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孟州李迪

這賬冊可不是小買賣社自己算流水的,到了時間,是要按着上面記的向入社的人分配利潤,這也是消費合作社的宗旨。在這個小買賣社裡花錢越多的社員,到時分得的利潤越多,所以這上面每一筆交易背後,都有買貨人的簽名。鄉下地方,有幾個人會寫字?簽名不是誰也看不懂的花押,就是乾脆畫個圈。

不過最近,沒有簽名的交易突然多了起來。不用問,這是來到這裡的外人多了,沒有入社的人自然也不需要簽名,他們也不會分配利潤。

把賬冊合上,徐平對孫二郎道:“你們最近生意好了不少啊。”

“官人說的是,這些日子來了好多修河的人,都在我們這裡買東西!”

小買賣社本是服務於他們自己人的,貨真價實,從不缺斤短兩,雖然貨物不多,修河的廂軍還是喜歡光顧這裡。尤其是酒,這裡不摻水,賣的極快。

又問了一些雜事,徐平才離開這間小茅屋。對於自己上次離開之後河陰的現狀,徐平還是很滿意的,最少現在看來,這裡的百姓跟以前比過得還不錯。

出門口的時候,見門後放着兩大筐石榴,青皮上泛着暈紅,個頭又大,煞是可愛,徐平問孫二郎:“這石榴也是賣的嗎?”

“不是,不是,只是隨便放在那裡,若是有人口渴了吃一個!”孫二郎從櫃檯下面鑽出來,飛快地跑到石榴邊。“這是我本地土產,極是香甜,官人喜歡儘管拿走。”

“我怎麼可以隨便拿你們的東西?摘筐石榴,你們也不容易。”

孫二郎連連擺手:“不值錢的東西!後邊山上多的是,只要花上點工夫,隨便就能摘上幾筐。只是外地人摸不着路數,不知道哪裡長的好吃罷了。”

徐平笑道:“好不好摘,總是你們費了心力才摘回來的。這樣吧,這裡的兩筐我買你們的,錢多錢少你就不要計較了。”

說完,吩咐譚虎派兩個人把門後的石榴擡走,讓他把身上的銅錢給孫二郎。

譚虎摸摸身上,抓出一大把銅錢來,放在櫃檯上,對孫二郎道:“不拘多少,我身上只有這麼多現錢,就抵了你們的石榴吧。”

“哪裡要這麼多!官人快把錢拿回去,石榴就當是我們孝敬您的!”

“公平買賣,哪裡有那種話!”

說着,徐平跨出了房門,見陳堯佐已經等在那裡,便一起回三皇廟去。

到了廟裡,徐平對陳堯佐道:“相公,這裡的事情就如此了,以後全靠相公主持。明天我便就啓程去孟州,那裡有些公務。對了,稽查孟州政務,要有李參在,他隨我一起到孟州去,等忙完那裡的事情,再回來幫助相公。”

“龍圖來去如此匆忙,老夫的心裡倒是有些過意不去。今晚借花獻佛,便就在這三皇廟裡擺個爲你送行的筵席,以慰辛勞。”

徐平搖了搖頭:“相公,這裡是道門清修之地,供着三皇,我們怎好在此喧譁?”

陳堯佐大笑道:“不過是幾個鄉下火工道士,在這裡混口飯吃,龍圖還真當他們是得道高人!不要管他們,我們只管吃自己的就好。三皇若是有靈,又豈會怪我們這些爲百姓做事情的?有我們在這裡,應該寬慰纔是。”

見徐平笑笑不說話,陳堯佐又道:“我少從种放學於終南山,神仙中事,見得多也聽得多。這世上或許有神仙,但絕不會爲了這些紅塵微末怪罪於人,龍圖安心。”

徐平又有什麼不安心的?對於神佛他本來就是敬而遠之,心中不信,卻也不會去故意得罪,只要沒有人藉着鬼神的事惹事生非就行。聽陳堯佐說少年時學於种放,徐平心中一動,對他道:“汝州有一個種世衡,是种放之後,現在轉運司做個準備差遣。”

