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徐昌的生意

像徐昌這種,雖然在徐家算是僕人身份,但也沒有什麼明確的主奴關係,自己一樣可以在外面開店設場。有錢了一樣可以居高第,再招奴婢使喚。這種幫着主家照管生意自己又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一般稱爲幹人,有的甚至富比王侯。

說來說去,這個年代的人身依附關係不強,只是金錢僱傭關係。

徐昌道:“是說要開什麼交引鋪,這生意我只是聽人說過,非是權要之家做不了,內中行情卻一無所知,也不敢隨便答應。”

“什麼?交引鋪?這生意萬萬不能做!”徐平臉上的笑容瞬間散去,“若是要錢使用,我們家裡還有好幾條路子。等到年後,我跟石閣長會替官家開間玻璃場起來,這方法本來就是我們家的,到時我便把場裡的碎玻璃廢料要下來,作爲條件。你領着在京裡開間賣玻璃製品的鋪子,就用這些碎玻璃制些玩意,也能得利不少。”

徐昌見了徐平的表情,知道交引鋪的生意只怕不簡單,便道:“他們來找我,我也不知道交引鋪到底是幹什麼的,纔沒一口回絕。既然大郎說不做,那就不做,我在家裡領的工錢也足夠我們一家衣食無憂了,也沒一定要做什麼。”

徐平看着徐昌,又看看孫七郎,沉聲道:“我如今在朝裡做着鹽鐵副使,跟我職責有關的生意,你們都不要碰,免得落人口實。我們家裡來錢的路子多,用不着用我的官來換錢,以後要做什麼,記着一定要跟我商量。”

徐昌和孫七郎見徐平態度認真,急忙恭聲答應了。

交引鋪專門做的是買賣鹽引茶引等一些專賣物資的憑證,也兼做匯兌業務。自實行沿邊入中法以來,商人在邊境交付糧草牛角等等各種戰略物資,邊境不直接給錢,而是給他們交引,有換茶的茶引,換鹽的鹽引,也有直接換錢的錢引。商人拿着這些交引,到京城三司專設的榷貨務兌換鹽茶和現錢。

但榷貨務裡並不總是有貨或者錢,商人便要在京城等候,有的等不起,便只好把交引低價轉賣給交引鋪。交引鋪絕大多數都開在榷貨務旁邊,自然不怕等不起。換句話說,交引鋪實際上從事的是證券業務,以雄厚資本坐獲高額利潤。

以前入中商人要兌換現錢還需要交引鋪擔保,因爲弊端叢生,天聖年間廢除這一制度,交引鋪受到了一定的打擊。雖然如此,交引鋪生意依然是京城交易額最大的行業,一筆生意往往動輒千萬,數十萬貫的交易額,駭人聽聞。

而且最近十幾年,交引鋪的生意發展得越來越複雜。商人在沿邊獲得交引,根本就不到京城裡來,而是在外地就近賣近,然後由二道販子再次轉賣。

沿邊入中初行的時候,本意是誘使商人從內地向沿邊販糧,那時候也確實起到了作用。而到了最近幾年,爲什麼沒有糧食向陝西運了?交引鋪功不可沒。

現在實行的三說法,茶價虛估甚至可以達到十倍,也就是說商人在沿邊交一文錢的糧草,可以獲得十文錢的交引。要知道陝西糧價本就是京師的數倍,再加上虛估,這一行業的利潤已經達到了駭人聽聞的地步。

朝廷花了如此大的代價,結果卻是沒有一石糧運往陝西,錢到哪裡去了?趴在這條利益鏈條上吸血的人數不勝數,這也是爲什麼徐平發現了貓膩,卻顧慮重重,輕易不敢把黑幕掀開的原因。搞得不好,他會得罪滿朝文武官吏。

交引鋪生意看似只要有本錢,就可以平白獲得高額利潤,實際不然。如果在朝廷裡面沒有人脈,這生意實際是做不得的。大宋朝廷向來是恨不得把每一枚銅錢的利潤都抓在自己的手裡,可沒有與商人分利的覺悟,交引鋪如此有錢,自然是有關部門眼裡的肥肉。只要一次交引法的變動,交引鋪商人的千百萬貫本錢就可以一夜之間化爲烏有。

