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海外琉璃

丁謂,提起這個名字徐平有一種很無奈的感覺。當年在道州見他,還沒有什麼特別深的印象,就是一個不得志的小老頭,不過說話做事都恰到好處而已。直到回到京城,入了三司,徐平才知道那個小老頭留下的陰影有多麼龐大。

沒辦法,丁謂差不多是有宋以來最成功的三司使,別人做不到的事情他能做到,就連真宗皇帝東封西祀使勁折騰,還能保證國庫不缺。登上宰執高位,丁謂靠的就是在三司出類拔萃的政績,而且一同被披的“五鬼”,也大多出身三司。

從丁謂倒臺,三司這個衙門就被下了咒語,不能幹人人都指責你,能幹了就有人防範你,是不是下一個丁謂?

可徐平想來想去也只有這個衙門適合自己,讓自己去做臺諫,或者審官院審刑院之類的衙門還不如呆在三司呢。算了,讓那些人愛說什說什麼吧,什麼時候把自己說煩了,大不了甩袖子不幹,回來安心做自己的閒職郡侯好了。

至於廣交士林友人,這話說着容易,徐平還真沒那個心思。他有自己的生活,而要跟文人士大夫廣交朋友,那閒暇時間基本全都搭進去了。沒事就登門會友,或者出外遊宴吟詩,京城裡做官,只有那些館閣詞臣有這麼多閒功夫,其他人就得搭上自己全部私生活。

此時士大夫的榜樣,右司諫范仲淹,交友信條“唯德是依,因心而友”,爲人做事的準則“平生無怨惡於一人”。徐平很佩服,但自己真心不想去學,也學不來。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生活,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就行了,何必要非去管到人家的個人私事,甚至還要管到別人的心靈,有的官員就是閒得慌。

小廝端了酒菜過來,王拱辰竟然是真沒吃早飯,很快就一壺酒見底,一盆羊肉吃光。

吃飽喝足,把酒菜撤掉,又過了好一會,才陸續有其他人來。

韓琦、吳育、趙概和王堯臣結伴而來,趙諴則與三司的同僚結伴,沒多大功夫,小小後園裡就熱鬧起來。

衆人都對遊廊裡的牡丹驚奇不已,圍住讚歎,還當下寫了幾首詩出來。

徐平讓人一一記好,等過幾天結個集子印出來,也是一樁盛事。

最近剛剛調回京城還沒履職的王素與韓綜最後到來,他出手闊綽,送的禮物除了成錠的金銀之外,還讓僕人挑了幾十盆上好的花木盆景,給徐平裝飾園子用。

大戶人家就是不一樣,這些花木在市場上輕易都買不到,徐平急忙讓徐昌指揮着小廝在園子裡一一擺好。有了這些花木裝點點,小小後園立即多了不少生機。

跟衆人打過招呼,王素在遊廊裡緩緩踱步,轉了一個來回,對徐平道:“雲行這裡雖然裝飾得簡陋了些,不過寒冬裡有如此一個溫暖的地方着實難得。我新近回京,也要重新收拾家裡的園子,你家裡的巧手匠人借我些日子,在園子裡也建個冬日讀書的地方。”

徐平笑道:“都是我家裡莊上的人自己建的,什麼借不借的,我便讓他隨你回去,建幾個火爐坑道就是。”

王素點頭,指着那邊的牡丹道:“你莊上還有沒有要開的牡丹?”

徐平道:“有,不過不多,也就剩下不到二十盆了。”

王素就笑:“如此珍貴之物,一盆也就夠了,多瞭如何顯出珍貴來?我園裡還有幾株異樣梅花,甚是珍愛,過兩日送到你這裡來,換你一株牡丹足矣!”

徐平客氣幾句,便就定了下來。

王素雖然官職現在也不算高,但他是前朝宰相之子,父親王旦又一生節儉,家境殷實,不是平常的小官可比。跟王素打交道,不需要在意金錢上的多少,禮儀到了就夠了。

隨着衆人看了一會牡丹,王素轉身到了遊廊邊上,看着外面,用手輕輕碰了碰上面裝着的玻璃,問徐平:“這是——海外琉璃?”

