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親征

洪承疇的京師三營自從湖廣平亂以後,就一直在京城訓練。因爲原先組建三營之時,皇上曾親口說過,這三營絕非只是拱衛京師,也會派往遼東作戰。是以洪承疇這一年來不敢懈怠,都在思慮如何與滿洲人作戰。

我閱兵時看到三營人強馬壯的,心裡放了心,我還怕他們上不了檯面。遵化是第一重地,如果給他們突破,則遵化後面的各城都會給滿洲軍擊破,那時也無法合圍他們。既然不叫袁崇煥回來,自然還要派兵前去增援,我能拿的出手的隊伍只有好歹也打過戰的三營。

看到皇上點頭,全副武裝的洪承疇鬆了口氣,但接下來皇上的一句話卻把他給嚇得剛剛放下的心蹭的到了嗓子眼。

“洪承疇,朕命你立刻率軍駐守遵化,朕帶禁軍作中軍出發。”

皇上是要親征啊!可大明自從英宗後就再也沒有皇帝(除去胡鬧的正德)親征過,而且最後一次親征還是輸得特慘的一次。洪承疇是熟知歷史的,怎敢答應!洪承疇馬上跪下稟奏:

“皇上乃萬金之軀,怎麼能以身涉險呢?遵化只需微臣前去鎮守,臣以項上人頭作保,定教滿人不過遵化一線。請皇上收回成命。臣萬死不敢奉詔。”

我低頭望了他一眼,洪承疇神色甚是誠摯。我心裡一暖,這是一種被人愛戴的感覺,覺得自己勤政的付出都沒有白費。

“你起來吧,朕去遵化是已經籌劃好的,現在京師附近,最能作戰的朕看也就是你們這支隊伍。要是你們憑城而守都打不過滿洲人,朕也沒有面目再做這皇帝。朕還召滿桂率關寧鐵騎回援。最安全的地方,也就是遵化。朕也要去看下朕的敵手是何等人物!”

“皇上,皇太極不過是個部落敵酋,皇上何必爲此冒險?!”

“哦,想不到你也有這種的看法,這不是個好態度。輕敵是爲將的大忌!你想想,努爾哈赤父子起兵三十餘年,原先不過奴爾幹都司的一角,如今卻佔據了整個遼東。雖說前朝軍隊腐化,朝廷官員辦事不力,但能多次以少勝多,豈是虛名!朕看這皇太極也是雄略之主,滿洲兵又是堅忍善戰。不可小覷啊!”

洪承疇聽了臉上一紅,道:

“臣謹記皇上教誨,但皇上欲親征,應與內閣大臣商議。如今內閣大臣未在,臣請皇上先行回宮。”

“呵呵,洪承疇,居然對朕也耍小心眼,你是怕孫承宗罵你吧!說你不阻擋朕親征,是不是?!這次朕辰綱獨斷,不用再議了,現在京師留守的內閣都是文臣,行軍打戰是不能靠他們。方正華。”

“奴才在。”

“拿朕的旨意,宣佈朕巡狩到遵化,命劉鴻訓會同內閣總理朝廷事務,軍政大事直接發到遵化由朕批閱。回去對皇后說,讓她好好坐鎮中宮,等朕的好消息。”

“奴才遵旨。”

“好了,不用多說,立即出發!”

在遼東寧遠城的袁崇煥接到聖旨後,立刻讓滿桂率領兩萬關寧鐵騎回援。並對山海關一線做了一番調動。

又請旨命馬世龍守住山海關,參將楊春守永平,遊擊滿庫守遷安,都司劉振華守建昌,參將邵忠武守豐潤,朱梅,左輔守大小淩河,趙率教守錦州,祖大壽屯寧遠。

袁崇煥帶着吳襄父子,祖大弼等人率三萬人馬準備修築寧遠一城。祖大弼跟他哥哥一樣,也是個衝鋒陷陣的勇將。袁崇煥命他帶着一萬餘人前去收復廣寧城,自己和吳襄父子帶着兩萬人,護着五萬當地的遼民也向廣寧進發。這次爲了能快速建城,袁崇煥從遼東屯田的十幾萬人裡面選了五萬身強力壯的壯丁。

祖大弼的前軍抵達廣寧城外,稍作休息便準備攻城。廣寧自從在王化貞手裡不戰而降後,滿人也駐有三千人馬作爲前哨。此番皇太極西征後,另派了兩千蒙古兵來協防。這守城的統領便是安費揚古的侄子鰲拜。

祖大弼也不派兵攻城,只在城外高處架起大將軍火炮,對着八里外的南城牆就是亂轟。按照袁督師的將令,只轟炸一邊,爲以後重建省事。手下的一萬士兵把物資輜重都團團圍住布成圓陣,火槍兵守在後面。守衛廣寧城的鰲拜年輕氣盛,怎會龜縮在城內不出。他看到明軍圍成一圈,便命蒙古兩千人從南門殺出,只是來回馳騁吸引火力,不需力戰。自己率三千滿洲鐵騎從西門殺出,繞過前沿攻敵人後方。

