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世道要變

一過了年,春天立刻就到了。冰雪已經消融,土地變得鬆軟,天上有鳥高飛,地上兔狐在奔跑。柳樹悄悄地吐出了嫩芽,桃杏羞答答地露出了花蕾。

吹在臉上的風已經沒有了寒意,讓人覺得神清氣爽。

李參步履輕快地走進後衙,一到李迪的院子裡,就看見他坐在陽光下。李迪的頭髮已經蒼白,戴着老花眼鏡,聚精會神地在看自己年前帶回來的《富國安民策》的初稿。

到了跟前,李參輕輕咳嗽一聲,行禮道:“相公,各縣已經交了春耕的書狀上來。”

李迪擡起頭來,摘下老花眼鏡,對李參道:“這些你拿主意就好了,若是沒有特別要緊的事,不需要稟報我了。對了,前兩日我讓把官印放到你那裡,收到沒有?”

“收到了。相公擡愛,下官自是感激不盡,只是官印是朝廷權柄,怎好放在下官那裡?”

李迪笑着道:“放在你那裡有什麼不妥?就是在我這裡,也是小吏保管,什麼時候用了印有的我都不知道。好了,你兩印同掌,州里的事情除非特別大事,自己拿主意就好。”

李參躬身行禮,點頭稱是。

地方政事,必須知州和通判連署,能夠一個主官做決定的事情很少。這本來是爲了防止地方官做大的措施,但也會造成政事拖延。李迪信得過李參,乾脆把知州的官印也交給他,一般的政務就讓他直接處理了。官印並不是由長官帶在身上的,而是由專門的公吏在保管,白天主官交給長官廳,由當值的幕職曹官用印,晚上主官再收回去,防止手下官員偷偷濫用。現在兩個官印都在李參手裡,相當於長官廳和通判廳合二爲一了。

讓李參坐下,李迪拍了拍手中的書道:“你們編的這本冊子,我大致看過了一遍,有些話對你講。你記下來,若是覺得合用,就帶給徐平,看看有沒有用處。”

李參拱手:“相公指教,下官洗耳恭聽!”

“不用那麼嚴肅,就當我們平常聊天,能聽則聽,不能聽則罷。”李迪擺了擺手。“編出這本書來,可見徐平是真動了腦子的,去年的新政,不是心血來潮。自他在邕州提舉蔗糖務,錢糧增收之廣,可以說本朝立國以來無人能比。以前是邕州偏遠,大家只知道他增收了那麼多糧,招攬了許多人戶,具體個什麼情形,卻沒人說得清。他送到朝廷裡來的奏章雖然寫得詳細,不過衆官先入爲主,總是覺得有些虛誇,無人重視。前幾年在三司主持鹽鐵司,討論了錢法,卻並沒有改錢政,大家對他的說法也只是覺得有些新奇罷了。至於新開的場務,三司鋪子,弄出許多新鮮玩意,也只是說一句他心思奇巧。惟一就是廢了官員俸祿的折支,全部發實錢,讓京城官員實實在在得了好處。”

李參道:“以前大家並不知道徐都漕心裡怎麼想,確實是有些疏忽了。”

“是啊,看這本《富國安民策》,徐龍圖其志不小啊!富國的同時又讓民安,這種事情以前哪怕就是有人想,也會被斥爲妄談,完全不可能的事情。天下之財有定數,不在官則在民,爲政之要,務在清靜,節用愛民。不擾民,少賦斂,則百姓自然富足。這話說的不僅僅是道理,還是做官的官箴,照着這樣做的就是好官,反着來就是害民。現在徐平把這一切都反了過來,按着書裡的說法,財富是人的勞作創造出來,則不但沒有定數,更加沒有不在官則在民。只要方法得當,官府手裡的多了,百姓手裡的錢也水漲船高。”

