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出書

把書狀交給呂夷簡之後,徐平便不再關心此事。在他想來,呂夷簡無非是提議對張士遜和楊崇勳略施薄懲,然後觀察風向,如果朝裡御史言官對此事抓住不放,那麼再追加處罰就是。這事情不能深究,如果徹查城裡官員參與經商的情況,那牽連的官員就太多,鬧到最後會無法收場。

惟一會出意外的是御史和言官,這些人大多官職不高,任的又是清要職事,沒什麼發財的機會。沒有接觸便沒有了解,以前不知道倒還罷了,這件事出來,大家一看原來其他官員是這樣發財的,未必會忍得下去這口氣。

御史言官裡確實有些人是清廉自守,但也有一些是想發財沒機會,無論是哪一種,都會不遺餘力地窮追猛打。最後如何收場,就看他們心裡的怒氣值有多少了。

徐平不關心這些,他真正在意的是此次反應出來的三司公吏的問題。隨便一抓,整個榷貨務的官吏就幾乎全部牽連進去,按他前世的話來說,這就是窩案。

榷貨務如此,那三司屬下其他場坊務庫呢?按徐平前世的經驗,只怕沒一個乾淨的。

處理不處理?怎麼處理?徐平有些迷茫。

五代十國,中原地區各代相因,政治上層更換頻繁,反而造就了一個盤根錯節關係複雜無比的下層公吏階層。上至皇宮裡的內侍,下至不起眼的衙門小吏,甚至軍隊裡的中下層軍官,往往都是從五代時期一代一代傳下來。政權風雲變幻,這個階層卻穩如磐石。

隨着太宗時期重用科舉出身的文人官員,官吏分離越越嚴重,一些衙門甚至被公吏把持,官員只是名義上的主官,具體事務全是做事的公吏拿主意。

面對這樣一個階層,僅僅是有決心整頓是不夠的。牽一髮而動全身,把人換掉之後還得有合適的人接替,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徐平哪怕是有心,一時也是無力,只能慢慢地等機會。

三月十七,三司刻書局。

徐平和韓琦王堯臣等人,全都聚集在這裡,等着第一本關於錢法的書印出來。

昨天他們聚在一起商量了各人的文章,最終定稿,讓石全彬安排人連夜排版,及時印製。等到明天上元節假期結束,書就要出來,然後送給相關的衙門和官員。

新生事物,現在是三司賠着本錢印,以後等有了影響,可以讓想看的人花錢定閱。甚至在徐平想來,這種內容的刊物,應該是相關衙門用公使錢花公款訂。

石全彬親自在一邊看着,等到印出第一頁紙,不等晾乾,用手提着回到官廳,交給等在這裡的徐平等人。

徐平接過,石全彬道:“郡侯,看看這書印得可還中意?有沒有什麼舛誤?”

刻書局裡的工匠大多都是請的原來書坊裡刻書的人,他們從業多年,校勘這些事情自然沒有什麼問題,但對於活字的排版還不熟練,黑邊字跡模糊等等問題有不少,比現在的雕版印出來的還有差距。

徐平看過,心裡並不太滿意,但效果只能靠工匠們慢慢用時間磨經驗,嘴時沒有說什麼,交給了站在一邊的韓琦。

韓琦仔細看過,點頭讚歎道:“昨天下午我們才校完書稿,沒想到一夜的時間就能印製出來。雖然還是比刻版印出來的書稍差,但這時間卻是雕版無論如何也比不上的。”

幾個人傳看罷了,都覺得滿意。

徐平對石全彬道:“便先如此吧,吩咐工匠不要印得太快,務必每一頁都要印得清楚。你先讓匠人印兩本樣書出來,我們看過,就再印五百本。”

石全彬去了,徐平道:“大家坐下安心等着吧,樣書怎麼也要中午才印出來,我們看過之後,便去附近的清風樓裡吃酒。”

坐着喝了一會茶,王堯臣對徐平道:“昨天城裡傳聞,上元節榷貨務查到了公吏勾結交引鋪偷偷換茶,是不是真有此事。”

“不錯,我原是想派廂軍去防火燭,誰知道就查了這事情出來。人犯都早早就移交了開封府,也不知他們審出了什麼沒有。”

當時讓韓綜派兵巡視場務,徐平本來是聽徐昌說起有人要換茶引才起意的,現在真查了事情出來,卻無論如何把當初的意圖說出來。徐平不貪這點功勞,如果因爲這點小事被人忌恨上才真是不值得。

王堯臣起了頭,衆人紛紛討論起了上元節的案件,尤其是牽涉到的張家和楊家,到底朝廷會怎麼處理,一個個都興趣盎然。

除了徐平之外,這裡的都是中下層官員,在京城裡住着都不容易,想做生意發財也沒有本錢。當官時間長一點的方偕和王彬纔有點閒錢,也不過是入股外面質庫坐吃利息,交引鋪那種動不動就成千上萬的生意他們只是聽說過,裡面的細節並不瞭解。

三司官員都是事務官,不像臺諫和館閣詞臣一樣天天閒着沒事,這種事情說起來也就是湊個熱鬧,並沒有準備寫個奏章要嚴懲什麼的。

韓琦穩重,沒有參與這事情的討論,在一邊與徐平認真地討論着錢法。

一次上元節慶典,左藏庫裡又出去了不少錢。監左藏庫的韓琦看着庫裡漸漸變空,對新錢法的興趣越來越濃。

韓琦道:“過了節,中書必然會討論新鑄鐵錢的事宜,雲行怎麼看?”