陣中的祖大弼見有滿人攻來,立時叫火槍兵準備。但似乎這些滿洲人居然沒有像以往那樣奮勇直前的殺過來,而是來回跑動躲避槍彈。祖大弼見對方不過兩千餘人的樣子,居然耀武揚威的在陣前往來馳騁,也不管給明軍轟炸的城牆。偏偏對方的距離剛好超出火槍的火力範圍,如果用火炮也是難以命中。十幾輪火炮轟炸後,廣寧南城牆終於轟然倒下,露出個缺口。陣前的蒙古人似乎被明軍的強大火力嚇得一愣。祖大弼看他們速度緩了下來,一聲令下,左右兩翼的衝鋒步兵就殺了出去。原本是用騎兵的,但是騎兵大部都回援了,只留下步兵。

這回祖大弼是失算了,滿洲人(實際是蒙古人)看到對方居然步兵衝鋒過來,並沒有直接交戰,而是佔着馬快,邊跑邊射箭。一時間明軍便倒下一片,卻沒有追上滿洲騎兵。看到如此,祖大弼怪自己輕率了,居然以爲自己人多,就絲毫不懼他們騎兵,只好鳴金回兵,派火槍兵出陣接應。

躲在後方的鰲拜見明軍前軍已亂,陣法難以變動,便率着三千人從後軍殺入。一時間明軍沒有反應過來,突入陣中的騎兵各個手持馬刃,對着火槍兵就是一刀。幸好這些士兵在寧遠之時都曾訓練過如何應敵,很快手持長矛的步兵就前來接戰。外圍的蒙古兵見敵人後軍喊殺震天,知道是鰲拜已經殺入陣中,就對明軍前陣發起衝鋒。

明軍吃虧在給人打了個措手不及,好在就是人多,一時間雙方打得勢均力敵。祖大弼沒想到這樣給人以少勝多的打,氣得頭髮都豎了起來,拿着把大刀就去殺敵。就在雙方死戰的時候,南邊吳三桂率着遼東僅剩的五千關寧鐵騎殺奔而來,四下把滿人圍得跟鐵桶一樣。

此時鰲拜正帶着人殺嚮明軍的炮陣,鰲拜惱怒這些火炮的遠程攻擊,想殺掉炮手,使得明軍無人用火炮進攻。但他越打越心驚,明軍的士兵雖然還沒有滿洲人英勇善戰,但是所表現的韌力卻是非凡的。漢人越殺越多,不住的朝他涌來。他回頭才發現,原來明軍又來了援軍,而且還是騎兵。年初,關寧鐵騎在海州一戰的事情他是知道的,那是一支實力不遜於滿洲八旗的騎兵。如今在這居然遇到,爲了避免全軍覆沒,他斬殺了一個向他偷襲的明兵後,高呼撤退。衆人一齊奮力殺開一條血路而逃,可憐那兩千蒙古人,怎知後軍已有變化,仍一個勁的衝殺,結果全軍被滅。

吳三桂率着騎兵在後追殺一陣,那鰲拜也不回廣寧,直接向瀋陽方向逃去。

袁崇煥到廣寧後,祖大弼到帳下請罪。袁崇煥心裡也暗悔怎麼不把祖大壽調來攻城,看來這祖大弼只能是個衝鋒陷陣的武將,作一方統帥還是不行,缺乏應變之道。他也知道,此次失利主要原因是敵人善於使用騎兵,而自己這一方因騎兵不在,吃了虧。這次在絕對優勢下,傷亡三千,竟是和滿洲人差不多,這個結果讓袁崇煥心疼。看着虎頭虎腦的祖大弼,袁崇煥也沒有完全怪罪他,畢竟自己是主帥也有責任,只是小懲一下,罰了一年的俸祿。袁崇煥想着過了這一陣,要把這傢伙送到通州的一心學院去,讓他在那好好學習下怎麼用兵!這種用血來做的教案,代價實在是太大了。

兩萬七千明軍開駐廣寧城,城內的百姓已經逃得乾淨。袁崇煥立刻指揮民工開始修復炸垮的南城牆。軍士們則在外圍下寨,防止滿洲軍劫營。

鰲拜帶着不足千人跑回盛京,讓正整裝待發的安費揚古大吃一驚。原本安費揚古是打算配合大汗的計劃,大約在大汗出兵攻入長城的時候,自己才率兵攻打寧遠,沒想到袁崇煥在這個時候居然先發制人。安費揚古隨努爾哈赤起兵,也是沙場的老將。他聽了鰲拜的回報,立刻率兵前來奪城。

