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危機四伏

京城的十月末,天寒地凍的,百姓都窩在自家的炕頭上,城裡城外都不見什麼人影。賀逢聖剛出大明門,迎頭寒風吹來,渾身一陣哆嗦。他不禁扯緊了身上的官袍,朝六部廊房走去。昨晚下了場大雪,內閣大學士按例免朝,但南書房總要有人守值。六位大學士中,除了賀逢聖,其他人都德昭年高,一旦天氣惡劣,總有許多不便。入冬來,孫慎行就在病中,首輔劉鴻訓身體也不大好,時常咳嗽。賀逢聖以自己後進之輩,資歷最淺,便主動回宮承擔了守值。這不,他剛整理完奏摺,就出來巡視下六部各院。

因爲是照例的巡視,賀逢聖就沒有進去打攪,只是在院外看了下,不過他特地去了一趟戶部。

月初的時候,程國詳報了母喪回家丁憂守制,尚書的位置就空了出來。戶部掌管着大明財政,本部主堂官不能長期缺着,於是文武百官廷推大臣接任,但結果卻是不佳。戶部尚書是正二品的大員,朝中並非沒有人眼熱。只是如今大明財政仍舊入不敷出,四處都嚷着要錢。皇上自然是要求戶部拿出解決財政問題的章程,但幾百年的積弊哪容易這般理清。無論動哪裡都不可避免的要得罪一批人,可要是無所作爲,便會給皇上看輕,後果更加糟糕。這個尚書正是處在風浪尖口上!不少人都推測,程國祥就是由於兩邊受堵,才乘着守制的機會把這燙手的芋頭拋了出來,否則他也不會再三堅拒皇上奪情的旨意。這幾年爲了應付各方,程國祥這裡摳那裡扣的,沒少遭人罵!現在雖說沒了官職,但三年之後回來,以他的資歷,至少也能補任個六部大臣!程國祥是樂得離開戶部一陣!朝中不少人都明白這點,有資格給廷推的那些不敢上,想上的恐怕是被權勢蒙了眼,還沒有被廷推的資格!所以一連推了幾次都不太理想,最後是吏部尚書李長庚推薦致休了的三朝老臣畢自嚴才定了下來!

畢自嚴是萬曆二十年的進士,早年一直在地方理民政,萬曆四十七年出任右都御史兼戶部左侍郎出督遼餉,天啓年間又任過戶部尚書。後來是因爲不願與魏忠賢狼狽爲奸才引疾而歸,可以說是理財的一把老手了!李長庚見朝中無人願意出任,便將這個老搭檔拉了出來。此時畢自嚴尚未到京,由左侍郎侯恂暫攝部事。

賀逢聖到了戶部大院,因爲也沒有什麼事,他沒讓差役四處去通報了,自己一人轉了進去。賀逢聖原想着今日停朝,他們堂官又不在,內堂裡邊沒有什麼人,打着簾子就進去了!不想剛跨過門檻,只見火爐旁坐着兩人,因爲他突如其來的闖進來,都不禁擡頭的望着他。賀逢聖見有人也是一愣,坐在稍裡邊那個是戶部侍郎侯恂,次座的是戶科都給事中解學龍。顯然兩人先前正在議事,自己這麼一來把他們給打斷了。

“原來兩位大人在此議事,真是打攪了!”賀逢聖說得相當謙虛有禮,雖然已經是從一品銜,但他從不在各部老大人那擺官譜。

侯恂見是賀逢聖,知他爲人謙和,但上下禮制不可廢,連忙起身相迎:“下官見過賀大人!”

解學龍也跟着行過禮,三人才圍着火爐坐了下來。賀逢聖笑呵呵道:“畢尚書還沒到任,我也是順着過來看看。有侯大人在,倒是多此一舉了!”

侯恂在這個左侍郎位置上呆了數年,若說沒有想做尚書那倒是假的。只是在這種風頭火勢下,不敢輕易去毛遂自薦。左右掂量了一番,他決定順其自然,用他就上,不用就算。後來皇上提了畢自嚴出來,那是他的老上級了,他也沒有什麼不服氣的。

“賀大人說哪的話,這是下官職責所在啊!”

賀逢聖見在旁的解學龍沒有出聲心中不由一動:戶科給事中專門稽查戶部財政實施,補缺拾遺的。若是戶部有人貪贓枉法出了紕漏,解學龍直接彈劾就是了。今日他過來找侯恂商議,恐怕這商議的事情就有些不同尋常了。難道是哪裡出了問題嗎?!想到這,賀逢聖開口道:“不知兩位大人先前在商議何事?”

