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各司其職

酒菜上齊,徐平舉杯對在座的楊告、種世衡、趙諴、李覯和李參幾人道:“諸位遠來是易,先飲一杯酒,權做爲你們接風洗塵。”

飲過了酒,徐平把酒杯放下,對衆人道:“爲什麼叫你們來,去的書裡已經說得很明白了,有什麼不清楚的,你們儘可以問,我們邊喝邊談。等到酒菜用完,你們便就都住在轉運使司的後衙裡,這幾天把錢莊的規例寫清楚,不要誤了王副使回京。”

坐在最下手的種世衡站起來拱手:“都漕,錢莊的事情下官一向參與不多,只怕——”

徐平擺手:“無妨,寫具體的規例你可以不參與,在一邊看一看就好。如果臨時有什麼雜事,比如要查哪些賬籍之類,你可以幫忙。”

種世衡應諾,坐了回去。

李參有些猶豫地說:“都漕,孟州並沒有設錢莊,規例雖然我都清楚,可錢莊具體是怎麼做我委實是有些不清楚,是不是換——”

“就是因爲孟州沒有設錢莊,所以才找你來。設了錢莊如何,不設錢莊如何,兩者的差別沒有人比你清楚。找你來,就是要把這區別寫進去,寫清楚。”

“下官明白,下官一定盡心盡力!”

見沒有人再說話,徐平正要坐下,身邊的趙諴道:“雲行,有句話不知我當問不當問?”

“坐在這裡的沒有外人,希平有話儘管講!”

趙諴道:“編寫錢莊規例,說起來也有許多種編法。應付差事是一種,真要拿了去照着做自然又是一種編法。不知雲行這次要的,是哪一種?”

“比真要拿了去做的還要詳細的那一種!不但要把錢莊的規例講清楚,還要把爲什麼設立錢莊的好處講清楚,要讓看的人一下子就明白,爲什麼設錢莊,怎麼設錢莊!”

趙諴點頭:“如此說,我就明白了,定不辱使命!”

這次編的規例,不僅僅是給陳執中應付差事用,也是爲了後來建立銀行做準備。徐平有一種預感,事情最後還是要落到自己的頭上來,最好從一開始就把事情做踏實。陳執中把事情端到朝堂上去討論,不管結果如何,總是一次思想上的爭論。

酒足飯飽,徐平給幾人分配了任務。楊告和趙諴負責錢莊所有的具體規例,要從轉運使司如何管理到每家錢莊如何運作,講得清清楚楚。李參則負責錢莊對民間的影響,從好的方面壞的方面,實行錢莊政策的地區和不實行錢莊政策的地區,分開對比着講。種世衡則負責打下手,參與每個環節的討論,同時負責與其他衙門必要的連絡。

最後,徐平對李覯道:“你與我一起寫序,說明白爲什麼設立錢莊,設立錢莊要做成什麼事情,我們做到了哪些,哪些還有欠缺。如果要實行,後續要怎麼做。”

李覯起身應諾。

徐平點頭讓李覯坐下。這是他看好的人,也是自己一手帶出來的人,也是寄予了厚望的人,最最核心的工作,徐平帶着他一起完成。序言實際上是徐平對這個年代金融系統的整體想法,要有理論,有實踐,要能說清楚,讓人能看懂。徐平不是天才,想的不一定完全正確,也要有人與自己討論,提出不同的意見,兼聽則明,偏聽則暗。李覯是個合適的人才,既能夠充分遵重徐平的意見,又可以把這些意見上升到理論的高度。

一切安排完畢,徐平吩咐公吏收拾座空的小院,讓大家全部搬進去。這幾天裡吃住都在那小院裡,一起生活,一起工作,不把事情做完就不要出來了。

正在忙裡忙外的時候,公吏進來通稟,營田務的王拱辰來了。

對王拱辰徐平沒有什麼好避諱的,讓公吏直接引到了大家聚會的地方。

隨着公吏進來,與衆人見過了禮,王拱辰看着公吏正在收拾的桌子,奇怪地問道:“今天什麼子?都漕怎麼帶人在這裡飲宴?這種事情你可是少做!”

