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召對

十里長亭,晏殊和呂夷簡向李迪祝過酒。徐平上前,舉杯道:“前日相公迎我,今日我送相公。西北數千裡之遙,路途險惡,相公珍重!”

兩人一起飲罷,李迪拉着徐平的手道:“西北數千裡之地,皆是你拼殺下來。我此去守西北,因爲行得匆忙,未與你詳議。到西北後,事情輕重緩急,可有說法?”

徐平想了想道:“攻戰征伐,與守土安民畢竟不同。依着我在西北時所見所聞,雲中與契丹毗鄰之地,當以撫民墾田爲上。如果契丹有爭執,相公可與其虛與委蛇。至於引動契丹國勢,則由駐那裡的幾軍爲主,經略司不要去撩撥契丹。自豐州至銀夏、興靈,則力行並帳爲村,括土爲丁,移風易俗,兼從內地招募人力。河西之地,並無大股勢力,依原秦鳳路行事即可。唃廝羅和西域諸國,還是先撫綏爲上,免得引動新收之地動亂。等到河西和秦鳳路平定,再徐徐圖之。是與不是,相公到了西北依實際斟酌。”

李迪謝過,由隨行的侄子李及之扶着翻身上馬,與來送的衆官員拱手作別。

此次到西北,李迪以文明殿大學士、使相,任秦鳳、涇原、環慶、興靈、銀夏、豐勝和甘肅路七路經略安撫使。不再兼都部署,沒了用兵之權,並不算是帥臣。但西北離着中原太遠,地方廣大,情勢複雜,朝廷給了李迪一項便宜行事之權。遇緊急時候,可以先發西北各軍作戰,同時飛馬報朝廷,由樞密院追認。

文明殿本無大學士,李迪以宰相之尊,七十高齡出鎮邊陲,特設大學士以示尊寵。

看着李迪遠去,晏殊有些惆悵。從次相升到首相,本來是應該高興的事情,但自己之下的次相是回京的徐平,實在讓人高興不起來。徐平以前做三司使的時候,一般的參知政事都壓不住他,現在攜西北大勝歸來,加上三司升起來的一班官員爲助,就更加壓不住了。

晏殊是個圓滑的人,也沒有爭權奪利的心思,並不想與徐平爭一時長短,做個太平宰相就知足了。不過李迪走了,徐平回來,兩府人事肯定大變。自己做爲堂堂首相,竟然到現在皇上也沒問過將來的執政人選,明顯是要先問過徐平。這種滋味,總是不好受。

好在晏殊有自知之明,知道沒有徐平在政事堂,自己也坐不上首相的位子。有呂夷簡在樞密院,除了李迪還真沒有幾個人能做宰相。這樣一想,倒也釋然。

衆人回到京城,天已過午,互相問訊之後,便各自回第。晏殊有些不自然,其他執政不知道自己將來的去向,難免人心惶惶,草草地各自散了。

徐平剛剛要離開皇城,便就有小皇門過來,讓他立即入宮面聖。

看着徐平隨着小黃離去,晏殊和幾位執政心中五味雜陳。此次從西北迴來,明顯徐平是要大用了,依他以前做事的風格,朝政肯定要大變,誰知道會選誰做助手呢?

徐平的年紀太輕,爲了便於施政,晏殊的位子是坐穩了。兩位參知政事,杜衍和陳執中可就不好說了。不在於他們兩人的能力如休,爲人如何,只在于徐平覺得對不對自己的味口。由一位新任的年輕宰相來決定參政的人選,看起來荒謬,但實情就是如此。

入了大內,徑直到天章閣,通稟之後把徐平引入,小黃門便躬身退去。

看着走進來的徐平,趙禎喜滋滋地道:“自卿回京,各種事情紛雜,一直沒有時間單獨敘一敘。送別李相公,平靜些日子,今日得閒,我們詳細說一說你這幾年在西北的事情!”

徐平捧笏:“陛下在京城運籌帷幄,臣在西北決勝千里,伐不臣平其地,也不是大事。”

趙禎大笑:“我未必運籌帷幄,你卻確實決勝千里!哈哈,當日派你去西北,想的只是滅元昊氣焰,讓他依然歸附朝廷稱臣即可。卻不想你一時手滑,斬了元昊,敗了契丹,拓地數千裡!本朝武功至斯爲盛,有此功績,百年之年之後朕無愧於祖宗!”

說完,命小黃門賜座上茶,與徐平隔着案几對面而談。

徐平哪裡敢跟皇帝面對面坐着,面帶笑意,自己把位子挪到一邊,在側位坐了。

趙禎知道徐平不是張揚的人,也不勉強,讓了茶,問道:“說一說,元昊到底如何?自他反叛,常聽人說這廝英武不凡,非平常人物。到底是不是如此?”

