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傳承

李覯出身貧寒,父親耕讀一生,卻不曾應舉。他隨着父親學習,都是野路子,再加上十四歲父親去世之後寡母拉扯他非常辛苦,有些憤世嫉俗的意思。反應到文章上,就是經常不按常規,好自己抒發議論,總是有點離經叛道的味道。

這是應科舉的大忌,科舉是選拔官員的,不是尋找儒學理論家。徐平一直擔心的就是他這一點改不過來,自己的經術之學又拿不出手,纔給他機會廣訪名師。現在看來效果還不錯,科舉文章不會給人驚奇的感覺。

殿試黜落最多不過兩三成,文章沒有出格的地方,這進士就握在手裡了。至於名次等第只能看考官的看法,畢竟李覯也沒有那一見就令人讚歎的文采,名次不會太高。

高第進士自然有許多仕途上的便利,但等次低了也不是沒有出路。宰相張士遜中進士時一百多名,范仲淹只是乙科,年輕時是蹉跎了點,只要真有本事還是有熬出頭的機會。

聽了徐平的話,李覯也感到高興。

家貧母老待養不能擇祿,這是文人士大夫的基本要求,只要有出路就是好的。他自己也知道自己的毛病,學問廣博但不精深,往往在不經意間就犯了忌諱,與別人相比應舉分外艱難。只有中了進士,有了安身立命的本錢,纔有發揚自己學問的機會。

見徐平今天的心情不錯,李覯道:“難得今天先生有閒,來京城之前,我曾作了幾篇《禮論》的文章,不知能否一起看了指點於我?”

徐平道:“拿來我看。中了進士之後,這些學問就可以做起來,不必像以前一樣汲汲於科舉文章。進士是個門檻,過了之後只管按自己的意思做學問。”

李覯轉身回房,不多時拿了幾張紙稿過,恭恭敬敬地交到徐平手裡。

徐平就着燈光,一頁一頁看下去。他看得很粗,所謂觀其大意而已,並沒有仔仔細細地去摳字眼。他受的是不尋章摘句的教育,已經習慣了。

李覯受荀子的影響很深,把禮視爲一切的根本,仕、義、智、信都由禮生髮開來。也一樣認爲禮的來源是人的慾望,人生下來要活着,要吃飯,要娶妻生子繁衍後代,這些都是人生來就有的本能慾望,是客觀存在。

禮就是從這些慾望中昇華出來,不過荀子認爲是要對這些慾望加以限制,以禮來制約不及於亂。從這個角度來說,荀子講禮天然包含了法的內容,同時也包含了儀制的內容。

李覯更進一步,荀子還是認爲人的本來慾望是亂的根源,有惡的意味,而李覯則認爲這些慾望是正面的,雖然需要禮來制約,但慾望本身並沒有錯。

徐平早就知道李覯在學術上尊荀子抑孟子的一派,甚至到了視孟子爲仇敵的地步,看了他的這些文章也不覺得奇怪。

不過李覯由這種對禮的認識,進而引發出了“義利並重”的思想,還是讓徐平覺得有些新奇。講實話,雖然李覯在徐平面前以學生自居,但兩人從來沒談論過學術問題。都說言傳身教,徐平這裡是只有身教而沒有言傳。

所謂學問,往往不過是一句話,但學問不在這一句話上,而在怎麼掰開來講清楚了讓人理解並接受上。所以李覯的“義利並重”是學問,徐平不管說是勞動創造價值,還是講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都不是學問,而僅僅只是一句話而已。

把文章放在桌子上,徐平想了一會,問李覯:“今天在金明池,我與範待制等館閣人員釣魚賞景,說起了一件事。範待制講,天下之財有定數,在官則不在民。這話常常聽聽人講起,但我想來想去,卻覺得未必是這個道理。”

聽徐平質疑這個觀點,李覯很想張嘴反駁,不過沒說出口,生生把話壓在了心裡。與徐平的師生關係雖然不正規,基本的禮儀他也不會違反。

看着李覯的樣子,徐平笑了笑,問道:“你文章裡講了人之慾自然是禮,這個是有道理的,暫且不談。只說由人慾而生的財,比如說,一個人走在路上,口渴了,看見前面有棵梨樹,上面梨子大而肥美,便摘了一個吃了解渴。那麼我問你,這梨子到了這個人的手上,算不算是他的財呢?”

“恕學生愚昧,當先看這梨樹有沒有主人,有主人便是偷竊了,又何談人財呢?”

聽了這話,徐平笑道:“我既然如此說,這樹自然是無主之物,不然何必問你?我是在認真跟你談事情,又不是瓦子裡的說書人,跟你打這種啞謎!”

“先生恕罪,是學生想得差了。既然是無主之物,這梨子自然是這人的財產。”

“那我問你,這人得了一個梨子,或者多摘幾個有了幾個梨子,作爲他的財產。那這財產是從哪裡來的呢?”

“自然是從梨樹上來,梨子要從梨樹上長出來。這道理簡單明白,先生因何發問?”

“到底這人有了這些梨子,是因爲梨樹呢,還是因爲他動手摘了呢?梨樹在那裡,如果他不去摘,梨子怎麼也不會是他的。他花摘一個梨子的力氣,便得一個梨子,花摘兩個梨子的力氣,便得兩個梨子。那這幾個梨子的財產,爲何不說是他花力氣得來的?”

