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月夜雜談

已是月底,沒有月亮,滿天的星星鋪在漆黑的天幕上,閃閃爍爍裝飾着神秘的天空。外面水塘裡傳來陣陣哇鳴,一聲比一聲響,就在你好奇它們是不是要把天上的星星都震下來的時候,它們卻一下子停了,天地間突然一點聲音都沒有。草叢裡不知名的蟲子得到這空閒,歡快地叫起來,鼓聲一下子變成了悅耳的琴音,直到蛙聲再次起來,重複着這夏夜的樂曲。

嶺南的夜寧靜而祥和,吹進院子的風帶着泥土的清香,和着水裡蒸騰出來的水草的氣息,舒服得從毛孔鑽進心靈。

徐平在主位上坐下,旁邊坐着段方和黃天彪,三個僅有的朝廷命官。

譚虎帶着徐平手下的隨身兵士提個大桶,一摞大瓷碗一一擺在下面坐着的人面前,滿滿倒上一大碗冰涼的酸梅湯。

二三十個移民的小首領好奇地看着瓷碗,並不敢喝,小聲地交頭接耳。

徐平笑笑高聲道:“這一碗湯招待你們,不是要送客,是因爲這裡天氣炎熱,大家勞累一天,汗都還沒有乾透吧。一碗冰水,解解你們的暑氣!”

下面亂七八糟地響起一片道謝聲,一衆八閩子弟端起大碗,迫不及待地喝上一大口,紛紛滋滋地吐着涼氣,感受着那種涼到心底的感覺。

福建跟嶺南差不多的炎熱,這些人從小到大都沒嘗過冰水的滋味,喝過一口之後俱都新奇不已,互相交換着心得。

不像明清時候端茶送客,宋人的習俗是迎客上茶,送客的時候上湯,與徐平前世的習慣倒是差不多,宴席最後的湯上來,大家也就知道該走了。徐平今天反着這個規矩來,是因爲冰水在這一帶實在是個稀罕物,特意招待大家。

冰是用硝石做的,最近賣糖賺了錢,徐平託人從北方運了一大批過來,先製冰水讓大家嚐嚐新鮮。這東西在東京城裡的夏天不稀奇,到處都有人家在賣,南方基本不產硝石,除了幾個特別繁華的大都市有,小地方可見不到。

這個年代硝石產量最高的是京西路,尤其是汝州一帶,冬天白花花的到處都是。京城裡有火藥作,大量收購硝石做火藥,製成兵器供給軍隊。徐平買硝石當然也是**,不過不是用來當兵器,而是修整田地,開闢道路。

這裡的地質不比徐平的中牟田莊,到處都是石頭,靠人力一點一點地去敲做到猴年馬月去,上火藥纔是最有效率的辦法。至於造槍造炮去對付蠻人,徐平還沒那麼沒出息,跟蠻人對陣徐平的鄉兵都能做到一對二,最大的麻煩不是打不過他們,而是道路不便,打輸了向山林裡一躲就再找不見人。

別說邕州管的蠻酋,就是南邊的交趾,只要交通順暢也是想打就打。大宋在西南方向最大的麻煩不是戰力不夠,而是人口太少,不足以支撐大軍。全廣南西路管下人口不過二十萬出頭,還趕不上江淮地區的一個大州。桂州作爲嶺南第一大州,人口密度甚至於兩倍於嶺南重鎮廣州,又佔去一大部分,廣闊的其他地區都是離開州城沒多遠,便就是蠻荒。

喝罷冰水,下面的二三十人精神一下振作起來,興奮地看着徐平。

徐平看着衆人掃視一遍,開口問道:“你們中有沒有在嶺南有親戚的?”

