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殿試

天聖五年三月十八日,詔旨三月二十在崇政殿舉行殿試,省試正奏名進士必須按時參加,過時不候。

到了三月二十這一天,不等天亮秀秀就把徐平叫了起來,小聲說道:“官人,今天是個大日子,萬萬不可耽誤了。快些起來,我伺候你洗臉。”

徐平迷迷糊糊爬起來,洗漱罷了才清醒,想起今天是殿試的日子。

看外面黑漆漆一片,徐平對秀秀道:“動靜小些,別攪了爹孃休息。”

秀秀笑道:“官人說哪裡話?員外夫人早在外面等着了,全家都早早就起來了,就是怕打攪你休息纔沒有動靜。”

原來家裡人比自己都緊張,徐平只好默不作聲。

出了自己小院,到了正廳,徐正和張三娘早早就坐在那裡等着。徐正特意穿上了自己那京官綠袍,在廳里正襟危坐。張三娘也特意收拾過了,整個人都顯得精神抖擻。

見到徐平,張三娘急忙問道:“大郎,昨夜睡得可好?”

徐平點頭:“一覺就睡到天亮,現在正是精神的時候。”

豆兒把早飯端上來,張三娘一個勁勸徐平多吃點:“大郎,今天不同於一般日子,皇上面前考試,一天都沒吃的,千萬多吃一點,莫要餓了肚子。”

徐正咳嗽一聲,沉聲道:“婦道人家,沒點見識!吃多了容易犯困,還怎麼答題?只管吃個半飽,等出去的時候多帶幾個包子,等到餓了充飢!”

張三娘不服:“你是上了年紀,纔會吃了犯困!大郎纔多大?哪會有這些毛病!就是帶着飯食,冷冰冰地怎麼吃?”

徐正不屑地道:“皇上賜的有熱茶,我早已向親家問過了,怎麼不明白?你少說兩句,大郎只管聽我安排!”

徐平只是諾諾連聲,隨便兩個老人折騰。

吃罷了早飯,劉小乙牽過馬來,伺候徐平上馬。

張三娘上來,一把拉住馬上的徐平,還沒說話眼淚就流了下來,口中道:“大郎,你這次科考一切順利,今天也要爭氣些,掙個進士出身回來,爲我們家裡光耀門楣。我和你阿爹就你一個孩兒,什麼都指望你,千萬爭氣!就是到了皇上面前,萬事也不要慌張!”

徐平在馬上連連稱好。

又鬧了好大一會,張三娘才被徐正逼着回過房裡。徐正穿着綠袍,重重拍了拍馬上徐平的身子,說了一句:“行百里者半九十,不可馬虎了!”

徐平對殿試本來也緊張,結果沒想到父母比自己緊張多了,這麼一折騰他自己反而平靜下心神,變得從容起來。

到了東華門外,黑壓壓的一大片全是來參加殿試的舉子和隨從的僕人。人聲鼎沸,穿插着賣各種吃食的小販,晚開成了一個熱鬧的市場。

劉小乙牽着馬,找個人少的空闊地方停下。

徐平下了馬,左右看看,就看到不遠處包拯和文彥博兩個站在一起,低聲說着什麼。

自從省試放榜,榜上有名的人就成了京城八卦的中心,很多小道消息傳了出來。徐平也明白那天包拯爲什麼要急匆匆地回旅店。主考官劉筠前些年曾經任廬州知州,很賞識包拯,算是有師生之誼,包拯要避嫌疑。這個時候省試還是有公卷的,跟主考官扯上關係,可是了不得的事,包拯必須低調。

文彥博的父親跟包拯的父親一起在京城做官的時候私交不錯,兩個人算是世交,自然而然就走到了一起。

站不多久,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帶着兩個僕人來到徐平身邊,口中道:“雲行來得好早!用過早飯沒有?”

