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百官圖

陽光暖洋洋的,空氣裡洋溢着花香,潔白的楊花柳絮在飛舞。盛開的桃花俏立在春天的陽光裡,微微含笑,旁邊的牡丹剛剛張開了花蕊。

晏殊坐在轉運使司的後衙裡,把手中的筆放到旁邊,輕輕嘆了口氣。

杜衍到永興軍後,朝廷裡又恢復了暫時的平靜,雖然任何人都感受到了這平靜之下的暗流洶涌。路過河南府的時候,晏殊跟杜衍見了一面,雖然沒有談論現在京城的局勢,但杜衍的從容鎮靜還是感染了晏殊,讓他從慌亂中慢慢平靜下了心神。

徐平編的《富國安民策》晏殊雖然參與得不如經前多了,但也沒有不聞不問,特別是前面的綱目部分,還是認認真真地審閱過了。

講富國,便就無法不講如何營利,講營利,就無法避過義利之辨。凡是涉及到國家理財,這個年代義利之辨是繞不過去的話題。義利是不是對立的?謀利是否是不義?這是首先要回答的問題,沒有空間逃避。不義則爲賊,不把這個問題講清楚,理財就沒有正當性。

在京城的時候,徐平曾經跟趙禎討論過這個問題,他說過,錢糧爲綱是天下公利,公利是大義。現在編《富國安民策》,依然是循的這個思路,把利分爲私利和公利。私利是人之所欲,無所謂對錯,只有跟公利發生衝突的時候,纔有義與不義的問題。私利跟公利不衝突的時候,就是無害的,跟公利有衝突的時候,公利先行就是義,因私廢公就是不義。

這些只是理論上的說法,爲了佔據道德的制高點,爲了在輿論上不落下風。至於什麼是公利,什麼是私利,什麼情況下是因私廢公,什麼情況下不是,實際上真正說起來可以扯出無數內容,而且永遠也不能分得清清楚。這只是一個原則,是道,怎麼執行原則,是技術性問題,是術,道術之間糾纏不清,遠不是幾句話能說清楚的。

這一部分的文章是徐平所寫,晏殊最近一些日子改的就是這部分內容。徐平的文章說理清楚,有理有據,但是感染力不行,缺少文采氣勢。用這個年代的話來講,就是徐平的文章尚古,屬於尹洙和歐陽修等爲代表的那一個流派。但古文運動從唐朝韓愈提出,到現在都沒有成爲文壇的主流,特別是官員的說理性文章,更是以時文爲尊。這個風氣要等到歐陽修人過中年,成爲文壇領袖之後才扭轉過來,現在還遠得很。

晏殊是時文大家,文壇領袖,這一部分內容他幾乎是按着徐平的意思重新寫過,意思還是那個意思,文字則幾乎沒有相同的。這是徐平欠缺的地方,他雖然也苦學,但駢四驪六的文章一是缺少知識積累,再一個缺少語感,總是寫不出那個味道來。

這就是歐陽修在文學上強於別人的地方,他是古文運動重要的旗手,但時文不比任何一個人差。中進士入館閣全都是靠的時文功底,就連最早受知於時文大家胥偃,娶第一個妻子偃夫人,也都是靠着時文的文采斐然。

古文指的先秦諸子的文意,重在說理,而不講究華麗的辭藻。時文則是從魏晉六朝流傳下來的賦體,講辭藻,講排比,講典故。朝廷最重要的公文制和敕,是時文使用最廣泛的領域,也是知制誥和翰林學士內外製任職資格最重要的考察內容。徐平在這一個方面的欠缺,使他不能走詞臣的捷徑,只能老老實實地靠着政績打拼。

把手中的文章又重新看了一遍,晏殊揉了揉痠痛的雙目,輕輕靠在椅背上,閉目養神。

三月了,在京西路不能一直拖下去,但回京城如何交差,他還是拿不定主意。按照呂夷簡的意思,回去之後罔顧事實,強壓京西路按政事堂的意思行事,他的心裡不願。但是與京西路的官員一起,與呂夷簡針鋒相對,直接掀桌子,他實在下不了決心。

呂夷簡在朝裡的勢力有多大,他是瞭解得最深的人之一,這麼多年出入內外,日子也不是白混的。跟呂夷簡作對,很可能用不了多少時間,自己又得被貶出京城。而且呂夷簡只有六十多歲,在朝堂里根基穩固,一個不好自己就永遠沒有機會再回朝堂了。

晏殊不是政治家,他只是個富貴閒人,這個決心真地不好下。

王堯臣從遠處過來,見晏殊靠在椅子上閉目養神,便走過來看桌子上的文章。讀到最後不由讚了一句:“學士妙筆,此文經你一改,面目迥然不同!”

