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稱提之術

公吏帶人把車上的彩棉搬了下來,徐平吩咐道:“你們按照以前的吩咐,每一種都要一樣一樣地試,不要烏七八糟什麼都弄到一起,最後看不出是個什麼樣子。”

公吏應諾,帶着人去準備了。

做試驗是項技術活,從一開始要達到什麼目的,怎麼安排,怎麼處理結果,最終得出什麼結論,沒有進行過相關培訓的人是很難做好的。

從決定設立錢莊那時候起,徐平便就設了這處小工場,專門製作京西路需要的各種票據。票據所用的紙,全部都是由這裡自己製造,同時進行各種紙張的試驗。將來如果發行紙幣要用什麼紙,徐平希望通過這裡的試驗有一個答案。

這一年的時間,從這個年代交子之類常用的楮紙,即用楮樹皮製的紙,到用桑樹皮和麻布麻桿,甚至漁網之類,幾乎試了個遍。至於常用的如宣紙竹紙,那就更不用說了。最終徐平發現最好的紙幣用紙原料是棉花,特別是附着在棉籽上那些最短的棉纖維,造出來的紙既結實耐用,又利於印刷,而且還適合於處理各種防僞印記。

這就是徐平爲什麼讓王拱辰專門留意彩色棉花的原因,如果能用彩色棉花製出相應的紙張來,將來就可以作爲紙幣的專用紙。僅此一項,就大大提高了製造僞幣的成本。

從紙幣產生的那一天起,比如益州的交子,便就出現了假幣。不過是交子使用範圍有限,在一個比較小的區間容易控制,並沒有造成特別惡劣的影響。

紙幣基本上不會因爲僞幣而崩潰,僞幣只是加大了紙幣系統的成本而已。只要紙幣的信用不崩,僞幣就只是癬疥之疾。不過對於紙幣發行者來說,總是希望用最小的代價衝抵掉僞幣帶來的發行和使用成本,從而得到最大的收益。

這一點對於徐平來說尤其重要。如果推出紙幣,結果因爲僞幣氾濫搞到官方沒有什麼收益,甚至是負收益,那紙幣的前景便就蒙上了一層陰影。正是因爲如此,雖然知道防僞並不是紙幣發行的關鍵點,徐平還是傾注了巨大的精力。

看着公吏帶人離去,王拱辰好奇地道:“都漕怎麼想起用棉花製紙來?”

“試出來的唄!我又不是神仙,怎麼知道用什麼製紙最好?只好一樣一樣試。這一年來,常用的不常用的製紙原料這裡都試過了,還是棉花最好。”

王拱辰看看那碩大的棉包,總覺得變成結實的紙張很神奇,又問一句:“只用棉花?”

徐平看着王拱辰,笑着搖了搖頭:“君貺,這話你可不用問,要擔嫌疑的!”

王拱辰立即明白過來,這麼重要的事情,當然是知道的人越少越好,搞不好這整個小工場裡就沒有幾個人知道配方。不過心裡不痛快,嘴上不服:“我只是隨便問問,誰想知道這些?我只問都漕,今年三司如果不撥銅錢下來,營田務的債務怎麼辦?我手下成千上萬人,可是要靠着這錢吃飯呢!讓他們不開心,我還怎麼讓大家幹活!”

“錢是一定不會少的,你也不用急在這一時。鹽鐵副使王博文剛到西京城,說是要去祭拜皇陵,我看多半是爲了這件事來的。到底如何,還是看他回京之後的消息。”

王拱辰的神色這才緩和了一些,問徐平:“都漕,你說王副使回到京城去能想出什麼辦法來?真能夠變出那麼多銅錢來?我覺得還是有些懸!”

“君貺啊,銅錢只是錢的一種,爲什麼你就只認準了這一種呢?以前的銅錢還不是一樣不夠,官員俸祿都不得不折支,還不是一樣過下來了?再者說了,以前錢帛通用,銅錢不夠,還有大量的絹帛,難道不是一樣可以用?”

“絹帛?”王拱辰聽了徐平的話就笑,“都漕你不出去打聽打聽,現在的絹帛是什麼價錢?以前一匹絹一貫多錢,現在只有六七百文,誰敢要啊!這要是按着六七百文收了,過段時間變成三四百文一匹,找誰說理去?”

徐平笑了笑:“這話你聽誰說的?京西路的絹價可沒跌到那麼低。”

“是,河南府和附近州縣是沒有,但外路州縣已經跌下去了啊!就是京西路,孟州和襄州的絹價一樣跌了下去。我聽說了,京西路各州都嚴防外路州軍的絹帛運進來,這才讓絹價跌得不厲害。如果不是這樣,河南府的絹價一樣也得跌一半下去!”

