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邕州的路

桑懌帶來了徐平的家信,家中並沒有什麼大事,倒是丈人林文思離開原任後改任蔡州確山縣主簿,並續絃給徐平娶了個丈母孃,也是個破落官宦人家的女兒。李璋與蘇兒成親後生了一個大胖兒子,已經過百日了。

徐平得了消息,急忙備了一份禮物,與秀秀給蘇兒的禮物一起託人寄回去。兩家關係非比尋常,這種禮數是少不了的。

李用和一任考城縣巡檢做完,改官沒有成功,還接着在考城縣呆着。

雖說這個年代磨勘制度已經完備,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順順利利的地按年資升官,甚至對於下層官員來說,不改官直接連任都算好運氣。因爲無論磨勘還是各種補貼都是按實職差遣,官只要做着就不吃虧,相反一進了待選的大坑,收入和待遇驟然降低,不知猴年馬月纔出缺,那日子纔是難熬。

陪着桑懌在太平縣裡遊玩了兩天,各種當地特色美食吃遍,徐平便陪着他出了太平縣。桑懌去遷隆峒找高大全,徐平則視查蔗糖務新開的蔗田。

此時正是二月中旬,杏花剛落,桃花盛開,太平縣裡的房前屋後,不時就挑出一枝嫣紅,點染着春天的圖畫。

走在這畫裡,人也好像變得雅靜了許多,一時竟忘記了紅塵的喧囂。

徐平和桑懌並排騎馬走在前頭,譚虎帶着十個兵士隨後,得得的馬蹄聲清脆地敲擊着石板路,沿着溪流走出了太平縣。

一出縣城,滿野的油菜花開得正盛,遠遠看去如同一片黃色的海洋,無邊無際。雜在這黃色的花海里,有粉色的桃花,火一般的木棉花,東一簇西一簇,讓這花海憑添了無數生氣。

不遠處的小山上各色杜鵑把山林染得五顏六色,包圍着油茶花的海洋,像是一個五彩的花環。

桑懌停住馬,看着這花的海洋,五彩繽紛的圖畫一樣的世界,讚歎道:“當時我指射了左江道的差事,家裡人都要死要活,以爲我再沒有活着回中原的一天了。人人都說嶺南多瘴癘,邕州尤甚,爲官者大半都要客死在這裡。卻沒想到來了之後是這副景象,尤勝於中原的繁華。我沒去過江南,只是聽說人人都道江南好,在我想來,江南也不過是如此了。”

譚虎聽了,在後面笑着說:“是巡檢來的時候好,若是幾年之前,通判初來邕州,可不就是遍地瘴氣,就是猛獸也常出來傷人。那時候隨着通判巡視各縣,哪次我都是鼓着打虎的勇氣隨着去。自從通判開蔗田,後來建蔗糖務,田地都開闢了出來,人口多了,瘴氣也沒了,這兩年也沒聽見說猛虎傷人了。往年武緣縣裡那裡,光是應付打虎的賞格縣裡就叫苦不堪,前兩天我見到他們縣尉,說起這事情來,他說現在都是獵戶爲了虎皮鑽深山裡打虎,豈可想象?”

桑懌看看徐平,嘆了口氣:“你在這裡幾年,可真算是改天換地了。按說起來,你這幾年的官職升遷,比當年寇萊公也不遑多讓,但如果真正來這裡看過,怕所有人還是認爲不足以酬你這幾年的辛勞。”

寇準十九歲中進士乙科,爲太平興國五年探花,三十歲爲樞密副使,位列宰執,其升官之速,進中樞的時候之年輕,可謂是空前絕後。這個年代的人說起升官快,往往拿寇準做例子,徐平此時本官升遷之快還超過了寇準當年。

徐平有前世記憶,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卻知道寇準是因爲特殊的時代背景。太宗皇帝得位不正,急需要用新的政治勢力壓倒當時掌權的勳貴,鞏固自己來之不易的皇位。這才大力提拔進士出身的文人,纔有了寇準,有了太平興國三、四、五年進士科人才濟濟、名臣輩出的局面。這些人的登臺,纔有了宋初名相趙普晚年的黯然收場。

