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廣發邀請帖

馬蹄敲打着路上的石板,聲音清脆,聽着分外悅耳。

郭諮看了一眼身邊一直黑着臉的鄭戩,嘆了口氣:“天休,副使剛纔說的話纔是正途。我們是三司,只要把事情搞明白,人頭查清楚,該做的就已經做了。至於這些人怎麼處置,上報中書門下,宰執們去決定纔是對的。”

鄭戩冷哼了一聲:“話是如此,可是名單上可有好幾位宰執的名字!讓他們去處置,還不是大事化小,小事化無?我們辛辛苦苦爲哪般?”

郭諮有些無奈:“還有臺諫言官,他們總不會視而不見。”

“敢捊幾位宰執的虎鬚,現在哪個臺諫言官有這個氣魄?!無論是御史臺的韓中丞,還是諫院的孫祖德和宋庠,我看他們都做不了這件事!”

宋庠天聖二年狀元及第,一般說他是繼王曾之後“連中三元”的又一人,實際上天聖二年由於趙禎還在孝期,並沒有舉行殿試,直接是以省試成績定名次,宋庠的這個“連中三元”是打折扣的。鄭戩天聖二年進士第三名,與宋庠同年,兩人的私下關係相當不錯,但說起爲官的氣魄來,鄭戩對他也毫不客氣。

這些事情郭諮和劉沆又何嘗不清楚?但問題是徐平還能怎麼做?爲了這件事去硬抗幾位宰執?那纔是真地腦子不清楚了!

劉沆提一提馬繮,趕上來與鄭戩並排,對他道:“天休,爲副使想一想,這樣做已經是最合適的了。徐副使因病尋醫,不在衙門的這些日子,我們務必小心謹慎!”

“我明白。”鄭戩沉着臉點了點頭,“只是肚裡咽不下這口氣而已!”

劉沆和郭諮兩人對視一眼,無奈地搖了搖頭。鄭戩才真地該去諫院,他也有那個精力跟人天天打嘴仗,在鹽鐵司查賬還真是委屈了他。

月亮了升上了天空,如水的月華傾泄在庭院裡,如夢似幻。

難得像今天一樣徹底放開心情,徐平與李璋多喝了幾杯,頭微微有些發暈,卻更加覺得意氣風發。送李璋一家到了客房休息,徐平回到了自己的小院。

院子裡迎着吹來的涼風,深深吸了一口氣,徐平擡步進了書房。

秀秀默默地跟進來,點起了燈,收拾書桌上的文房用具。

徐平在椅子上坐下,對秀秀道:“酒喝得有些多了,口渴,去幫我沏杯濃杯來!”

秀秀應了,還沒有動身,就聽見外面林素娘道:“這些雜事,讓碧桃去做就好。”

見到林素娘進來,秀秀忙上前見禮,扶着她到旁邊坐了。

此時的林素娘身懷六甲,行動相當不便,在椅子上坐下,輕輕吐了口氣,對徐平道:“大郎,夜已經深了,爲何還不去歇着?”

“今天李璋提起,說是我尋醫假的這些日子,閒在家裡沒有事幹,難免氣悶。他說何不趁着這個時候辦個詩社之類,日常尋些同僚朋友來熱鬧一番,一是解悶,再一個也是聯絡同僚情誼。我覺着他說的有些道理,看看哪些人合適,寫些帖子去請人。”

林素娘輕輕點頭:“大郎這樣想也是好的,總好過沒事閒在家裡。不過請什麼人來,還是要仔細思量。請人不來,失了自己的面子。什麼人都請,又失了體面。”

“我知道,無非是一些平時有交情的同僚,不需要有那麼講究。”

林素娘還要再說,想了一想,還是沒有開口。女人家的眼界跟男人終究不同,心眼天然地小了些,對人情世故總是小心眼地精細盤算,實際上哪有那麼多講究!與徐平來往的都是有身份的讀書人,小肚雞腸的終究是極少數。

秀秀上前,爲徐平攤了紙,細細地磨墨。

徐平想了想,口中道:“在京城和左近的幾位同年,那是一定要的,與我關係最近的就是他們了。總是要先叫他們來捧個場,不至於場面冷清。”

說完,提起筆來,給王素、韓琦、嵇穎等人寫了帖子。徐平是這些人的領袖,這個面子他們總是要給,日後仕途上還要相互照應呢。

林素娘輕輕咳嗽一聲,道:“既然是詩社,館閣裡的學士總是要叫的。”

徐平搖搖頭:“館閣裡那麼多人,總有不想來的,而且我也不可能每一個人都遞帖子過去。宋子京判館閣,給他就行,讓他招呼人來。”

叫了宋祁,總不能漏下宋庠,兄弟兩人地位相當,文名相當,關鍵是與徐平的關係也差不多,都是有交情但不怎麼親近的那種。至於別一位知諫院的孫祖德,因爲有年前的那一場衝突,還是免了,免得林素娘看見他上火。