陳堯佐嘆了口氣:“我聽說過,他在汝州的時候,我還派人去拜訪。龍圖,種世衡是我故人之後,看我面子,善待於他。”

“相公如此說,我自然高看他一眼。這個種世衡爲人老成,做事踏實,說真的,倒是個可造之才。現在只是一時困厄罷了,終於出人頭地的一天。”

“但願如此。”

當天夜裡,陳堯佐在三皇廟爲徐平擺了個送行宴,把河陰縣的幾個官僚也請來,直喝到半夜時分,才盡興散去。

第二天一早,徐平拜別陳堯佐,與李參一起,前往孟州。

一路沿着黃河南岸而行,直到孤泊渡。

黃河在孤柏嶺前擺了一下,留下了一個小河灣,東接飛龍頂,西連虎牢關,是附近河段水流最平緩的地方,也是千百年來連接黃河兩岸的古渡口。三門上游的風陵渡,白波下游的孤柏渡,同是黃河中游著名的渡口。在這中間的河道,黃河兩岸高山夾立,可稱爲天險,輕易找不到過河的地方。

下了馬,站在渡口的河灘上,看看周圍,徐平對李參道:“這裡之所以起名爲孤柏,據傳是渡口有一株大柏樹,漢高祖在樹下避過雨,唐太宗也在樹下避過雨,因爲這一棵參天的古柏樹,這渡口便稱爲孤柏渡。岑參曾有詩:‘孤舟向廣武,一鳥歸成皋。’那個年月孤柏蔭雨可是‘汜水十景’。滄海桑田,現如今渡口兩岸哪裡有古柏的影子?黃河自陝西路三門以下,凡是水流平緩的地方,無不淤積,百十年間便就面目全非。”

李參道:“今天豔陽高照,我們也不需要避雨,沒了古柏樹也不打緊。”

徐平笑了笑,點了點頭。

黃河自陝州以下,便就進入了羣山峽谷之中,一直到河南府的河清縣,也即是白波鎮所在的地方,河道才重新變得開闊起來。這一段河道,上起陝州三門,下至白波,因爲河道特別艱險,朝廷特別設置了三門白波發運使管理。在徐平前世,這一段黃河就是個大水庫,對下游進行調水調沙。

由於要在黃河灘頭修運河,徐平對黃河的水文歷史瞭解了一些。自漢至唐,是黃河比較安穩的日子。上游雍州涼州水草豐茂,河水裡的泥沙不多。下游的黃河古河道也還沒有淤積,雖然也是三年一決口,但近千間大的水災不多。到了晚唐五代,由於戰亂,關中殘破,上游的植被也因爲多年採伐被破壞,加上氣候變化,水裡的泥沙一下子多了起來。而五代時期黃河下游正是藩鎮割據最厲害的地方,缺乏對黃河的整治,此後便水災多發。

此時積弊已深,想讓黃河安穩下來已經極爲困難,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徐平兼着提舉京西路的河渠,對水患不能不操心,卻也拿不出更好的辦法,對黃河進行統一治理。只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進行局部整治。

過了孤柏渡,先到溫縣,驛館裡過了一夜,第二天傍晚便就到了孟州城外。

此次到孟州,徐平是履行自己轉運使的職責,巡查地方。按規矩,必須住在城外的驛館裡,而且城中的官員不得出來迎接,更加不能宴請之類。

在驛館裡安頓下來,徐平派了公吏,準備了一應文書,隨着李參進城,去見知州李迪。

臨走的時候,徐平對李參道:“你進城見過了李相公,帶着相關文書到驛館裡來,特別今年的閏年簿。查看賬籍自有屬下的公吏去做,我有事情與你談。”

李參知道是要說五等戶的事情,應了諾,帶了公吏進城去了。

孟州官衙,李迪看了徐平派來的公吏送上的文書,安排錄事參軍和籤判各自準備,把李參叫住,對他道:“通判,這次到河陰,陳相公有沒有爲難你?”