賀逢聖所想倒也沒有差的太遠,解學龍來找侯恂確實有一件不得已的事情。自崇禎元年起,陝西一直來都有朝廷的撥款,今年便是解學龍到下邊去跟這件事。等他到了陝西,他才發現儘管陝西已經連年賑災,又免了兩稅,但陝西全境的情況仍舊不容樂觀。陝西地界大,部族又複雜,再加上天災**的,巡撫楊鶴雖然不辭辛苦,但也只能保到西安幾個大府一帶。陝西說到底現在還是一個錢的問題,皇上每年撥發的米糧仍舊是不夠。

解學龍跟楊鶴之子楊嗣昌私交甚好,而侯恂又是楊鶴的故交老友,所以解學龍這次回來是受人之託,來找侯恂想想辦法增加點撥款。雖然楊鶴曾言自己將會上奏摺給皇上,但此時事情還未明朗。賀逢聖一問,他倒期期艾艾的說不出來了。

侯恂見賀逢聖相問,靈光一閃,有了個想法。增加陝西撥款的事他雖有心去爭取,但戶部實在擠不出那麼多錢。這幾年的財政赤字都是皇上從內庫補發,但如今皇上已經開始收緊內庫的支出,要想說服皇上增加撥款,難度相當大。四月份的時候,程國詳給碰了一次釘子,若不是英國公跟幾位大學士諫言,今年戶部就有兩百來萬的缺口。所以怎麼跟皇上開口,能不能要得到,候恂心裡沒有一點底。現在賀逢聖既然主動問起,就把這個問題拋過去,若是他能應承下來,事情會好辦很多,畢竟他是內閣大臣又是皇上身邊的紅人,比他這左侍郎來得有分量。

候恂見解學龍支唔便截口道:“方纔下官同解大人是在講陝西的問題,現在陝西的局勢也是令人堪憂啊!”

這話倒惹起了賀逢聖的好奇,陝西的摺子不是都說形勢在好轉,怎麼會馬上又令人堪憂了呢!他疑惑道:“陝西有楊鶴老大人在,朝廷連年撥款賑災,難道還有不妥的地方嗎?”

侯恂彷佛知道他心裡所想,低着聲音解釋道:“賀大人有所不知,皇上勵志革新,朝廷許多舉措爲的就是一改頹勢,下邊的人哪個不想做出點政績來迎合皇上,大抵都是報喜不報憂!即便有什麼難處,做臣子的怎好事事都報上來讓皇上憂心。早些年黃道周在河南,多少制肘啊,又是缺錢缺糧的,一夥的宗人吵着他要俸祿,把他的巡撫衙門圍了三天。李原吉剛到南京,撂在那任是沒人理,連個兵都指揮不動。若不是他還有熊文燦支持,海關哪這麼容易建得起來!這些事都是在苦捱過來的,每個地方都有自己得難處,官員們也是有苦難言,說得多了還顯得無能。陝西連年都有朝廷的賑災款,比起其他地方來還算好的了。但陝西自元年起就是連歲旱荒,土瘠民窮,賑災也是有限啊。加上陝西地域寬廣,楊大人即使有分身之術也不能一一盡到。西安等大府雖治理得不錯,但象延安,慶陽等地就不盡人意了。解大人剛從陝西回來,對下邊的事情知之甚詳。”

聽罷這一番話,賀逢聖的面色微露出驚訝來。他自登科來都是在京作官,還沒有放過外任,今天經侯恂一說,才知這裡面有這麼多彎道,一怔之下沒有說出話來。解學龍收到侯恂打的眼色,哪能不明白,便接着說道:“延安那邊民風彪悍,又靠近塞外。百姓常是朝廷賑災一到,他們便成了良民,一旦發完糧食,他們又成了馬賊,土匪,特別是安塞城,馬賊擾得那邊一帶都不得安寧。慶陽府幹旱連年,百姓所住窮鄉僻壤的,楊大人分發下去的番薯種子,還沒有種下,就給他們吃得乾淨。若沒有什麼災情也罷,否則就控制不住了。”

賀逢聖不想陝西有如此凋敝地境,便道:“即便如此,楊鶴大人應該首治這兩地纔是!”

解學龍搖了搖頭道:“賀大人莫忘了,陝西也是我大明牧馬之所,遼東鐵騎全賴有此支撐,否則靠着馬市能有多少。此乃重中之重,楊老大人怎敢輕怠。延安,慶陽只能是勉力維持,只有待西安府自足後,方能再推進北面。下官跟楊侯兩位大人也是擔心出什麼亂子,纔想着商議如何能多撥點銀子到陝西。”

賀逢聖嘆道:“此事確實不宜再拖,要是鬧起亂子來,陝西的北面就成糜爛之地。”

侯恂撫掌道:“正是如此!”

