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徐平的道理

說到這裡,徐平笑着對幾人道:“理通爲儒,道理通了才能跟人講,不然就只是學與問。做學問,講道理,是不是很清楚?今天我在這裡跟你們講道理,你們覺得我通不通?”

幾人一起笑了起來。

黃金彪聽得雲裡霧裡,昏昏欲睡,見幾人笑,舉起杯來道:“相公說的,自然是天下間的道理,哪個不服!飲酒,飲酒!”

徐平舉杯一飲而盡,對黃金彪道:“你啊,不許我做人,非要我做閻王。做人真難!”

普通人不必要一定明白道理,他們只要覺得管他們的人按道理做事就好了,這個時候官員就有些像閻王。老百姓哪管你是閻王還是玉帝,只要能夠開開心心地生活就好。教化就是把道理慢慢深入到人民心中,大家都懂道理,自然而然按照道理做事。現在徐平自己也只是在完善自己的道理,教化只能留給後人,不知何年何月了。

徐平是個隨性的人,對人生講究順其自然,不較真。所以徐平對天下的道理,滿篇都是虛僞,核心是僞。政治是扮演,人民喜歡怎麼樣就怎麼樣,只要合道理。存僞求真,就是徐平在小康之世,守住天下認同,向着大同社會而去的道理。大同會不會到來?徐平其實並不太關心,最少在他的有生之年見不到,何必煩惱?

天下之德,外人感受最清楚,崩散之後反而是後人覺得虛無。前世的時候,新中國的德就是天下一心,衆志成城。平靜的年月,周邊國家感受就是和風細雨,忠厚老實,一旦發起怒來,地球也要跟着一起顫抖。

徐平前世國家的道,就在國名裡,人民共和國。理是那個偉人留下的理,可以概括爲九個字:爲人民服務;造反有理。那個偉人不像徐平這麼隨性,他愛較真,他留下的道理也是一樣。爲人民服務是國家的天,是對政權的要求,是天下之父做事的辦法。造反有理是國家的地,是人民的權利,是天下這個民心之母做事的辦法。父親做好了,母親自然也就心安,天下太平無事。如若不然,父親不對,母親就會把家裡鬧得雞犬不寧。國家的一切事情都在這個道理裡面,裝神弄鬼不行,理在則道不崩,德不散。

想到這裡,徐平面上露出笑意。前世小時候,父親對家裡的事管得少,對自己同樣管得少。每當自己闖了禍,拿起掃把打自己的都是母親。嚴父慈母,說是傳統,那個偉人卻偏偏反着來,要慈父嚴母。他的理化成禮,便就走進了許多家庭裡面。

家國天下,不是階梯,而是天下人的互動。以家爲單位,組成國,家齊國治,兩者同時而成天下。家不齊,國不治,則天下不穩。不以家爲單位成國,就成另一種天下。國也可以是以人爲單位組成,也可以是以族爲單位組成,也可以是以部落爲單位組成,還可以是以地域爲單位組成。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道,有不同的理。

天下的道有很多種,可以有主,也可以無主。有主之天下可以是神的天下,可以是人的天下。是人的天下,還可以是一個人的天下,或者一部分人的天下,或者是所有人的天下,甚至可以是外人的天下。

守天下的理,更是數不勝數,不斷地出現,不斷地消失。

這些道和理組合起來,便就是璀璨如繁星般的文明,這些文明創造了燦爛輝煌的人類文化。有道理,凡事講道理的人羣,就是文明,否則就是矇昧。

各自文明繁盛,德理皆俱,人類相安無事。一旦失去文明,就會面臨戰爭動盪。畢意強者吞併弱者,弱肉強食也是道理。

文明吞併新的人羣,便就是化,用道理教化。認可了你的道理,成爲自己人,文明就完成了擴張。如果化不了,早晚都要吐出來。

野蠻是不是文明?拳頭大就是要做人上人,一樣是道理。這個道理在廣大的人羣中一以貫之,照樣可以形成野蠻文明。自己的文明撐不起天地,天下缺德,一樣受欺負。大宋軍隊的德一直缺着,北方起來一個強權,就被欺負一次,一直欺負到死。

徐平前世軍隊的德有了,文化上一羣小鬼裝神弄鬼跳大神,便就不行,跪在洋人面前起不來。有道理,纔有道德,有了道德才有文化。從被洋人打破家門,無數的仁人志士爲拯天下危亡,冒着槍林彈雨迎着敵人的刺刀走了上去,以自己的頭顱,漓淋鮮血,挽天下於將傾。他們的精神,便就是這個天下面臨外敵入侵時的武德。

當天下危亡的時候,武要戰鬥,文化上要大破大立。武上最終打贏了,文化上一直破不完,立看不見影子。當最早破除舊文化迷信的時候,破的是英雄。當要立的時候,還執着於破的,人民會認可嗎?沒有人民的認同,沒有自己的道理,算什麼文化人?

