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李覯

天上下着小雨,隨風飄灑,到處都溼漉漉的,熱氣又沒有退去,身上粘粘的讓人很不舒服。

左右無事,徐平與高大全、孫七郎和桑懌圍着個火爐吃火鍋。

這種圍個鍋子吃飯的形式宋朝也有,不過現在吃的這種火鍋還是徐平帶過來的,按他前世的樣式,弄個鴛鴦火鍋。

徐平自己並不喜歡火鍋,當時弄出來也不過是心血來潮,爲了懷念一下前世的生活。卻沒想到高大全和孫七郎卻愛上了,兩人沒事便在自己房裡弄個小火鍋下酒,今天的鍋和菜也是他們兩個折騰的。

三人碰過了杯,桑懌看着外面連綿不絕的濛濛細雨道:“這雨下了三天了,昨天我們從遷隆峒那裡回來,路上還是乾乾爽爽,新修的路真是錯。”

徐平道:“這種小雨倒是不礙事,就怕下大雨,一發山洪,什麼路都沒有辦法。這裡地勢如,這事情才真是讓人頭疼。”

桑懌笑道:“那種上天管着的事情,人力豈可抗拒!把路修成這樣,雲行你已經是邕州百姓歷年碰到的最好的父母官了。”

徐平端起杯來道:“喝酒。這種話我們自己說說也就算了,我臉皮厚一點,自己誇自己也接着了。出去可別這麼說,讓人笑話。”

喝過酒,桑懌道:“這有什麼不好意思的?外面的百姓都這麼誇你。這些天我走的地方多,不知多少人說你是他們的再生父母呢!”

徐平只是笑着搖頭,也不接話。

這個年代的百姓樸實,當官的爲他們做點事情真會念着好,也就是這裡地處偏遠,沒有中原漢地的習慣,不然徐平的生祠都立起來了。

但在徐平前世,這話怎麼聽着怎麼肉麻,徐平的心態無論如何轉不過來。

說會閒話,桑懌才說:“雲行,我問你句話。”

徐平見桑懌的樣子認真,忙放下酒杯道:“我們自己人,有話儘管說就好了。你突然這個神情,我怎麼覺得怪怪的。”

“這些天我跑了太平縣和古萬寨附近的蔗糖務,看了你修的路,還聽七郎說你在蔗糖務裡組織了鄉兵,一直操練就沒停過。恕我直言,依我的看法,現在蔗糖務一個月裡組織起兩三萬大軍不在話下。莫非,你還想去打交趾?要知道就是打廣源州,打甲峒,邕州現在下屬的兵馬也夠了,還要什麼大軍?”

徐平怔了一下,才搖了搖頭:“你想多了,我怎麼會有那種想法。”

“那幹嗎組織這麼多鄉兵?錢物不說,精力也耗了不少。”

徐平想了想才道:“習慣吧,再說那麼多當過兵的人,不組織可惜了。”

“習慣?你還有這習慣?”

“是啊,就是習慣。”這問題徐平沒有想過,只是覺得事情本該如此,自然而然地就做了。桑懌問起,徐平才認真考慮,也只能用習慣來回答了。

前世的歷史課上印象最深的,宋朝作爲大一統的王朝,對外戰爭幾乎每戰必敗,而且開了被其他民族統一全國的先河。這是一個孱弱不堪的王朝,哪怕來到這個世界知道了事情的發生有很多原因,前世根深蒂固的印象卻無法改變,無論什麼身份,幾乎本能地就是加強軍事力量。

以前在中牟做小地主,徐平組織莊客爲民兵。現在到了邕州,一樣組織蔗糖務的屬下爲鄉兵,還想方設法弄來編制,弄來旗鼓。

無他,就是習慣罷了。

徐平前世有着鄉村的記憶,雖然到了他的那個代已經面目全非,但曾經村鎮分明,民兵被廣泛組織起來。甚至可以說,這套組織曾經形成了人類歷史上空前絕後的軍事動員能力,徐平自然而然地就照搬到了蔗糖務。

“桑秀才,你還記不記得我在中牟莊園裡,也曾經組織過莊客?那時候是爲了防盜賊。現在蔗糖務家大業大,簡直就是朝廷的金山銀山,邕州這裡南邊是交趾,西邊是大理,哪個不眼紅?沒有這些鄉兵,我睡不着覺啊。”

桑懌聽了,點頭道:“這話不錯,大理那裡不說它,這兩年交趾和廣源州鬧騰得厲害,未嘗沒有眼紅蔗糖務的心思。”

“誰鬧騰,我就打誰!一年一千多萬貫的銀錢,蔗糖務富可敵國!邕州現在七千多廂軍,什麼時候空出手來先把廣源州平了!”