解學龍點了點頭卻道:“只是現在戶部艱難,除了常規支出,遼東開戰,犒軍的賞銀總是要備下;年初的時候皇上又許下河南治河的銀子;還有從紅毛番那買大炮的錢……陝西的銀子還不知從哪出!”

賀逢聖知道這是實情,不禁皺起眉頭來,半會才道:“爲今之際,只有上摺子請皇上發內幣才行。這事還得楊老大人上奏摺稟明所需追加的款項,解大人審覈後,我便向皇上進言。”

侯解兩人相視一眼後都行禮道:“多謝賀大人!”

賀逢聖拱手回禮道:“不敢當,這都是咱們做臣子的本分!”

當下賀逢聖又仔細詢問了陝西其他各處的情況,坐了好半會纔回南書房。他並非不知侯恂是想借他之力向皇上要銀子,只是陝西的事情是重中之重。皇上曾私下跟他們內閣明言,陝西切不可發生內亂,否則大明將流賊四起,動搖社稷根基。當時皇上說這話,大臣們都一頭霧水,但皇上的意思卻是再明白不過。皇上登基之初,第一件事就是讓楊鶴巡撫陝西,可見陝西在皇上心中的佔極大的分量。賀逢聖受皇上提拔之恩,自然想着爲皇上分憂解難。加上他相信皇上會撥出銀子來賑濟陝西,所以才爽快的答應侯恂他們幫忙進言。

回到內堂賀逢聖剛坐定,隨即又想到:“侯恂如此熱心幫楊鶴,自然兩人關係不一般。自己莫給人哄了,不然就是皇上也是面上無光!”他想到這,也不敢大意,直接讓中書舍人把這幾年陝西的檔案搬來,一人在書桌前翻翻寫寫。

正當賀逢聖專心致志查詢資料的時候,突然見一個人跌跌撞撞的跑了進來。賀逢聖定睛一看,竟是兵部尚書王永光。此時王尚書跑得氣喘吁吁,官帽也歪在一邊。他見到賀逢聖,張大嘴巴嗬嗬了幾聲任是說不出話來。賀逢聖忙把他扶到椅上,又倒了杯溫茶,才道:“王大人,什麼事讓你急的,來喝口茶緩下氣!”

“怎…怎麼…孫大人不…在啊?”王永光一邊扭頭,一邊斷斷續續的問道。

“今天是我在守值,大冷天的,皇上有恩旨,孫大人他們不用過來了。”

“哦!”坐下後,王永光氣順了過來。“賀大人,快讓人叫孫大人跟其他內閣大人回來。…出大事了!”

賀逢聖一聽也急了,忙問道:“出什麼事了?”

“剛纔我接到職方部的六百里急報,遼東兵敗,廣寧失守了!”

“什麼!?”賀逢聖給這消息嚇了一跳,不禁失神的一屁股坐在椅上。愣了一會,他纔想到出了這麼大的事情要趕快稟告皇上。賀逢聖又忙站起來對王永光道:“王大人,此事要趕緊稟告皇上纔是,走,咱們趕快進宮求見!”

王永光擺了擺手道:“賀大人,出了這潑天之禍,陛下知悉後,馬上就要召開朝議,拿出善後的章程。此事朝中大臣們尚未得知,得把他們聚齊了纔好進宮覲見。”

“也是,也是!”賀逢聖畢竟不及王永光經驗老道,他走了兩步道:“那好,王大人先在這坐着,我馬上派人去通知!”

乾清宮,“~~~”

我也記不得這是第幾次打哈欠了,溢出的眼淚模糊了雙眼,把手中的摺子扔在桌上,緊接着又是一個哈欠,方正華乖巧的把綢巾遞了過來。

我擦了下臉,按了按眉頭道:“這些巡撫啊,老是上些歌功頌德的摺子。方正華,你呆會把這些摺子拿過內閣去,讓他們揀些有用的上來。”

“是!”

“已經過了三日了,怎麼遼東還沒有戰報回來嗎?”

“回皇上,還沒有!”

“要是王承恩的情報早點傳回來,朕也不會那麼快就準袁崇煥去攻瀋陽,現在倒好,皇太極率了所有人馬來攻廣寧,袁崇煥集結重兵去打瀋陽。結果會是怎麼樣呢?”

方正華一邊收拾綢巾一邊道:“皇上不必憂心,袁大人守在廣寧,那韃子見有這麼多大兵,只怕半路就退回去了!皇上這幾天還是多注意休息,否則皇后娘娘問起,奴才們又要捱罵了!”