Wшw ●тtκan ●c○

七八個人站了起來道:“我們幾個有,不過都是在東路,應朝廷招募在那裡射種土地,也有好多年了。”

徐平點點頭示意他們坐下。兩廣地區漢人有兩大來源,一是中原動亂沿着嶺南故道南遷,以桂州爲最。第二大來源就是主要來自福建的射耕人,梅州潮州循州三州最多。射有點類似投標的意思,官府把標的明示,列出各種條件和優惠措施,符合條件的人指射,各地墾田大多都是用這種辦法。

站在最後的一個夥子卻沒坐下,左右看了看,撓撓頭道:“我有一個表哥是在西路潯州,不過不是射種土地,他原來在那裡當廂軍,更戍的時候除了軍籍,沒回家鄉,留在那裡。”

“哦,你叫什麼名字?你表哥叫什麼名字?”徐平一下來了興趣,“他留在潯州多少年了?過得怎麼樣?”

“回上官,我叫彭叔儉,我表哥叫程齊,已經留在潯州六年了。至於過得怎麼樣,小的可說不好。不過我們都是建州人,家裡山多沒什麼地,總不至於比不過家鄉吧。”

“好,你也坐下。過了今晚,我再找你說話。”

張榮巡檢及其手下的更戍期也快到了,徐平早就打起他們主意。不管古今,還有比退役軍人更適合屯墾邊疆的。

等大家全部坐好,徐平又問:“你們來了也有些日子了,在邕州這裡過得還習慣?幹活累不累?吃住如何?就跟你們以前的日子比。”

問起這些,衆人便面面相覷,猶猶豫豫地沒人說話。

徐平知道讓他們在大庭廣衆之下說這些顧慮,說好的上面長官滿意,回去同伴們可不一定想的一樣。說些不好的,平時管着他們的人就坐在旁邊,心裡惦記上自己以後還有好日子過?

“你們不需擔心,有什麼儘管直接說,找你們來就是想聽聽你們是怎麼想的,怎麼看在邕州的日子。不用怕得罪旁邊坐着的這些人,不管你們怎麼想都與他們無關,第一次做這種事情,沒點失誤也不可能,聽了你們的話才知道以後怎麼改,怎麼把事情做好。”

徐平話說得再好聽,也沒人敢當真,一時有些冷場。

外面的青蛙鼓譟起來,喝下去的冰水涼氣散了,吹來的熱風雜着水氣,又悶又熱,使人心情愈加煩躁。

徐平笑了笑,端起茶喝了一口,把杯子放下,搖頭道:“你們不說,我可就當你們都在這裡過得慣,吃得好睡得好,天堂一般的日子。等到以後如果吃了苦頭,可不要再報怨。”

一個二十多歲的小夥子不耐煩,站起來高聲道:“上官既然問起,我就直說。我叫宋成路,如果得罪了諸位官人,要拿捏我我就自認倒黴!”

徐平笑道:“誰敢拿捏你我就拿捏他,你怕個什麼!”

宋成路漲紅了臉,說道:“其實也沒什麼,主要是吃不慣。我們那裡人口味清淡,這裡的飯菜油重鹽重,實在難以下口!”

“原來是這樣?這怨不得別人,口味是我定的,本來想的,這些日子又要開田插秧,又要開地種甘蔗,幹得都是重活。邕州地方天氣溼熱,出汗多,油重鹽重是補充養分和水分,不要虧空了你們的身子。”

宋成路撓撓頭:“可——上官,我們真吃不慣!”

“沒事,口味的事勉強不來。這樣吧,以後你們自己開火,口味你們自己把握,想吃什麼你們就自己做什麼。至於怎麼人力怎麼排,一個月每個人算多少錢,明天我們再談,如何?”

宋成路看看四周,小聲道:“反正我這樣想,也不知別人的意思。”

徐平高聲道:“別人還有要說的沒有?沒有可就這樣定了!”

這些人平時聚在一起,什麼話不多?差不多都是一樣的想法,沒人開口。

“好,吃的事情就這樣。還有什麼?”

有人開了頭,也有了不錯的結果,氣氛便活躍起來。又有一箇中年人站起來道:“小的也有件事,不知當講不當講。”

徐平道:“痛快一點,有話直接說!”

