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方田均稅

揉了揉額頭,徐平放下各種公文,喝一會茶。宰相位高權重,一言可決天下大事,但確實也是一個苦差事。要把各種各樣的制度和施政措施,理成一個完整的體系,每天不知道要死多少腦細胞。徐平做了幾個月,就有些吃不消了。

在這個年代,徐平有各種各樣賺錢的辦法,爲了錢他實在沒有必要坐這個位子。耐着辛苦做下來,還是出於一種責任感,真地要給這個天下做些事情。金錢、地位,這個年代又沒有能夠傳給後世永遠不變的,再多又有什麼用。

這是好事,天下成爲少數人的天下,最終就會離心離德。只想着自己後代永遠都做人上人,憑什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多少年前就有人喊過了。

皮之不存,毛將附焉,天下沒了,人上人想騎到誰的脖子上去?讓後人能夠受到良好的教育,有更多上進的機會,憑着自己的本事,而不是祖蔭享受富貴,纔是長遠的做法。

呂夷簡是個聰明人,他自己專權少不了結黨營私的本事,但對後代的教育,一直抓得很緊。從他的兒子們起,呂家便成爲學術大家,這纔是家風不墮的根本。以爲憑着盤根錯節的利益糾葛,就可以永遠操控天下,是把天下人當傻子了。絕了別人的上進之路,總有一天會有人出來掀桌子,眼裡只有自己乾脆就不要玩了。

這不是徐平對這個天下的施捨,是他的責任,施捨天下他還沒有那個資格。

公吏從外面進來,斂容行禮道:“相公,時辰到了,該到政事堂接見離京官員了。”

徐平答應一聲,看了看旁邊桌子上的大刻擺,巳時,衆宰執該來政事堂了。

每位宰相和參政都有自己的官廳,政事堂裡則輪流當值,輪流押印。今日正是徐平當值,他在政事堂裡處理政事,到了時間其他宰執過來商議大事。

官員外任,先到大內面君陛辭,然後到政事堂來辭宰相。皇帝和宰相都會對外任官員有吩咐。皇帝偏向於體察民情,讓官員用心辦事,不要因私害公上面。宰相的吩咐則偏向於具體的事務,到了地方幹什麼,怎麼幹,遇到了難處如何處理,如此等等。

公事不得到私人府第,這樣做的宰相不是沒有,如丁謂等人,都會被視爲權相。正常的程序,官員對政事有看法,要提意見,該穿公服到政事堂來,慢慢排班。

晏殊、章得象一衆人進來,與徐平簡單議論了幾件政事。當值公吏過來,道:“諸位相公,今日前來辭行的是新任京東路體量安撫使郭龍學,已等候多時。”

徐平道:“請他進來,正有事要吩咐於他。”

郭諮在西北的時候,便就升到了天章閣待制,此次回京,進龍圖閣直學士。本來是要任他爲三司副使的,因爲在京東路方田均稅,讓他先去做體量安撫使。

方田均稅的目的是什麼?其實並不是爲了多收稅。宋朝幾次方田,都是以原來的稅額不變爲前提,即清量出來的田畝多了,那每畝的稅就少了。最重要的目的,是使賦稅攤到真正要承擔的人身上去。方田均稅的阻力,盯着查隱田,從而讓兼併豪強之家多繳稅,說是大官僚大地主的破壞才施行不下去,就找錯了焦點。方田的阻力,並不在這裡。

宋朝的賦稅差役,是按照戶等制徵收的。方田之後,會導致戶等改變,纔是社會上真正的阻力所在。方田之後改變的稅賦並不多,但戶等一變,負擔就重得多了。真正的大地主受到的損失並沒有想象的大,反而是那些中等戶,因爲查出隱田,或者因爲土地按貧瘠程度分等,之後帶來的戶等上升,承擔的差役上升,纔是天下騷動的原因。

宋朝對大官僚大地主並沒有想象中軟弱,但中等戶是天下根本,動了他們的利益,阻力便出乎想象的大。官員對方田的反對,不是因爲他們處於什麼階級,從階級利益出發來反對的。按階級屁股反對的自然是有,但卻不是主流。最重要的,是在執行過程中沒有爲百姓設身處地想,只求查出大量隱田來,從而引起了大量百姓戶等的上升。

