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〇章 爭奪

奴隸與奴僕階層,無法自我完成代際更替,這樣講當然不一定準確。

假如,僅僅是假如,聯邦的頂層動用各種手段威逼利誘,讓奴隸與奴僕們大肆繁衍,每一對夫婦都生育七八個、甚至更多的子女,然後“擇優錄用”,不符合條件的淘汰者則一概掃地出門,匯入兩億八千五百萬垃圾的洪流。

這樣做,僅僅從理論上講,的確有可能完成“代際更替”這一艱鉅的任務。

然而站在實踐的立場,這種策略,就不太可能奏效。

且不說在頂層的壓力之下,奴隸與奴僕階層會不會乖乖聽話、生育一大堆子女去充當代際更替的原材料,就算他們乖乖就範,人,畢竟不是牲口,並非生下來管吃管睡就能充當勞力,而必須經過長期的教育和培養。

這種工程,在IT技術如此發達的今天,似乎可由人工智能和自動化的機器代勞。

但事實已經證明,人的培養,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人”這一因素在教育過程中的地位是很難取代,單純用機器教育培養出來的人,不論性格、還是能力都有很多缺陷,這並非臆想,而是被一系列殘酷的實驗所證實。

歸而總之,一個生物學意義上的“人”,要蛻變爲社會學意義上的人,並非簡單的掌握幾門課程、鍛鍊工作技能就可以辦得到。

展望未來,在不知多麼久遠的將來,或許有一天人類將能夠完成代際更替的全自動化,以不知疲倦的龐大“生產機”來製造出理論上無窮無盡的勞動者大軍。

但憑藉今天的科學技術,用不着深究,方然也能看得出,距離這一天還極其遙遠。

迄今爲止,要培養文明的接班人,人的因素仍然是必不可少,而每天辛勞不輟的奴隸、奴僕們,是否有時間和精力去額外承擔這一繁重的義務,爲千秋萬代的頂層們提供一茬茬蒜苗般的勞動力,簡直就是不問可知。

置身於新時代奴隸制的大框架下,不論奴隸,還是奴僕,但凡稍有頭腦都不難看透自身的處境,和圍繞着自己的這一切。

繼而,哪怕因頂層的施捨而暫時生活無虞,甚至擁有些多餘的時間、精力和資源,是否會有興趣將其耗費在辛苦的生養後代上,主動去做這形式上是延續生命、實則不過是種蒜苗的無事生非之舉,也是很可疑的。

荒謬的資產主義制度,扭曲了一切,連人類的繁衍延續都無從倖免。

正因奴隸與奴僕的代際更替,沒有保障,所謂“新時代的奴隸制”,也就無法徹底脫離聯邦的285,000,000民衆而一直封閉運行下去。

當體系內的頂層恣意繁衍,奴隸與奴僕卻在日復一日的辛勞中消磨殆盡時,這一體系必須從外部獲得新鮮血液,補充消耗掉的底層基石,而新鮮血液的來源,放眼四顧,也就只有那曾被視爲“活的垃圾”的無數民衆。

從這一角度觀察,思考,方然也就不難明白,爲什麼在“自產機”大行其道,“全產機”嶄露頭角的今天,金主們掌控的聯邦政府,依然會維持運轉。

遍佈聯邦大小城市,在鋼筋水泥垃圾堆裡苟活的民衆,也還能領取到一些起碼的救濟,獲得一些最基本的社會服務等資源,而沒有像某些科幻小說、電影裡那樣,被掌控自動化生產體系的統治者徹底剷除。

即便失去了被壓榨的價值,也失去了當炮灰的資格,他們,仍有最後一點用處。

哪怕身爲底層,在生活的重壓之下,不論生育、還是教養都難免被異化,但和體系中的一千五百萬人口相比,出局者的規模更龐大的多,隨便生養些子女,便可以爲這新時代的奴隸制補充人口,維持體系的長久運轉。

