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誰能一定對?

李參應諾,想了一想道:“相公,都漕讓下官今天晚上去驛館,估計是要講重劃戶等的事情。相公如此說,是不是就不該去了?”

“不去了,你只派人去說回衙後我另有事情吩咐。”

做李迪這種朝廷重臣的通判,要麼就是投靠他的政敵,尋找他的把柄,落井下石,要麼就是安心做好事情,給他留下一個好印象。他們這些人朝裡朝外的人脈衆多,不定什麼時候就能幫自己一把,更何況他還可能回朝任宰相呢。

李參是個安心做事的官員,不屬於任何一派,自然就選擇後者,積極配合李迪把孟州的事情管好。李迪說了重分戶等的事情要等一等,李參自然照做。

驛館裡,徐平聽了李參派來的人傳的話,不由皺了皺眉頭。重分戶等牽涉到的事情極多,上關朝廷的賦稅差役攤派,向下關係到京西路千千萬萬百姓的生活,絕不是自己一句話吩咐下去,就能夠順順利利辦好的。李參突然推說有事,徐平就想到了是李迪做梗。

孟州是個小州,商稅在本路處於下等,周圍的幾州也只是比汝州稍好一點。本州地方官府最大的收入,便就是來自於黃河水運所收的商稅,重定戶等,一個不慎,就把這一塊的稅收流失了,李迪肯定比其他的地方知州慎重。

第二天一早,徐平用罷早飯,沒等多少時候,李參便帶了本州官員迎了出來。

敘禮罷,李參道:“昨晚知州有急事吩咐,沒有空閒到驛館來,累都漕久等。”

徐平擺了擺手:“不妨事,有話以後說也是一樣。天時不早,我們進城吧。”

李參見徐平的面色平靜,不知道介不介意自己昨晚失約,心裡有些忐忑。

帶了屬下公吏,徐平隨着李參進了孟州城。到了官衙,吩咐公吏準備清查孟州的各種公文賬籍,自己與李參前去見李迪。

到了長官廳,徐平行禮畢,纔對李迪道:“下官現在掌京西一路漕憲,巡查地方是職責所在,煩勞李相公,這幾天且辛苦一下。”

李迪道:“此是朝廷事務,你我分內之事,不需客套。我已經吩咐了錄事參軍和籤判一應人等,你儘管派人去做事就是。有什麼弄不清楚的,儘管問李參判。”

徐平應了,這才吩咐跟着自己的公吏,按照以前的常例,去清查孟州這一年來的政務刑獄錢糧之類。他們是多年在轉運司做事的,都清楚規矩。

等徐平忙完,李迪才道:“做事情都有常例,也不需要官長跟在一邊看。徐龍圖,請後衙看茶,我們安心坐等就是。”

徐平謝過,讓譚虎隨着公吏們一起過去,有什麼事情及時稟報自己,這才隨着李迪到了後衙的花園裡。

天聖年間有詔令,轉運使須在三天之內查完一州,即使有特殊的事情,在一個地方也最多呆五天,時間非常緊張。所謂監察,其實主要是針對各種公文賬簿,有了疑問,還是依賴地方自己寫申狀辨白。實在是說不清楚的,便調其他州縣的官員過來稽查,自己衙門裡並沒有專門的官員去調查,人力依賴的是地方上。

從職責上,州里的通判纔對應的是轉運使,所以通判會經常地被調其他州,或是複審案件,或是清查錢糧,總之就是轉運使在地方上的幫手。

徐平在邕州任通判五年,這些事情做得熟得不能再熟,並不因爲剛上任顯得生疏。

在一株大桂花樹旁分賓主落座,公吏上了茶來,李迪請茶。

喝過了茶,李迪問了幾句徐平旅途是否平安之類的閒話,這才轉到正題:“龍圖,前些日子轉運使司行下文來,要各州報重定戶等的事,敢問是現在定的戶等不妥嗎?”

徐平道:“相公誤會了,不是現在定的戶等不妥,而是定戶等的標準要再商榷。”

“不知有哪些條文龍圖覺得不妥?明說出來,下邊州縣纔好做事。”

徐平想了一會,看李迪沉着臉,斟酌了一會才道:“各地定戶等標準不一,總有一些不合時宜的地方。比如說吧,前些日子我們在西京城集議,賈提刑遲遲未到,便就是被路上的官司耽擱了。什麼官司最多呢?因爲今年編閏年錄,一些鄉村大戶便立虛契把家裡的牛讓給下等戶,以求降戶等。事情過去,有人就把虛契作了實契,不想還牛了。”

李迪沉聲道:“這有什麼稀奇?小民奸滑,總是想着要鑽朝廷的空子。只要把事情查得明白,藏匿財產詭名子戶的重懲就是,又有什麼難辦的了?”

