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外戚

段雲潔撐着桌子,看着遠方徐平離去的背影,暗暗嘆了口氣。她跟別人不一樣,不是沒有爹孃一個人活不下去的弱女子,她應該有跟別人不一樣的生活。

不遠處譚二孃在跟周垂安說着閒話,其他禁軍驅趕着吵鬧不休的吳二。

段雲潔看着他們,有時候真地不知道什麼是幸福。譚二孃曾經淪落風塵,如今跟周垂安隔三差五地能夠相會就已經心滿意足,曾來沒有覺得未來的日子有多麼難熬。

小黃門收好了手裡提着的各式小菜,對段雲潔道:“天色晚了,我先回去。段家娘子,明天一早再過來與你算錢。”

“閣長慢走。”

小黃門提着菜,繞過街角,走後門進了皇宮。

守衛宮門的是皇城司,皇宮衛士是殿前司諸班直,這些人都是小黃門平時熟識的。上來說說笑笑搜過了小黃門的身子,打過招呼,放他進宮,折進後苑走到皇后殿去。

大殿偏房裡,石全彬一個人守着盞燈悶坐。他提舉着皇后殿裡的一應雜事,並不是皇后的跟班,也不用跟在皇后身邊使喚。

這個時辰,皇后正跟皇上在後苑裡遊玩,他們這些內侍也不好上前。

說起皇后跟皇上,石全彬就一肚子的煩惱。

郭皇后性子剛硬,太后在的時候又寵着她,在後宮裡一言九鼎慣了的。太后一去,沒了給皇后撐腰的人,後宮裡鬧得一塌糊塗。

皇上趙禎說不上荒淫,但對女色還是蠻喜歡的,性子又偏軟,沒了太后的管束,便跟幾個漂亮的後宮嬪妃鬧在一起。最近尤其是尚美人和楊美人,在御前格外得寵,楊美人的嘴巴也是不饒人的,跟一邊冷眼看着的皇后經常拌嘴。

女人們鬧彆扭,內侍跟着遭殃。

石全彬是皇后一邊的人,本來對着兩位美人是佔上風的,但偏偏閻文應插一腳,處處護着兩位美人,石全彬便擡不起頭來。眼不見心不煩,沒必要他也不去找氣受。

後宮裡沒個做主的人,鬧起來比外面的大戶人家還熱鬧。

這隻能怪現在後宮裡的主人楊太后,性子太軟,對誰也狠不起來,結果就是宮裡沒有人怕她。而郭皇后雖然性子硬,卻沒有太后的權威,也沒有手段,說話也沒有人理她。

聽見門響,石全彬轉頭看見小黃門時來,問道:“今天怎麼時間比平時久?”

小黃門道:“閣長,說起來也是巧,今天在店裡剛好碰見鹽鐵徐判官也在那裡,行個禮問候幾句,便就耽擱了。”

“徐判官?”石全彬一下反應過來,“你說的是徐平?”

“可不是。他今天帶吏人到牛馬市公幹,剛好在那裡用晚飯。還有啊,我看徐判官剛那開店的段小娘子貌似熟識,兩人說了好一會話呢!”

“哪個段小娘子?”石全彬沉吟一會,猛然想起自己到邕州的時候曾經有一位太平縣知縣段方,偶爾聽說他女兒也在提舉司做些雜事,才學出衆。當時只想着邕州那裡邊遠蠻地,不似中原一般,女子不忌諱拋頭露面,莫不是她也到了京城?

想到這裡,石全彬站起身來,在屋子裡來回踱了一會步子,轉身對小黃門道:“明天你去店裡問清楚了,那位段小娘子是不是從邕州來的?因何流落京城?”

小黃門應諾:“卻是剛好,今天的錢還沒算,明天一起問了。”

石全彬點點頭,看着外面漆黑的夜色。

自皇上親政,朝裡朝外都在清算太后當政時的人脈。雖然自范仲淹進諫,不許內外大臣言太后當政時的得失,但說是不讓說了,清算還是在進行。

石全彬跟劉太后無涉,按說應該是得利的人,壞就壞在郭皇后身上。郭皇后本就是太后指定的,藉着太后的勢力也在宮裡得意了幾年,但現在形勢變了,她卻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該收斂,最近更是新得寵的美人爭起寵來。