“但願順利吧,不要再橫生枝節。依西川經驗,一銅錢兌五鐵錢應該合理,不會出太大的亂子。新錢如果行用,說不定收的稅還會多一點。”

橫挑鼻子豎挑眉毛的張士遜現在有麻煩在身,阻力應該不會太大。

韓琦道:“錢法畢意不是小事,依我估計,可能會選幾州試行。開封府首善之區,自然不可能。如果離京城太遠又難以掌控,雲行,如果真是如此,你可要慎重選擇地方。”

徐平點頭:“確實,選到江南兩浙去,誰知道到底什麼樣子。最好選在京西路,正好那裡是新茶法的行銷區,照顧起來也方便。”

此時京西路的轉運使是王旦的長子王雍,因爲王素的關係,跟徐平家裡也有來往。有個熟悉的官員主管,徐平操作起來也方便。

正在徐平等人看着印書的時候,汴河邊的酒樓裡,劉太師看着眼前站着的幾個心腹手下,沉着臉道:“開封府那裡有了結果沒有?”

石慶年恭聲答道:“回太師,案子已經審理完畢了,不過府公程琳還沒視事,要等到明天才能定下來。不過您老寬心,我們巡院裡有人已經把這案子做死,沒有大事。”

“嗯,一定吩咐他們做得周全,不能再像前天的事情那樣馬虎了。”

石慶年恭聲應諾。

“還有,涉案的吏人家裡一定要安排得周全,讓他們沒有後顧之憂。這次牽連到了將相之家,朝廷只怕不會善罷甘休,這些人流配免不了的。他們受這一番苦,我們就要照顧好他的家裡,萬萬不可做出落井下石的事來。”

榷貨務的公吏把責任全扛了起來,如果不補償他們,以後哪裡還會有人跟着劉太師做事?再說這些小吏也是親戚連着親戚,朋友牽着朋友,有各種情面在。

問清楚了案件處理的情況,劉太師嘆了口氣:“不能趁着上元節把茶引全部換掉,日後我們做起來可就難了。一點一點去改賬籍,破綻更多不說,遷延日久,這些銀錢壓在茶引上,週轉不靈,耽誤多少發財的機會!”

哪怕到了這個地步,劉太師也沒考慮過按照正常程序,把自己手裡收到的茶引貼納實錢去換茶。一是那樣得利較低,再一個也沒有那麼多的現錢去折騰。

劉太師能夠動用的資金數目是可觀,但那些大多都不是他自己的錢,最大頭還是權貴人家託給幹人代管的本錢。這些本錢一旦動了,主家要用週轉不過來會惹出大禍。朝廷的錢貪一點偷一點都不是大事,官員有時候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如果是少了官員自己家的錢,可就沒那麼容易混過去。

公吏們的力量再大,終究不是鐵板一塊,如果被有權有勢的官員強壓下來,必須得扔人出來頂缸,那時誰倒黴可就說不好了。

這些茶引,他還是要按照舊價換成實茶,不過沒了一次換完的機會,只能在以後的日子裡螞蟻搬家,一點一點地讓主管公吏改着賬換茶。

想到這頭疼事,劉太師一拍桌子:“這個韓綜,着實可惡!若不是他窮追到底,哪裡會惹出這麼多麻煩事來?當時把搬茶的驅趕散了不就結了,卻偏偏要抓起來審問。這件事情先跟他記下,以後再惹着我們,必不與他善罷干休!”

小吏們奈何不了官員,但官員總是要靠他們辦事。只要小吏們有心引導,總會讓官員弄出漏洞來,到時反咬一口,結果可就難料。

第281章 最後期限第188章 開戰第213章 預算第184章 大戰將起第161章 有樣學樣第227章 拼桌第121章 非死即俘第26章 慶祝第184章 錢明逸的機遇第198章 演練第40章 清香白酒第20章 定計第1章 再臨鄭州第97章 試探第296章 輿論爭取第78章 劉小妹的願望第114章 甲峒來的少女第200章 前方升龍府第172章 夜戰第44章 細鹽第106章 桑懌南來第211章 權三司使公事第77章 賬目第232章 狼煙第283章 管事還是管人?第45章 安撫第216章 狹路相逢第119章 審問第79章 我和你們講道理第235章 隴右軍來了第111章 故人來信第180章 投名狀第161章 開課第108章 邕州的路第105章 先生第43章 盼盼要定親了第248章 仿三州故事第215章 統一指揮第32章 道路所達,便爲宋土第216章 王拱辰開店(上)第236章 堵截第52章 如和風光(上)第324章 党項叛宋第18章 徐昌定親第333章 不給兵要給人第131章 天才人物第88章 改制第182章 再起風雲第17章 奴僕無私財第30章 日月當空,洞燭萬民第107章 再見已非當年第195章 大變第177章 天下大義第237章 任福之死第164章 新舊衝突第275章 驅虎吞狼第3章 護衛鐵騎第14章 茶法第136章 小馬蹄帶來的戰事第93章 汝州第69章 財帛動人心第163章 榮耀之戰第230章 衆矢之的第82章 牙痛不是病第206章 望遠鏡第153章 破局的作物第75章 僵局第188章 我就是個土包子第14章 治術(五)第79章 一劍平亂第99章 就鬆不就嚴第9章 永不加賦的困境第258章 有一種態度叫沉默第236章 新的算學第51章 各有去處第59章 民間亂相第45章 扶你上馬可好第32章 五等戶制第125章 誰得罪誰?第232章 狼煙第137章 怒罵御史第64章 一拍兩散第177章 風波將起第316章 党項投宋的人第130章 重度近視第6章 不同的做事態度第87章 地方耆老第189章 棉花推廣第9章 科舉冤家第99章 刻書準備第78章 提攜第269章 對峙第226章 果酒燒烤第108章 邕州的路第239章 別做書呆子第269章 對峙第100章 儒者之僞第167章 情報第102章 人情世故第25章 要不我們換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