聽了這話,徐平真是佩服王素,果然是身處富貴,這都看出來了,來的一衆同年同僚比他早得多,竟然沒一個人注意。

玻璃這個時代自然是有的,不過絕大多數都是有色玻璃,加上時代的習慣,大多都是模仿玉石的樣子。但自海外來的一些奢侈品,如玫瑰水之類,很多都是裝在玻璃瓶裡,而且是無色的玻璃瓶裡。這個年代富貴人家講究薰香,女眷就喜歡用玫瑰水之類,有錢人家對透明的玻璃並不陌生,不過對這樣大片的平坦玻璃還是驚奇。

當年徐平在邕州用玻璃制燈罩,賣到外地就被當成與玫瑰水瓶一樣的海外琉璃。人們對沒見過的事物,總是會傾向於用一種自己熟知的知識去解釋,越是普通的民衆,越是對新鮮事物不會感到驚奇。只有那些自認爲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的人物,纔會對新出現的東西驚奇不已。

得到徐平肯定的回答,王素看了又看:“好物啊,好物!”

冬天開窗太冷,關窗又屋內陰暗,空氣污濁,有了這東西裝在窗子上,生活就一下不同了。寒冷的冬日,愜意地靠着窗子看書,多麼美好的日子。

王素看了好一會,最後真起身來,看了看徐平,最後忍住句話也沒說,只是感嘆着走到了一邊去。

好物是好物,就是不知道徐平願不願意忍痛割愛。這東西一看起來就價值不菲,就連王素一向大手大腳慣了的人,竟然沒有直接開口問價。

徐平莊裡由孫七郎主持,是開了窖制玻璃的。但制了不多的一批,搭了兩個溫室,裝了幾處宅子的窗戶,徐平就厭煩了,想着把這技術獻給朝廷,只是還沒想好方式。

對於個人來說,哪怕是徐平的家業已經不小,自己制玻璃還是麻煩無比。從原材料的採購,到窖爐的搭建,日常生產的維持,哪一項都不划算。而要想開店設鋪,不說涉及到官聲民望,就是商行繳稅,也是麻煩無比。再被宮廷徵調科配,更加有無數麻煩事。

自己開窖做生意,規模小了不賺錢,規模大了就有無數雜事,還不如把開窖設廠的環節交給官辦,自己想辦法得到原料,專一做些附加值高的更划得來。

第132章 瘋狂時代(三)第54章 家賊第114章 甲峒來的少女第128章 用纔不用德第310章 最後爭取第326章 要交給你了第168章 田園風第137章 怒罵御史第45章 追來了第197章 人非少年時第72章 最後處置第29章 政本初心,從民所欲第204章 國計民生第65章 離開河陰第169章 應急安排第169章 大塊吃肉第270章 震懾第119章 審問第98章 三人成虎第117章 僵持第73章 田二第47章 應對第59章 致太平(一)第81章 臭味相投第203章 打鐵趁熱第281章 西北同路人第296章 內外有別第62章 新場務第69章 姚黃魏紫第284章 新軍第267章 許懷德也不容易第162章 樞密院都承旨第163章 榮耀之戰第97章 試探第144章 機動利器第61章 入社第87章 好事第38章 出仕第146章 分別第21章 歐陽修的疑惑第121章 煙花第9章 準備抓人第188章 以何處爲準?第167章 準備做大事第17章 自己的路第145章 恍如昨日第57章 兩隻大肥羊第122章 烈火燒城第8章 通判廳第225章 新消息第88章 棄杖不殺第161章 開課第171章 坐而論道第76章 稅改第50章 京城故人第10章 除害第76章 稅改第104章 往事難忘懷第32章 小縣第28章 月夜第20章 匪訊(下)第36章 往事如煙第115章 徐昌聽到的消息第103章 事發第160章 呂公綽第67章 決心已定第153章 攻城(上)第276章 想的太多第74章 無妄之災第167章 情報第113章 教閱第293章 皇子降生第180章 重召舊部第43章 必先利其器第153章 順勢而爲第84章 三衙改制第95章 契丹的算盤第32章 春暖花開第9章 詠梅第137章 瘋狂時代(八)第27章 小隱君第233章 郭諮歸來第51章 大案第191章 慨然以天下爲己任第301章 抑制清流第19章 忠州小衙內第36章 手舞足蹈第166章 人才濟濟第101章 要出人命?第16章 如和縣第123章 出書第274章 我有一計第206章 兄弟鬩牆第286章 毛錐子能退敵耶?第135章 節制兩路兵馬第166章 人才濟濟第108章 故伎重演第13章 治術(四)第134章 假于闐國第329章 私下奏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