這樣早晚連累到自己,石全彬覺得冤枉得很。

當今宮裡的第一大紅人是閻文應,倒不是皇上多喜歡他,趙禎的性子一向是真跟他親近的人也不一定能賺到多大的便宜。閻文應真正的後臺是楊太后,楊太后念舊。

皇宮裡石全彬有點無力的感覺,他現在就指望外朝的徐平能幫他打擊一下閻文應。

皇城司下轄禁軍兩指揮,主要職責是守衛宮門,掌管鎖匙。皇宮的保衛並不真地指望他們,靠的是殿前司的諸班直,那纔是精銳中的精銳,全天下的禁軍中精選出來的。而皇城司的禁軍天天跟親從官、親事官和入內院子混在一起,不是打雜的就是皇家探子,想精銳也精銳不起來。不過依着大宋皇室機構疊牀架屋,人人都受牽制的原則,皇城司的禁軍也起着牽制諸班直的作用,在皇宮中與諸班直分道守衛,混合巡邏。

離皇宮不遠的皇城司禁軍軍營裡,吳二一大清早就帶着幾個平時混在一起的散漫禁軍,也不參加晨訓,站在軍營裡的路邊大罵周垂安。

這是禁軍裡的風景,悍卒難制。因爲直接統兵官沒有制他們的權力,而上司則用這些悍卒牽制統兵官,也是從五代禁軍遺傳下來的陋習之一。

太陽初升,晨訓完了的禁軍紛紛回營做飯,吳二帶着人依然罵個不休。

周垂安氣得牙癢癢的,好幾次都握住了腰刀的刀柄,被親信死死按住。軍營裡面,有背景有軍官自然可以爲所欲爲,像他這種沒什麼後臺的還是要老實做人。

吳二看見周垂安的反應,欲發得意:“還要拔刀?爺爺在這裡伸着脖子等你,你要是帶種的話就上來砍一刀看看!直娘賊,爺爺告訴你,這軍營裡面也不是你說了算,但只要出了軍營,那是爺爺說了算!這次再敢把我們調離出去,你就不要出軍營了!”

正在這時,營門處突然傳來喧鬧聲,遠處官兵紛紛叉手行禮:“見過太尉!”

沒等吳二一干人反應過來,眨眼之間,幾十匹馬就捲到了面前。

前面一個壯實的中年人上下打量着站在路中間的吳二等人,沉聲道:“因何喧鬧?”

周垂安快步走上前,向中年人叉手:“報太尉,幾個小卒因點瑣事,一時想不開,在這裡吵鬧不休,驚擾太尉了!”

說完,轉身對吳二等人道:“還不快上來謝罪!”

吳二愣了一會,待看清了來的是幹辦皇城司公事的楊景忠,對周垂安一擺手:“你欺上瞞下,胡說什麼!明明是你處事不公,我等在這裡向你討個公道!太尉來了,正好與我們做主,讓你知道我大宋禁軍還有軍法在!”

楊景宗冷着臉看着吳二,沉聲問道:“你叫什麼名字?”

吳二叉手高聲道:“小的吳二,本城人氏!”

楊景宗點點頭,又看着吳二身邊的鄭大海。

鄭大海急忙叉手:“小的鄭大海,一樣是本城人氏。”

楊景宗陰着臉,嘴角翹了翹,好像是笑了一下。

吳二和鄭大海心中大喜,滿眼都是熱切的目光看着楊景宗。

楊景宗是楊太后的堂弟,年輕的時候就是京城裡的地痞無賴,一向都是吳二這些人的偶像。想當年楊景宗落魄的時候,曾經在丁謂修建宅院的時候過去打零工,幫着向宅院裡背土。後來楊太后進宮,地位慢慢上升,楊景宗才發跡。到了丁謂倒臺的時候,楊太后一手養大的趙禎已經接了帝位,丁謂那處宅院便又賜給了楊景宗。

這個年代的社會地位變動劇烈,這種傳說一樣的故事層出不窮。

趙禎是被兩位太后撫養長大,劉太后嚴厲,楊太后寵溺,這種一剛一柔的小時候經歷才塑造了趙禎奇特的性格。後來得知生母是李太后,趙禎對劉太后或多或少有怨氣,但對楊太后一直都視爲自己最親近的人,這種親情也影響到了對楊景宗的態度。

如果不是楊景宗的無賴習氣難改,太過不爭氣,他的地位不會下於李用和。

楊景宗看着吳二和鄭大海滿臉熱切的表情,轉過臉去,對身後的親兵厲聲喝道:“軍營之中,無事喧譁,置軍法何在!來呀,這兩位領頭鬧事的禁卒,吳二和鄭大海,每人各打一百軍棍,以儆效尤!”