那人道:“邕州這裡發的工錢,我們不少人都攢下來,就是不知道怎麼寄回家裡去,大家都不知道怎麼辦好。”

一般來說,城裡面維持基本的生活,成年人一天大約要二十文到三十文錢,徐平這裡環境又辛苦,活又重,除了管吃住外每人每月還發五百文錢,這個時代算是不錯的待遇。從福建路來的都是窮苦人家,平時苦日子過慣了,平時的花銷極小,這錢大多攢了下來。不過沒有匯兌業務,他們在這裡攢了錢沒地方用,家裡缺錢又花不上,不少人急得不行。

徐平想了一下才說:“這件事情我不好一下回復你,得等回去與其他人商量,還得請示朝廷。儘量吧,爭取讓你們統一向家裡寄錢,使用飛票。不過你們得與這裡商量好,錢寄回去之後他們怎麼領,可要仔細了。”

自京城到各州,有三司管理的飛票業務,商人出城前把現錢交到三司屬下的交引鋪,領取憑證,到州之後憑票取錢,每貫收取二十文的收續費。

宋初各地有錢禁,京城尤其嚴,有一段時間嚴禁攜帶超過數量的銅錢出城。現在雖然錢禁名存實亡,帶大量銅錢旅行也不現實,朝廷都曾經有過從荊湖北路運不到五千貫錢至京城,路費花掉近兩千貫的笑話,普通人就更加不用說。更不要說宋朝錢制複雜,不同的地方有銅錢有鐵錢,各地錢監鑄錢重量質量也稍有差別,零星匯兌起來極其麻煩。

太祖時候針對飛錢曾有經明詔,各州見票必須在當天兌付成現錢,違者處罰,到現在這業務已經非常成熟了。

不過在各州之間,除了一些大都市,並沒有廣泛的官辦匯兌業務,長途旅行還是以換成金銀緞匹等輕貨爲主。就連廣南西路向朝廷上供,很多州都是換成金銀,不要說普通商旅了。

徐平話出口,這事已經成了大半。他到底也是掌管一州財政的大員,朝廷不會連這點面子都不給,底下的人都喜不自勝,議論紛紛。

後面的人提的都是蚊子叮蛤蟆咬之類,再無大事。

這些移民只來兩個多月的時間,本來在路上只覺得是一步步走向地獄,再沒有活着回家鄉的日子了,結果到了邕州,除了活重一點,吃得好住得好,每月還有錢發,比他們以前的日子還要好上許多,正在興頭上。這幾個月還處於蜜月期,心中沒有怨氣,沒有什麼尖銳的矛盾。

這種樂觀氣氛甚至出乎徐平的意料,前世帶農民工離家幾十里路幹活,一個個都怨氣沖天,沒想到這些人倒是好說話。卻不想這幫移民以前過的什麼日子,福建那個地方地狹人稠,但凡能種糧食,碗口大的地方都開墾出來,現在這種日子已經是他們以前夢裡的美好生活了。

“說過你們不滿意的,就再說點別的。來了兩個多月,邕州的情況你們也都熟悉了,有什麼你們覺得可以做得更好?”

“官人,我看這裡種的都是本地稻種,我們福建那裡都種占城稻,真宗皇帝還專門到福建買占城稻,讓各地都種呢。我們這裡能不能種?”

一個明顯就是農民的中年人先開口,看起來就是種了好多年的地。

徐平點頭:“你說的也有道理,過些日子我派人去福建買稻種。”

這種事情徐平比他明白,占城稻是外來良種,先在福建廣泛種植,慢慢流佈到其他地方。真宗的時候官府買稻種,推廣到江淮的廣大地區。

占城稻對中國的水稻單產提高起到過不可忽視的推動作用,關鍵的倒不是良種,而是外來。不管什麼作物,單一品種長期種植都會退化,中國傳統的單株優選是能選出良種,但品種的長期退化無法避免,宋朝成爲中國古代糧食作物單產的高峰就很能說明這一點。引進佔城稻,後續數百年產生了無數本土良種,單產高峰出現在清朝,潛力消耗殆盡,開始緩慢退化。直到後來採用科學育種法,選出其它良種,才扭轉這一趨勢。小麥更加明顯,自漢朝通西域,引進外來的麥粟品種,本土品種開始改良,到宋朝達到高峰,也把外來品種的潛力耗盡。此後開始退化,到了民國年間,小麥的單產降到不足一百斤,只能達到宋朝時候的一半多。單產重新提高要過了二十世紀中葉,依賴新的知識。