李參道:“其實先賢並不是沒有類似的說法,管子招攬商人,使民煮海爲鹽,齊國坐享鹽鐵之利,終成一代霸主。鹽鐵之論,自漢武帝用桑弘羊之後,也是爲政正理。”

李迪搖了搖頭:“不一樣的。鹽鐵之論,講的還是聚斂,本朝鹽茶酒專榷,這個道理很多人都想明白了。其實這書裡講得很清楚,鹽禁相當於對全民加賦,酒禁則是相當於對富人收稅,茶禁則位於兩者之間。鹽鐵,跟這書裡講的財富能夠被創造出來,有着根本的不同。說實話,若是沒有徐龍圖這一年在京西路的作爲,這種說法我都會認爲是妄談!”

李參長於理財,但他的思想比較傳統,總是習慣於向前朝的經驗靠攏。特別是唐朝的第五琦和劉晏兩位理財大家,他們的政策李參研究得比較深。《富國安民策》李參做的是通商的部分,對於基本理論的理解遠遠比不上李覯和王拱辰。

把手裡的書放下,李迪對李參道:“通判,你是參與過編這本書的,有沒有這樣一種感覺,若是照着這《富國安民策》裡說的做下去,世界要大變了!”

李參想了一想才道:“有的時候我確實會這麼覺得,但事後仔細想一想,其實也未必至於。自天皇五帝,數千年來,史上什麼樣的事情沒有發生過?擔心天下大變,不過杞人憂天而已。當然,這只是我的感覺,相公想的或許不同。”

“要變了啊!以前講天下富足,是要耕者有其田,本朝不抑兼併,不知道遭了多少人的非議。但按這書裡,耕者有沒有田反而不重要,只要產出越來越多的糧食就好。我本來要說這是謬論,但有營田務和蔗糖務的例子擺在那裡,又無話可說。上自三司下到地方各州縣,從坑冶鹽場到酒樓宅店,無數生意在官家手裡,許多人說是與民爭利。但按照這書裡說的,這不但不是與民爭利,還是爲民謀利。有了這些官家的場務,整個社會的財富水漲船高,百姓有更多的生意可以做,有更大的利處去謀。若是以前,誰敢這麼說我必定要斥之爲胡言亂語,但今年有西京城裡的棉布生意在那裡,城裡不知多少人家用場務裡賣出來的棉布賺了大量的錢財,光做成衣發家的就不知道有多少。事實擺在這裡,你還有什麼話說?京西路就我們孟州和襄州不行新政,結果我們兩州考評最差。張耆是武臣,自幼事先帝於藩邸,他不在乎這些,通判,嘴上不說,我的心裡總是覺得顏面無光啊!”

說到這裡,李迪連連搖頭:“世道要變了啊!徐平說要立萬世之法,如果這本《富國安民策》裡說的,徐平真地能一一證明出來,天下要大變!”

聽了李迪的話,李參的心裡有些忐忑,小聲問道:“相公以爲,這是好事還是壞事?”

“國富民安,如果真能做到這兩點,當然是好事!我們讀聖賢書,入朝爲官,遊宦四方,爲的是什麼?難道就爲了那一點俸祿?當今之天下,富者變窮,窮者變富,不過是一兩代人幾十年間的事情。哪怕是位極人臣,爲當朝宰相,難道就能保子孫富貴了?太祖太宗兩朝的宰相重臣,現在子孫衣食不繼的有多少人!徐平真地能做到國富而民安,則此書足以當萬世之法,傳之後世!”

李參道:“下官也是這麼覺得。所謂聖賢大道,學了難道不也是爲了治世,能夠讓國家強盛百姓富足嗎?只要做到國富民安,此書就是有用!”

