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邕諒路

一個小黃門過來,把徐平領到殿邊一張案几旁。另一個小黃門噔噔一路小跑,給徐平抱來了一大堆筆墨紙硯,在案几上堆了不小一堆,都是畫畫專用材料。

別人在那裡吃吃喝喝,徐平無奈地拿起筆來,一個人幹活。

拿着特製的畫筆蘸了顏料,徐平小心翼翼地在紙上畫了幾筆,直起身子看了一眼,橫不成橫,豎不成豎,歪歪扭扭不成個樣子。沒學過,沒天賦,用這軟筆畫畫不是要了徐平的面嗎?乾脆把畫筆放下,掏了自己帶的鋼筆出來。

這筆筆尖大,筆畫粗,畫紙上勉強能用。

找小黃門要了根尺子,徐平便伏在案上專心畫了起來。

邕州地理徐平早已爛熟於胸,何處是山,何處是河,何處是山地,何處是平原,都在他的腦子裡清清楚楚。爲了便於計算距離,徐平還在邊上畫了格子,自己定了比例尺。

已經許多年沒有這種伏案作圖的感覺了,前世工作的時候,老站長看着,徐平還曾經這樣趴在桌子上畫了不少圖。慢慢地,徐平好像又回到了那個時代,雖然筆下不再是一個個冰冷的機械零件,而是一座座大山,一條條河流,徐平還是沉浸了進去。

不知什麼時候,那邊的大臣們吃罷了茶湯,百無聊賴,閒聊幾句,跟在小皇帝趙禎的身後到了徐平畫圖的案几邊,站在他身後默默看着。

這些人除了王德用,都是飽讀詩書,博覽雜記。中國曆代地理遊記從來不少,也有許多是有圖有畫的,這些人哪個沒看過?但他們卻從沒有見過有人這樣畫山川地理。

能夠想到這樣畫還只是頭腦靈光,心富巧思,但能夠像徐平這樣僅憑記憶真真切切地畫出來,才讓他們真正動容。邕州方圓千里,誰都知道山川縱橫,把那些大山大河全都記在自己心裡,能夠隨時在圖上表現出來……

徐平邕州六年,政績耀眼,戰功卓著,到了這個時候,大家才知道這其中沒有任何僥倖。僅憑這一幅畫,就可以想見他在那裡下了多少苦功。

用手指量着圖上距離,畫出山川河流,城池縣鎮,徐平又把蔗糖務的道路和一些大的定居點標在圖上。諸般畫完,才趴在桌上,細心地標註每一個地方的名稱。

等到標完,徐平直起身來,歪着頭看案上的地圖,想着自己遺漏的地方。

“原來太平縣是在這裡。”

突然身後傳來聲音,徐平嚇了一跳,見皇上和大臣都站在自己身後,趕緊行禮。

趙禎止住:“這些虛禮就罷了。徐平,你這圖可是畫完了?”

徐平道:“畫完了,其他剩餘的都只是小節。”

趙禎點頭,對一干宰執大臣道:“諸位相公都上前來,看看邕州的山川地理,明瞭之後,再行議論邕州事務。”

程琳站在王隨身後,看着圖上的蔗糖務從太平縣發出來,如一棵大樹的根鬚一般,把整個邕州帶着諒州和門州都盤踞起來。除了右江道那邊,實際上整個邕州都是蔗糖務生長的養分,不由面露得色。

見衆人都不說話,程琳指着圖上的蔗糖務問徐平:“這就是邕州蔗糖務?”

徐平點頭稱是。

程琳感嘆道:“先前只是從賬面上知道蔗糖務每年爲朝廷所奉極多,今日看這圖,才知道蔗糖務就是邕州,整個邕州就是蔗糖務。”

王隨不屑地看了程琳一眼,搖搖頭不說話。程琳一向愛出風頭,邕州的形勢圖一拿出來,果然就忍不住得瑟了。小心爬得快閃了腰,別忘了當年給劉太后上《武后臨朝圖》的是誰,敢冒頭看臺諫不罵死你。

從圖上大家已經看得明白,邕州扼左右江合流處的水道,道路也以這裡爲中心,其他地方都是沿左江和右江伸展出去。經營那裡,單純再立幾個州軍是極不合理的,這一次明顯是樞密院佔住了道理。

趙禎看看人羣后面的王德用,沉聲問他:“樞密,你看邕州當如何?”

王德用躬身道:“臣是武將,國家大事,還是參酌幾位相公的意見。”

趙禎臉色一沉:“如今共商國事,何論文臣武將?你多年在軍中,若單純以駐軍佈防,前出攻入交趾,如何合適,自然當聽你一言!”