科配、和買、差役,這些民間負擔的大頭,都依附在戶等制上面攤到百姓身上。戶等一升,一個小康之家,可能就會在幾年之內一無所有,阻力怎麼可能不大。

所以方田均稅,必然是伴隨着差役法的改變,伴隨着科配、和買的取消。沒有這些配套措施,方田均稅是推行不下去的,這也不是打擊豪強地主的辦法。

徐平在京東路開始方田,首先就是取消那裡的科配、和買,改變差役法。他沒有采用歷史上王安石的募役法,因爲違反了政治原則。如果原來的差役改爲募役,與百姓接觸最緊密的衙前、里正這些所謂重役,執行者就成了政權內部的人,沒有了緩衝。百姓對政策和施政有了不滿,不會因爲來執行的是公吏,就把怨恨從政權身上摘出來的。

募役法下,公吏和衙役也是政權僱的人,你僱的人當然責任在你。所以這些最基層的辦事人員,最好是讓治下百姓輪差。大家都知道政策是什麼,執行出問題不怨政權。

這個道理,就跟徐平前世政府喜歡用臨時工一樣。徐平前世在農村跑來跑去,跟他一起做這些事情的最多就是臨時工,他深有體會。一起做事的臨時工做着最多的事,擔着最重的責任,偏偏工資少,待遇差,心中多有不滿。甚至很多臨時工,根本就不關心事情做得怎麼樣,只想着不丟掉工作,怎麼儘可能地爲自己撈點好處。這種狀態,工作也難做好。

臨時工是政府僱來,政策執行中出了問題,政府推出來背鍋,自己的責任是無論如何也摘不掉的。想推御責任,只會讓人民嘲笑,這不是糊弄傻子嗎。基層的辦事人員,最好就是一竿子捅到底,不要給基層官吏選擇的權力。選舉容易被操縱,不可靠,所以就是用最簡單的辦法,或者從中上等戶,或者從中下等戶,按着時間輪流來做。

政權不是屬於哪一個人,也不是屬於哪一羣人的,而是屬於天下人的。各個職位不是排排坐分果果,大家各自撈好處的,不然就容易失人心。輪差之下,可以發工錢,但基層的辦事人員,卻不是政權僱來的,由百姓自己監督。執行出了問題,不要賴政策不好,不要賴官府,誰把利益截流了找誰去。

取消了科配、和買,衙前、里正這些重役負擔的大頭也就去了。單純的賦稅,並不會讓百姓傾家蕩產。再配合發工錢的輪差法,方田均稅最大的阻力也就消失了。

第303章 崇善州進士第63章 放生池第164章 我也不想來啊第33章 得失之間第243章 存利去弊第97章 錢入戶等影響了誰?第48章 好漢惜好漢第326章 惟有一戰第15章 久違的京城第210章 有來有往第178章 貨幣之戰第18章 春忙第78章 彈劾第141章 甲峒低頭第68章 別有出路第26章 不要失職第271章 惡劣至極第125章 收穫的季節第85章 猛虎入狼羣(三)第188章 開戰第151章 席捲諒州(下)第318章 落井下石第92章 可以招兵第143章 幕後主使第216章 王拱辰開店(上)第206章 兄弟鬩牆第59章 掃雪第185章 路上要小心第164章 運籌帷幄第166章 我們不同意第163章 邕州舊軍第155章 攻城(下)第16章 越次入對第20章 繡花枕頭第12章 私下商量第83章 地形沙盤第46章 忠州事發第49章 戰後忠州第296章 內外有別第218章 銀行(下)第325章 系統性失職第42章 遠方的稀罕物第170章 文人的優越感第4章 針尖對麥芒第49章 現場演示會(下)第8章 老朽別無所求第20章 早朝第98章 破上思寨第161章 文化往來第39章 文理荒謬第82章 別機機杼第94章 春狩防秋第45章 人總會長大第210章 有來有往第106章 我怎麼小心眼了?第78章 提攜第229章 相公之德,山高水長第199章 追亡逐北第220章 星空(下)第235章 天機第27章 牧草換豆第189章 側翼牽制第202章 兵臨城下第284章 新軍第45章 孟州李迪第171章 大戰將起第47章 帶毒的餌第104章 往事難忘懷第324章 党項叛宋第45章 孟州李迪第271章 惡劣至極第239章 別做書呆子第232章 培訓中心第222章 恩歸於上第166章 人才濟濟第42章 動盪第22章 大秦國故事第183章 演一場戲第123章 打翻垃圾筒第277章 狼狽爲奸第40章 軍令之外第267章 許懷德也不容易第42章 動盪第168章 交權第165章 試探第10章 治術(一)第144章 機動利器第281章 西北同路人第50章 京城故人第319章 使節第234章 龍遊淺灘被蝦戲第106章 敗在哪裡?第153章 各執一詞第25章 廷辨第141章 永寧侯不得意?第42章 遠方的稀罕物第9章 進殿面對第139章 少用茶,多用絹第280章 善後最難第144章 挖渠引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