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煙花

一位當朝宰相,一位仕兩朝的元老舊臣,王惟正聽了徐平的話,張了張嘴巴,半天說不出話來。過了好一會,才問徐平:“你要如何處置?”

徐平嘆了口氣:“我一個小小三司副使,還哪裡談得上處置。只好讓韓綜他們把事情儘量查清楚,稟報上去罷了。”

此時宣德門城樓上開始有內侍和衛士出來,皇上即將登上城樓,王惟正拉着徐平一起站起來,低聲道:“此事雲行可要小心,不要得罪了人。張相公倒還罷了,無非面子上受他奚落,楊太尉可是記仇的人,不定什麼時候就要給你難看。”

“我明白,自會有分寸。”

徐平點點頭,謝過王惟正好心提醒。自己一踏入官場就結識的這位老長官實在是個厚道人,做事兢兢業業,做人也沒得說。只是朝裡沒人賞識,就這麼在中層官職徘徊。

至於此次案件牽連到的那兩位大人物,事情到底該怎麼收場徐平還在思考。

王惟正說的不錯,張士遜倒也還罷了,雖然對徐平印象不好,爲人處事還是有君子之風,不會因爲被徐平抓住了把柄就打擊報復。

楊崇勳可是不同,他也算是出身將門,靠着父蔭爲官。年輕的時候,在真宗還是太子時就入東宮做事,也因此受真宗信任,真宗登位之後由此發跡。楊崇勳爲人貪婪,不過最讓同僚厭惡的是他特別喜歡打小報告,跟皇帝又特別親近,真的假的最喜歡說朝廷裡大臣的壞話,很多人都受過他中傷。小人難防,這種人物徐平都有些忌憚。不過楊崇勳與原來的樞密使張耆都是劉太后看重的人,太后去世,皇上趙禎並不怎麼喜歡他。

按說以張士遜的爲人,不該與楊崇勳這種人有什麼過密的來往,然而世事就是這麼奇妙,兩人偏偏就攪和到了一起。而兩家攪到一起的就是這些私事,公事反而沒什麼瓜葛。

高亢的宣贊聲音從城樓上響起,一下子就壓住了下面鬧哄哄的聲音。

隨着皇上趙禎的出現,跟着宣贊聲,羣臣下拜,山呼萬歲。

這個年代沒有擴音器,交流起來就分外費勁,只好由專門的通傳人員宣告皇上的話。

拜過了,羣臣起身,趙禎在城樓上舉杯,帶着飲了三杯酒。

這時就應該坐下了,今年卻不,上面通傳的高呼放煙花。

聲音未落,只聽不遠處御街上“通”的一聲巨響,一個炮竄入半空,仰頭看去,就好像是在明亮的月亮旁邊開了一朵絢目的花朵,在空中不散。

以前沒有見過這種陣勢,有膽小的竟然被嚇得一屁股坐在地上,惹得周圍人一起笑。

空中的煙花漸漸消失,也不知誰帶的人頭,城樓下的羣臣又響起山呼般的萬歲聲。

今年多了這一個噱頭,宣德門前的御街明顯比往年活潑了許多,羣臣坐好,都是有說有笑,談論着剛纔那一個花炮的精彩。

又喝過一巡酒,真正的煙花盛會纔開始。只見空中一個連着一個,舊的未散,新的又來,好像繁花鋪滿了天空。

這個年代的人哪裡見過這種場面,一個一個看得目瞪口呆,就連瀰漫在空中的硝煙味都覺得那樣可愛。等到明天,不知道會有多少詩文盛讚今夜的煙花,說不定還會有一些名篇傳世。就連爲這些煙花開罵的言官,只怕也不能免俗,會寫些錦繡文章。

煙花的色彩來自於各種金屬離子,徐平也記不起到底哪種顏色用什麼,反正有的沒的試了很多材料,搞了不少品種出來。火藥作的監當官還把這些當作秘方,珍重其事地一一記了下來,流傳後世。

