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能戰方能和

“永寧侯所言極是!本朝天朝上國,怎麼能夠讓一個番邦小丑予取予奪!這次敢派細作到本朝查探山川地理,下次就敢縱兵攻打州縣,劫掠百姓!”

看劉平精神大振,徐平淡淡地道:“縱兵攻本朝州縣,掠奪百姓,党項趙元昊已經做過很多次了。每次都是他認錯,朝廷薄責而已!”

呂夷簡咳嗽了一聲,看了看另一邊坐着的張士遜。

張士遜心領神會,對徐平道:“你終究還是年輕,只想着意氣用事,剛纔兩位相公所言纔是老成謀國!契丹在北,常年數十萬大軍壓境,豈可再在西北輕啓戰端?所需兵馬,所需錢糧,朝廷如何支應?爲今之計,只有穩住党項,徐徐圖之。不然,契丹必然會乘機勒索,那時候怎麼辦?”

徐平不得不又嘆了一口氣:“樞使,你說的並沒有錯,穩住党項,徐徐圖之。但是,現在只看見了穩住党項,甚至不惜姑息縱容,任由元昊打朝廷的嘴巴,那徐徐圖之四字又在哪裡?講實話,只有後面的徐徐圖之能夠坐實,前面這穩住党項纔是老成謀國!沒有徐徐圖之的事情做出來,穩重党項又是爲什麼?”

張士遜勃然變色:“朝廷大計,你不過一個三司副使,又知道什麼!本朝以上國之尊,對党項施以恩義,他們必然會感恩戴德,又豈會縱兵謀反!”

徐平不由搖頭冷笑:“如果元昊不感恩戴德呢?那怎麼辦?自他繼位已來,邊境上入境抄掠的事情一天多似一天,一次比一次嚴重。在党項,重訂番胡官制,大肆擴民爲軍,甚至連本朝的年號都不用了!我雖然只是個三司副使,這些都是天下皆知的事情,也還是聽說過的。視而不見,掩耳盜鈴,將來一旦元昊反了,如何應對?”

想起在前世,也有像党項這麼一個小勢力,這邊天天打槍打炮的時候,他們偏偏就知道心向祖國了。你把臉湊上去,想着用恩澤感化他們的時候,老大的耳刮子便就一個接一個地打上來。很簡單,打你你就忍着,越打我越有好處,我爲什麼不打?

萬事操之在我,雷霆雨露,無非君恩,不讓他們明白這一點,你去湊什麼熱乎?

徐平心裡知道,事情不能怪張士遜這個人,他是樞密使,必須站在樞密院的立場上說話。徐平說的,難道他真地不明白?不是不明白,做不到而已。對党項施以恩澤穩住容易,徐徐圖之難,現在的樞密院,根本就沒有這個能力。超出自己的能力,就是心裡明白張士遜也得裝傻。

整個官僚系統,到了這個時候已經牢不可破,就像一張蜘蛛網一樣,進來的官員就得老老實實在網上趴着。這樣的系統,習慣性的都會把遇到的每一件事情都做成籤個字講句話的日常事務,而要突破常規的事情,他們會本能地排斥。

而對党項徐徐圖之,顯然是不可能按常規來做的。所以,宰執相公定出來的方略聽起來沒問題,但到了具體執行上,便就被具體辦事的吃了一半,吐出來一半。

張士遜被徐平氣得滿臉通紅,但偏偏又沒有話來反駁。實際上,按照官僚們的習慣,也不需要反駁。我做事既不需要你的同意,也不在乎你的反對,爲什麼要反駁?