“唉,朕若睡得着纔怪!朕擔心袁崇煥的隊伍在半路上遇見皇太極,那樣我大明軍就沒城可守了。遼東軍是我大明最精銳的人馬,他們若是輸了,大明將士的士氣可真是一落千丈啊。”

方正華聽我說的是些軍國大事,也不好出聲答話,只是站在一旁。我想起有兩天沒有見到秀兒了,便問道:“慧妃這幾日在做什麼,朕怎麼老看不到她的?這小妮子越來越不把朕當回事了!”

方正華笑嘻嘻的回道:“皇上怎又忘了,先頭不是讓慧妃娘娘打理大內嗎?這幾天慧妃娘娘帶着曹總管把二十四監都巡了個遍。還趕了幾個惹人恨的老太監出去,把那些頭頭嚇得不行。”

我聽了呵呵一笑道:“嗯,看來朕找的這個管家婆還不錯,日子過得精打細算的。這可是她的長處!想起當初遇到她的時候,有誰知道一個灰不溜秋的臭小子居然成了朕的妃子。朕記得當時你也在場吧!”

“奴才當時陪着皇上出宮視察明情,在家小店偶遇了慧妃娘娘。還是皇上明見,讓慧妃娘娘整治內宮,原先在宮裡就是奴才們要吃只雞也要一兩銀子,現在御膳房的人太黑心了,現在慧妃娘娘從北口菜市那重選了幾家老店供貨,一隻雞最多一分銀子,個頭還是特大的。”

“這事早該辦了,慧妃改的好,這麼一來,皇宮一年又可省下一筆銀子!幾百年的陋規總要改改,朕是想着該給你們的,朕會給,但要是中飽私囊,朕就要他的腦袋!對了,你記得跟慧妃說下,慈寧宮那邊就不要縮減了,還有些皇家應有的規儀可別給這妮子削掉了。”

“奴才記下了!”

我擡頭看了看天色,離午膳時間還早。今日聽朝,大臣們都沒來,我也躲在被窩裡睡一會好了,免得給皇后看到了我眼內的血絲又嘮叨個不停。

“皇上,衆多位大臣求見!”我還沒想完,一個內侍急急跑了進來跪下。

我心裡咯噔一聲,暗道不好!

第187章 不平等條約第11章 應對計策第7章 新皇登基第95章 事發突然第112章 孰是孰非第99章 難以兼顧第282章 問題(下)第69章 京察(中)第19章 大同會盟(上)第194章 破城(中)第36章 角逐第228章 善後處理第177章 朕不許你死第313章 觀望第305章 御史大人第112章 孰是孰非第21章 女真對策(上)第311章 亂子第92章 風花雪月夜(中)第65章 預謀南巡第83章 南北對峙(上)第185章 明荷戰爭(中)第173章 聽案(下)第293章 發明第266章 時機第270章 傷兵第48章 率兵攔截第48章 糖衣炮彈第85章 女真內政(上)第144章 水淹盤山第223章 鬱悶女真(上)第19章 到宮外走走第125章 地理畫策第191章 快刀亂麻第321章 應允第240章 選擇第131章 家事國事第308章 猶豫第226章 調動第132章 兼職說客第54章 被逼出城第82章 殺懲第23章 眼淚的威力第143章 新建船廠第210章 攻與不攻!第290章 難處第267章 遠圖佈局第12章 文華殿的雷厲風行第18章 皇權造勢(下)第37章 二度失利第7章 突生橫變第124章 身份懸殊第266章 時機第295章 輿論分化(下)第137章 突圍而出第71章 變數第74章 噩耗第259章 獨角戲第129章 對酒當歌第196章 屠戮(上)第41章 遼西大雪第150章 逼敵來攻第274章 歸來第224章 鬱悶女真(下)第139章 呼嘯而來(下)第61章 提前的叛亂第58章 損兵折將(上)第289章 官商第113章 暢所欲言第6章 再回宮中第311章 亂子第122章 紅袖不添香(上)第100章 危機四伏第58章 爲難第107章 作壁上觀第262章 軍數第18章 雪上加霜第142章 誰有着數第143章 新建船廠第8章 南糧北調(上)第208章 緊急軍情第52章 進退兩難(下)第89章 秋賦時節第312章 將計就計第51章 進退兩難(上)第156章 出發赤峰第38章 朕是校長第148章 都是聰明人第158章 天工改組第85章 女真內政(上)第80章 喜事第231章 取與舍第259章 獨角戲第310章 茶鄉武夷第73章 無終而止第49章 買賣第75章 逼迫第143章 新建船廠第47章 驚惶失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