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頭重腳輕

公吏上了茶,徐平對李參道:“沒想到李相公對我們的書如此用心,不知道有什麼要告誡我們的沒有?他是元老重臣,出入內外數十年,必然有不一樣的見地。”

李參道:“相公說他對於京西路的新政並不是很清楚,具體的施政沒有什麼好說的,相信都漕比其他任何人都心裡有數。對於《富國安民策》,倒是提了幾句,讓我轉告都漕。”

“哦,李相公說了什麼?我自然洗耳恭聽!”

“相公的意思,是說這書裡講的如何生財聚財,官府如何施政足夠細了,但其他的內容還有欠缺。若是重修定稿,最好在這些方面着一下力。”

徐平道:“不知李相公說的是哪些方面,有沒有明示?”

“比如說,書名《富國安民策》,但現在於富國上着力過重,安民上着力太輕。雖然說國富則民安,但最好還是在國富則民富上費些筆墨。依相公的意思,這書裡講的實際上有國富則民富的內容,但卻沒有突顯出來。還有一點,書裡對如何施政生財聚財講得儘夠細緻了,但對於如何防止經手官員舞弊,如何考評官員政績,卻沒有提及。特別後一點,相公一再囑咐,冶國之策,必然要防弊,而依新法考評政績更是重中之重。如果不在這上面多廢些筆墨,日後推行下去,必然生出無數煩惱。”

徐平從邕州通判幹起,政壇上打滾也近十年了,李迪說的,他稍微一想,便就明白了其中的意思。這書之所以引起了李迪的重視,最重要的是富國和安民的統一。

按照以前主流的觀點,這兩者是對立的,不可兼得。既然《富國安民策》把兩者統一起來,便就要在這個統一上下功夫。把國富的同時民也會富講清楚,並突顯出來,就能夠堵住那些認爲國富則害民的人的嘴,這一點其實對於佔領輿論制高點非常重要。

至於第二點,則是指出了現在《富國安民策》寫的時候頭重腳輕的缺點,簡單說就是在道上用力過猛,在術上用力太輕。書裡講的道理哪怕都是對的,但怎麼實行,卻沒有講清楚。防弊倒還在其次,關鍵是怎麼考評。新的施政理論必然會帶新的施政體系,怎麼是做的好,怎麼是做的不好,評價標準與以前必然不同。作爲治國之策,這一點是一定要講清楚的,不然實行下去,肯定會帶來混亂。

京西路沒有亂,是因爲考評是徐平本人在做,他是轉運使,不需要別人定規矩。而推行到其他路,沒有定下考評的規矩,漕司和憲司就會茫然不知所措,影響到新政的施行。

徐平一心要立新的理論,對具體施政上確實考慮不多,他自己心裡有大致的方案,但並沒有細化出來。在潛意識裡,徐平還是在當自己在做這些事情,所以並不需要講得很清楚,但在李迪的眼裡,就明顯覺得不夠了。

施政措施和防弊措施可以慢慢摸索,考評體系不能等,最少要先建立一個原則。這樣纔可以在推行新政的時候,讓相關的人羣知道該怎麼做,向哪個方向用力,不至於一開始就弄得一團糟。李迪性子粗,不注意細節,但反過來,在大方向上還是很敏感的。

徐平想來想去,覺得李迪說得相當有道理,對李參道:“你且稍等,我們再談。”

說完,吩咐公吏到房裡把其他人喚出來,一起聽一聽,想一想。

幾個人出來,徐平讓李參把李迪的話又說了一遍,聽完王堯臣道:“李相公出入內外數十年,想的必然比我們周全,他如此說是有道理的。反正現在只是初稿,我們後面把這些內容加上就是。”

趙諴道:“如此一來雲行就要多費些心力了,如何考評,你比其他人都清楚。京西路今年考評一切順順當當,州縣心服口服,你當轉運使的當然比別人明白。”

王堯臣點頭:“不錯,考評如何做還是要雲行來拿主意,大的原則出來,我們從旁參謀。”

徐平想了想,這事情確實是自己做最合適,便道:“好,便就這麼定下來。但是官富如何帶動民富,還是要伯庸和君貺多出些力,畢竟沒有比你們兩個感觸更深的了。”

王拱辰道:“今年賺的錢,多數都流到河南府來了,王通判自然比別人清楚。但是我的營田務雖然也賺了不少錢,到底是官面上的,不好說民富吧。”

徐平笑道:“你也不用謙虛,此事就由你和伯庸一起完成。營田務在地方,有了錢便就會修路,便就會築壩,這些路和水地方用不用?你們總要從地方上買東西,百姓賺不賺你們的錢?有營田務的地方,百姓是不是比其他地方富裕一些?”