徐平沒有什麼表情,實際上他自己都有點麻木。面對頑固至極的官僚系統,他自己也做得舉步維艱,三司哪怕就是經過了大規模的人員更換,做事也還是不容易。

你對辦事的公吏說,這件事情應該這麼辦,公吏馬上告訴你,按照慣例是怎麼樣的,哪一年哪一月,朝廷哪道詔書,哪道敕令,或者是哪位長官,定下來了這種事情應該這麼辦。如果你說,不要管那些慣例,按照我說的辦。好,公吏絕對不會跟你回嘴爭論,轉身就按你說的辦了。但是,後邊遇到的事情,你不指示,他就不做,因爲你說了不要管以往的慣例了。然後就是大量的事情卡在這個衙門,公文堆積如山。

任你聰明絕頂,初到這種衙門,都要頭大如鬥。

強勢的官員,上任後經常會重新編修條例,如丁謂重修的《三司條例》和《景德農田敕》。沒有這些條例,衙門就會癱瘓。

徐平現在的問題,是重修條例就引起反彈,有人認爲他是第二個丁謂。不重新編修條例,做事情就像在泥田裡跋涉,一步難似一步。

不管是張士遜,還是李諮,都不是那種愚蠢無能的官員,但把他們一起塞進樞密院裡,樞密院就還是那個無能至極的衙門。

范仲淹頂着巨大的壓力,要掀翻呂夷簡,認爲呂夷簡奸邪固然是一方面,但也跟他認爲呂夷簡是造成這種局面的罪魁禍首有關。

趙禎一再提高臺諫言官的地位,也跟他對這種局面既不滿又無奈有關。

大家都沒有辦法的事情,徐平回京纔不過一年,又能有什麼妙計?

見局面尷尬,王曾道:“徐平在邕州,面對交趾,以一州之力揚朝廷國威,武功前所未有,如今銳氣尚在,此是朝廷之福。當年西南之交趾,又何嘗不是今日西北之党項?徐徐圖之,樞密院沒有具體的應對,也是實情。但是,到底該怎麼做,樞密院做起來也難,分寸他們難以拿捏。不如這樣,此事過後,由各大臣集議如何?”

呂夷簡道:“王相公說得有理,還是留待日後集議,今天先講党項細作如何處置。”

有了爭論怎麼辦?開會唄。開會有了決議,按照決議執行,徐平對這流程已經極熟。千年之後,這不還是大家習慣遵守的處理方式嗎?

趙禎看看這個,看看那個,默默點了點頭。

太宗時候,一切都是出於聖意,宰執大臣們不過領聖旨而已。現在不是那個時候了,讓趙禎做決定,他也做不了。宋太宗的勤政,在整個中國古代史上都可以排在前列,幾乎是從天不亮一直到深夜都在處理政務,天天如此,怎麼可能每個皇帝都跟着他學?再者說了,太宗那樣是因爲得位不正,當時天下傳言極多,他又多疑猜忌,對誰都不放心,必須把整個國家都掌握在自己手裡。趙禎既學不了,也沒有必要。他有宰執,有侍從,有臺諫,何必自己事事費心?

不瞭解具體的情況,便也就無從去做決定,趙禎的腦子還是清楚。

張士遜沉着臉坐下來,依然氣憤難消。自己知道自己衙門的毛病是一回事,被人當衆指出來又是一回事,這個徐平,不是第一次給自己難堪了。

處理党項細作,到底是該嚴責還是薄責?這可是關係到朝廷對党項態度的大問題,別看是一個語氣問題,半點也馬虎不了。

張士遜道:“如今党項的反跡未顯,只需要向使節點出話中意思,讓他們明白就好。若是真派大臣切責,豈不是撕破了臉皮?以後兩國使節往來,多有不便。”

劉平在一邊看着,見徐平在宰執大臣們面前,堅持自己的意見,也並沒有受到什麼指責,膽氣不由也壯了起來,叉手道:“樞使,末將以爲,只是薄責,還是觸不到党項的痛處,反會助長他們的威風。事情到了這一步,必須是要嚴責!”

“兩國使節往來不斷,還遠不到交兵的地步,三衙將領莫多言!”

張士遜已經被徐平氣得不輕,見劉平又插進來,當下話裡就不客氣。

軍隊不能幹政,這是國策,張士遜的話一出,劉平只好閉上了嘴巴。

王曾和呂夷簡不說話,跟趙禎一起,都看着徐平。

徐平緩緩道:“派細作窺探邊疆地理,講得嚴重一點,可以視同敵國,當党項已經不臣欲反,怎麼可以只是薄責?不派大臣也可以,陛下只需派一內侍小黃門,持手詔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讓其知道,此次已經觸犯天顏,不可等閒視之!”