半斤酒下肚,徐平的酒勁也上來,平時出於謹慎輕易不說出口的話也說出來了。廣源州纔多少人?仗着地形之利鬧騰不休,左江道平定下來,現在給徐平找麻煩的就是那裡了。

要打廣源州,先下門州,那裡的路到廣源州才便利。儂家鬧騰多年,大宋也奈何不了他,甚至後來佔了都捨出去,沒辦法,就那路有多少人都不夠向裡面填的。相反交趾打一次贏一次,這次要不是吃了火藥的虧,還得把儂存福捉了回去。不是交趾人能打,實在是因爲他們佔着地利。

正在這裡談論邕州局勢的時候,一個親兵來報,說是外面一個年輕人來找徐平,還帶來了一封信。

徐平把信接過來,一看原來是自己的進士同年趙諴趙希平寫來的。當年趙諴與徐平一樣都是一等進士,還在徐平的小院裡一起編過同年小錄,算是同年中交情相當不錯的。分派官職徐平爲邕州通判,越諴則爲撫州通判,任上兩人也有書信住來,並沒有斷了聯繫。

信中說趙諴一任做滿,改官權三司戶部判官,算是從地方進了中央,比徐平的仕途順利。戶部判官事務繁劇,對能力的要求高,也要求久任,一做十年八年的不在少數,官位不變,只是職位上升。

信中說過一些閒話,也說起到了京城會幫着徐平照應他的家人。最後提到,他任職撫州通判時發現了臨郡建昌軍的一個年輕人,名爲李覯,自小聰穎好學,如今成年,要到四方遊學。平常對徐平很是仰慕,託自己介紹,願到邕州來找徐平學習一段時間。

徐平拿着這封信很是愣了一會,自己雖然高中一等進士,學問在這個年代真說不上。肚子裡知識是有,可跟時代不合啊,怎麼也有小粉絲了。

思來想去,人家拿着自己同年的信千里迢迢來了,不能不見。到時候真說起學問來,再想個辦法糊弄過去算了。

收起信,徐平讓兵士把人帶到花廳,自己先回去換套衣服。這個年頭搞儒家學問的,對禮節很看重,鄭重一點纔不會冷落人家。

剛桑懌幾人說了自己有事,回去換了一套正規的衫袍,徐平才轉到花廳。

花廳門前站着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中等身材,瘦瘦的,看起來就是風塵僕僕,趕了很遠的路。手裡舉着一把紙傘,已經破舊了,好歹能擋雨,畢恭畢敬地站在那裡。

他的身上一襲青袍半新不舊,倒是乾淨,想來爲了來見徐平是洗過了才換在身上。背上一個包袱,扁扁地看起來也沒什麼東西。

這副裝扮,而且身邊連個僕人都沒有,看起來是個貧寒出身。

徐平也不敢怠慢,年輕的讀書人不能看打扮,他家裡再窮,搞不好下年就到京城裡中個狀元,那時候再想攀交情可就晚了。

所以這個時代的年輕讀書人遊學的很多,地方官大多都好吃好喝招待,走的時候還送路費。這就是公使庫的用處了,反正用的不是自己兜裡的錢。

徐平這裡因爲僻處天南,偶爾來個求學的年輕士子,還是從福建來要進蔗糖務的,並沒有碰到過正兒八給的遊學年輕人。

什麼事情都是第一次稀奇,徐平對自己爲人師的第一次也很重視。

走上前去,打個問訊,徐平道:“在下開封府徐平,不知秀才是從哪裡來?一路上可還平安?”

