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矛盾

對於徐平固執地要加強陝西轉運糧草的能力,殿中大臣都不以爲然,就連韓綜的父親御史中丞韓億不支持。

陝西已經和平了數十年,不可能因爲一點小磨擦就大動干戈。再者現在以防備北方契丹爲主的部署已經完備,動起來牽連極多,哪個大臣願意做。

最終還是看徐平的面子,做了折中,出鹽鐵判官韓綜爲陝西轉運司判官,專門負責沿邊州軍的運糧體系,其他一切不變。韓綜的職責受到限制,不參與轉運使司例行的對本路州縣的按察巡歷,只管糧草轉運。

一般轉運判官要求曾任知州或者通判有政績者,陝西路要求更高。韓綜雖然曾經被任命爲邕州通判,但沒有到任,資序不合,徐平全力保任中書才勉強同意。

這種保任不是說說而已,是有明確的連帶責任的,韓綜如果在任上出事,徐平也要跟着降一等受罰。不是特別信任的人,官員很少做這種保主。

韓億雖然不同意兒子剛從嶺南迴來沒多久又去陝西,還是感激徐平對韓綜的信任。

這件事情徐平很認真,但在殿上其他人的心中只是一件小事,又同意了徐平提議的改任劉沆爲鹽鐵判官後便把他打發出來,接着議事。

出了大內,徐平回到皇城前部的編修所外面,看着西邊的斜陽深深呼了一口氣,一種失落感涌上心頭。

忙忙碌碌,總以爲自己在爲這個時代做着什麼不得了的大事,實際上在別人心裡,可能就是看一個年輕人成長道路上的胡鬧,嘴上敷衍着,心裡並不怎麼當回事。

朝堂與家庭,老人與新人,這種落差總是無處不在。

就像前天盼盼在自己家門前種下一棵李子樹,小小的樹苗,拉着徐平很認真地澆水培土。咿咿呀呀仰着頭地告訴父親,小棵小樹什麼時候會長出葉子來,過幾年會開花,過幾年會結果,再過幾年結的果子全家都吃不完。

徐平也是這樣隨口敷衍,心裡只當孩子的玩鬧,壓根就沒想過自己能吃這樹上結出來的果子。哄孩子而已,結不結果子不重要,只是換他一時的開心就好。

盼盼也曾扶着小樹看斜陽,不知她心裡有沒有這樣一種失落感,不知那時候有沒有堅定地相信自己栽下的小樹會長大,會真地結一樹的果子。

徐平卻相信韓綜此番去陝西,一定不是白去,幾年之後一定會體現自己的價值。

鹽鐵司的長官廳裡,徐平看着前面站着的韓綜,面容嚴肅地道:“此番調你去陝西路轉運使司,是我一再堅持,朝中大臣們不以爲意。本來在邕州數年,剛剛回到京城爲官沒有多久,再把你調出去有些不近人情。不過我估計要不了幾年西北党項必反,如果這幾年裡你有了實績,將來前途不可限量。現在我們都還年輕,拼搏幾年,總好過幾十年後鬍子一把了還在地方州縣調來調去,你不要怪我。”

韓綜心裡苦笑,這都已經定下來了,第二天中書敕令都已經下來,還有什麼怪與不怪的。跟着徐平幾年,韓綜知道徐平是個埋頭做事的人,沒有整人的心思,按照在邕州的經驗來看,只怕徐平也不是憑空猜測。如果徐平說中,確實是自己積攢政績的機會。

向徐平拱了拱手,韓綜道:“我隨在副使身邊也不是一天兩天了,自然知道副使不是空言大話的人。既然已經決定了我去陝西,我不推辭,盡力把事情做好,不丟了副使的臉面就是。而且如今陝西轉運使是我親戚,也好做事。”

陝西轉運使此時是工部郎中蘇耆,與韓億一樣是宰相王旦的女婿。按常規,這種關係是要避嫌的,不過韓綜是徐平保舉,責任都在他身上,特旨可以去任職。

徐平點頭:“有人脈可能就少了些掣肘,不過手下還是沒有什麼可用之人。過不多久邕州的橋道廂軍入京,到時調一指揮去陝西,對你是個幫襯。”