趙禎看了看幾位宰執,道:“還是派大臣,不好以朕的身份去做這事。如果元昊此次幡然醒悟,朕還可以從中斡旋。”

徐平捧笏道:“陛下聖明,宅心仁厚,總想着給党項趙元昊留一條退路。如果他知道陛下這一番苦心,定當懸崖勒馬,不再肆意妄爲!”

呂夷簡也道:“前去斥責的大臣,定當把陛下的心意也說給党項聽。”

這話一出,基本就是同意了徐平的意見,張士遜再不好說什麼。

徐平又道:“樞密院如果派細作到党項一時不方便,那就以後再說。但是,此次的事情也不能如此輕易地算了。陛下最好下一道手詔,命使節帶給趙元昊,讓他解釋清楚此次事情,爲什麼要派細作來。自繼位以來,到底做了哪些事情,朝中內外,都說党項要反,他如何解釋。不得已,只好立一個誓來。”

徐平說完,看了看殿中的人,見沒有一個人說話。顯然,在他們心裡,覺得這樣做過了,太折趙元昊的面子,擔心一不小心真逼反了怎麼辦。

徐平暗暗嘆了口氣,你們越是怕他反,他越是會反,這道理真地很難理解嗎?

最後,徐平捧笏,看了看劉平,對趙禎道:“臣贊同劉太尉所說,派大軍到西北邊境,鎮懾党項。至於統軍將領,可以容後再議。還是那句話,萬事操之在我,能戰方能和。趙德明難道就是真心臣服了?觀其一生,不斷開疆拓土,也是暗藏反心。只是他是暗反,積蓄力量而已。趙元昊以後是會明反,還是暗反,還是要看朝廷應對。”

第267章 許懷德也不容易第245章 亡周室者秦第21章 舊人第38章 出仕第195章 衝突第164章 新舊衝突第178章 大獲全勝第35章 三輪車第52章 虛開中路第80章 小人難纏第274章 我有一計第3章 護衛鐵騎第96章 取他人頭來第6章 手段上架感言第58章 說不到一塊第49章 串連第236章 堵截第82章 別機機杼第106章 找你算賬第288章 斬了就是第161章 街上遇故人第150章 席捲諒州(中)第174章 何必招安第236章 堵截第305章 他們怎麼來攻?第28章 文明世界纔有德第107章 以僞收假第139章 鋤頭要揮好第19章 宣詔使臣第57章 千里西來第12章 權在手,跟我走第1章 再臨鄭州第304章 那便來戰!第143章 新車新炮第116章 微不足道的開始第119章 月黑殺人夜第78章 提攜第276章 想的太多第84章 南線北線第46章 我們只收錢第323章 雅俗共賞第79章 我和你們講道理第29章 政本初心,從民所欲第9章 白沙鎮第13章 諸事要請示第12章 一山難容二虎第188章 以何處爲準?第170章 文人的優越感第40章 從前第195章 大變第26章 慶祝第269章 推開一扇門第181章 我喜歡這個第75章 林素孃的火氣第87章 猛虎入狼羣(五)第231章 隴右遊騎第10章 生財之道第213章 天下父母心第48章 做假貨的第95章 遷隆峒第91章 災年第149章 制度和人手第126章 選差外州第108章 對面的人家第96章 改天換地第17章 卿非別人可比第123章 出書第36章 折騰契丹第4章 馬政第33章 有錢纔好第63章 在路上第281章 最後期限第207章 交錢保平安第210章 我爲什麼跟個閹人談?第87章 好事第52章 酒鬼亭第127章 素手解煩憂第142章 話已說盡第197章 遣散出宮第122章 火光沖天第63章 放生池第114章 甲峒來的少女第113章 教閱第160章 改天換地第244章 孤單應對第173章 再起波瀾第65章 離開河陰第121章 非死即俘第140章 兵發廣源州第139章 鋤頭要揮好第103章 李覯趕考第326章 惟有一戰第66章 文臣武將第122章 白髮浪蕩才子第77章 交涉第317章 苟且豈能偷安第322章 齊魯豪傑第135章 節制兩路兵馬第106章 找你算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