等到煙花放完,各種燈一一燃起,巨大的燈山仿如人間仙境。宣德門前已經成了歡樂的海洋,除了東西御街上赴筵的百官,南北御街更是擠滿了看燈的百姓。

城樓上觀燈的楊太后對剛纔的煙花讚歎連連,轉身對偎在林素娘懷裡的盼盼道:“你這丫頭剛纔就說自己家裡的煙花好看,果然是人間罕有。我活了幾十年,還是第一次見這樣巧奪天工的好東西。來呀,賞十枚金錢給她買果子吃。”

盼盼從母親懷裡離開,走上前來行禮謝恩:“謝娘娘賞賜!”

楊太后聽盼盼的聲音清脆可愛,摸着她的頭道:“小丫頭懂事,再賞你十個銀錢回去買幾件玩物,沒事時自己解悶玩。”

盼盼喜滋滋地謝過,捧着十枚金錢十枚銀錢回到林素娘和張三娘身邊,向她兩人炫耀不已。宮裡出來的金銀錢成色十足,做爲給孩子的賞賜,也是價值不菲了。

林素娘和張三娘一起謝了恩,便坐了下來,安靜地看城樓下的花燈雜耍。

徐家是新進之家,周圍一大片的公主王妃,不能炫耀惹人妒忌。而且這種賞賜,說是給盼盼的,其實還是看徐平的面子,表明一種關係。

楊太后不干預政事,雖然也有一時興起賞賜錢物,那種情況還是極少。這種場合,一舉一動還是跟政治有關,並不真的是女眷們在這裡隨心玩樂。

城樓下面,酒過三巡,禮儀的約束漸漸不起作用,官員盡情吃喝,看不遠處來京獻藝的附近州縣藝人表演,局面漸漸混亂起來。

徐平向旁邊的幾位官員告了罪,站起身來,向前列走去。

寇瑊的人緣還遠不如徐平,在那裡一個人坐着悶頭喝酒。附近的那些學士大臣,則三五成羣地聚在一起談談笑笑,說着閒話。

到了寇瑊身邊,徐平低聲道:“省主,借一步說話。”

寇瑊正喝得氣悶,見終於來了個能與自己說得上話的,當即站起身來。

兩人到了旁邊空地,徐平從懷裡取出韓綜給自己的書狀遞給寇瑊:“昨天我怕今夜三司屬下各坊場有火患,命韓綜派了衙門裡的廂軍下去,協助看守,不想卻在榷貨務發現有人除假期換茶。事情已經大致清楚,韓綜和鄭戩正把人移送開封府。”

寇瑊接過書看了,半天沒有說話,眉頭緊緊皺在一起。

要想再升一步,寇瑊比徐平更加不想在朝裡得罪人,尤其是這種重臣。可現在事情已經查了出來,又是多個衙門參與,想壓都壓不下來。

沉吟良久,寇瑊問徐平:“事已至此,雲行想怎麼處置?”

徐平心裡苦笑,自己一個區區鹽鐵副使,平時宰執們都不怎麼正眼瞧,對這種事情又哪裡談得上怎麼處置?還不是隻能稟報上司。

可自己上司這樣問,不好這樣回答,便對寇瑊道:“事情雖然是我們三司官員稽查發現的,榷貨務也確實在三司屬下,但犯事的交引鋪卻不歸我們管。這件事情,怎麼說也該開封府去處置,我們不必插手。”

“那便把人移往開封府,我們不再過問?”

徐平搖了搖頭:“若是平常案子,這樣做倒是無妨。現在涉及張相公和楊太尉,我們若是裝作不知道,日後必然被人中傷,說我們討好大臣。”

“那怎麼辦?難不成我們還去與開封府會審!”

見寇瑊開始煩躁,徐平道:“不去,案件說什麼我們也不插手。這樣吧,省主這裡就當作不知道,一會我拿着書狀去找呂相公,煩心的事還是讓政事堂去擔待。”

“好,就是如此!三司也是在中書管下,總不能平時做事就找我們,有了麻煩就一推乾淨!你去找呂相公,怎以處置讓他頭疼去!”

