和自己一樣,便可以高枕無憂,認爲世界會始終按既有的軌跡運行,這一點,早在得知阿爾貝*雅卡爾的死訊時,就有很深刻的洞察,方然現在更加意識到,以己度人,這種做法是多麼的危險。

放眼整個北大陸,至少,毗鄰NEP的三個大區,尚未對自己開戰,活躍在大洋深處的“海盜”暫時也不足爲慮,但這些都只是表象。

戰爭暫時還沒爆發,但,這又怎能證明其他管理員,沒有在暗中蓄力。

當今世界,每一個大區面臨的局面,都很相近,從羣雄紛爭中勝出的管理員們,實力也大致相若,從這樣的初始條件出發,的確可以推演出一段時間的“和平”,但,對其中的激進分子而言,這樣的和平,恐怕並無法令他們滿意。

就如同在舊時代,毫無必要的追蹤並刺殺“同類”,一羣管理員裡,並不排除行事激進者的存在。

繼而,其他人在考慮策略時,便不能不顧慮到這種潛在的風險。

IT領域的高危分支,禁絕,可以保障權力不被篡奪,卻會拖累治下大區的科技水平,放開,倒是有可能在競爭中佔得先機,卻又必須忍受被篡權的風險。

兩害相權,究竟是穩妥、還是實力最重要,這是一個極難回答的問題。

限制資訊技術領域的研發,屏蔽高危分支,自西曆1490年起一直執行這樣的策略,不知不覺間,NEP大區的IT相關領域已深受其害。

一系列分支中,諸如大規模並行計算、整合電路與演算法這些領域,影響目前還很小,但是在網路架構、安全控制與遠程通信等高危分支,五年來,底層架構、協議與模組幾乎沒有一點變化,仍然在沿用舊時代的那一套。

手下人一概信不過,不允許進行這方面的研究、更不允許接入實際系統,這些高危分支的研發、應用和運維,幾乎完全要靠自己。

自問有這方面的能力,卻分身乏術,對方然而言這就是一副無法勝任的重擔。

安全,絕對的安全,親身經歷過一場令劇變,方然纔會在IT若干領域極度謹慎。

但現在,他卻禁不住在想,倘若其他大區的管理員,出於種種考慮,並未嚴格的遵循這種策略,又會怎樣。

對這種激進分子,一旦開啓高危領域的潘多拉魔盒,就有被篡權的風險,這是一定的。

但,倘若撇開當事者的命運,而站在大區彼此競爭的現實情形之上,這種人治下的大區,其IT領域的發展必定會超越毗鄰者,即便發生篡權,也不過是換了一個阿達民,大區的實力並無改變,對毗鄰者而言,也仍然會是嚴峻的威脅。

假如,僅僅是假如,考慮到遍佈世界的至少幾十個管理員裡,有這樣的傢伙在,自己,現在又該怎樣抉擇,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答案是顯明的,一望可知,甚至早在深思熟慮之前,就在潛意識中出現。

但,出於被篡權的顧慮,方然始終沒真的邁出這一步,放手讓治下的科學家們去從事IT高危分支領域的研究。

一邊是巨大的風險,一邊是豐厚的利益,自己,該何去何從。

內心進行這樣的權衡,結論,方然心知肚明,身處這樣一個前所未有的時代,世界的命運,僅僅由幾十位管理員決定,在這種博弈態勢下,一旦有人邁出關鍵性的一步,其他人根本就沒得選,而必須亦步亦趨。

這種情形,正如同核武的研發,一旦某超級大國研發出核彈,必然刺激其他大國加緊研發這種毀滅性的戰略武器。

即便研發核彈,長遠看來,對任何一國的安全都無助益,核軍備競賽仍然會出現。

不僅如此,以人類思維的“預見”特性,即便在覈武還未出現的時代,一旦有這種武器出現的前景,各國僅僅出於互相防備、擔心其他大國搶先擁有核武的考慮,也會不約而同的投入巨資,競相研發核武器。

