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宰相的日常

政事堂裡,徐平再三考慮,與其餘宰執商量過後,決定歸義軍的客禮不給前來京城的曹賢順。以手札付韓琦,命他查訪瓜、沙二州民情,看民心所依,再行決定。一旦對納土歸附的歸義軍行客禮,就要在沙州開王府,真封王,而不是李佛瑪和寧令哥這種,在京城裡形似圈禁的亡國王公。

天下已經大一統,不能再行封建,封在沙州的王,只是那裡民衆的精神寄託,地方治理還是由朝廷派出流官。精神的歸精神,現實的歸現實,那裡是佛國,這個沙州之王更多的是作爲佛祖菩薩在現實世界的象徵。用徐平前世作比較,類似於活佛之類人物。

王爵是現成的,西平王,歸義軍節度使曾經被封過這個爵位。至於佛教裡面是什麼樣的地位,還是由當地人去決定,朝廷予以追認即可。

西北佛教盛行,與中原文明是不同的,要獲得人心,就要承認這種不同。不一樣就是不一樣,不能夠削足適履,那樣是會鬧出亂子來的。有西平王這樣一個精神象徵,可以凝聚西北的人心,對宋朝恢復廣大的西域地區有無窮的好處。同時,也可以抵抗另一種文明不斷東進的腳步。至於未來如何,會不會跟中原一樣,就看後人的努力了。

將到京城的曹賢順,徐平建議,把他在元昊滅沙州前的爵位升一升,由譙郡開國侯進譙郡開國公,各種官、職、功臣、檢校、散官一起升上來也就是了。從此之後就是開封城裡的閒散王公,不必像李佛瑪和寧令哥那樣嚴加看管,快活過日子就是。

歸義軍的曹家,自認曹操之後,郡望爲譙郡,是以公侯之爵多繫於譙郡。至於他們是不是真的曹操之後,甚至是不是來自於異族漢化的胡人,就不必深究了。異族漢化取一個漢姓,顯貴之後再認一個歷史上有名的祖宗,是正常步驟,並沒有什麼特別。

把政事堂的決定寫成熟狀,衆宰執一一簽名畫押,徐平封了起來。大部分的政事,都是這樣決定的。之後熟狀送入大內,趙禎畫可,再到政事堂,由知誥擬敕令。

皇帝當然有不同意宰執熟狀的權力,但宰執也有堅持的權力,看最後誰先讓步。趙普爲相的時候,要用自己看重的官員,太祖不同意,逼急了耍無賴道:“我就是不準,你能夠怎麼樣!”趙普堅持,君相僵持了很久,最後太祖讓步。有一次鬧得更僵,太祖把趙普的熟狀撕碎扔在地上,趙普撿起來回家重新粘起來,太祖無奈還是同意。

政事必出中書,皇帝是沒有權力自己任命官員、決定政事的,一定要宰相同意。雙方實在不能合作,就換宰相,就看有沒有本事讓羣臣認這個換上來的宰相了。

封好熟狀,徐平一一看宮中送過來的手詔。手詔是趙禎想做的事情,送到中書來,宰相沒有異議,直接由知制誥擬敕令,用印之後頒行天下。宰相不同意,則封還,重新送回宮中去。宰相正式稱呼是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閤中書施政和門下封駁爲一體,隋唐時的三省制實際已經廢除,部分恢復了秦漢的丞相制度。給事中的封駁權,部分地轉移到了通進銀臺封駁司。不過這衙門相對中書相當弱勢,有時候宰相直接不理會他們。

把關於政事的手詔分到一邊,把趙禎的私事放到一邊。私事無非是要給哪個妃子加封號加月俸,要給哪個外戚、宗室之類的親戚封官加錢。皇帝也是人,是人就免不了各種各樣的人情糾葛。趙禎的耳朵根子軟,經常是親近的人在他面前說一說,要官要錢,他隨口就答應了。有時候爲了表示自己真心是愛哪個嬪妃,幫哪個親戚,還會當面寫成手詔。