“先生,總得先有梨子,他花力氣才能得到,根本還是在梨子上。”

徐平點了點頭:“那我問你,聖人收門生,必納束脩。這束脩自然也成了聖人的財產,對不對?那聖人的這些財產從哪裡來?”

李覯有些遲疑:“自然是門生交來——”

“爲什麼不說是聖人教導學生勞心勞力賺來的呢?”

見李覯欲言又止,徐平道:“今天我跟你講這些,不是講來玩笑,實在是白天範待制的那一句天下之財有定數,讓我不能苟同。這財到底從哪裡來?是天上掉下來的,還是人花力氣賺出來的?如果是花力氣賺出來的,那麼花更大的力氣是不是就會有更多財富?那天下之財還有沒有定數?像邕州並沒有甘蔗長在那裡,是蔗糖務的人花了無數力氣開田種了甘蔗榨糧出來才了白糖的財富,這財富從哪裡來的?依我說,天下之財並沒有定數,只要人肯花力氣,會花力氣,就可以生出更多的財富來。”

說到這裡,徐平站起身來,來回踱步,口中道:“所以,說天下之財有定數是不對的,在官則在民更不對。這還不僅僅是花力氣,還要會花力氣。比如我莊子裡先前一個人只能種十畝地,有了那些新式農具,便能夠輕鬆種三五十畝。這不是平空多出財富來了嗎?這財富從哪裡來的?因爲會使力氣了!”

見李覯有些迷惑,徐平又道:“李覯啊,講清楚了財富從哪裡來,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件事。我們理財官員,一旦歲入增多,因爲風調雨順還好,如果不是,則難免就會受到朝臣搜刮民財的彈劾。但實際是這樣嗎?有的時候,只是讓百姓能夠用同樣的力氣創造出更多的財富來,水漲則船高,朝廷歲入自然也就增多了。這個道理並不算難懂,比如官貸耕牛給百姓,他們就能種更多的地,朝廷自然也就可以收更多的稅。但是一到三司理財的時候,就有人說與民爭利,捆住三司的手腳。於國於民,這都是大害。”

李覯道:“先生的意思是——”

“剛纔看你的《禮論》,講到‘義利並重’,我也是有感而發。僅僅講‘義利並重’還是遠遠不夠的,你應該講清楚利從何來,要讓所有的人都明白,官方收到的利不是搜刮百姓而來,而是給了他們更好的條件,創造出了更多的財富收來的。這種利,自然是越多越好,官府的歲入高了,百姓得利也多了。僅僅多收賦稅自然不行,但官府幫助百姓創造更多的財富,歲入年年升高是好事!”

說到這裡,徐平轉過身來,看着李覯道:“人的雙手,是能夠創造財富的!我們所有財富,自然是要藉助天地所賜物產,但根本上還是靠人的雙手創造出來的。朝廷理財,這纔是根本,也只有這樣,才能理直氣壯地多收錢糧。學問學問,李覯,你如果能夠把這個問題講清楚了,纔是真學問,必將成爲流傳後世的一代宗師!”

第51章 新的消息第311章 全國統籌第195章 簡在帝心第54章 買馬第221章 廢折支,發實錢第1章 桂州第223章 各軍持重第39章 待以客禮第65章 永寧侯府第232章 狼煙第152章 橫死第136章 握成拳頭打人第93章 猛虎入狼羣第114章 千古佳對第95章 遷隆峒第244章 願爲天子牧牛羊第239章 該論功過了第63章 你怕死人嗎?第105章 思想分歧第58章 仙人跳第185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第100章 南來歸宋第140章 兵發廣源州第167章 血肉屠場第116章 場務戒嚴第14章 歐陽修認輸第43章 賜姓第35章 我有三策第262章 戰是義戰第114章 千古佳對第80章 契丹的壓力第114章 心經第85章 孫七郎的差事第323章 雅俗共賞第52章 如和風光(上)第287章 大丈夫要有擔當!第23章 又想錯了第124章 我是你們學不來的第26章 峰迴路轉第199章 我給你換尊佛第187章 時代特色第16章 還錢第241章 白壁題詩第161章 文化往來第4章 炒花生第22章 星第64章 不同的生產方式第158章 高麗商路第266章 我們等得好苦!第326章 惟有一戰第265章 飛來橫禍第92章 世事誰能預料第266章 我們等得好苦!第93章 汝州第239章 該論功過了第90章 公人世界第312章 你們去偷襲第76章 徐平的憤怒第95章 契丹的算盤第75章 弒父第154章 攻城(中)第20章 稅賦何所出第31章 探花郎第301章 抑制清流第174章 春光第131章 三司歷代條例第84章 南線北線第227章 超市第190章 東還是西?第59章 洞若觀火第19章 共剪西窗燭第164章 新舊衝突第26章 不要失職第63章 瞎氈來歸第18章 種士衡第75章 林素孃的火氣第182章 再起風雲第152章 不可推行第82章 水淹三軍第184章 爲什麼呀?第65章 要將功贖罪第214章 蠟丸第15章 軍改第119章 斷尾求生第38章 兩地第142章 審問第294章 打出個太平第85章 猛虎入狼羣(三)第128章 優遷第73章 地方反應第202章 李覯的去路第128章 有什麼訣竅?第267章 許懷德也不容易第112章 黑吃黑第117章 事情敗露第10章 秦州納質院第261章 胡風漢風第245章 亡周室者秦第158章 高麗商路第85章 軍權的收與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