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講不清楚

真宗皇帝中後期迎天書,東封西祀,廣撒金錢裝點太平氣象。從那個時候起,物價便節節攀升,以前或許會有富貴人家窖藏銅錢,這一二十年哪個還會那麼傻?

銅錢作爲實物貨幣,一般來說確實可以保持幣值的穩定,但前提是能夠讓銅的實用價值發揮出來。現在朝廷的銅禁一年嚴似一年,銷錢鑄器是大罪,實際上斷絕了銅錢多發時的退出機制,使民間的銅錢一年多似一年,已經有了向信用貨幣轉化的苗頭。

不管是金銀布帛還是銅錢,作爲實物貨幣能夠保持幣值穩定的一個前提就是它們可以方便地退出流通。當社會中的這種貨幣過多,便會自然地從流通領域退出來,或者被儲存,或者被鑄成實用的物品,使流通中的貨幣一直保持一個合適的數量。

現在的銅錢顯然已經沒有了這個特性,再用實物貨幣的性質來分析,自然便會犯錯誤。歐陽修考之古籍,古時可沒有如此嚴厲的銅禁,書裡怎麼會說明這種情況。

歐陽修是個死硬到底的性子,手裡捏着酒杯道:“待制,這話你就說得差了。幾十年前國家人口稀少,田地卻不少,糧食自然便就便宜!”

“哦,糧食便宜你可以這樣說,那麼爲什麼就連銀價從每兩八百文也漲到一千多文了呢?爲什麼肉價魚價通通都漲了呢?”

“那自然是人多了,吃的也多了,用的也多了,價錢自然就漲了!”

徐平一怔,倒還沒想到他能說出這道理來。供求關係也是價格的一個決定因素,這倒是沒錯。這幾十年國家休養生息,人口增長很快,這是事實,但用人口的增長直接說明供求關係的變化卻是不對的,因爲多出來的人口會自然地參與到生產之中。

想了一下,徐平道:“嗯,這許多物品都漲價了,但物品之間作價卻沒有改變。換句話說,把銅錢去了,以物易物,實際上價錢沒漲是不是?”

“不用銅錢了,哪裡還有什麼價錢可言!”

徐平見歐陽修揚着頭,抿着嘴,一副倔強的樣子,突然發現自己僅靠三言兩語就說服他根本辦不到。這纔想起,自己前世的課本爲什麼講貨幣的時候是從以物易物講起,然後引到一般等價物上來,之後才引出貨幣,然後才能說明貨幣的性質。

實在是不這麼講,這個問題很難講清楚,一不小心就陷入無休止的循環論證當中。自己一直想着用這個時代的現實例子講明白這個問題,實際上不理出系統來,根本是講不明白的。歐陽修只是性格如此,其他人未必就不是這樣想。

通脹是貨幣相對於所有商品來說錢多了,在這個過程中,人口也同步增加了,如果歐陽修咬定了價錢上升是人口增加引起的,徐平再說什麼也是沒用。到了這個地步,根本就不是幾句話能夠說明白的,更何況是在喝得正興起的時候。

想了一會,徐平對歐陽修道:“既然如此,那我問你,如果現在不用銅錢了,改用其他的東西,比如川峽一帶使用的交子來代替銅錢,可不可以?”

歐陽修仰笑道:“哈哈,待制如此問,可正是中了某的計了!前些日子看三司的《錢法類書》,我早已經把川峽四路的鐵錢和交子研究得透徹!還有韓稚圭雖然拙於文章,但事理卻說得明白,並沒有什麼疑難的地方。益州交子務的交子之所以通行無阻,全在於可以隨時兌換出錢來,並且不少一文,可不是因爲那一張紙。交子務一旦本錢不足,交子就成了廢紙,正是因爲如此,交子務才收爲官辦的!”