徐平回個禮道:“家中已經用過了。”

來人正是程浚,這些日子兩個人走得近,算是新榜進士裡徐平惟一能說上話的。其實兩人性格相差很遠,程浚家裡有錢,好吃好喝好色,每天大多都是流連於青樓妓館,徐平就沉悶得多。但沒有辦法,幾百個新科進士裡本就沒有幾個出身商家的子弟,官宦人家出身的難免看不上他們,也沒有什麼共同語言,兩人只好勉強湊到一塊。物以類聚人以羣分,很自然的事。徐平也想跟韓琦文彥博這些人交往一下,奈何這時候人家看不上他,他也懶得去巴結。

本次省試共取了四百九十八人,徐平位例三十五名,程浚一百一十九名,第一名省元是吳育。此時的殿試還會繼續黜落,過了殿試的才真正是進士。不過殿試的錄取率基本在七成以上,徐平和程浚都算是希望極大的。

桑懌果然沒有通過省試,早早就回去了,此時正是春忙的時候,落第了還得老老實實回去種地。好在雖然沒有中第,但也沒有什麼懲罰。

令徐平吃了一驚的是歐陽修竟然在省試中落第了,百思不得其解。他可是兩宋文壇領袖,據說發解試就已經被刷下過一次,好不容易過了發解試,省試又被刷一次,與他在後世的名聲實在對應不起來。與程浚討論過幾次,最後想來原因還是在那個窮字上,沒錢便準備不充分,科舉終究不是窮人玩的。

程浚對歐陽修落第不以爲然,尤其是發解試竟以出韻不過,讓他很是鄙視了一番。徐平忍着沒說出來,竟敢鄙視歐陽修,要不是他,程浚那個大文豪的外甥蘇軾考進士也不知道要折騰幾次。蘇軾省試時的主考官正是歐陽修,趕上歐陽修要借科舉改革文風,以論把蘇軾取爲第二,一舉成名。要知道那時候蘇軾的賦還沒練好,殿試被排到二甲去,不是歐陽修,省試都未必能過。

在省試中落第的還有徐平一個熟人,就是賞金明池上遇到過的善長作詩詞的張先,早早陪着柳三變作詞去了。張先與柳三變在詞界算是齊名,兩人風花雪月哥倆好要等到下一屆才能上榜。

又等了一會,便有官方指定的書鋪的人前來,指揮着一衆舉子排隊,先領標有座號的文牒。宋朝的書鋪有公證的功能,這些事情要由他們來做。文牒上有姓名籍貫等內容,實際上就是此時的准考證。進宮考試的時候,書鋪會與守門的把文牒收回,文牒丟失的直接喪失考試資格,相當重要。等到放榜,書榜按照榜單在文牒上蓋上紅印,引見的時候依然要用,馬虎不得。

領罷文牒,纔開宮門衆舉子依次而進。

皇上在崇政殿親自考試,過程極爲繁瑣。熙熙攘攘幾百個人,徐平擠在人羣裡,只是隨着大家行各種禮儀,連皇帝長什麼樣都沒看到,便被引到寫有自己名字的座位上。

考題發下,詩賦論各一首。

徐平先看詩題,《南風之薰詩》,心中一喜。這是唐朝曾用過的一道賦題,徐平背得爛熟。詩賦大致相通,肯定能過了。這就是鑽研真題的好處,什麼模擬都比不上。

賦是《聖有謨訓賦》,出自《尚書》。經書裡徐平最不熟的就是《尚書》和《周易》,不由怔了一下。

不光是徐平發矇,殿裡很多舉子根本不知道這句話出自哪裡。帖經和墨義都不考《尚書》,很多讀書人都不會在這上面下太大功夫。

省元吳育率先出列,要求考官解釋試題的意思。這個年代這是常事,題目不一定出自經典,不解釋根本就做不下去。

吳育之後,又有好多舉子要求解題,紛紛攘攘,崇政殿快成菜市場了。高高在上的小皇帝不勝其煩,乾脆張個大榜,把這題目出自哪裡,是什麼意思高高張榜公佈出來,不許再問。

受了這樣刺激,後來仁宗皇便就規定出題只能從固定經典,取消了舉子要求考官解題的權利。誰要是連題都看不懂,只能自認倒黴了。

見到如此多的人與自己一般,徐平便放下心來,只管安心答題。

殿試時的賦是最重要的,基本決定了名次。賦要想得高第,最高級的是有諷諫之意,諷諫中把皇上高高捧起來。如果能達到這個水平,考官都不敢壓下來,必得高第,沒有任何懸念。次一等的是歌功頌德,但必須有技巧,不能讓皇帝一看就是拍馬屁,心生反感。再差的就是四平八穩,依題而作,內容都放在題目上,只要不出錯誤,也能得個不錯的名次。