看趙禎興致盎然的樣子,顯然對此事確實感興趣,最開始的那一年他捱得辛苦。三川口一戰宋軍大敗,關於元昊的無數事蹟都被翻了出來。人之常情,那個時候翻出來的元昊數跡,都是他如何如何了不得,從小就異於常人。曹瑋當年在西北,一見了他的畫,便說什麼是“真英雄也”。趙禎那時聽過無數這種故事,直到徐平把他斬了,送了人頭回京,才終於擺脫了這個陰影。其實是不是大家這麼認爲,倒也未必,元昊贏了自然專門把這種話挑出來說。如果元昊敗了,自然傳播的故事就會是另一種說法。

徐平面帶笑意,捧笏道:“元昊此人,中等身材,鷹鼻,雙目有神。如何英武臣沒有見到,因爲他到我面前已爲階下之囚,等死之人而已。面容灰敗,重頭喪氣,與一般被俘之將也無大差別。當日俘元昊,本該押解回京城,由陛下親決。只是地方初定,党項數十萬大軍在外,人心未附,臣恐有反覆,便在靈州城一斬了之,以其子爲告罪使——”

шшш ▪ⓣⓣⓚⓐⓝ ▪c o

趙禎擺手:“在靈州斬了最好,押回京城,如有閃失,又是大亂!自繼遷起,党項數次叛國,一直不能平定,賊酋不死是大患!當日告罪使寧令哥來,有朝臣言,你不當在靈州擅斬元昊,朕當時就說他們沒有見識!兩國大軍相交,主帥是何等厲害人物,豈能因爲小節而留大患!正是在靈州斬了元昊,党項才能迅速平定。你做事當機立斷,做得好!”

徐平起身,捧笏躬身行禮:“臣謝陛下不罪之恩!”

趙禎笑着讓徐平落座,對他道:“交趾與黨項,皆是叛國強邦,熙陵一直想郡縣其地而不得。你執一李佛瑪獻俘,斬一元昊告罪,本朝立國以來,軍功以你爲最!”

徐平連道不敢。仔細想了一想,太祖太宗時平定天下,滅國也不少,但如自己這樣爲帥破兩國,斬俘其國王,嚴格說起來好似真地沒有。倒不是自己厲害,實在是因爲那個時候國力正盛,猛將如雲,不像現在這樣軍力不振,人才凋零。

第77章 賬目第120章 不如降了?第132章 戰爭的腳步第224章 劉璠堡被圍第36章 往事如煙第213章 天下父母心第115章 詩文精進第292章 兄友弟恭第4章 針尖對麥芒第18章 內無寇,外無民第228章 歐陽修論錢第221章 再對天章閣(下)第18章 春忙第145章 自殺的晉州進士第226章 果酒燒烤第166章 我們不同意第312章 你們去偷襲第79章 我和你們講道理第151章 春狩第130章 飲鴆止渴第183章 我做三件事第97章 雪中論兵第2章 黯然離去第42章 強買第100章 小人難防第22章 清路第110章 過河拆橋第263章 狄青的請求第170章 早晚會反第199章 外任第26章 慶祝第12章 煙花第239章 馬帥第314章 偷營第56章 驚變第9章 變夷爲夏第86章 你有什麼可說的?第26章 慶祝第83章 猛虎入狼羣(一)第190章 請廢西水磨務第271章 君子至善第299章 桃園三結義第236章 新的算學第13章 受歡迎的購物券第56章 錢入戶等第183章 我做三件事第74章 請君入甕第20章 西行第99章 就鬆不就嚴第127章 這屆言官不行第193章 一攻一守第275章 驅虎吞狼第152章 糾纏第181章 天章閣夜對(中)第269章 推開一扇門第32章 各懷心思的同僚第112章 似曾相識燕歸來第53章 如和風光(下)第32章 道路所達,便爲宋土第152章 不可推行第212章 薅鼓田漏第15章 對抗第47章 跑了的狀元第133章 廣源州南衙王第191章 慨然以天下爲己任第173章 再巡孟州第269章 對峙第11章 治術(二)說一下最近情況第160章 改天換地第69章 山雨欲來(下)第29章 攻略(一)第73章 地方反應第6章 手段第16章 如和縣第144章 機動利器第223章 各軍持重第75章 林素孃的火氣第49章 天津曉月第63章 瞎氈來歸第12章 知己知彼第272章 打就是了!第105章 同流合污第143章 幕後主使第105章 大敗的消息第99章 前奏第106章 天下一家第211章 困獸之鬥第31章 牛官司第195章 衝突第99章 晚生司馬光第242章 節制三路第144章 機動利器第174章 砲戰第76章 血染清江水第112章 五軍齊出第100章 南來歸宋第197章 馬肉不好吃?第182章 再起風雲第57章 錢往哪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