最終的結局,則是加速核武器的出現,即便本質上這對任何一國都無益處。

遙遠的冷戰時代,理聯與聯邦的軍備競賽,就是突出的例證,核武器競爭的頂峰時期,雙方皆坐擁數萬枚核彈頭,與種類繁多的大量運載工具。

研發、製造、維護並銷燬這些核彈與運載工具,耗費國帑,無以盡述。

今天的NEP大區,事實上,正處於一場空前激烈的競爭之中,認爲其他管理員都會與自己一樣,既不挑起、也不擔心有人搶跑IT領域的研發,是極端危險的認識。

“危在旦夕”,身處這樣一個時代,NEP的情形正如斯蒂芬*霍肯所言。

一旦認識抵達這樣的深度,和平,在方然眼裡就變得格外“虛僞”。

尚未開戰,北大陸的表面和平,根本原因究竟是什麼,幾個月前的一次專家組調研曾提交報告,認爲這是各大區之戰略均勢所致。

彼時的方然,還相當認同這樣的論調,可現在,隱藏在這表面和平之下的洶涌暗流,卻逐漸讓他心有所感,繼而猜測,斯蒂芬*霍肯爲什麼對自己冷嘲熱諷。

或許在教授眼裡,NEP大區,很快就會被激進的競爭者所消滅。

一旦大區被消滅掉,不論是否罹難,對掌控該大區的管理員而言,遊戲立即結束。

永生,長久以來的至高目標,時至今日,方然已不再執着於“同類”、“競爭者”的調查工作,對其他大區的管理員之身份,也意興闌珊。

他意識到,身處這樣一個時代,竭力成爲偌大一個大區的管理員,這樣的人,不論最初的動機與立場如何,最終必定會和自己殊途同歸,必定都會憧憬無限長的生命,與絕對忠誠的力量,繼而,做出的選擇,也必定會是驚人的相似。

根本無需區分“永生追尋者”、還是“野心家”,身在其位,所有人的想法都將會一樣;

地位,遲早會將他、或者她,塑造成這一副模樣。

第八二二章 疾病第一二九章 徑庭第八〇三章 遷移第二七三章 產業第六七六章 花園第五十三章 替代第四六二章 沉湎第一七二章 意義第八十五章 避難第五九六章 關鍵第七二一章 故人第一八六章 方法第二四一章 歷史第七九七章 老去第四六九章 態勢第八三二章 巨力第四五二章 地緣第七八〇章 擴容第五一三章 數學第五七四章 炮灰第二九六章 妥協第八〇九章 文明第三九九章 帕克第二十四章 前途第三二六章 時刻第三〇一章 說服第五十三章 替代第五三九章 參觀第四四四章 囚徒第五二八章第二三二章 消長第三一一章 荒謬第七〇七章 規劃第六六九章 拉鋸第二二三章 石塊第六七六章 花園第二三九章 辯論第八一三章 戴森第九十一章 追蹤第二三五章 根源第三〇五章 計劃第六八三章 推進第八十五章 避難第七一三章 防禦第八六七章 緊張第六九八章 儀式第三〇五章 計劃第四〇〇章 算盤第一三七章 訊息第二二八章 人口第六〇五章 過度第一六一章 替換第二二八章 人口第一五八章 身份第八八一章 墜落第六〇七章 主義第八九二章 輪迴第五六六章 海默第八四五章 限制第二七三章 產業第二七七章 車隊第七六九章 混沌第四二五章 用教第二十章 分裂第四四五章 替身第四六六章 環境第七十四章 股市第八二三章 不勝第二五五章 衝突第六五一章 要戰第七二四章 備戰第四〇四章 肉食第五一三章 數學第二四一章 歷史第八九八章 蹊徑第四七八章 歷史第一四四章 篤定第七五二章 解除第九六一章 未來第五十八章 貨幣第五一〇章 盤古第一六四章 複製第八十六章 儀式第五一四章 智能第六九五章 維持第二五三章 處境第四三二章 兩類第六八三章 推進第六十章 凱恩第一二〇章 分析第二九八章 醜行第一七六章 困局第七七二章 珍惜第六三七章 罐頭第二〇六章 線性第八五二章 見面第八二七章 損耗第四十一章 目標第九五四章 字符第四〇七章 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