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家的味道

徐平縮在交椅裡,身邊放着火爐,看着灰濛濛的天空,只覺得身心俱疲。

書郎坐在一邊,擡着頭目不轉睛地看着徐平,有些親近,有些好奇,又有些畏懼。走的時候書郎還在襁褓之中,等到回來,已經能跑能跳了。徐平回來之前,書郎想過無法次自己的阿爹是個什麼樣子,甚至在心裡描了一個樣子出來,堅定地認爲那就是自己小時候見過的樣子。高高大大,威猛無比,才當得起統數十萬軍,決勝於邊疆的大將身份。等到回來見了,卻只是平平無奇,一點也不似他心中想的樣子。

到底是自己的阿爹,失望倒是不失望,只是想不出來這個樣子,怎麼能統大軍。昨天徐平回來的時候,由媽媽秀秀抱着站在御街旁酒樓的窗前,看着徐平鐵騎護衛,由百官迎進城來,煞是威風。等到他被家人抱到宣德門城樓,徐平卸下甲來,過來抱他時,卻再沒有大軍簇擁的神氣。突然就變成了這個樣子,讓他覺得甚是神奇。

徐平擡起頭,看見書郎一直盯着自己看,向他笑了笑。做官遊宦天下,就是這樣,見慣了離別相聚。前世還覺得古人詩詞裡無數的離別,有些矯情,等到自己也如此了,才知道離別相聚就是生活。徐平還算好了,在京城裡有一個家,小門小戶,到邊疆爲官不能帶家眷時,家人還能平平安安地過日子。大多數官員,連他這個條件都沒有,四海爲家,只有到了不得不離別的時候,纔在某地租一個房子,家人在那裡等待下一次的相聚。直到身老病死,纔會在一個地方安下家來,子孫後人在那裡生存繁衍。

不管是大門小戶,漂泊是這個時代官員的常態。家裡人口少自不必說,當然是攜家眷四處爲官,出自高大門大戶人口衆多的也是如此。宋朝官員的待遇好,俸祿高,但這些待遇只及官員自身,俸祿雖高,隱性的福利卻少。雖然有官戶,但免稅賦免差役是有名額數量限制的。鄉村賦稅差役都是本于田產,一品免一百頃,依次降低到九品免十頃。十頃就是五口之家的自耕農,有成年兄弟留在家裡就不划算。徐平現在從二品,鄉村田產免九十頃賦役,對他白沙鎮的莊子來說只佔極小一部分,那裡的田產現在都是要交稅的。

鄉村的田產其實對官員的吸引力不大,宋朝的地價也一直不高,對徐平這是好事。把民間的資金從農村逼出來,投到城市的工商業中去,對社會來說更加高效。

突然覺得有人拉自己,低下頭纔看見書郎靠過來,拉着自己的衣袍怯生生地問道:“阿爹,你在想什麼?”

徐平笑道:“沒想什麼,一時出神罷了。你冷不冷?來,我抱着你。”

一邊說着,一邊把書郎抱起,摟在自己的懷裡。書郎有些害羞,埋頭在徐平肩頭。

昨天全城歡慶,迎西北徐平都護回京,鬧了一天。徐平晚上回到城外府裡,向爹媽問安,跟林素娘敘離別之情。今天入宮向皇上謝恩,便過來看秀秀和書郎。

拜相按例皇帝都有豐厚的賞賜,一般約值四五千貫,徐平身份不同,趙禎給了約七千貫的各種財貨寶物。加上因爲西北勝利,郭皇后賜宰執各三百兩黃金及其他寶物,徐平給了執筆寫自己拜相制詞的丁度一千貫,各種各樣的利是近百貫,剩下的都給秀秀做家用。

家裡的產業都是林素娘管着,秀秀這裡每月給錢,額外收入就是徐平的賞賜了。她是小門小戶,自己會過日子,倒是夠用,當然比不得城外府裡富貴奢華就是了。徐正和張三娘心疼孫子,時不時會給書郎置辦各種東西,送玩的吃的。

拜宰執賞的三五千貫錢徐平不看在眼裡,對其他宰相來說可是大筆收入。大中祥符年間王旦薦李宗諤爲參政,因爲李家窮,常從王旦家裡借錢。王欽若就密奏,說是王旦薦李宗諤,是指望着他當上參政,獲得賞賜後還自己的錢,真宗竟因此不用李宗諤。

秀秀過來,端了幾樣水果放在桌子上,無非是梨子、柑桔之類易於保存的,還有一盤肉乾,讓書郎過去拿着吃。書郎抓了一條肉乾在手裡,咬在嘴裡使勁拽,看着徐平。

實在慚愧,西北那個地方,沒什麼小孩愛吃的好物帶回來。當年從嶺南迴京,好壞是帶了不少稀罕物,盼盼喜歡了近一個月。安安和書郎、秩郎就沒這個福氣,只好撕肉乾。

笑着把書郎手裡的肉乾拿過來,秀秀撕成一絲一絲,再給他慢慢吃。一邊撕着,秀秀問徐平:“看你這兩日累得不輕,沒精打采的。本來大將軍回朝,多麼威風的事!”