進士出身的文人登上前臺,勳貴退場,士大夫也由此成了大宋的主角。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背景,怎麼能夠簡單比較呢。

人生就像是舞臺,我們不過是臺上的一個小角色。即使有人以爲自己是主角,拼命地吸引每一道目光,以爲自己能夠主宰這個整個世界的風雲變幻。可無論你在臺上多麼風光,當落幕的時候,終會發現自己不過是舞臺上的小小裝飾,真正的主角永遠不會出現在舞臺上。

人生的舞臺沒有人看戲,人生的舞臺沒有主角,我們都在這個別人安排的舞臺上,我們都是小角色。

徐平聽了桑懌的話,看着前方無邊無際的花海,淡淡地道:“我們兩個相識多年,你知道我家裡有千頃良田,牛羊成羣,嬌妻幼女,富貴對我來說已經有了。考進士,來做官,終究是搏一個出身,官高官低也就那麼回事了。”

“話雖然是如此說,不過官所以任能,爵所以酬功,你做了這些事,就應該得到相應的酬賞,不然我們這些官做着還有什麼意思?”

徐平聽了桑懌的話,沒說什麼,只是搖了搖頭,催馬前行。

話說出來總是好聽的,但說出來越好聽,揭開外衣看到事實,會讓人越灰心。坐在這個位子上騙騙自己很快樂,不想騙自己便搖搖頭不管它。

一路到了羅白,正是中午時候,衆人下馬找了個酒館,吃些酒菜。

正所謂桃花開,雨水起,邕州的花期來得早,雨水也來得早,此時河裡水初漲,天氣轉暖,各種魚鱉蝦蟹活躍起來。也是徐平帶來的習慣,有錢人家也開始吃蝦吃鱉,就連這路邊小店裡也賣上好的山瑞湯。

徐平與桑懌坐一桌,譚虎打橫作陪,順便倒酒添菜。

自從到了邕州徐平也習慣了進店先來一盤牛肉開胃,又要了幾樣當地小菜,與桑懌喝了三杯。

閒聊幾句,桑懌看着店前的路問徐平:“自進了嶺南,從桂州那裡一路下來,都是這種石子鋪的大路,馬走起來甚是輕快,就是蹄鐵磨得厲害。我也問了當地人,都說是從邕州這裡學過去的,路這樣鋪有什麼說法嗎?以前在中原的時候,就是官道也不過是夯實罷了,怎麼這裡就不一樣?”

徐平想了一會才道:“南北地理不同,北方乾燥,夯土路當然沒什麼問題。嶺南這裡就不行了,一到雨季雨就下個不停,路上沒個乾燥時候,夯土哪裡禁得起雨水浸泡?這種路下面路基都是大石,上面是小石塊,最上面纔是摻着黃土的小石子,雨水能夠順着石縫流下去,不至於積水。在這種溼潤地方還是這種路合適,就是石板路也比不上,石板雨天路滑,壞得又快。”

桑懌點點頭:“說得也有道理,走起來確實輕快。”

真正的道理桑懌哪裡一下就想清楚?不過徐平已經把大概說了,以後在這裡日子長了總能搞清楚。

徐平道:“不過這種路也嬌貴,得有人時時養護。路邊的排水溝渠不能堵塞了,不然會壞路基。路面上的石子慢慢會被磨成粉,過些日子就要有人鋪灑。我這蔗糖務裡專門養得有一指揮人,養護周圍道路。過了古萬寨,那邊的路就是牢城軍卒養護,一點馬虎不得。”

這實際上就是後世的砂石公路,因爲徐平前世大量在國防道路鋪設,有的地方又稱爲“國防路”,看起來不起眼,卻有很多講究。這路最大的好處還不是徐平講的那些,而是能過載重車輛。由於路基都是石塊,上面是小石子,重型車輛通過的時候小石子卡進大石塊縫裡,使路有了一定彈性,不至於一壓就壞。不過這年代也沒什麼載重卡車,這最大的好處反而沒什麼用了。

