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配合

脫下棉衣,王博文重又坐回原位,想了一會,對徐平和王堯臣道:“龍圖,伯庸,實不相瞞,河南府以前收到的飛票三司就已經難以清算了,如果再加上後面的棉衣賣出去,今年內庫外庫的銅錢全部加起來,也不夠兌你們的飛票的。我這次來,拜祭皇陵是正差,陳省主順便讓我問一問二位,對於此事你們怎麼看?”

王堯臣道:“王副使怎麼這麼說?別的州軍開出飛票來,自然是有銅錢入賬。只要他們把銅錢解到京師,三司不就有足夠的銅錢了?”

王博文苦笑:“道理是這個道理,但實際上不是這麼回事。商人兌換飛票的時候,大多時候並不用銅錢,而是金銀絹帛等等輕貨。其實想想就知道,他們到河南府來買棉布,動輒數千數百貫,怎麼可能拉銅錢到官府嗎!再者說了,天下銅錢有定數,哪有這麼多?”

天下到底有多少銅錢,實際上並沒有確切的數字。徐平任鹽鐵副使的時候,曾經組織調查過一次,估計流通中的銅錢在數千萬貫左右,應該是超過五千萬貫,但絕對不足一億貫。這是自秦朝以來一千多年曆朝積攢下來的數量,當然實際流通中還是以唐朝之後鑄的爲。因爲在武德四年始鑄“開元通寶”廢掉了以前的“五銖錢”,開創了通寶錢制,爲後面的朝代所遵循。至於前面朝代的銅錢,大多數都被毀舊鑄新了,還有一部分被窖藏或者陪葬,埋於地下,實際上退出了流通。

在實際使用中,人們本能地會把質劣輕薄的銅錢優先花出去,也就是後世所說的劣幣驅逐良幣。加上歷年收這些不合格的銅錢銷燬鑄新錢,慢慢幣值趨向統一。

棉花運到洛陽城後,被紡成紗,織成布,經過了印染,還有很多製衣鋪子。這一整條產業鏈下來,增值很多,若是這些布全部賣到外州,那現在天下流通的銅錢全部運到河南府也不夠。徐平對這一點心知肚明,他就是想用這種方法,把銀行催生出來。

王堯臣看看徐平,轉頭對王博文道:“三司有三司的難處,地方也有地方的難處。現在河南府欠了許多外債,飛票兌不了,我無法跟其他衙門交待。”

徐平緩緩地說道:“不僅僅是河南府無法交待,你的飛票兌不出銅錢來,整個京西路就會亂成一團糟。今年棉布上市本來是好事,別到最後辦砸了釀成人禍!”

王博文兩手一攤:“但現在三司無論如何也沒有這麼銅錢,奈何?你們也別叫苦,發出飛票的那些州軍,因爲大量收了絹帛,結果你們棉布上市,絹帛價跌,他們每個州都受了不少損失。歷害一些的州軍,因爲飛票發的多,年底一算,收到的全部賦稅加起來,還不足彌補絹帛價跌的損失。他們找誰說理去?都有難處!”

徐平看着王博文,突然微微一笑:“天下都有難處,就是三司的事情了。我們在地方爲官,看好面前的一畝三分地就已經不容易,別人的事情,實在沒能力考慮得周全。”

轉運使嚴格地講不是地方官,不過這個年代已經開始向地方官轉化,實際運作中地方的身份是主要的。這個過程就像漢朝的刺史一樣,從中央派出,最終成爲地方大員,實際上大家也都是把轉運使比作漢朝的刺史,稱爲繡衣使者。

徐平是上一任的鹽鐵副使,而是任上政績出色,在他面前王博文很多話說不出口,只好又嘆了口氣:“龍圖說的雖有道理,但現在三司遇到了難處,地方上也要多體諒。”

“我可以體諒,但事情還是要解決,你總不能讓河南府把那麼多飛票都燒了。現在是那些飛票不兌,京西路就天下大亂,三司擔得起這個擔子嗎?”

王博文沉默了一會,才道:“不是誰擔這責任的事,我們都是忠心爲朝廷做事,總得合力把事情做好,推諉塞責不是辦法。龍圖一年前在三司,對衙門裡如何情形比誰都熟。我來的時候省主特意吩咐,問問龍圖有什麼辦法解這一個死結——”

徐平笑道:“在哪山唱哪山的歌,我現在不在三司,什麼辦法都是瞎想。不知省主和幾位副使有什麼想法,說出來倒是可以參詳。”

到了這個時候,王博文不再繞圈子,對徐平和王堯臣道:“依省主的意思,是把京西路現在辦的錢莊推到全國去,跟京西路一樣在錢莊劃賬,兩位覺得如何?”

