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故人來信

天是一天比一天熱了,太陽落下山去,地面上依然翻騰着熱浪。

徐平受牙的拖累,西瓜吃不得,解暑的酸梅湯喝不得,就連口冰水都不敢到嘴裡面。無奈只好拿了個大蒲扇在手裡,不停地搖啊搖。

徐正的心情大好,喝得醉醺醺的,搖頭晃腦,不停地咂一咂嘴,回味着剛纔吃進肚子裡的美食。今天老兄弟來聚會,西瓜吃了,烤肉吃了,用井水冰鎮的果酒也大碗地喝了,人人儘性而歸,作爲主人的徐正大有面子。

徐平只覺熱得頭髮蒙,到父母房裡問候過了,趕緊就回到自己的書房裡。

文人雅興,書房外面是一叢修竹,又有一個流着活水的水池,熱風到了這裡被擋下來,房間裡便就涼快了許多。房間南面出廈甚多,陽光照不進房裡面,房裡清涼。

在書桌前坐下,秀秀打了盆涼水來,徐平洗了臉,才覺得一身暑氣褪去,長長地出了口氣。中原不比嶺南,哪怕天氣再熱,只要在陰涼的地方,也能躲過暑去,沒有必要搞什麼水冷的空調。那東西潮氣太重,對身體不好。

拿起蒲扇扇了幾下,只覺得身體舒泰,徐平問秀秀:“前天發出去的帖子,有沒有人回?後天六月二十,旬休,可就到了聚會的日子了。”

秀秀道:“回的可是不少,官人等一等,我去拿了來看。”

徐平點點頭,靠在椅子上閉起眼睛,享受着這愜意的時光。

秀秀拿了回帖過來,站在一邊一家一家地念給徐平聽。

不出意外,韓琦、王素和嵇穎這些自己的同年是回得最快的。館閣裡面那一羣天天閒得無聊的官員也都有回帖,而且用語恭敬,他們的地位跟徐平差得太遠,沒有天大的事情是不能不來的。至於在三司的徐平屬下官員,也都甚爲積極。

後面的雜學士,絕大部分人的地位都比徐平高,就有人不來了,但也都有帖子回來,說明原因。到了兩制詞臣,舍人院的知制誥李淑和丁度竟然全都表示與會,就連翰林院的晏殊和梅詢也都來,只有新近招進京入翰林院的張觀表示有事抽不出身。

年前因爲炭價風波,時任知開封府的張觀處置不當,被貶出京城到外地任職。大家都知道他是個老實人,處理政事確實不擅長,本身又有才學,經術精通,不到一年又招了回來。大雪炭價暴漲是徐平回京後顯露身手的第一件事,剛好張觀就做了踏腳石,只怕他的心裡還是有些芥蒂,不來也在情理之中。

聽着秀秀念着回帖,徐平有些發矇,這朝廷裡小一半的中上層官員都到,自己人緣看起來不錯啊!怎麼平時就感覺不出來呢?

卻不知徐平現在的身份擺在那裡,皇上視爲親政之後最可靠的班底,本身做事也有章法,功勞多得都壓身了。不出意外,徐平在官場上前途無量,只等着現在執掌朝政的這一批老人退下去,那就是他的天下了。平時覺得沒人跟他親近,一是因爲現在掌權的還是那批老人,無形中都站在徐平的對立面,公事上除了年輕官員,沒人明面上站在徐平一邊。最重要的,徐平自己每天就是上朝下朝到衙門,時間到了就老老實實回家過自己的小日子,私事上都不跟人接觸,又能有什麼交情?

現在他終於開竅了,知道業餘時間要跟同僚一起娛樂一下,有心的自然就會抓住這個機會。不說攀上什麼交情,最少不至於留下什麼負面印象。

秀秀把回帖唸完,收了起來,對徐平道:“官人,後天來的人可是着實不少,明天你可要養足精神,不要怠慢了人家。”

“我需要養什麼精神?這幾天在家裡吃飽了玩,玩累了睡,睡醒了吃,多少年沒過這麼舒心的日子了!再這樣下去,我覺得自己就會懶散壞了。”

秀秀忍着笑:“這種日子,多少人羨慕都羨慕不來呢!人家常說好日子是神仙過的日子,不就是這樣嗎,官人怎麼還不滿意!”

徐平搖頭:“你不知道,人這樣懶散是會廢掉的!”