寇瑊正感到左右爲難,徐平的話正中下懷,當即答應。

之所以徐平去找人,寇瑊當不知道,還是跟兩人的處境有關。如果說徐平在京城官場裡的人緣一般,寇瑊就是很差。他本來就是個獨狼式的人物,又有跟丁謂的關係牽連,人人都躲着他,生怕受了拖累。徐平到底是於國有大功,又得皇上賞識,還有與李用和家的關係這一層在,處境比寇瑊好得太多。

又商量了幾句具體事務,徐平告辭寇瑊,袖着書狀向前列繞去。

過了寇瑊這裡再上前一下就疏鬆許多,不像後邊中下層官員那樣人擠人。這裡的很多人徐平都打過交道,不斷地行禮問候。

越是上層的官員,越是知道徐平和皇家的關係,也知道皇上對他的態度,反而比那些中層官員態度更和善。

呂夷簡在最前列,宰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大宋天下除了皇宮裡面的,只有一個人排在他的前面,那就是特旨班位在宰相之上的八大王趙元儼。其他人,哪怕就是皇上的近親宗室,也得乖乖排到宰執大臣後面去。

到了前排,徐平向在座的幾位宰執大臣行過了禮,最後纔來到呂夷簡的身邊,低聲道:“呂相公,下官有事稟報,還請借一步說話。”

呂夷簡知道徐平爲人做事穩重,這種時候來找自己,必然是有急事。向旁邊的張士遜和王曾等人告了罪,離了筵席,走到了一邊人少人的地方,靜靜地站在那裡等候徐平。

第12章 空調第279章 黑吃黑第148章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第150章 席捲諒州(中)第194章 去往何處?第122章 甩鍋第42章 強買第16章 煤球爐第255章 兵民一體第123章我們不能置之不理第49章 天津曉月第165章 政令分掌第173章 佈置第210章 狄青第15章 閒事第215章 妥協第106章 天下一家第134章 鬧事第30章 男兒立功在邊關第12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上)第29章 邕諒路第33章 得失之間第56章 城狐社鼠第42章 動盪第44章 細鹽第80章 小人難纏第51章 各有去處第25章 官場浮沉第157章 清場第42章 方田均稅第30章 男兒立功在邊關第29章 政本初心,從民所欲第181章 我喜歡這個第78章 彈劾第14章 故人第301章 談的人來了第24章 祖先的呼喚第232章 培訓中心第30章 分道揚鑣第163章 兩府議事第112章 行者徐平第143章 推卸責任第167章 獵犬第170章 文人的優越感第260章 趕緊還錢!第35章 食物和酒第160章 改天換地第66章 文臣武將第67章 晾到一邊第205章 蛻變第6章 知州第37章 三頭目第219章 星空(上)第283章 斬于軍前第22章 星第40章 從前第207章 離別第92章 可以招兵第30章 日月當空,洞燭萬民第106章 邕州之茶第312章 你們去偷襲第29章 邕諒路第109章 不如結社第82章 祭奠續第107章 誰會那麼蠢?第175章 火海第79章 一劍平亂第56章 城狐社鼠第42章 劉小妹第267章 許懷德也不容易第213章 預算第46章 慎選西平王第41章 購置新宅第154章 邕州舊部第174章 今夜別出宮了第191章 王素的心思第323章 隴右軍制第182章 你是金子做的第295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62章 算計第89章 你們要做點善事第69章 失意者第201章 猛虎掏心第89章 猛虎入狼羣(七)第58章 夜戰(中)第20章 繡花枕頭第32章 長命縷第34章 土豪的地盤第271章 君子至善第26章 慶祝第8章 讀書第30章 殿試第143章 我回來了第93章 猛虎入狼羣第293章 敕勒川第36章 折騰契丹第196章 三角城第257章 文武之德第158章 機器作業第142章 審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