叫了大小宋兄弟,天聖二年在京的進士貌似就不好不叫,葉清臣、曾公亮這些人要單獨發帖子過去。天聖二年跟天聖五年的進士都叫了,天聖八年的進士便就不好漏下,這些人與徐平的年齡相當,以後還有幾十年同朝爲官的日子。關鍵是天聖年間的這三屆進士,徐平前世有記憶的委實不少,日後都有大用,現在搞好關係很有必要。

這樣一算,招呼的人已經不少了,朝中中下層的官員已經涉及到了一小半。

徐平一一把帖子寫了,讓秀秀封好,把筆放下。

秀秀默默地把帖子一一折起來,分門別類放在一邊,自己做了記號。

徐平心中一動,問秀秀:“秀秀,你說我還要招呼什麼人來?纔不至於被人說閒話。官人我現在不是當年了,朝廷中也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不好失了禮數。”

秀秀微身笑道:“自然,官人現在是朝裡的侍從大臣,怎麼是以前可以比?若是問秀秀,我說了你可別笑話沒有見識。”

“儘管說,我什麼時候嫌棄過你!”

秀秀一邊整理着帖子,一邊說道:“官人送帖子的,不是同年就是你的下屬,都是官職比你低的,這樣不太妥當吧,憑白讓人把官人看低了。依我說,官職相差不多的也應該叫,略高一點的也應該叫,這樣才顯得心裡磊落,到時候也熱鬧。”

徐平聽了,不由地笑道:“這一年你回家委實長了不少見識,竟然能夠想到這一層!好,那便朝裡的雜學士,兩制詞臣也一併發帖子去!至於宰執,那就真不能冒昧發帖了,免得被人說我孟浪!”

(備註:鄭戩歷史上的評價是越是涉及到權貴之家的案子越是積極,而且治案也越是嚴厲。兩件案子很出名。一是寶元二年他權發遣開封府事,因爲治下小吏馮士元案牽連權貴,包括呂夷簡、程琳、龐籍、盛度等宰執大臣,還有不少官員,一起都受到處罰。呂夷簡的長子和次子,甚至被他抓到牢裡。還有一件案子就是滕宗諒案,他和王拱辰兩人追查到底,也就是《岳陽樓記》“滕子京謫守巴陵郡”的起因。順便說一句,當時范仲淹是力挺滕宗諒的,兩人有親戚,而鄭戩也是范仲淹的連襟,關係也非常之好,案子中鄭戩沒有摻雜私情。)

(順便,這些備註我都注意字數,不會算錢的。)

第82章 牙痛不是病第262章 應對之策第102章 首告第187章 頭重腳輕第118章 事情鬧大第16章 活在洛陽第204章 一日破五寨第56章 國柄第109章 代君受過第230章 衆矢之的第120章你們都姓趙第142章 話已說盡第177章 用番錢的人第22章 星第70章 南下大道第79章 坐觀成敗第152章 糾纏第55章 左右虞侯第163章 兩府議事第109章 怪獸蔗糖務第159章 物價要漲第133章 廣源州南衙王第101章 七源州第28章 唐大姐第154章 做事過急第164章 歐陽修第56章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第41章 串香第92章 收權第38章 再見故人第87章 言官的反擊第22章 大秦國故事第182章 天章閣夜對(下)第64章 不同的生產方式第19章 忠州小衙內第17章 奴僕無私財第1章 錢能通神第17章 盼盼第8章 竟有這種事?第88章 紙醉金迷第54章 官與民第72章 三個關節第201章 提舉官第75章 林素孃的火氣第125章 歸正人第14章 治術(五)第55章 晏殊之論第71章 意外第165章 政令分掌第237章 任福之死第38章 青苗貸第249章 一拍即合第279章 黑吃黑第175章 別來無恙第9章 永不加賦的困境第105章 大敗的消息第7章 我做好人第39章 文理荒謬第6章 召對第143章 我回來了第28章 月夜第202章 送到口邊的肉第3章 洞房第229章 圍寨第28章 月夜第122章左弼右輔鎮南關第134章 瘋狂時代(五)第147章 主其事者,不智也!第114章 兄弟情誼第59章 合謀第199章 傳承第29章 名人第41章 串香第30章 端午(中)第31章 攻略(三)第22章 新米第67章 挖三司牆角第60章 陽光明媚第226章 果酒燒烤第253章 收網第90章 猛虎入狼羣(八)第11章 酒精燈第44章 細鹽第152章 渡河第50章 抓捕第201章 猛虎掏心第71章 戰場第207章 戰還是和?第75章 人質第135章 邊民的選擇第48章 好漢惜好漢第207章 離別第155章 徐徐而進第27章 牧草換豆第53章 秦二第13章 諸事要請示第108章 邕州的路第315章 亂戰第77章 未慮勝,先慮敗第141章 大頭在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