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權三司使公事

遊園外面小河邊的大柳樹下,徐平和高大全以及楊文廣、狄青三人面對面坐着,一邊說話一邊喝着酒,聽他們講這兩年的經歷。

饒是高大全一向不喜歡訴苦,在徐平面前說起三禁軍的日子來,還是抱怨不斷。日常被人排擠,或明或暗地對他各種不上臺面的小手段,日子不是過不下去,難熬就是了。

說了好一會,高大全才道:“官人回來就好了,什麼時候尋個機會,還是我們幾個到邊地去帶兵吧。再在三衙這麼下去,總覺得人就這麼廢掉了。”

徐平道:“此事急不得,且先在京城裡再忍一忍。你有今日局面不容易,現在覺得日子難過,等到出去了更加難回來,不如現在先經營一番。”

高大全不好違了徐平的意思,只好應了,看得出來心裡並不願意。

北宋之所以建立,是宋太祖在陳橋驛黃袍加身,由一幫軍中老弟兄推上臺來的,一如五代舊例。各種陰謀論可能有也可能沒有,都無關大局,最重要的是這個事實,宋朝是因爲軍隊的行爲而開國的,是一個先有軍隊再有國家的朝代。整個國家一直到滅亡,最少在形勢上一直保持軍事化管理的色彩,就連地方官府也一直保持着晚唐五代藩鎮的官吏職位和格局,地方最重要的庫稱爲軍資庫,用處就是用以贍軍。不管是“崇文抑武”也好,還是後代一部分人認爲的“重文輕武”也罷,都要明白一點,宋朝皇帝的統治基礎是京城的數十萬禁軍。最少到這個年代,還沒有任何改變,什麼文臣的忠君愛國都是點綴。

三衙禁軍纔是趙家坐在皇位上的保證,是政權不可搖動的根基,國家大政,是圍繞着皇帝怎麼更好地控制禁軍來的。禁軍能打不能打,不是取決於什麼樣的軍事制度,而是取決於皇帝對威脅的判斷,使他在皇位上坐不穩的是外來威脅,還是來自內亂?

軍事是政治的延伸,從屬於政治,取決於政治,多了千年見識的徐平,對這一點應該有也必須有清醒的認識。因兵立國的大宋,在這一點上表現得特別明顯,軍隊的戰鬥力實際上跟政治認識密切相關,政治認識變了,軍隊的戰鬥力便會飛速改變。

真宗之後治國便就講祖宗之法,而祖宗之法的主體又是由宋太宗定下來的。宋太宗對國家威脅的認識講得非常清楚,“國若無內患,必有外憂;若無外憂,必有內患。外憂不過邊事,皆可預爲之防。惟奸邪無狀,若爲內患,深可懼焉。帝王合當用心於此。”

既然認爲國家的威脅是來自於內患,那麼禁軍最重要的要求就是不作亂,至於平定反抗,只不過是捎帶手的事情。只有認識了這一政治方針,才能明白禁軍不能打的根源,實際上皇帝也不需要他們能打,只要混吃等死不作亂就算完成政治任務。

終宋一朝,這一條根本的政治方針基本沒有改變,短時間或許有變化,但很快就會把防內患當作政治的核心。用心於防內患,國家兩次滅於外族,便就不奇怪了。

在這樣的指導方針下,三衙禁軍就是個讓人恨得咬牙切齒又無可奈何的怪物,吞噬着天下大部分的財富,卻又懦弱無能。自太宗朝後,對外戰事罕有勝利。

徐平對於這一點早就有模糊的認識,在邕州的時候,他寧願組織鄉兵,也不願使用隸於三衙之下的正規廂軍,便就出於這樣的顧慮。三衙不但是自己屬下的禁軍不能打,還會天然地對抗能打的一切境內軍事力量。三衙的政治任務是消滅內患,那麼消滅內部的戰鬥力就是政治正確,實際上越是脫出三衙掌控的戰兵,戰鬥力越強。

大宋因軍而開國,政權的根基在軍隊,軍隊的核心在三衙禁軍,這裡聚集了最豐富的軍事資源。要想在軍事上有所作爲,脫離開三衙是不可想象的,不管怎麼委屈,徐平還是希望高大全能夠在三衙禁軍中培養些人脈。有了這個基礎,以後到了邊地立了軍功,纔會有更大的成長空間。也只有最後回到三衙系統中,才能夠真正功成名就。

問着高大全平時的生活狀況,徐平絞盡腦汁,希望能給他們找條路子,最少不用過得如此狼狽。誰知道想來想去,卻發現自己在三衙竟然沒有任何人脈,哪怕就是曾經建立了這個時代最重大的武勳,實際上也對核心的軍事力量沒有任何影響力。

最後只能頹然放棄,只是告訴高大全要忍耐,總會有熬出頭的一天。

正說得熱烈的時候,譚虎急匆匆地跑了過來,對徐平叉手:“龍圖,聖上派了中使來向兩位老相公問疾,人已經到莊子裡了,您快些過去!”