李迪輕輕撫摸着手裡的《富國安民策》,一時沉默不語。自五代起,民間的興衰榮辱便就不斷地在詮釋着世事無常這句話。富人突然間變窮,窮人一夜暴富,這樣的故事每時每刻都在發生。就是做了大官,生前一世富貴,也難保子孫會淪落成什麼樣子。太宗時候的樞密副使張遜,本來是藩邸舊臣,一路做到執政,夠顯貴了吧?他的孫子張先還中了進士第,結果後代連自己的宅子都保不住。前一段時間因爲子孫衣食無着,不得不把府第賣給了程琳,還被程琳坑了一把。

社會意識是由社會存在決定的,這樣乍富乍貴的社會環境,造就了這個年代人們的思想。一部分人接受了這個現實,對於新的事物坦然接受,並且不斷突破舊的束縛,勇於大破大立。還有一部分人對這種社會階層空前的流動性心生恐懼,拼命地想把社會拉到以前舊的軌道之中,妄圖重新建立起穩定不變的社會秩序來。

用徐平前世的話說,這個年代既催生出無窮多的破舊立新的改革者,也催生出許多妄圖穩定舊秩序的頑固的保守者。兩方陣營針鋒相對,哪方都不缺少支持者。

李迪是中立派,他出身寒門,幼時受知於文學大家柳開,認爲有公輔之才。考進士雖然有些波折,但最後高中狀元,受知於兩代皇帝,位至宰輔。他沒有什麼子孫富貴千秋萬代的想法,世道變了就變了,只要向好的方向變就行。

這是李迪的根本立場,也是他在孟州考評在本路最末的時候欣然接受,並立即決定在轉過年來行新行政的原因。認真讀這本《富國安民策》,也是同樣的原因。

第158章 三司新人第44章 往事難回首第37章 月夜雜談第36章 手舞足蹈第321章 兩萬匹馬第170章 文人的優越感第57章 暗箭第157章 塵埃落定第185章 三司商鋪第131章 三司歷代條例第231章 核心鹽鐵司第115章 徐昌聽到的消息第151章 抓捕第95章 垂釣黃河第187章 時差第265章 瀚海第214章 蠟丸第138章 馬踏諒州(下)第164章 新舊衝突第28章 文明世界纔有德第182章 再起風雲第200章 謹守其成第69章 姚黃魏紫第39章 按律當斬第140章 兵發廣源州第51章 新的消息第49章 串連第314章 偷營第86章 不要放走党項人第110章 過河拆橋第189章 棉花推廣第8章 老朽別無所求第131章 亂起欽州第53章 一條出路第277章 威力驚人第292章 兄友弟恭第42章 酒名第148章 軟着陸第325章 還可以做朋友第21章 黃白朮第65章 名將第48章 好漢惜好漢第18章 種士衡第183章 富國安民策第11章 酒精燈第79章 皇帝的後花園第328章 下下之策第160章 呂公綽第27章 牧草換豆第57章 夜戰(上)第125章 誰得罪誰?第84章 重奪甘谷城第279章 黑吃黑第92章 世事誰能預料第163章 兩府議事第319章 使節第28章 殿中議事第310章 死局第200章 前方升龍府第181章 錢明逸第209章 送禮第71章 戰場第97章 布衣上書第21章 矛盾第42章 方田均稅第21章 衆人到來第69章 失意者第75章 林素孃的火氣第151章 新市場第160章 政策原因第120章 不如降了?第67章 找盟友第138章 文明之師第5章 高大全第306章 貨幣循環第24章 煩心事第62章 政壇動盪第234章 導洛入汴第203章 打鐵趁熱一點說明(前面誤發收費章節報歉,補償方法見內容。)第96章 改天換地第61章 按戶配炭第7章 實際演示第183章 富國安民策第301章 談的人來了第77章 訣別第75章 林素孃的火氣第192章 殿中演武(爲勿忘黑島加更)第224章 數字會說話第38章 出仕第190章 谷口初戰第157章 清場第108章 對面的人家第112章 君子訥於言而敏於行第158章 淥州戰事第156章 破城第159章 物價要漲第85章 孫七郎的差事第201章 陛辭第35章 食物和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