那人急忙行禮:“學生建昌軍南城人士,自小父親教着讀些詩書,僥倖得撫州趙通判賞識,常與學生談起先生。先生學問精深,見識深遠,學生一向仰慕不已。今年大孝已除,家母幸而身體康健,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學生冒昧,來邕州向先生討教。只望早晚侍奉左右,能得一言之教,也是幸事。”

這話說得徐平一愣一愣的,心裡怎麼盤算,自己的詩文也就科舉時做的那些,其他再無大作流傳。這兄弟看起來也不像是說客套話,挺真誠的,可他到底看了什麼覺得自己學問精深,自己這可真當不起。

雨還在下着,徐平見李覯手裡的破傘因爲見徐平不敢舉在頭頂,已經淋溼了衣服,急忙把他讓進了房裡。

進房坐下,徐平吩咐兵士上了茶,兩人又聊了幾句閒話。

徐平實在忍不住心裡的好奇,問李覯:“趙希平在你面前說了什麼話,你千里迢迢來這裡見我?我自己知道,這些年實在沒做什麼文章。”

李覯道:“聖人述而不作,文章不過小事爾。先生自來嶺南,建蔗糖務,行括丁法,此都是富國安民之舉,什麼文章能夠比得上?學生聽趙通判談起先生少年時,曾經作過一首詩:‘乞丐何曾有二妻?鄰家焉生許多雞?當時尚有周天子,何事紛紛說魏齊?’可嘆現在讀書的人,都視孟子爲聖賢,反而失了聖人本意,哪個能像先生這樣能夠看清孟子?”

徐平聽了這話,一時呆在那裡。

他現在怎麼也是進士出身,讀多了詩書,眼界不是剛來這個世界的時候能比的。這玩意也是詩?打油詩才勉強算是吧?更不要說內容粗淺,當年連林文思都看不上眼。金庸寫射鵰時也不知怎麼想的,弄這麼首詩出來,竟然難住大理狀元,那大理狀元是傻子吧?

來的這位學生徐平怎麼看怎麼不靠譜,可想起趙諴,那人又有學問,人又老實,也不像是胡亂推薦人的。

這種事情沒辦法,只能怪徐平前世讀的書少,不知道金庸這詩是抄人家的,現在正主尋上了門來。

這首原詩出自筆記,說的是李泰伯在太學,因爲他的學問非孟,有一個秀才爲了騙吃騙喝作了這詩送給他,果然李泰伯請客。

李覯字泰伯,這故事原本就發生在他身上。不是大理狀元覺得這詩解不出傻,而是到了那個年月,他竟然不知道這位大家的典故那纔是真傻。

第134章 亂局第16章 越次入對第139章 少用茶,多用絹第84章 猛虎入狼羣(二)第279章 破城第153章 各執一詞第25章 官場浮沉第268章 幕中的年輕人第48章 私鹽販子第131章 瘋狂時代(二)第230章 約定第87章 好事第131章 亂起欽州第34章 同年歡宴第210章 狄青第116章 走馬爲誰雄?第297章 大政第21章 歐陽修的疑惑第319章 和戰兩難第100章 鑄錢第108章 對面的人家第273章 算準了你會來第94章 大錢還是小錢?第19章 共剪西窗燭第58章 軍政結合第186章 小人大惡第117章 事情敗露第91章 猛虎入狼羣(九)第308章 怪物第17章 自己的路第277章 威力驚人第140章 先聲第60章 釜底抽薪第13章 受歡迎的購物券第274章 我有一計第256章 身上的刺第232章 李覯出仕第204章 一日破五寨第28章 意外之喜第104章 學生第149章 制度和人手第182章 內部貨幣第81章 各逞其能第240章 身後殊榮第140章 兵發廣源州第43章 第一筆橫財第78章 要知恥第277章 威力驚人第107章 嚇人的錢數第219章 降是不降?第37章 三頭目第178章 貨幣之戰第11章 人選第218章 錢是什麼第222章 軍國兩張皮(上)第27章 小隱君第231章 核心鹽鐵司第274章 邕州軍入京第211章 權三司使公事第59章 民間亂相第39章 李參的任務第115章 阿申的信第111章 李覯第161章 街上遇故人第45章 白砂糖第132章 兵進門州第73章 報信的嗢末人第75章 世道變了第102章 幫一把第8章 老朽別無所求第181章 以毒攻毒第156章 做事就好第98章 東南茶法第235章 天機第270章 震懾第8章 讀書第260章 趕緊還錢!第183章 富國安民策第8章 交接第13章 折支第27章 夜宴第3章 護衛鐵騎第27章 歷史的輪迴第120章 不如降了?第46章 誰能一定對?第5章 人與人不能比第101章 莫做儒巫第22章 星第160章 改天換地第54章 心有不足第318章 解甲第121章過門不入第248章 送到口邊的肥肉第117章 門外來了青羅傘第26章 前奏第17章 新的產業第124章 我是你們學不來的第196章 補丁第20章 繡花枕頭第37章 中牟主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