說着,對親兵使了個眼色。

親兵心領神會,帶人跳下馬來,直撲過來把還沒反應過來的吳二和鄭大海兩人踹倒在地,拖到一邊,扒去上衣,露出脊背,就取了隨身所帶的軍棍來。

按制,刑杖上部是偏平的,有彈性,脊杖並不會取人性命。但今天楊景宗就是來要這兩人命的,軍杖上已經做了手腳,再加上行刑的都是老手,手法老道。

剛開始聽到兩人殺豬般的叫,周圍的人還心領神會,知道這是老手,會跟行刑的人配合唱戲一般的嚎。到邊後邊叫聲越來越低,就覺出來不對,到了五六十杖,就一點聲音都沒有了,圍觀的軍卒才覺得心寒。

行刑的親兵不管,足足打夠一百杖,驗傷的上去探探兩人沒了氣息,轉身到楊景宗面前叉手道:“太尉,這兩人平時躲懶,不參加操練,酒色淘空了身子,受不住脊杖,都已經沒了性命!”

楊景宗看看周垂安,沉聲道:“這等懶兵惰卒,連脊杖都受不住,還怎麼上得了沙場?還敢在這裡聚衆鬧事,曝屍一日,明日你給他收殮了!”

說完,帶着親兵揚長而去。

昨晚徐平連夜找了李璋,李璋一大清早就找楊景宗,到上午就杖斃了兩人。

李璋和楊景宗是兩個不同太后的親屬,同氣連枝。更重要的是楊景宗好酒,這些日子跟附馬柴宗慶家裡合夥盤下了七十二家正店之一的鐵屑樓,想從徐家進白酒賣。

如今徐家的白酒生意已經做大,規模雖然不能與樊樓這些上等正店比,但在七十二家正店裡也屬於中游了。最近高等級的白酒開始增多,徐家自己又不在城裡開酒樓,各家大酒樓便爭着與徐家拉關係。

楊景宗自己就好烈酒,開酒樓沒有徐家的酒那是不行的。而徐平中進士之後,除了世交的李用和一家,已經與所有的宗室外戚都斷了來往,更不要說與柴宗慶還有些小恩怨。

鐵屑樓開張,楊景宗還指望着李璋的路子跟徐家搭上關係呢。與此相比,兩個不長眼的禁軍士卒實在是微不足道,更何況是他們自己找死。

第150章 寓兵於民第37章 閒散日子第20章 西行第220章 任福方略第44章 增兵第21章 舊人第4章 風雨邕州路第170章 曲線挽留第146章 立言之志第289章 唐龍鎮第185章 傾國之戰第74章 埋伏第21章 歐陽修的疑惑第182章 天章閣夜對(下)第31章 盼盼的小心思第38章 軍法第220章 任福方略第115章 詩文精進第302章 新制套曲第268章 驚天噩耗第1章 太后崩殂第21章 割稻第146章 立言之志第138章 翻唱新聲第178章 重商理所當然第9章 白沙鎮第57章 原則第24章 大動作第13章 糉子第297章 伎藝人第57章 千里西來第141章 大頭在後面第215章 妥協第202章 兵臨城下第22章 忠州來人第182章 天章閣夜對(下)第143章 幕後主使第109章 怪獸蔗糖務第274章 我有一計第159章 新的考驗第47章 法外之地第230章 衆矢之的第90章 公人世界第182章 內部貨幣第4章 斜谷造船務第31章 攻略(三)第4章 斜谷造船務第11章 清貴之選第142章 勿謂言之不預第107章 新錢之論第20章 送行第196章 不用其人,可用其術第17章 奴僕無私財第56章 城狐社鼠第49章 串連第82章 別機機杼第300章 相國寺書會第5章 和尚契嵩第172章 能戰方能和第254章 出路第61章 官吏鬥法第163章 準備應對第114章 甲峒來的少女第187章 攻防第17章 卿非別人可比第126章 時機到了第255章 把放出去的錢收回來!第96章 改天換地第33章 我有秘法第185章 傾國之戰第207章 玻璃產業第86章 徐昌的生意第226章 果酒燒烤第2章 以鹽制蕃羌第81章 祭奠第228章 人事變動第141章 甲峒低頭第17章 奴僕無私財第264章 停發錢糧第204章 一日破五寨第55章 藥銀第200章 各懷心思第136章 握成拳頭打人第156章 做事就好第119章 小令與慢詞第3章 秀秀(下)第190章 東還是西?第1章 購物券發行第112章 似曾相識燕歸來第74章 再堅持一下第18章 草市第57章 千里西來第318章 解甲第85章 你理解錯了第310章 最後爭取第120章 將相之家第193章 煙雨三月第60章 致太平(二)第223章 各軍持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