“回相公,陳相公那裡只是公事公辦,倒是沒有多餘的話。”

李迪點頭:“這樣最好,河道是在我們孟州境內,你心裡要有主意,不要由着陳堯佐亂來。惹出了事情,麻煩是我們擔着,功勞倒是他得。”

李參恭聲答道:“相公放心,下官理會。”

李迪任宰相的時候曾被呂夷簡排擠,陳堯佐又是呂夷簡一黨,兩人素來不對付,李參心裡知道,只得小心應付。兩位都是元老重臣,哪一頭都不敢得罪了。

問了李參在河陰的情況,李迪又道:“你與徐平一起到孟州,他現在是轉運使,查我們來了,路上有沒有什麼話對你說?”

李參道:“也沒什麼,只是都漕路上一直問黃河這兩年的水情,對水患比較憂心。”

李迪哼了一聲:“他管得倒寬,黃河發水,又淹不到京西路,擔心什麼。還有其他的沒有?他一上任就搞出這麼多事來,不會只想着治水吧。”

“都漕是怕洛河分流入汴河,進入黃河的水量不足,導致泥沙淤積,在廣武山以上引起水患。洛河水導入汴河,確實是有些隱患。——至於其他的事情,都漕問的還是五等戶制,催着下官把如何分戶等的文狀快些遞上去。”

李迪沉默了一會,才道:“重分戶等對地方影響甚大,你等我與徐平談過,才交書狀吧。”

第87章 猛虎入狼羣(五)第114章 兄弟情誼第228章 人事變動第184章 商業機會第30章 斥責第17章 奴僕無私財第115章 徐昌聽到的消息第99章 晚生司馬光第68章 別有出路第320章 不祥之年第173章 佈置第216章 王拱辰開店(上)第243章 一日兩子第45章 安撫第95章 遷隆峒第159章 物價要漲第210章 有來有往第36章 洞房花燭夜第97章 試探第82章 牙痛不是病第87章 言官的反擊第25章 追捕逃亡第196章 不用其人,可用其術第21章 黃白朮第79章 麻煩看清楚第69章 光耀門楣第221章 廢折支,發實錢第81章 祭奠第209章 楊文廣第39章 文理荒謬第94章 早晚要刷牙第32章 五等戶制第202章 李覯的去路第130章 飲鴆止渴第127章 步步緊逼第68章 山雨欲來(上)第53章 炭價風波第80章 按規矩來第30章 分道揚鑣第44章 往事難回首第135章 瘋狂時代(六)第99章 晚生司馬光第51章 各有去處第37章 夜對第119章 小令與慢詞第76章 增兵第198章 演練第113章 舊時浮浪少年第40章 炸山第59章 夜戰(下)第92章 可以招兵第66章 無所建明第80章 花開富貴第256章 身上的刺第17章 最難是缺人第30章 殿試第45章 京城故事第46章 收割機第156章 明爭暗鬥第249章 一拍即合第67章 選擇第53章 一條出路第73章 田二第75章 人質第15章 分工第128章 優遷第146章 印錢吧第279章 破城第128章 用纔不用德第26章 峰迴路轉第158章 桃花運第94章 春狩防秋第133章 瘋狂時代(四)第152章 橫死第30章 日月當空,洞燭萬民第61章 轉機第151章 抓捕第20章 送行第245章 養子秘訣第2章 以鹽制蕃羌第140章 寬嚴並用第93章 新鐵錢第198章 演練第50章 防秋第52章 酒鬼亭第260章 宜將剩退窮寇第3章 秀秀(下)第74章 政事堂的分歧第200章 營田務第288章 斬了就是第28章 竹筐裡的少女第199章 我給你換尊佛第174章 何必招安第5章 高大全第183章 我做三件事第264章 停發錢糧第202章 送到口邊的肉第102章 一針回魂第15章 對抗第133章 殺人不見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