所以開交引鋪的,一定在朝廷裡面有不得了的人脈,即使影響不了朝廷的政策,也能在政策變動前採取措施,把損失降到最小。

徐平任着鹽鐵副使,論這一行業的人脈誰能比得過他?茶法要改剛剛有了風聲,就有人打上了自己的主意,要把徐昌拖下水去。

這一次無非是試探,如果被拒絕,後邊肯定還有很多手段使出來。這一個行業牽扯到的利益太大,陷在裡面的大臣貴戚不知有多少,哪裡是那麼容易能夠動搖的。

如果不是趙禎親自問起,如果不是徐平實在不想在這種事情上撒謊,不知要多少時間他纔會下定決心,來揭開這個蓋子。

太陽漸漸落下山去了,冬天的晚風帶着刺骨的涼意,白天曾經無限風光的暖棚在寒風中瑟瑟發抖。徐昌和孫七郎指揮着下人把暖棚的門關上,密封嚴實,讓棚裡的綠色躲避凜冽的寒風的侵襲。

徐平站在後院裡,任寒風從自己身上刮過,怔怔地看着遠方。

第一次感覺到了這個時代官場有多麼難以立足,徐平甚至心生懼意。一恍惚間,他甚至有些後悔自己當官,使自己立到了這個時代的風浪口上。

本是想着平平安安地富貴一生,卻不想總是風波不斷。徐平不怕做事,兩世爲人,滿肚子的知識,再難的事情徐平都覺得自己能夠辦到。可徐平真地不想跟人鬥,尤其不希望跟這個時代最頂尖的那些人傑在這種事情上鬥智鬥勇,哪怕自己鬥得過,那種日子也過得太累。徐平不是丁謂,不能在那種事情上還樂在其中。

自從高中探花,徐平便希望自己能像前朝探花馮拯一樣,人人都譏笑他沒學問,最後卻位至宰相,生前生後都得享殊榮。在生命的最後歲月,聯手錢惟演扳倒丁謂,又聯手王曾扳倒錢惟演,還順手放了一生都瞧不起自己的寇準一馬,最終位至首相。哪怕就是身後被人玩弄,鬧得自己兒孫被街上小人騙一回,那也心甘情願了。

本來一直以這個年代的聰明人丁謂爲戒,可不知不覺間,徐平發現自己走錯了路,開始踏上了丁謂的足跡。鹽鐵副使這差事如是,要做的事也竟開始相似。

(備註:馮拯去世後,開封有人家生了一頭小毛驢,驢肚上隱約有“馮拯”二字。爲免被人譏笑,馮家高價買回了這頭驢,又怕真地是馮拯轉世,好吃好喝養到死。這實際上是個常見的騙術,用來嘲笑馮拯雖位至宰相,但卻沒有所謂學問的。)

第270章 以仁爲本第58章 仙人跳第138章 憤怒第66章 無所建明第6章 酒第298章 夜襲第12章 私下商量第113章 赤子與行者第175章 火海第183章 中書條例第65章 離開河陰第30章 端午(中)第74章 相互利用第23章 生意第287章 大丈夫要有擔當!第176章 李迪的轉變第42章 方田均稅第139章 少用茶,多用絹第97章 雪中論兵第139章 少用茶,多用絹第156章 破城第247章 大變將臨第79章 一劍平亂第103章 李覯趕考第59章 掃雪第92章 給我們看誠意第54章 心有不足第208章 老花鏡第49章 戰後忠州第211章 權三司使公事第119章 小令與慢詞第206章 兄弟鬩牆第124章 死城第100章 南來歸宋第193章 拔牙第51章 綠影亭第13章 治術(四)第325章 還可以做朋友第65章 永寧侯府第218章 錢是什麼第17章 乾脆搞大第32章 五等戶制第118章突然遭遇第285章 被俘之將第268章 幕中的年輕人第94章 大錢還是小錢?第45章 扶你上馬可好第3章 秀秀(下)第211章 王素田莊第143章 新車新炮第100章 官不聊生第74章 請君入甕第179章 遠方的漢人第71章 兩隻雞惹出的慘案第13章 受歡迎的購物券第70章 無所不包的三司第131章 一起發財第44章 白酒代言人第28章 月夜第21章 黃白朮第294章 打出個太平第176章 一日兩待制第52章 從此各不相干第55章 藥銀第18章 春忙第21章 黃白朮第103章 事發第285章 軍制大改第3章 一路千里第43章 插手忠州第54章 解散佛社第85章 孫七郎的差事第190章 東還是西?第224章 數字會說話第208章 老花鏡第32章 五等戶制第323章 雅俗共賞第94章 我遇到了貴人第208章 使氣第24章 煩心事第53章 查稅第219章 星空(上)第150章 各懷心思第42章 遠方的稀罕物第200章 聯袂而來第127章 步步緊逼第170章 文人的優越感第324章 党項叛宋第21章 黃白朮第28章 月夜第198章 意料之外的結局第34章 磨鍊第20章 匪訊(下)第177章 重商抑商第95章 看自己的人第312章 你們去偷襲第189章 心在西北第302章 青冢第97章 布衣上書第45章 安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