皇帝答應得隨便,宰相封還得也就隨便。徐平把趙禎自己私事的手詔堆成一堆,隨手劃拉進旁邊放的一個布袋子裡。每到月底,徐平進宮奏事,會把這袋子還給趙禎。

這辦法不是徐平首創,他也是沿襲成例而已。王曾所說的怨歸於己,恩歸於上,這種做法也是其中的一部分。這種手詔不由宰相擋下來,真當敕令發出去,趙禎就等着上朝被羣臣噴。大部分時候都是他被噴了,還要把敕令收回去,宰相也被連累着丟人。這種事情出現得多了,是宰相失職的一種表現,會被臺諫噴得幹不下去。

去掉了趙禎私事的手詔,徐平才細看關於政事的手詔。哪些可以施行,放到一邊讓宰執傳閱簽字畫押。哪些徐平不同意,直接就收起來,入宮奏事的時候跟趙禎說明理由。徐平認可了的,其他宰執有不同意見,會在政事堂聚議的時候提出來,大家一起拿主意。

這就是徐平每天在政事堂裡的日常工作,大部分的精力和時間,都花費在這上面。

治國理政的是宰相,而不是皇帝,皇帝決定的是誰來當這個宰相。君權和相權的牽制是由制度來保證,而不是看皇帝的品性,看宰相的能力。權力和責任是配在一起的,沒有權力當然也就沒有了責任。皇帝直接來處理政事,就沒有哪個宰相願意怨歸於己,恩歸於上了,這世界上誰也不是傻子。官員是從屬於政權的,而不是皇帝的家臣奴才。

前幾天徐平跟趙禎談論過奴僕制度,認爲現在還殘存着唐時的奴婢,是不合理的。趙禎考慮過後,同意了徐平的意見,直接下了手詔,不論官私,放天下奴婢爲良。

從真宗皇帝時候起,私奴婢已經不合法,民間雖然還有奴僕之名,實際上是僱傭來的良人,拿錢幹活而已。不過還有官奴婢,主要來源是反叛的人員的家屬,多配屬在京城各司下的場務裡。這些人的人身限制已經不多,但在法律意義上,確實還是奴婢賤民。

此次廢奴,主要針對的是官奴婢,徹底去除他們的人身限制,法律上面天下從此不再有賤民。當然,民間的娼妓、卜算之流稱爲雜類,宗室、士大夫不得與他們結親。這是針對職業的岐視,這些人不是賤民,不從事這一行了,同樣是正常的普通人。對這些職業岐視合適不合適徐平還沒有想好,此次先略過不論,以後再議。

在手詔旁邊徐平寫下了自己的意見,後邊讓宰執傳閱議論。一是法律上的主僕之義是不是應該廢除,即奴僕不得告主的內容,改爲完全按照家庭的同居共財之人來論。

法律必然會涉及到倫理,古今中外沒有例外。倫理問題,引發社會熱議,大多都是牽涉到了法律。徐平前世歐美的熱門議題同性戀,要害不是社會岐視,而是法律同意不同意他們可以結爲夫妻。這個年代,牽涉到法律的倫理問題,最重要的是什麼是家庭。父子祖孫有血緣關係,那麼繼父繼子呢?夫妻組成家庭,依據什麼組成?是愛情?還是因爲法律認可的一個名份?還是因爲他們有共同的孩子?沒有愛情,沒有孩子的呢?