“相公,我們說起的不是如何懲治藏匿財產的人,不管怎麼分戶等,那種人都是不會少的,確實是查出來重懲就是。我們說的,像是牛這種役畜計入戶等,民間便就儘量不養牛。少了耕牛,耕田種地便就不方便。如此一來,不就違了朝廷的勸農之意?我現在帶着本路的勸農使,勸課一路農桑,不得不考慮這些。”

“如何考慮?知州都帶勸課農桑,龍圖想的也正是我們想的。”

“比如,是否可以讓牛不計入戶等?如此以來,民間便會多養牛。”

李迪笑着搖了搖頭:“龍圖只想着牛不計入戶等,民間養牛的會多,但有沒有想到如此一來牛價便會漲上去,貧苦人家更加養不起牛。如此一來,大戶人家爭着養,下等農戶養不起,到時只能去租大戶人家的牛。如此做,到底是不是勸課農桑呢?”

徐平愣了一下,對道:“相公說的也有道理,所以才讓各州縣上書狀,說一說自己的想法。轉運使司自然會綜合各種意見,提出一個合理的法子來。”

重定劃分戶等的依據,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非常複雜,不能簡單粗暴。你覺得這樣做會好,實際上可能考慮不周,最後事與願違。徐平倒沒想過把牛從戶等資產中剝離出來,會引起牛價的上漲,從而加劇貧富不均。但話說回來,李迪說的也不一定對,牛價漲上去了養牛的人家也會多,最終形成一個動態平衡,這個點在哪裡還不好說。

第20章 稅賦何所出第48章 風波第156章 銅版第117章 僵持第93章 王師北來第5章 歲除第180章 天章閣夜對(上)第65章 要將功贖罪第146章 立言之志第44章 嫁女瞻前顧後第274章 我有一計第290章 刀拿在手裡揮砍纔有用(上)第222章 恩歸於上第159章 人手難題第109章 殺人越貨第111章 準備渡河第229章 相公之德,山高水長第60章 致太平(二)第4章 馬政第49章 現場演示會(下)第322章 我們一起講道理第5章 公路第239章 該論功過了第237章 任福之死第22章 清路第57章 夜戰(上)第47章 一年一考第211章 收錢大賽第74章 相互利用第100章 小人難防第36章 他鄉遇故知第49章 串連第194章 此一策,可安天下(下)第29章 政本初心,從民所欲第112章 黑吃黑第167章 有虛有實第115章 開戰第286章 毛錐子能退敵耶?第176章 錢糧爲綱第8章 竟有這種事?第71章 北巡第53章 秦二第116章 清理後患第11章 酒精燈第44章 鄉下小鋪子第141章 甲峒低頭第108章 另一個世界第36章 往事如煙第105章 先生第86章 徐昌的生意第176章 錢糧爲綱第274章 我有一計第72章 最後處置第231章 核心鹽鐵司第68章 交易第91章 不合規矩啊第332章 建節第33章 我有秘法第173章 再巡孟州第139章 鋤頭要揮好第44章 嫁女瞻前顧後第132章 柳八娘第278章 殺人越貨第58章 升任副使第154章 攻城(中)第193章 煙雨三月第18章 草市第241章 有人騙貸?第83章 無一石糧入陝西第73章 地方反應第57章 原則第110章 廣發邀請帖第87章 早說過數字會說話(上)第171章 大戰將起第85章 軍權的收與管第96章 取他人頭來第27章 衝突第98章 破上思寨第40章 出人意料第28章 唐大姐第152章 糾纏第309章 打個招呼第226章 果酒燒烤第206章 全力堵截第287章 大丈夫要有擔當!第12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上)第7章 第一權臣第69章 失意者第132章 兵進門州第64章 歸來第105章 各有道理第52章 虛開中路第196章 三角城第37章 中牟主簿第243章 一日兩子第61章 裂痕第26章 秀秀啊秀秀第327章 攻守三策第17章 奴僕無私財第44章 細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