徐平搖頭嘆氣:“威風是看在人眼裡,拜過了皇帝拜宰相,拜過了宰相受羣臣賀,這兩天我禮都不知道行了幾千個,怎麼會不累?撐到現在,我都覺得自己了不起!”

秀秀只是笑,喂着書郎吃東西。書郎吃不下去了,才抱他在腿上,看着徐平。

徐平坐了一會,還是覺得精神不好,不由自主地又縮回到了交椅裡。秀秀道:“儀禮不是都行罷了麼,你怎麼還是心事重重?明日到了皇城,就是宰相了。”

徐平道:“宰相,你以爲做起來那麼容易嗎?明日到政事堂接了印,送李相公出京到西北去,十之八九聖上要招對的。宰相以大道佐君王,不是從前可比,我這裡正仔細思量。”

秀秀道:“什麼大道小道,不都是幫着皇帝做事情。我看以前的相公們,過了晌午早早就回第了,不似你在三司的時候,常常要揹着落日回來。不管怎麼說,總是比以前輕鬆。”

徐平看着秀秀,過了一會,展顏笑道:“如你說的,委實是不會再那樣起早貪黑,畢竟宰相不理庶務。不過呢,怎麼樣都要過了明日的這一關。此次招對不比以往,我是新宰相上任,聖上必然諮以治國大道。答得好了,合聖上心意,這一任宰相便有作爲。若是一個答不好,就只能是備位而已。這宰相當着,就沒大意思了。”

秀秀嚇了一跳,抱着書郎向前探身子對徐平道:“那你可要小心作答,不要讓皇上失望纔好。話說皇上是李家阿叔的親外甥,與我們家總是有些交情在,與你少年相識的,不會過於難爲的吧?一般人做宰相,也沒見過於難爲,我們是自己人,總還要顧些顏面。”

徐平哈哈大笑,連連搖頭,心情好了很多。

自從收郡縣之權,實現了空前的中央集權以來,宋朝的皇帝和宰相是拴在一根繩上的螞蚱。君權和相權有矛盾,但更多的是合作。皇帝要有作爲,單看宰相。因爲如此,有所作爲的時候對宰相人選特別看重,這位子可不是管軍大將,與私交完全無關。

宰相以道佐君王,意思就是僅僅能做事是不夠的,凡事還要講出道理來。整個社會的上層建築,包括政治結構與意識形態,宰相都需要有一個通盤的考慮。這是一體兩面,必須緊密結合起來。當然做不到也可以做宰相,但那隻能守成,想改革是不行的。

第8章 讀書第40章 軍令之外第19章 遊園第137章 瘋狂時代(八)第195章 荒蕪的土地第123章 出書第12章 治術(三)第313章 三司編敕第2章 這個技術不好細說第79章 皇帝的後花園第298章 夜襲第81章 臭味相投第56章 官督民辦第60章 新的門路第48章 做假貨的第237章 豪華馬車第113章 赤子與行者第133章 矛盾第27章 牧草換豆第197章 人非少年時第25章 對決第13章 治術(四)第214章 內朝外朝第29章 端午(上)第322章 齊魯豪傑第88章 棄杖不殺第132章 兌水再賣第4章 針尖對麥芒第11章 潑皮第25章 對決第103章 李覯趕考第215章 妥協第171章 隴右都護府第195章 反攻第79章 一劍平亂第53章 查稅第82章 祭奠續第78章 河南府來人第178章 貨幣之戰第214章 僵局第110章 政事不過耍把戲第105章 先生第149章 應急措施第4章 風雨邕州路第157章 花紋不甚美第94章 萬事俱備第27章 西南邊事第12章 煙花第201章 陛辭第192章 殿中演武(爲勿忘黑島加更)第295章 強兵策第310章 最後爭取第25章 你不明白第72章 魚水第227章 超市第88章 早說過數字會說話(下)第221章 再對天章閣(下)第318章 解甲第242章 世間哪有這種大臣第6章 書生張載第306章 獅子搏兔第46章 我們只收錢第193章 拔牙第70章 山溝溝裡轉第134章 救星第169章 砲擊軍營第309章 徵募結合第147章 主其事者,不智也!第178章 重商理所當然第41章 串香第196章 補丁第57章 暗箭第302章 新制套曲第7章 尷尬的接風宴第179章 遠方的漢人第99章 晚生司馬光第225章 誘敵之計第120章 將相之家第102章 何以道理最大?第270章 以仁爲本第148章 轉折第128章 我的耐心是有限度的第297章 大政第246章 生命在於運動第39章 先來後到第92章 可以招兵第217章 銀行(上)第52章 從此各不相干第54章 解散佛社第69章 財帛動人心第143章 推卸責任第44章 打起來了第136章 瘋狂時代(七)第8章 竟有這種事?第234章 龍遊淺灘被蝦戲第268章 驚天噩耗第59章 洞若觀火第326章 要交給你了第113章 舊時浮浪少年第57章 原則