但在多雨地區,這種路還是非常適合的,車行馬行都方便。至於水泥路和瀝青路,那是工業社會才能大規模鋪設的奢侈東西,邕州窖裡燒的那點水泥連修壩建渠都不夠,哪有多餘的來鋪路。再者說了,水泥路養護起來更加麻煩,對農業社會來說純粹是沉重負擔,徐平從一開始就沒那個打算。

桑懌喝着酒,看着路上的行人,覺得來了邕州,越發看不透徐平這個人了。以前在中牟的時候種地,徐平有各種奇思妙想,可以說是種地也種出花來了。沒想到來到嶺南,還是各種各樣有趣的怪主意層出不窮。桑懌是多年走南闖北的人,又在基層任職幾年,自然知道這路不像徐平說的那麼簡單。嶺南難就難在路難走,真要讓徐平把這種鋪滿嶺南,無異於爲大宋再造一個江南。

在城裡頭,路的兩邊還是石板路,就連排水溝都建在石板下面,石板上不耽誤攤販擺攤,行人行走,實在是方便得很。

大宋不是沒有專門分出人行道的路,但那是東京城裡有限的幾條,這樣用不同路面分出人行車行,還大規模鋪設,邕州倒是頭一份。

當年在中牟與徐平偶然結識,這個小兄弟給了他很多驚奇,沒想到來了邕州之後這驚奇更大。

接下來的日子,不知還有什麼奇怪的事在等着他。

第18章 春忙第135章 **未遂第39章 文理荒謬第67章 選擇第123章 出書第32章 長命縷第234章 獨自撤退第175章 李覯的作用第135章 打探消息第201章 猛虎掏心第12章 權在手,跟我走第144章 挖渠引水第39章 按律當斬第120章 風高放火天(上)第172章 提綱挈領第4章 馬政第297章 伎藝人第21章 歐陽修的疑惑第66章 無所建明第95章 看自己的人第74章 相互利用第13章 治術(四)第36章 他鄉遇故知第43章 必先利其器第224章 安守本分第45章 安撫第193章 拔牙第81章 臭味相投第149章 席捲諒州(上)第43章 第一筆橫財第17章 卿非別人可比第71章 兩隻雞惹出的慘案第22章 兩個小孩第63章 工場第56章 城狐社鼠第29章 端午(上)第67章 晾到一邊第162章 你的尷尬我的機會第9章 問道第163章 恩出公門第195章 簡在帝心第1章 太后崩殂第46章 我們只收錢第13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中)第282章 父子相殘第142章 想去五臺山第208章 進城走正門第309章 打個招呼第141章 留你兩天第291章 刀拿在手裡揮砍纔有用(下)第134章 瘋狂時代(五)第104章 喪家之犬第131章 一起發財第193章 煙雨三月第14章 故人第27章 小隱君第48章 現場演示會(上)第79章 後苑飲宴第140章 寬嚴並用第113章 茶引商人第167章 獵犬第26章 不要失職第308章 戰爭也要本錢第35章 食物和酒第137章 何爲神?第285章 被俘之將第95章 河邊的官署第64章 金光頂第31章 能否鑄錢?第33章 迷惑第101章 抽血第157章 塵埃落定第201章 陛辭第157章 花紋不甚美第272章 換將第94章 萬事俱備第112章 行者徐平第162章 原來如此第152章 糾纏第58章 夜戰(中)第85章 閒適日子第151章 席捲諒州(下)第15章 分工第101章 新法可驗第123章 再嚇一嚇第145章 彩棉的用途第53章 秦二第238章 做事難第115章 開戰第175章 我自有大道第27章 夜宴第134章 鬧事第56章 緊急措施第120章 風高放火天(上)第18章 徐昌定親第22章 清路第10章 野味第46章 外戚第132章 兌水再賣第56章 驚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