文人的心中,兩種誘惑必須要去除。一個是巫,看了兩本書自以爲得了天命,就要指點天下了,就要讓百姓膜拜了。一個是鬼,以爲自己有法力,塗脂抹粉一番就要去做閻王。

司馬光就是這個年代的巫,後來的蔡京等人就是歷史上的鬼,這巫和鬼,是徐平要想辦法斷他們掌權之路的挑戰。破山伐廟,偉人讓人們去砸的是廟,而不是裡面的神像。不是讓後人把神像砸了,留着廟自己打扮一番坐上去。你坐上去,不講道理,誰會服?理論爭論,不又成了小鬼打架跳大神。

人怕鬼,鬼更怕人,一說人話小鬼們便就嚇得半死,恨得咬牙切齒。徐平說御史臺是閻王殿,就只是一句簡單的人話,但不能當着賈昌朝、孔道輔等人的面說。他們會以爲徐平是在罵他們,心裡記恨的。不敢講人話,所以在朝廷裡做人,是非常不容易的。

徐平抓住一葉飄下來的銀杏葉,看着那一片金黃,淡淡地道:“我的道理,其實很簡單。就六個字,僞君子,真性情。僞君子當朝治國,真性情留在民間過日子。僞君子們在朝廷裡且扮且演,維持住天下民心如一,渡過爭而不止的小康時代,走向大同。凡是要在朝廷裡找君子小人的,都到民間去,寫成文字儘管罵。罵有什麼,讓他們罵就好了,真性情本來就該想罵就罵想哭就哭。知道自己是僞君子,不要矯情,穿上公服好好扮演君子治理天下。脫下公服,就是平民百姓,百姓對錯自有國法,不能用私事來彈劾官員。”

第134章 鬧事第6章 書生張載第59章 致太平(一)第51章 綠影亭第120章 風高放火天(上)第75章 人質第107章 再見已非當年第28章 殿中議事第146章 立言之志第31章 端午(下)第186章 世道要變第231章 隴右遊騎第63章 你怕死人嗎?第1章 徐家莊第51章 大典(下)第112章 五軍齊出第112章 似曾相識燕歸來第173章 夜對第78章 彈劾第73章 田二第147章 主其事者,不智也!第59章 分歧第66章 以民爲師第123章 打翻垃圾筒第43章 必先利其器第288章 分岐第189章 心在西北第54章 解散佛社第28章 意外之喜第24章 嫉妒第76章 臨機處置第124章 誰願意掃垃圾第35章 活字第32章 小縣第184章 大戰將起第46章 慎選西平王第323章 雅俗共賞第224章 數字會說話第184章 錢明逸的機遇第197章 物理性命第266章 走投無路第155章 徐徐而進第76章 稅改第292章 兄友弟恭第276章 牽連衆多第48章 做假貨的第63章 官聲第79章 一劍平亂第51章 各有去處第15章 分工第8章 竟有這種事?第248章 送到口邊的肥肉第90章 發酒發肉第24章 煩心事第290章 刀拿在手裡揮砍纔有用(上)第207章 離別第52章 虛開中路第235章 天機第8章 竟有這種事?第212章 重回三司第169章 自打嘴巴第80章 起風雷第69章 財帛動人心第183章 富國安民策第23章 流民第50章 河工的生活第98章 三人成虎第179章 意外第78章 入甕第77章 你倒黴第84章 三衙改制第112章 君子訥於言而敏於行第157章 塵埃落定第23章 探望的日子第200章 營田務第100章 虎威第311章 全國統籌第244章 願爲天子牧牛羊第84章 猛虎入狼羣(二)第6章 知州第95章 西瓜種子第212章 薅鼓田漏第127章 堵門要賬第19章 宣詔使臣第76章 臨機處置第221章 細腰城第23章 誥命第173章 夜對第86章 不要放走党項人第216章 狹路相逢第206章 全力堵截第191章 我也不管第102章 錢法類書第164章 歐陽修第61章 山歌好似春江水第146章 柳暗花明第180章 我們錢多第50章 抓捕第247章 誰不知我高提轄!第19章 長江後浪推前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