何況隨着IT的進一步滲透,生產體系的升級,數量穩定之頂層所需要的奴隸和奴僕數量,顯然會緩慢而持續下降。

代際更替,在這樣的大趨勢之下,也更加成爲了無關痛癢的小事。

在不考慮生命科學進步的前提下,奴隸制的穩定性,並不會受到“代際更替”的衝擊,這顯然不是什麼好消息,但方然並不在乎。

在一開始,他所洞悉到的根本矛盾,也並非是在這方面。

而是貫穿這一制度始終的,並且,會隨着IT滲透而愈加尖銳、終將爆發的,

奴隸與頂層的爭鬥。

壓迫者與被壓迫者的矛盾,並不稀奇,在人類歷史上更一直存在着。

但新時代的奴隸制,其根本矛盾,卻和以往任何時代迥異,並非是被壓迫者反抗、乃至推翻壓迫者的簡單直白,而是切實創造、完成與運行這體系的奴隸,與憑ID、密碼與權限將其掌控的頂層,這兩者之間的一場“火併”。

也即是,註定爆發在並不久遠之將來的,程序員與權限狗之戰。

當今時代的聯邦,不管如何形容眼下的制度與體系,新時代的奴隸制也好,欣欣向榮的聯邦夢也罷,事實,是很清楚的,鋪陳在聯邦大地上的一切,從高速公路到巨型計算機的全部物質財富,與正在隆隆運轉的龐大生產體系,完全歸功於新時代的奴隸羣體。

正是他們,憑藉科學這一工具,創造了聯邦社會的全部財富。

而執掌這體系的頂層,又是憑藉什麼,才切實的將這一切捏在手中呢。

表面上,是聯邦政府的武裝力量,和資產的無形壓迫,但究其實質,不論武裝力量,還是龐大資本,歸根結底,都必須體現在生產體系的控制邏輯中,才能真正的發揮作用。

暴力體系是什麼,是機器人,是作戰單位,是先進的武器。

然而這一切發揮作用的前提,是通過網絡,接到準確的秘鑰和命令,並憑藉AI和網絡來組織行動。

資產,更是如此。

表面上是所有權憑證,或者銀行賬戶上的一串數字,事實上,

只有將其注入生產體系的控制核心,體現爲具體的ID和指令,才能真正奏效。

規則如此,沒有什麼是自然而然,武裝機器人不會自主決定向誰開火,銀行賬戶上的馬克也不會自己去掌控生產。

第七三〇章 興衰第七一五章 神怪第二〇二章 職責第五四五章 海盜第七八四章 月面第六九六章 緊迫第七十六章 工具第六五一章 要戰第一九九章 領域第一四三章 孤島第七三一章 人文第四一一章 出局第三〇五章 計劃第七十八章 停滯第六九九章 分列第五一六章 划算第七四四章 心情第六一六章 收復第四九八章 陰雲第五三八章 參觀第八〇三章 遷移第四一六章 價值第三四六章 囚困第三九〇章 勝負第三六二章 檢查第三二〇章 迂迴第二三二章 消長第五一九章 四戰第二九五章第四十三章 生息第一七七章 獲取第五一〇章 盤古第三三四章 辦法第二三一章 鼓勵第五七〇章 木船第八七二章 專利第二一三章 離去第三四一章 三元第四五一章 勝率第八十章 生意第四八七章 替代第一八六章 方法第五七三章 伊甸第五〇〇章 陰雲第二五七章 奴隸第六十七章 進餐第七〇二章 甄別第一一九章 落後第四一六章 價值第二九一章 案件第三二〇章 迂迴第五八七章 家園第九五五章 宣泄第七四〇章 醫療第四七〇章 時刻第六〇七章 主義第七七六章 高教第三二八章 勉勵第四七四章 區別第六八〇章 反常第八八六章 聯結第一七四章 相似第六十章 凱恩第五八三章 善待第二十一章 寄生第五〇六章 復原第五十一章 旅途第七一四章 工程第四五五章 海峽第一七〇章 告別第七五一章 智能第一〇二章 猜想第三九〇章 勝負第七六四章 遙遠第二九〇章 原因第八九七章 自制第九章 保障第六七一章 單行第七三七章 物性第二三一章 鼓勵第六二八章必亡第五十七章 槍擊第二三三章 養老第七一三章 防禦第一二六章 感染第四章 學習第七一〇章 建設第三二九章 透明第五五八章第七四四章 心情第四十二章 準備第二六六章 互動第七四三章 制度第一四二章 重任第六三〇章 制海第二一三章 離去第五四四章 等待第五一九章 四戰第八六四章 浩渺第四九八章 陰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