“比別的地方富裕是有的。說起這事情就讓我頭大,營田務在地方,跟民間百姓一樣要交稅交糧,甚至有的州縣把徭役都攤到營田務頭上來。出了事情打官司,好多地方的州縣官府也不說幫一幫,把我們當冤大頭宰。都漕,你這事情有沒有道理?我給地方那麼多錢糧,又在同朝爲官,不說官官相護,總要念點交情吧?”

“此事是兩難,讓地方上管不到你們,地方爲難。這麼大塊頭個營田務在治下,州縣管不到很事情就難做,鬧得不好還會被營田務壓一頭。讓地方上管吧,他們的治績是不把營田務算在內的,當然是能割下一塊肉來就割下一塊來,唐僧肉人人愛吃嗎。李相公說的考評要有大原則,從這一點看來確實有道理。”

這就是整體利益與地方利益的矛盾,營田務直屬三司,屬於國家層面的,做得再好也是王拱辰的政績,地方官員又沾不到什麼光。爲自己前途着想,州縣官員當然選擇從營田務爭利益來補地方,好處是落在他們頭上的。這不是考慮不考慮大局的問題,考評體系如此,誰想出力不討好。

按《富國安民策》,以後類似營田務這種龐然大物還會有很多,怎麼平衡跟地方的利益確實是個難點。李迪看出了這個問題,因此提醒徐平,現在講的頭重腳輕了。

政策是由人來執行的,不考慮執行政策的人會怎麼想,做什麼樣的選擇是不合理的。

徐平的改革總的來說是做出一塊新的蛋糕,儘量不損傷所有人的既有利益。但是新出來的利益如何分配,多了少了,還是會有矛盾。哪怕是一時想不出來萬全的辦法,徐平還是要訂出一個能被廣泛接受的原則。

第30章 男兒立功在邊關第57章 孫二郎的生意經第132章 兌水再賣第45章 安撫第318章 落井下石第204章 換相(下)第28章 月夜第80章 起風雷第54章 心有不足第27章 夜宴第64章 不同的生產方式第51章 各有去處第164章 我也不想來啊第20章 送行第172章 提綱挈領第127章 素手解煩憂第96章 三司刻書局第140章 最大債主第257章 快慢二策第13章 糉子第138章 憤怒第143章 推卸責任第136章 握成拳頭打人第176章 錢糧爲綱第179章 請從三司始(補上月欠更)第32章 東華門第44章 細鹽第228章 歐陽修論錢第96章 改天換地第124章 誰願意掃垃圾第170章 曲線挽留第195章 荒蕪的土地第210章 狄青第52章 童七郎第31章 端午(下)第234章 龍遊淺灘被蝦戲第82章 立足於打第33章 公事中沒有我覺得第70章 無所不包的三司第209章 送禮第297章 伎藝人第23章 生意第23章 蔡襄之錯第33章 公事中沒有我覺得第21章 歐陽修的疑惑第47章 吃點苦頭第119章夜戰第58章 升任副使第13章 兩手都要硬第190章 谷口初戰第77章 賬目第51章 綠影亭第308章 怪物第44章 打起來了第319章 使節第95章 契丹的算盤第50章 防秋第5章 歲除第65章 名將第163章 恩出公門第300章 相國寺書會第159章 人手難題第15章 久違的京城第160章 政策原因第78章 要知恥第172章 農事第178章 你不是那塊料第142章 配合第107章 新錢之論第81章 臭味相投第70章 無所不包的三司第244章 孤單應對第98章 定策第182章 天章閣夜對(下)第88章 南來的漢人第191章 王素的心思第10章 詔旨回京第193章 一攻一守第82章 牙痛不是病第258章 有一種態度叫沉默第23章 流民第232章 狼煙第149章 席捲諒州(上)第322章 我們一起講道理第243章 算賬第62章 這有何難?第191章 反擊第206章 兄弟鬩牆第235章 課餘時間第117章 僵持第203章 換相(中)第184章 自傷身世第90章 猛虎入狼羣(八)第40章 炸山第141章 分頭行事第31章 造紙第21章 衆人到來第157章 考察的外商第48章 現場演示會(上)第43章 盼盼要定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