把回帖收拾好,秀秀又拿了兩封書信出來,交給徐平:“這一封是年前住在家裡的李先生寫來的,這一封是什麼孟州通判寫來的,官人有閒便就看看給他回信吧。”

徐平接過信來,先看李覯的。自己生了病,他是應該來信問候的。不過這個年月的交通就是那麼回事,他得了消息,再寫信送來,一下子就這麼多天過去了。

都進奏院報是五天一發,李覯從邸報上看到徐平消息的時候,已經不是上朝路上暈倒摔下馬來那麼聳人聽聞了,信裡的語氣比較緩和,先是問了徐平的身體狀況。

後面,則說自己已經到了方城縣任職,講了方城縣的情況,問徐平的建議。

方城縣位於羣山當中,人口稀少,爲下縣,而且廢置不常。實際上那裡的山大多都是小土山,崗地衆多,也有不小的平原,水資源豐富,開發起來耕地是不少的,關鍵還是人口太少。沒有人便什麼都辦不成,不管是開墾荒田,還是興修水利,首先要達到一定的人口密度。京西路晚唐五代時期大戰不斷,人口損失太過厲害,不要說羣山之中的方城縣,很多平原地區也到處是拋荒的土地。

入宋以後,由於人煙太過稀少,大量從河東路遷人口到京西,洛陽周圍一帶人口的恢復還是靠着晉南人口的遷入。僅僅依靠本地人自然恢復,還要更加荒涼。

依靠前世的知識,徐平可以做很多事,但缺人他也沒有辦法,天大的本事也不能憑空變出人來。由於宋朝基本不限制農民的遷徒,越是這樣荒蕪落後的地方越是留不住人,越沒有人越是發展不起來,形成惡性循環。

這種情況,徐平一時也沒有好的策略,只好把信放到一邊,想好了再回復。

李參也是從邸報上看到了徐平生病,寫信來問候。信的後邊,講了現在河陰縣的情況。蔣大有的案子還沒有審理結束,他的大兒媳婦卻已經改嫁了。他兒媳婦本就年紀不大,又帶着大筆嫁妝,生過兒子表明是能夠生育的,這個年代這種女人根本就不愁嫁。經常還是搶手貨,很多有錢人家都搶着要。

蔣家的土地便就按照徐平當時提的讓租戶以社的組織承佃,依照主要生產資料的不同,分爲牛社、農具社一些名目,實際就是農村的互助合作社,正是徐平當時想的。

第106章 找你算賬第7章 實際演示第22章 試學士院第107章 再見已非當年第43章 熊二焦五第44章 細鹽第71章 戰場第2章 中子貴且顯第15章 擺攤第281章 最後期限第201章 陛辭第152章 橫死第9章 準備抓人第22章 試學士院第157章 考察的外商第29章 端午(上)第3章 護衛鐵騎第229章 講不清楚第82章 牙痛不是病第324章 各掃門前雪第22章 星第221章 再對天章閣(下)第52章 一指點出佛主第17章 奴僕無私財第71章 兩隻雞惹出的慘案第26章 慶祝第215章 統一指揮第21章 歐陽修的疑惑第165章 呂夷簡的條件第234章 獨自撤退第71章 戰場第44章 鄉下小鋪子第221章 細腰城第56章 官督民辦第202章 送到口邊的肉第206章 學士入東府第15章 分工第10章 秦州納質院第237章 手眼通天第297章 伎藝人第67章 決心已定第36章 孟州通判第166章 我們不同意第56章 官督民辦第53章 甘谷歸附第212章 爭功心切第25章 官身第15章 久違的京城第157章 花紋不甚美第52章 一指點出佛主第11章 遇仙樓第191章 慨然以天下爲己任第50章 京城故人第130章 我要做土豪第19章 出行第37章 一不做二不休第237章 豪華馬車第174章 春光第210章 有來有往第293章 敕勒川第223章 軍國兩張皮(下)第117章 僵持第326章 惟有一戰第4章 郊迎第76章 那些同年第266章 我們等得好苦!第63章 瞎氈來歸第92章 可以招兵第208章 進城走正門第5章 人與人不能比第184章 爲什麼呀?第297章 大政第13章 治術(四)第261章 胡風漢風第97章 流年第218章 錢是什麼第233章 郭諮歸來第186章 小人大惡第256章 身上的刺第17章 卿非別人可比第62章 算計第19章 宣詔使臣第173章 夜對第310章 最後爭取第91章 大勢第63章 官聲第87章 早說過數字會說話(上)第14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下)第10章 秦州納質院第81章 試探第72章 底氣第310章 最後爭取第152章 防微杜漸第71章 少取多予第149章 且去讀書第76章 徐平的憤怒第163章 榮耀之戰第53章 甘谷歸附第198章 鈍刀割肉第176章 李迪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