徐平與王堯臣對視一眼,想了一會,才輕輕搖了搖頭:“這法子不在可不可行,我只問一句,陳省主能讓中書同意嗎?”

王博文語結,推行錢莊必然伴隨着錢法的大變,其實不僅是中書,還牽扯到內藏庫的制度,阻力不是一般地大。徐平以龍圖閣直學士任轉運使,在京西一路推行,還不敢把事情做絕了,到處留口子泄壓,才勉強推行起來。要在全國推行,必須政事堂的諸公無異議才行。政事堂同意,還得幾個衙門同心協力,才能頂住來自各方面的壓力。

陳執中是趙禎非常信任的人,又有父親陳恕的餘澤和留下的人脈,但若說僅憑這個就能辦成這件事,王博文自己就不信。說到被皇上信任,徐平還強過陳執中。而且在滿朝大臣的眼裡,徐平怎麼也是一等進士,比陳執中別試賜的進士強了太多。在三司的時候徐平都不敢做的事情,陳執中憑什麼辦得成?

但是辦不成又怎麼樣?總是要提出一個解決辦法,這是三司的職責所在。如果提出來之後被中書否了,難題便就推到了中書,由政事堂的諸公去頭痛了。

見徐平和王堯臣兩人目光烱烱地看着自己,王博文勉強擠出笑容,對他道:“只要方法可行,省主總會有辦法的。總不能把事情拖在這裡是不是?”

“好,既然三司有這個心,我們地方官員不配合也就不對了!副使便就在西京城多住幾天,我招集京西路幾個得力的官員,專門編一本冊子。把錢莊如何設立,如何運作,如可興利,如何防弊,方方面面都寫得清楚,讓副使帶回去。”

聽了徐平的話,王堯臣連連點頭:“我們地方只能幫三司到這裡了,最後怎麼解決還是看陳龍圖和三位副使。已經到冬天了,剩下的日子不多,可不能耽誤。”

王博文的神情終於放鬆下來:“如此最好,只要你們寫得清楚,我回去之後必定會立即稟報省主。那這幾天我去拜祭皇陵,完畢之後再回西京城,就這麼說定了!”

第49章 應有權變第83章 有放有收第103章 事發第146章 立言之志第62章 宰相氣度第165章 政令分掌第21章 割稻第18章 父母妻小第45章 扶你上馬可好第112章 另起爐竈重開張第47章 法外之地第13章 治術(四)第60章 釜底抽薪第280章 善後最難第321章 兩萬匹馬第197章 最後時刻第75章 僵局第192章 豪客購物團第187章 包拯第174章 今夜別出宮了第41章 購置新宅第97章 試探第294章 養起來第79章 我和你們講道理第71章 少取多予第60章 陽光明媚第70章 蜀兵入隴第51章 菩薩轉世第21章 黃白朮第102章 首告第150章 各有各的難處第156章 說與做的規劃第201章 一舉兩得第120章 將相之家第32章 小縣第189章 左右各不同第247章 大變將臨第6章 買書第91章 不合規矩啊第109章 補天裂第176章 李迪的轉變第118章 漸有頭緒第202章 換相(上)第21章 黃白朮第83章 地形沙盤第86章 不要放走党項人第290章 刀拿在手裡揮砍纔有用(上)第48章 下忠州第26章 龍門酒家第232章 狼煙第208章 老花鏡第120章 不如降了?第144章 阿申歸來第69章 做做樣子第136章 瘋狂時代(七)第182章 內部貨幣第115章 阿申的信第123章 打翻垃圾筒第235章 隴右軍來了第133章 廣源州南衙王第103章 官兵要分明第212章 滿載而歸第125章 搜尋第11章 酒精燈第84章 蓄勢待發第317章 苟且豈能偷安第142章 話已說盡第291章 刀拿在手裡揮砍纔有用(下)第6章 書生張載第43章 插手忠州第9章 進殿面對第4章 邕州城外第312章 郵寄司第151章 席捲諒州(下)第49章 串連第63章 瞎氈來歸第35章 我有三策第200章 各懷心思第236章 堵截第172章 夜戰第144章 挖渠引水第275章 驅虎吞狼第120章 將相之家第7章 我做好人第2章 夜談第168章 立萬世法第87章 好事第33章 得失之間第5章 高大全第5章 歲除第37章 中牟主簿第311章 全國統籌第121章 風高放火天(下)第207章 玻璃產業第72章 三個關節第113章 舊時浮浪少年第241章 白壁題詩第48章 現場演示會(上)第5章 歲除第107章 誰會那麼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