徐平站起身來,隨口問道:“就只是問疾,來人還帶了其他消息嗎?”

譚虎道:“來的中使我以前也沒見過,不過聽起來,好似比前幾天到的那位藍閣長的地位還高一些。聽他說,京城裡關於您和兩位相公的任命已經定了,要立即起身進京履職。”

“哦,說了我們的任何沒有?”

“說了,李相公以昭文館大學士兼修國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陳相公以集賢殿大學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龍圖,這是不是就是宰相了?”

徐平點頭:“不錯,李相公是首相,陳相公是次相,倒是不出意外。我呢?”

“龍圖以樞密直學士、右諫議大夫權三司使公事。——這我知道,就是三司省主了。”

“不出意料,何苦呢?”徐平搖了搖頭,不過兩天的時間,趙禎就繃不住了。真正的詔書和敕令要到京城去才接,還有各種複雜的手續和禮儀,不過職務終於是定下來了。徐平現在入主三司,官、職和差遣與當年主三司的丁謂一模一樣,算是地位比較高的了。真正的三司使,本官最少要給事中以上,職在學士以上,班位高於翰林學士。徐平現在的本官和帶的職只能是權三司使公事,說明官職太低當不了正任,班位低於翰林學士。歷史上後來葉清臣主三司,爲了打壓他又設了個權三司使,地位又低於權三司使公事。

走了兩步,徐平回過身來對譚虎道:“你去吩咐呂鬆,把莊子裡所有的金、銀和珠玉之類寶貨全部取出來,等我的話。李相公和陳相公身上可都沒有帶什麼錢,這次回京只怕要立即入宮,各種賞賜花費不小,不要到時手足無措!”

譚虎叉手應諾,轉身去了。官當到這個地步,每一次的升遷都要考驗一次家底,寫詔書敕令的,送官告的,一出手都不是小數目。

(備註:兩宋戰力最強的岳家軍,是獨立於三衙系統之外的,中興各大將,唯有岳飛沒帶三衙的官職。書中只是一家之言,未必正確,權當提供另一個思考問題的角度吧。)

第24章 富貴田園第111章 根源第154章 邕州舊部第95章 河邊的官署第63章 官聲第101章 抽血第271章 君子至善第78章 要知恥第322章 齊魯豪傑第205章 貨幣短缺第110章 政事不過耍把戲第7章 學以致用第222章 軍國兩張皮(上)第174章 春光第125章 誰得罪誰?第135章 邊民的選擇第1章 桂州第63章 你怕死人嗎?第158章 桃花運第58章 仙人跳第147章 主其事者,不智也!第39章 文理荒謬第261章 胡風漢風第199章 三司的難處第47章 一年一考第257章 快慢二策第155章 徐徐而進第149章 應急措施第13章 受歡迎的購物券第174章 今夜別出宮了第53章 炭價風波第111章 封堵第149章 席捲諒州(上)第200章 謹守其成第236章 堵截第183章 演一場戲第145章 彩棉的用途第131章 天才人物第78章 劉小妹的願望第181章 我喜歡這個第35章 活字第8章 讀書第265章 瀚海第220章 星空(下)第66章 心中無血,出師大吉!第160章 政策原因第26章 餘波第269章 推開一扇門第12章 權在手,跟我走第315章 結個善緣第177章 用番錢的人第30章 攻略(二)第216章 王拱辰開店(上)第305章 他們怎麼來攻?第183章 擒獲第125章 終於有事做了第166章 人才濟濟第216章 王拱辰開店(上)第172章 農事第203章 農工商聯合體第77章 訣別第73章 田二第112章 君子訥於言而敏於行第89章 猛虎入狼羣(七)第210章 有來有往第27章 牧草換豆第47章 帶毒的餌第141章 留你兩天第129章 刻漏社第118章 漸有頭緒第57章 夜戰(上)第35章 我有三策第157章 手藝差了些第309章 打個招呼第116章 清理後患第86章 你有什麼可說的?第245章 養子秘訣第173章 夜對第9章 準備抓人第55章 晏殊之論第144章 僵局第228章 大戰將臨第22章 試學士院第271章 惡劣至極第78章 提攜第141章 大頭在後面第248章 仿三州故事第109章 代君受過第230章 約定第211章 權三司使公事第244章 願爲天子牧牛羊第238章 天聖寨攻防第123章 出書第73章 田二第272章 打就是了!第6章 買書第68章 冬日牡丹第27章 不羈的黃河第223章 各軍持重第142章 話已說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