王德用出身將門世家,父親王超是太宗蕃邸舊臣,因爲親近被提拔起來。但王超實在不是個當將領的料,一面是升遷飛快,一面是無尺寸之功,領兵多次戰敗,大宋朝典型的庸將一員,曾經被真宗皇帝下詔切責。

但大宋就是有這種怪事,自太宗皇帝起,會統兵能打仗的武將備受猜忌,平庸無能反獲提拔位居高位。王超雖然在真宗朝沒了從前風光,但也榮寵終身。

王德用十七歲隨父討李繼遷,屢立戰功,嶄露頭角,其後雖有蹉跎,但升遷之路基本順暢。而自年輕時討党項之後便基本未經戰事,但在軍中威名極盛,就連契丹也知道他的大名,認爲是大宋現在的第一名將。契丹人的心思一般人琢磨不透,很是有些非主流的意思,王德用基本沒打過仗他們是又敬又畏,八大王趙元儼根本不預國政,在契丹的名聲卻不亞於皇上,能止小兒夜哭,還曾在京城鬧出風波。

王德用當年曾經頂撞過劉太后,卻反而因此被太后賞識。現在又因爲當年敢頂撞劉太后,被趙禎看中,提拔進樞密院。幾個月前他以武將不應參與樞密爲藉口推辭,最終還是被拉進樞密院裡來,成爲武將在執政裡的旗幟。

見皇上堅持,王德用知道躲不過,只好拱手道:“依臣之見,照邕州山川地理,還是以樞密院所議爲是,邕、欽、廉三州別設一路。”

趙禎點頭,又問呂夷簡:“中書以爲如何?”

呂夷簡心思急轉,以他的眼光,自然看出先前想的已經行不通,邕州那裡設路勢在必行,現在想的是怎麼安排人選。

“先前宰執不熟地理才起爭議,如今徐平已經畫得明白,還是設路爲是。”

呂夷簡說過,不經意地掃了追隨自己的王隨、宋綬等人一眼。

至於程琳,趙禎根本不問了。開玩笑,現在邕州已經大半是蔗糖務地盤,再以蔗糖務爲主兩府不就該一邊涼快去了。三司畢竟主管財政,讓這巨獸把手伸到地方行政來,整個政治結構都會失去平衡。

“如此,便以邕、欽、廉三州別設一路,置招討使,都部署,人選另議。對了,這路以哪州命名爲宜?”

趙禎最後做了決定,說起名字看着徐平,聽他的意見。這些人中只有徐平在那裡真正呆過,自然能夠說到點上。

徐平躬身道:“微臣愚見,當以邕州諒州爲名,爲邕諒路。邕州位於中樞,總管一路。諒州位於山南,南可以臨交趾,西可以拒大理,爲第二要害所在。”

新設的路是軍事路,在廣南西路轉運使路之下,利於軍政協調,開拓西南。

此時的邊境要害地區多設軍事路,如高陽關路爲軍事路,在轉運使路河北路之下。西北也有軍事路,隸陝西路之下。要開拓西南,也是照此辦理。

軍事路長官爲帥臣,或帶招討使,或帶經略使,總攬軍政。下有都部署,總管一路軍事,爲武將職事。

第180章 轉機第57章 千里西來第178章 貨幣之戰第13章 兩手都要硬第22章 兩個小孩第223章 小術還是大道?第272章 打就是了!第269章 推開一扇門第55章 晏殊之論第302章 新制套曲第27章 牧草換豆第59章 民間亂相第134章 假于闐國第4章 許願第69章 山雨欲來(下)第4章 郊迎第54章 解散佛社第249章 一拍即合第15章 擺攤第168章 交權第215章 統一指揮第62章 宰相氣度第289章 道理最大第194章 富礦之地第193章 此一策,可安天下(中)第20章 定計第193章 此一策,可安天下(中)第102章 一針回魂第169章 自打嘴巴第70章 山溝溝裡轉第81章 各逞其能第44章 增兵第148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2章 夜談第38章 必勝之勢第208章 老花鏡第6章 手段第144章 各司其職第80章 契丹的壓力第28章 出使歸來第40章 冬雨第316章 大火第13章 治術(四)第100章 南來歸宋第33章 科舉第一步第285章 軍制大改第42章 酒名第243章 一日兩子第186章 有錢人第131章 一起發財第126章 時機到了第119章 斷尾求生第145章 自殺的晉州進士第74章 相互利用第103章 徐平的道理第247章 大變將臨第105章 同流合污第89章 猛虎入狼羣(七)第49章 應有權變第125章 搜尋第50章 大典(上)第39章 文理荒謬第193章 拔牙第119章 月黑殺人夜第108章 茶法之辨第252章 驚夢第39章 兄弟夜話第79章 一劍平亂第214章 蠟丸第121章 非死即俘第67章 挖三司牆角第180章 我們錢多第199章 追亡逐北第143章 我回來了第104章 喪家之犬第172章 你需忍耐第72章 底氣第178章 賈憲三角第161章 開課第26章 慶祝第143章 推卸責任第188章 開戰第5章 高大全第3章 進城第137章 何爲神?第129章 重貶第62章 依稀似舊年第162章 原來如此第89章 定論第249章 一拍即合第12章 權在手,跟我走第142章 審問第33章 我有秘法第90章 各讓一步上架感言第79章 麻煩看清楚第88章 改制第143章 我回來了第66章 新鮮第183章 我做三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