官員聚飲是這個年代的日常,特別熱衷的如像前宰相寇準,更是無日不宴,甚至經常通宵達旦。埋首尺牘之中是被官員們排斥的,通曉政務的正面例子大多數是用手段籠絡公吏,同時給以足夠的威懾,讓他們盡心做事,不敢欺瞞。能夠把必要的公文都過目,已經是官員不可多得的勤於政務的了。像徐平這樣親自處理政務,公吏只是打下手的,實際上非常少見。在官員們看來,徐平這樣的是異類,可以欣賞,不可以模仿。

在公務上用的心思多了,娛樂的時間自然就少了。不管在哪裡上任,徐平都極少組織屬下官員飲宴遊玩,他更願意把公使庫裡的錢用各種名義當作福利發下去。不能發現錢的時候,便就換成柴米油鹽服飾鞋帽這些必須品。所以在他手下做官,吃吃喝喝的少了,但落到手裡的實惠卻不少,也並不引人反感。

正是因爲如此,王拱辰才覺得新奇。什麼時候徐平開了竅,在衙門裡擺起筵席來了。

徐平把事情約略說了一番,問王拱辰:“今天怎麼有時間到城裡來?”

王拱辰道:“你一直讓我種七彩的棉花,今年算是終於有了收成,我特意親自送到你衙門裡來。不過我話說在前頭,產的棉花是有顏色,但顏色灰暗,遠不如染得鮮豔。這是這種作物的天性,誰也沒辦法的,可不是我不用心。”

徐平笑道:“我自然知道,棉花真能種出五顏六色的來,而且顏色鮮亮,那也就不會專門培育白色棉花了。彩棉有彩棉的用處,顏色灰暗一點也沒什麼。”

說完,徐平讓楊告領着衆人住到小院裡,自己與王拱辰到前面院子裡看運來的彩棉。

棉花的顏色天然就是彩色的,這個時代的原生棉種不但是有各種顏色,而且哪怕就是白色棉花,也遠不像後世的那樣潔白如雪。隨着徐平穿越過來的棉種,比這個年代的所有棉花都潔白得多,放在一起對比特別明顯。因爲那是經過長時間特別培育出來的,爲的就是染色,越是潔白的棉花越是容易染出漂亮的顏色。這個時代的棉花織出來的布實際只能染成深色,沒染色的素布泛着昏黃,比徐平前世說的老土布還是灰暗許多。

今年河南府的棉布之所以值錢,也是因爲這潔白的顏色,染色之後,鮮亮可比絲綢。

第135章 節制兩路兵馬第170章 兩府並立第76章 那些同年第130章 飲鴆止渴第50章 京城故人第53章 秦二第150章 寓兵於民第89章 猛虎入狼羣(七)第210章 我爲什麼跟個閹人談?第26章 餘波第98章 一起發財第296章 內外有別第297章 大政第319章 和戰兩難第106章 找你算賬第167章 獵犬第215章 合夥第21章 同年第162章 風波驟起第144章 機動利器第223章 軍國兩張皮(下)第28章 竹筐裡的少女第152章 糾纏第125章 搜尋第31章 能否鑄錢?第89章 定論第27章 辨司馬光第222章 恩歸於上第211章 困獸之鬥第2章 準備第17章 卿非別人可比第247章 誰不知我高提轄!第38章 再見故人第114章 兄弟情誼第116章 場務戒嚴第34章 土豪的地盤第56章 國柄第3章 護衛鐵騎第273章 示威第10章 詔旨回京第48章 下忠州第208章 使氣第31章 能否鑄錢?第37章 三頭目第134章 瘋狂時代(五)第11章 酒精燈第53章 炭價風波第147章 破綻第1章 購物券發行第142章 勿謂言之不預第143章 舉手之勞第123章 呂夷簡的擔心第77章 未慮勝,先慮敗第127章 素手解煩憂第89章 定論第139章 柳三變求官第284章 新軍第29章 邕諒路第295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206章 望遠鏡第286章 長兄如父第224章 安守本分第217章 追獵第124章 我是你們學不來的第104章 學生第33章 迷惑第176章 靜守歲月第1章 購物券發行第136章 握成拳頭打人第106章 桑懌南來第194章 此一策,可安天下(下)第226章 果酒燒烤第170章 曲線挽留第243章 存利去弊第41章 意外第101章 莫做儒巫第259章 前途未卜第13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中)第261章 胡風漢風第93章 猛虎入狼羣第190章 請廢西水磨務第195章 衝突第142章 想去五臺山第171章 坐而論道第107章 新錢之論第216章 王拱辰開店(上)第299章 不吝重賞第63章 天大的功勞第149章 且去讀書第83章 猛虎入狼羣(一)第13章 折支第110章 過河拆橋第128章 用纔不用德第74章 政事堂的分歧第249章 示之以強第224章 劉璠堡被圍第134章 鬧事第77章 賬目第4章 針尖對麥芒第256章 身上的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