晏殊睜開眼睛,看了看王堯臣,自嘲地搖了搖頭:“伯庸以爲此文說理可還清楚?”

“豈止是說理清楚,而且文中自有一股氣勢,如山洪之發,氣勢磅礴!說起來徐雲行胸中自有天地,眼光獨到,往往能發前人之未想,但寫到文章上,卻總是缺了點什麼——”

作爲天聖五年的狀元,王堯臣對這位與自己同屆的探花小弟瞭解得足夠深刻。徐平寫文章,唯恐事情說的不清楚,道理說的不詳細,丟了西瓜撿芝麻,氣勢天然欠缺。時間長了徐平自己也知道,奈何知道錯在哪裡容易,改過來卻實在不易。

晏殊卻道:“文詞終究只是錦上添花,有所本纔有用處。不是徐龍圖的文章不行,而是他的心思不在這裡,心中執着於文中道理,文詞上自然就顯得繁雜。其實真正是三兩句的短文,律絕小令,他反而沒有文裡的這些語病。”

說到這裡,晏殊嘆了口氣:“然而,哪怕是能夠妙筆生花,對於不想看的人,又有什麼用處呢?哪怕我們把文章雕琢得字字金玉,對有些人來說,只怕也是不入眼!”

王堯臣知道晏殊說的是呂夷簡,對他道:“學士過慮了,我們只要儘自己人事,最後事情能不能成,終究還是要看天意。但是我們如果連人力也不盡,又如何向自己內心交待?”

晏殊勉強笑了笑,搖了搖頭,沒有說什麼。

正在這時,楊告從前面急匆匆地趕到後衙來,見到晏殊和王堯臣在院子裡,高聲道:“剛剛來的朝報,朝廷裡真地要出大事了!”

晏殊最怕的就是說出大事,聽了這話,不由一下站了起來,緊張地問楊告:“最近上下無事,朝廷裡又有什麼風波?楊副使,朝報上說的什麼?”

楊告看了看晏殊,看了看王堯臣,才壓低聲音道:“知開封府范仲淹,進宮向聖上獻《百官圖》,指明京朝官升官次序,說政事堂呂相公,藉着百官升遷,排斥異已,安插心腹!”

聽了這話,晏殊面如土色,口中喃喃道:“範希文怎能如此?怎敢如此?!”

第293章 皇子降生第153章 各執一詞第163章 邕州舊軍第218章 銀行(下)第64章 一拍兩散第78章 提攜第140章 先聲第31章 端午(下)第85章 軍權的收與管第2章 秀秀(上)第172章 夜戰第2章 夜談一點說明(前面誤發收費章節報歉,補償方法見內容。)第52章 從此各不相干第297章 大政第61章 山歌好似春江水第167章 血肉屠場第104章 多賣酒第3章 屬下第264章 停發錢糧第261章 胡風漢風第40章 軍令之外第109章 補天裂第89章 你們要做點善事第33章 家信第253章 收網第189章 側翼牽制第247章 誰不知我高提轄!第55章 合作社第316章 党項投宋的人第116章 場務戒嚴第14章 歐陽修認輸第128章 用纔不用德第309章 打個招呼第93章 新格局第147章 破綻第20章 西行第49章 天津曉月第137章 事不怕細第111章 李覯第165章 呂夷簡的條件第55章 利用第112章 行者徐平第300章 相國寺書會第15章 擺攤第79章 皇帝的後花園第320章 不祥之年第143章 舉手之勞第207章 交錢保平安第15章 理政(一)第49章 事發第124章 死城第57章 夜戰(上)第212章 滿載而歸第50章 大典(上)第206章 兄弟鬩牆第195章 荒蕪的土地第211章 困獸之鬥第50章 抓捕第272章 換將第265章 瀚海第88章 猛虎入狼羣(六)第185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第156章 做事就好第150章 席捲諒州(中)第231章 隴右遊騎第312章 你們去偷襲第182章 你是金子做的第62章 宰相氣度第202章 李覯的去路第24章 大動作第107章 以僞收假第178章 大獲全勝第114章 千古佳對第33章 公事中沒有我覺得第3章 一路千里第18章 徐昌定親第10章 生財之道第63章 放生池第173章 再巡孟州第3章 屬下第155章 攻城(下)第205章 蛻變第41章 串香第169章 應急安排第170章 思家的情緒第114章 盛宴第274章 邕州軍入京第33章 我有秘法第127章 素手解煩憂第130章 飲鴆止渴第169章 砲擊軍營第251章 多爭堂除第271章 君子至善第271章 君子至善第45章 京城故事第34章 磨鍊第184章 爲什麼呀?第127章 素手解煩憂第56章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