“襄州和孟州不行新政,當然不能跟京西路的其他州縣一樣看待,他們那裡的絹價只能跟外路州軍看齊。而京西路的絹價,是跌不下去的。”

王拱辰奇道:“爲什麼?你這裡的絹價高,就總會有人運進來賣!”

“有人運進來,我便收重稅,看他們有多少錢向這裡面搭!本來嗎,絹價下跌,固然有棉布大量上市的原因,但更是因爲三司處置不當,亂了陣腳。”

“這話怎麼說?三司難道還能強行讓絹價漲上去?”

“爲什麼不能?川峽幾路通行鐵錢,以前曾經銅錢鐵錢並行過,你有沒有聽說過稱提之術?就是因爲銅鐵錢並行,防止一樣貴一樣賤而用的法子。”

王拱辰想了想才道:“貌似聽過,只是不甚明瞭。”

“當錢有兩種,一起並行的時候,爲了防止兩種的比價時高時低,便就要稱提。唐朝時錢帛並行,是用官府強行規定兌換比例的方法,並不好用。真正有用的,一是控制市面上錢的數量,再一個官方調節,一種貴了官府便多發一些出去,賤了便就收一些回來,這些綜合起來的法子,便就是稱提之術。現在其實市面上也是錢帛並行,棉布上市,絹帛的價錢下跌,按稱提之術,三司及各地官府應該買入絹帛,投放銅錢,才能把絹價穩住。雖然棉布流行之後絹價總是還會跌下去,但不至於如此暴跌,引出無數事端。結果現在絹價跌了,三司和各地官府不但不收絹,還帶頭把庫裡的絹帛拋出去,不是沒事找事嗎?”

王拱辰愣了愣道:“就是按你說的稱提,三司手裡怕沒有那麼多錢吧——”

“要多少錢?絹帛本來大多就在官府的庫裡,不放出來市面上能有多少?只要絹價能夠暫時穩定住,就還能當錢用,哪裡來那麼大的銅錢缺口!所以你說擔心沒有錢還給你營田務,我告訴你不用擔心,現在三司的銅錢補窟窿不夠,暫時穩住絹價還是夠的。”

第180章 重召舊部第94章 春狩防秋第209章 截斷後路第108章 彎弓射箭第286章 毛錐子能退敵耶?第270章 震懾第172章 能戰方能和第125章 終於有事做了第46章 意料之外第143章 新車新炮第294章 打出個太平第276章 牽連衆多第242章 節制三路第174章 公事公辦第271章 惡劣至極第146章 立言之志第63章 放生池第259章 前途未卜第8章 竟有這種事?第86章 兩全其美第159章 新的考驗第67章 挖三司牆角第146章 立言之志第21章 忠州的故事第109章 代君受過第184章 爲什麼呀?第92章 收權第146章 柳暗花明第16章 煤球爐第22章 新米第192章 殿中演武(爲勿忘黑島加更)第186章 有錢人第31章 探花郎第311章 全國統籌第153章 塵埃落定第329章 私下奏對第42章 遠方的稀罕物第25章 追捕逃亡第232章 李覯出仕第127章 堵門要賬第245章 亡周室者秦第275章 驅虎吞狼第149章 伏閤夜對第87章 猛虎入狼羣(五)第45章 扶你上馬可好第20章 繡花枕頭第60章 騷亂第32章 春暖花開第20章 繡花枕頭第305章 《景祐會計錄》第131章 瘋狂時代(二)第3章 人之將去第34章 都不可行第243章 存利去弊第263章 狄青的請求第105章 神道設教第79章 麻煩看清楚第308章 怪物第95章 看自己的人第170章 兩府並立第172章 夜戰第51章 菩薩轉世第92章 餘波未了第78章 要知恥第183章 擒獲第65章 永寧侯府第40章 冬雨第90章 猛虎入狼羣(八)第37章 一不做二不休第221章 廢折支,發實錢第153章 各執一詞第202章 李覯的去路第171章 萬事操之在我第117章 門外來了青羅傘第119章 斷尾求生第201章 陛辭第103章 李覯趕考第130章 我要做土豪第82章 別機機杼第189章 棉花推廣第170章 文人的優越感第19章 遊園第39章 李參的任務第16章 嶺南故人第12章 治術(三)第223章 軍國兩張皮(下)第55章 官衙送別第97章 布衣上書第159章 人手難題第104章 往事難忘懷第165章 試探第27章 歷史的輪迴第36章 釀酒第45章 白砂糖第179章 請從三司始(補上月欠更)第199章 傳承第8章 老朽別無所求第141章 大頭在後面第106章 桑懌南來第29章 孫沔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