說過稻種,又有人提出讓徐平嚴格封山,不要亂開山上的土地。這倒是提醒了徐平,這一帶山地丘陵多,水土保護還真是個大問題。福建缺少種糧食的土地,幾乎是無節制地開山,這個年代已經讓人吃到了苦頭。好在宋朝跟以前的朝代一樣,封山的制度還保持着,只是執行嚴不嚴的問題。到了清朝中葉由於人口壓力開山禁,玉米種植迅速推廣,給環境造成了無法挽回的破壞。中國內地大部分的原始森林,都是在那個時代被伐盡,到處是禿山。

這是徐平專業知識的內容,農具是跟着農藝來的。二十五度以上的山坡既不適合種糧也不適合種果樹,只能保持自然植被,倒是可以調查一下這周圍。

後面提的問題讓徐平有些啼笑皆非,先是有人說閒着沒事,能買的書也不多,徐平答應建個圖書館。這還算是正常,然後就有人說沒有酒樓,大家聚會一下也不方便。接着就有人提缺少娛樂,沒有勾欄瓦子,沒有唱曲的,更沒有個花枝招展的女妓陪着人聊聊天,生活索然無味。

徐平看着面前的二三十人越說越熱烈,提到女人眼裡到放出光來,哭笑不得地想,難不成自己還得在這裡建個風月場所?好像這也沒什麼,現在這樣乾的官府貌似還真不少。

第184章 爲什麼呀?第126章 不是盜賊的盜賊第60章 新的門路第24章 嫉妒第55章 晏殊之論第93章 新鐵錢第25章 你不明白第208章 使氣第69章 國子監第307章 萬事皆要本錢第32章 五等戶制第49章 事發第132章 瘋狂時代(三)第116章 場務戒嚴第96章 有錢萬事皆順第97章 雪中論兵第313章 揚長避短第33章 公事中沒有我覺得第31章 探花郎第177章 用番錢的人第63章 官聲第109章 怪獸蔗糖務第24章 留客第17章 自己的路第83章 有放有收第244章 孤單應對第103章 衆人登門第106章 桑懌南來第65章 要將功贖罪第138章 翻唱新聲第91章 軒然大波第184章 大戰將起第18章 種士衡第47章 帶毒的餌第101章 莫做儒巫第293章 敕勒川第237章 豪華馬車第154章 做事過急第303章 崇善州進士第32章 春暖花開第65章 智雲法師第70章 山溝溝裡轉第40章 從前第69章 山雨欲來(下)第34章 一城二虎第85章 你理解錯了第45章 白砂糖第210章 有來有往第237章 豪華馬車第126章 時機到了第154章 攻城(中)第68章 示恩不招怨第92章 猛虎入狼羣(十)第84章 蓄勢待發第219章 再對天章閣(上)第179章 宣傳戰第21章 割稻第181章 錢明逸第183章 演一場戲第18章 種士衡第154章 邕州舊部第204章 一日破五寨第63章 工場第177章 天下大義第85章 軍權的收與管第179章 你知道傻子多嗎?第141章 甲峒低頭第326章 要交給你了第114章 千古佳對第71章 少取多予第163章 邕州舊軍第173章 再起波瀾第202章 送到口邊的肉第205章 夫妻對話第83章 以打促和第104章 喪家之犬第11章 清貴之選第320章 一切要講好第76章 血染清江水第191章 王素的心思第216章 新的貨幣第207章 交錢保平安第244章 孤單應對第13章 折支第70章 南下大道第196章 三角城第53章 查稅第51章 三路佈防第104章 學生第3章 人之將去第90章 各讓一步第11章 德政第174章 春光第6章 召對第227章 超市第75章 世道變了第71章 兩隻雞惹出的慘案第71章 廢后風波(上)第147章 此事極易爲第160章 誰的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