交子的本質是銀行券,這一點徐平早已經研究得明白。只是交子務攬錢之後,直接入了益州府庫,並不借出去放貸生息,還不具備銀行的基本職能。這倒不是主管交子務的益州官府腦子笨,而是整個社會經濟還沒有走到生產——交換——擴大再生產那一步,沒有優質而穩定的貸款客戶。

這個年代最穩定的貸款對象,其實是種地的農民,他們年年種年年收,周而復始的經濟循環是極爲穩定的。這也是爲什麼唐朝以“公廨本錢”爲名的官營高利貸會發展出“青苗錢”的原型,要知道那時唐朝官營高利貸是純粹以營利爲目的,利息高,追討的時間非常長,唐憲宗寬放的標準都是債主累積到本錢十倍、保人五倍才免。

但農民分散,收本息的成本太高,貸款的風險太大,又不是優良的貸款客戶。這種矛盾導致官方向農民放貸一直謹慎態度,實際上還是貸款成本太高了。

交子銀行券性質的保證靠的不是交子務本身,而是靠的官府。而兌換的銅錢又不像後世西方最開始的銀行券,直接與金銀掛鉤,實際不完全是實物貨幣。

歐陽修限於時代自然不瞭解這些分別,但他卻清楚知道交子只是鐵錢的紙面憑證,而鐵錢只是銅錢另一種形式,根本上的價值還要還原到銅錢上來。說起交子,實際上跟說銅錢沒有任何區別,他就等着徐平問起,自己有充足的信心駁回去。

徐平卻道:“我是問你,如果全天下都不行銅錢,而只行交子那種紙券,會如何?”

“待制說笑,百姓又不是傻子,豈會能認一張紙做錢!”

“那如果天下官府,各種稅賦,只收這種紙券,連銅錢也不收了呢?”

歐陽修連連搖頭:“異想天開!待制這話,太過異想天開了!自古以來,雖然錢制多有變化,刀幣布幣,不一而足,但還是以銅爲根本。漢武帝行白鹿皮幣和白金三品,引起動盪,只能曇花一現,終是不可行。連那種都不可以,想用紙券代錢,異想天開!”

徐平這纔想起來,漢武帝雄才大略,登基之後意欲有所作爲,結果面臨貨幣不足,實行了多次幣制改革,其中就有紙幣性質的白鹿皮幣。當時無論是對貨幣,還是對商品經濟都不瞭解,當然是引起諸多弊端之後廢止,老老實實地去鑄五銖錢。

第6章 書生張載第123章 再嚇一嚇第106章 桑懌南來第301章 談的人來了第272章 換將第16章 嶺南故人第112章 黑吃黑第190章 谷口初戰第112章 五軍齊出第41章 購置新宅第29章 生活不易第251章 危機第111章 以假僞真第199章 傳承第86章 兩全其美第21章 同年第256章 身上的刺第128章 優遷第94章 大錢還是小錢?第34章 移民第136章 衝擊宰相府第291章 兩路會師第18章 春忙第24章 賭鬥第63章 官聲第286章 長兄如父第144章 僵局第172章 你需忍耐第137章 怒罵御史第121章過門不入第53章 秦二第72章 魚水第1章 徐家莊第272章 換將第3章 盡頭牙第86章 兩全其美第222章 軍國兩張皮(上)第166章 人才濟濟第210章 狄青第13章 兩手都要硬第273章 示威第77章 訣別第96章 貴客盈門第51章 大案第125章 搜尋第133章 廣源州南衙王第288章 斬了就是第49章 戰後忠州第43章 盼盼要定親了第113章 遊騎遍佈第232章 培訓中心第158章 桃花運第67章 海外琉璃第6章 攔路的強盜第80章 按規矩來第58章 步步爲營第326章 惟有一戰第111章 李覯第174章 今夜別出宮了第170章 兩府並立第8章 雪第14章 規劃第134章 亂局第312章 你們去偷襲第289章 唐龍鎮第186章 世道要變第249章 示之以強第107章 以僞收假第322章 齊魯豪傑第177章 重商抑商第150章 各有各的難處第149章 制度和人手第177章 決戰第93章 汝州第186章 小人大惡第323章 隴右軍制第26章 前奏第77章 賬目第21章 衆人到來第190章 新的機遇第16章 越次入對第67章 選擇第174章 今夜別出宮了第151章 新市場第118章 突圍第236章 狂徒第13章 受歡迎的購物券第160章 政策原因第83章 地形沙盤第102章 首告第16章 越次入對第233章 想不明白第40章 清香白酒第114章 心經第159章 喬大頭進京第67章 找盟友第106章 邕州之茶第32章 五等戶制第112章 似曾相識燕歸來第49章 戰後忠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