廣寧距盛京有三百六十里,滿洲騎兵一天可到。等安費揚古到達廣寧附近時,離皇太極出兵已經過了八天。此時的皇太極還沒有行軍到老河集結,滿桂的騎兵也還在山海關。

安費揚古知道明軍是想佔住廣寧城,但對方的兵力遠高於自己。大汗留下六十牛錄,但廣寧一戰便損失了四千人馬。盛京不管如何都是要確保的,留了五千兵士守衛,安費揚古能帶出來的部隊只有一萬人。面對防守嚴密的明軍,安費揚古也沒有把握說強攻能勝。他決定去偷襲寧遠。

當時遼東軍馬中,皮島兩萬,旅順兩萬,山海關三萬,寧遠六萬,錦州三萬,大小淩河兩萬,一共十八萬人馬。除去入援京師的滿桂,寧遠城內最爲薄弱,也有一萬人守城。

令安費揚古失算的是,寧遠居然也有萬人守衛。他有點懷疑袁崇煥根本就沒有接到大汗入侵的消息,不然怎麼會遼東軍馬都還在遼東。在寧遠守城的祖大壽事先接到袁崇煥的指示,只是堅守城牆,並不出城迎戰。安費揚古攻了兩次都沒有進展,只好怏怏退兵。到了這個時候,安費揚古委實沒有辦法。攻是不討好的,偷襲也沒能成功,只好眼睜睜的看着明軍修築廣寧城。安費揚古能作的就是把萬餘的騎兵在廣寧不遠處防守,防止明軍前去偷襲盛京。他暗作打算,只要明軍一動,陣法必然失效,他便好從中取利。但明軍似乎沒有進攻的意圖,只是在修築廣寧城,氣得安費揚古破口大罵!

前去回援的滿桂,以騎兵快速行軍,在走了五天後,抵達遵化城。滿桂還以爲此番遵化防衛由他坐鎮主持,不禁有些得意,畢竟如緊要的重鎮教由他來防守,那是對他的肯定!不料他進得城來發現,中軍帳裡坐着的居然是當今的天子,嚇得他立刻叩拜行禮。

說明下各地行軍的時間:遼東寧遠八百里加急要兩日才能到京師。用信鴿的話,一天多。寧遠到廣寧爲一天的行程,廣寧到瀋陽也差不多騎兵是一天多點。皇太極從瀋陽到老河需要十二天(繞路了),老河到遵化是兩天的樣子。寧遠到京師騎兵一般要十天。以上都是我根據大概的距離推斷出來的,有不合理的地方勿怪!

第155章 紈絝子弟第55章 壓力第7章 新皇登基第295章 輿論分化(下)第180章 放假&演戲第146章 遼東換帥第70章 京察(下)第239章 整頓第199章 另類策略(上)第161章 自找麻煩第286章 回京任職第110章 訓練京營第29章 安南之行第217章 適得其反第100章 另有打算第98章 廣寧之失(二)第162章 運糧第279章 決裂(下)第285章 構建平衡第100章 另有打算第91章 南國方略第64章 煩事一堆第90章 收與不收?!第215章 整軍再戰第74章 噩耗第108章 兩個陰謀第195章 破城(下)第274章 歸來第13章 遼東局勢第37章 二度失利第107章 奇怪的旨意第40章 袁崇煥的選擇第34章 兵圍大淩河第38章 朕是校長第44章 進犯朝鮮第九十六章第62章 醞釀第281章 問題(上)第20章 戰前風雲第146章 合縱之策第106章 京師調兵第238章 條件第1章 謀而後動第163章 困擾第152章 暢談局勢第211章 戰意第311章 亂子第191章 兵臨城下(中)第70章 河道第47章 通州之行第228章 善後處理第104章 發回重審第213章 陰招第120章 紅顏似知己第135章 都在打算第145章 簡單任務第29章 安南之行第258章 冊封第177章 峰迴路轉第141章 發配東南第135章 都在打算第271章 指婚第87章 朝鮮使者第218章 又見陷阱第137章 突圍而出第152章 暢談局勢第169章 過招第118章 熱鬧詩會(中)第185章 明荷戰爭(中)第277章 暗中佈局第267章 遠圖佈局第20章 大同會盟(下)第92章 結盟第125章 地理畫策第160章 同盟之盟第128章 遠方客人(上)第150章 逼敵來攻第160章 強硬政策第50章 會兵城下第179章 提議第49章 買賣第153章 載人熱氣球第187章 疑雲重重(下)第93章 風花雪月夜(下)第71章 兩位巡撫第72章 冷處理第40章 袁崇煥的選擇第131章 混水摸魚第144章 兩個侍衛第19章 到宮外走走第15章 整頓後的三營第133章 繁忙九月第52章 進退兩難(下)第220章 惡鬥第163章 陰謀論者第38章 堅守待援第11章 應對計策第32章 沒事瞎轉第93章 風花雪月夜(下)第295章 輿論分化(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