韓綜點頭答應。兩人又商量了一些具體事務,約定讓韓綜定時來信,一些困難由徐平在京裡想辦法解決。三司掌管財政,只要有心,就可以給轉運使很大的幫助。

陝西、河東和河北三路沿邊,轉運使可以乘傳赴驛,有直接奏事的權力。不過事務上大多歸三司掌管,監察和人事權也有一部分在三司這裡。

二十九日早朝,韓億再次奏請裁汰三司冗吏。最終決定,二月上旬,由學士院和御史臺組織對三司吏進行考試,依結果把不合格的吏人淘汰出三司。

吏人的考試自然不能跟科舉考試比,也不能跟學士院的考試比,他們主要是依要求默寫條例,以對的多少評等級。然後由主考人員面試,當面處理一些給出的案例,兩者結合決定公吏的去留和升黜

官和吏身份天差地遠,要求也不相同。對吏要求的是依規制和成例辦事,不能自己發揮。而官員則要求能夠隨機處置,不拘於成例。

簡單地說,公吏們無過就是功,官員則無功就是過。

當然這都是理論上的,實際情況中不可能如此。尤其是磨勘法越來越嚴密,對中下級的官員也越來越向公吏的考覈方式傾斜,越到下層,官吏越難以區分。

傍晚的時候,汴河邊的酒樓裡擠滿了人,鬧鬧哄哄。

人羣中有人高喊:“太師,我們這些人都是祖上幾代傳下來吃這碗飯,那些官員不識人間煙火,動不動就把罪責推到我們身上來。我們這些吏人,日常拿的錢還不如做活的工匠,擔的卻是官員的責任,真真是豈有此理。就是這樣,還是看我們不順眼,動不動就要裁汰冗員。那些官人俸祿是我們的多少倍,怎麼不裁他們!”

“就是,就是!這樣下去我們如何養家餬口!太師,你一定拿個主意出來!”

劉太師坐在主位上,沉着臉一言不發。

自轉過年來,就事事不順。改換茶法本來是大家發財的機會,結果一大堆舊引砸在手上,佔住了現錢,好多生意都週轉不靈。

沒想到這還不算,不等出正月,又要裁汰三司的冗吏。

什麼是冗吏?那些官員有幾個知道這些吏人平日做的事情!無非是比着以前年份的吏員名額,多出來了就是冗吏,事情沒人做了難道他們還去管!

如果這次不放點手段出來,這日子是真地過不下去了。

那些官員高高在上,吃香的喝辣的,想什麼是什麼,還真以爲沒辦法治他們了。

第103章 事發第61章 裂痕第22章 三司集議第288章 斬了就是第161章 特旨升遷第71章 北巡第153章 塵埃落定第15章 對抗第206章 全力堵截第10章 野味第23章 生意第241章 有人騙貸?第126章 不是盜賊的盜賊第57章 孫二郎的生意經第20章 送行第183章 演一場戲第126章 選差外州第27章 衝突第13章 治術(四)第57章 千里西來第99章 就鬆不就嚴第107章 嚇人的錢數第109章 代君受過第6章 書生張載第117章 門外來了青羅傘第87章 好事第105章 思想分歧第127章 堵門要賬第184章 大戰將起第106章 桑懌南來第61章 山歌好似春江水第121章 煙花第44章 嫁女瞻前顧後第22章 試學士院第7章 何妨拼一醉第230章 審計司第74章 相互利用第36章 手舞足蹈第25章 要不我們換換?第102章 首告第297章 大政第46章 收割機第134章 鬧事第165章 版權費第59章 民間亂相第191章 王素的心思第102章 錢法類書第241章 白壁題詩第149章 席捲諒州(上)第131章 瘋狂時代(二)第82章 立足於打第210章 札付兩路第48章 好漢惜好漢第233章 學習第71章 廢后風波(上)第1章 桂州第188章 怎麼還是如此!第87章 早說過數字會說話(上)第24章 大動作第4章 風雨邕州路第101章 新法可驗第61章 入社第100章 官不聊生第297章 伎藝人第73章 地方反應第206章 望遠鏡第14章 邊亂第114章 心經第170章 兩府並立第145章 彩棉的用途第36章 往事如煙第99章 前奏第171章 隴右都護府第52章 從此各不相干第43章 賜姓第170章 早晚會反第103章 事發第5章 公路第115章 開戰第173章 絕知此事要躬行第2章 父老第23章 誥命第135章 **未遂第103章 李覯趕考第124章 段雲潔的麻煩第121章 彈破琵琶第55章 官衙送別第13章 治術(四)第82章 水淹三軍第135章 節制兩路兵馬第152章 不可推行第60章 騷亂第233章 郭諮歸來第57章 兩隻大肥羊第88章 猛虎入狼羣(六)第8章 老朽別無所求第184章 商業機會第186章 刻擺錯了第149章 伏閤夜對第70章 南下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