徐平這兩年都在研究這個,尤其是諷諫之作尤其用心。諷諫不是罵人,分寸必須拿捏好,不然會適得其反。比如滿招損謙受益,勸諫要謙虛是諷諫,說人主剛愎自用就是罵人。

聖訓徐平自然要拿宋太祖的一句話出來,讓誰也不敢把他的卷子扣了。然後意思再轉上一轉,以時代發展變化,此時應該怎麼看。雖然對朝政瞭解不多,談不上什麼真知灼見,也算中規中矩了。

論爲《執政如金石論》,這便類似於反世的申論了,格式比較自由,徐平答來輕鬆許多。

此時不許燃燈夜試,封彌謄錄也杜絕了以交卷次序定名次的舊習,徐平詩賦論寫完,便一遍遍仔細檢查,生怕有一點疏忽。這是前世考試養成的好習慣,比旁邊許多考生寫得激情澎湃靠譜多了。

考前有發下來的韻書,徐平對着看了一遍又一遍,生怕有一處出韻或是犯了忌諱。這種錯誤叫作雜犯,閱卷的第一關就是讓專人把這種卷子挑出來,扔到一邊去,不但喪失評定資格,還要懲罰。哪怕等到幾十年後殿試不黜落人,雜犯也只是放在後面湊數。

直到已經有不少人交卷,殿裡的光線變得昏暗,徐平才交卷出來。

三月暮春,風吹在臉上懶洋洋的。

出了東華門,徐平低頭慢慢走着,仔勸回憶試卷內容,確認沒有犯錯的地方。從他前幾場的名次來看,只要沒有雜犯,此次應該是中了。

第112章 五軍齊出第27章 夜宴第105章 同流合污第2章 準備第173章 再巡孟州第198章 意料之外的結局第60章 釜底抽薪第252章 詭異的格局第174章 春光第25章 你不明白第281章 最後期限第34章 土豪的地盤第13章 受歡迎的購物券第174章 今夜別出宮了第6章 不同的做事態度第115章 奇觀第188章 百官圖第176章 李迪的轉變第63章 放生池第58章 升任副使第229章 相公之德,山高水長第59章 民間亂相第76章 血染清江水第3章 秀秀(下)第48章 風波第51章 大案第145章 三不朽第15章 久違的京城第170章 早晚會反第201章 一舉兩得第42章 動盪第191章 慨然以天下爲己任第206章 望遠鏡第17章 奴僕無私財第324章 各掃門前雪第36章 他鄉遇故知第90章 發酒發肉第235章 天機第178章 重商理所當然第159章 物價要漲第320章 不祥之年第18章 徐昌定親第224章 安守本分第52章 酒鬼亭第27章 西南邊事第317章 財運當頭第121章 風高放火天(下)第121章過門不入第92章 收權第241章 羈縻還是郡縣?第313章 揚長避短第15章 對抗第196章 補丁第6章 書生張載第138章 文明之師第161章 有樣學樣第159章 物價要漲第169章 大塊吃肉第69章 國子監第180章 天章閣夜對(上)第194章 去往何處?第65章 離開河陰第224章 劉璠堡被圍第173章 再巡孟州第165章 試探第124章飛來橫財第34章 土豪的地盤第13章 諸事要請示第228章 大戰將臨第10章 新的生意第192章 殿中演武(爲勿忘黑島加更)第65章 智雲法師第129章 刻漏社第119章 斷尾求生第22章 清路第179章 你知道傻子多嗎?第160章 政策原因第43章 熊二焦五第16章 活在洛陽第116章 對衝第153章 攻城(上)第82章 水淹三軍第139章 少用茶,多用絹第42章 方田均稅第52章 虛開中路第212章 滿載而歸第81章 臭味相投第117章刀鋒下的小山村第139章 少用茶,多用絹第138章 翻唱新聲第200章 謹守其成第62章 政壇動盪第131章 三司歷代條例第156章 做事就好第205章 內外交困第59章 民間亂相第184章 商業機會第41章 串香第192章 豪客購物團第98章 破上思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