對這些問題的認定,涉及到遺產的繼承,涉及到夫妻可不可以離婚,涉及到政權的稅賦怎麼收取。宋朝使用了一個籠統的做法,即以同居共財之人,來代替家庭。這是在徵收稅賦的意義上採取的作法,即登記爲一戶,財產歸於一戶而沒有私財的,即視爲同居共財之人。奴僕無私財,指的是在這一戶裡沒有私財,他原來的家裡當然還是有的,不過那是另一戶的事情。財政意義上,受僱到別人家裡爲奴僕,他對政權賦稅差役的責任,便從原來自己的家裡,轉到了僱主的家裡。

這裡面涉及到的問題很多,比如服兵役,奴僕參軍,是爲僱主家服兵役,還是爲自己原來的家裡服兵役?還是兵役無關家庭,是所有成年百姓的義務?那麼在僱傭期內奴僕去服兵役,僱主的損失由誰來承擔?政權要示民以公,這些都不能隨意亂來。

徐平寫下的第二條意見,是主僕僱傭的契約,明確費用由僱主承擔。政權提供僱傭關係的法律保證,當然不是免費的,不然很容易失去嚴肅性。收費可以少,但不能免,這就是印花稅的內容。明確僱主承擔,是爲了避免沒有必要的扯皮官司。

第三條意見是僱傭年限,徐平建議明確下來爲三年。三年後雙方願意保持,則需重立契約。現在的五年、十年,時限還是太長了些,靈活性不足。在年限內,有一方毀約該承擔什麼樣的責任,給另一方多少補償,也是要確定下來的。

用徐平前世的話說,這就是勞動法。後面朝廷的精力要慢慢從鄉間農業轉移到城鎮的工商業上來,僱傭關係必須要確定。中國的傳統,歷史上的宋朝,並不需要勞動者進行流血抗爭,朝廷會幫助他們確定一個底線,徐平只是儘量把這個下限提得更高一點。

第42章 動盪第321章 兩萬匹馬第309章 徵募結合第62章 劉員外第27章 衝突第99章 刻書準備第46章 我們只收錢第84章 南線北線第70章 無所不包的三司第167章 有虛有實第123章 打翻垃圾筒第158章 三司新人第60章 陽光明媚第215章 統一指揮第130章 我要做土豪第39章 兄弟夜話第20章 市場的車輪第214章 僵局第174章 今夜別出宮了第111章 故人來信第133章 無妄之災第2章 秀秀(上)第155章 徐徐而進第90章 各讓一步第53章 萬民雲集第164章 歐陽修第48章 風波第306章 獅子搏兔第41章 串香第12章 知己知彼第142章 話已說盡第190章 請廢西水磨務第41章 意外第33章 我有秘法第53章 一條出路第212章 滿載而歸第6章 手段第152章 不可推行第58章 步步爲營第304章 那便來戰!第110章 廣發邀請帖第3章 秀秀(下)第210章 狄青第166章 人才濟濟第52章 如和風光(上)第74章 政事堂的分歧第152章 不可推行第81章 談不攏第96章 有錢萬事皆順第1章 太后崩殂第231章 核心鹽鐵司第235章 隴右軍來了第87章 早說過數字會說話(上)第288章 斬了就是第93章 汝州第31章 端午(下)第109章 恩例同執政第258章 有一種態度叫沉默第222章 恩歸於上第133章 無妄之災第190章 東還是西?第181章 天章閣夜對(中)第125章 歸正人第331章 東頭西頭?第31章 牛官司第281章 最後期限第137章 瘋狂時代(八)第29章 端午(上)第95章 契丹的算盤第258章 拆借第42章 酒名第201章 陛辭第10章 生財之道第146章 分別第320章 不祥之年第284章 告罪使第218章 意外之喜第127章 這屆言官不行第258章 有一種態度叫沉默第210章 狄青第265章 瀚海第66章 同年知縣第204章 換相(下)第141章 分頭行事第263章 狄青的請求第11章 潑皮第34章 一城二虎第226章 勝則爭功第26章 秀秀啊秀秀第138章 憤怒第281章 西北同路人第55章 左右虞侯第41章 宰相的日常第231章 核心鹽鐵司第86章 兩全其美第17章 乾脆搞大第110章 小大人第193章 此一策,可安天下(中)第36章 組織第81章 祭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